导航:首页 > 帅哥图片 > 踢蹴鞠的男生图片

踢蹴鞠的男生图片

发布时间:2022-05-31 17:40:31

① 蹴鞠是现代什么运动

蹴鞠就是现代的足球运动。蹴鞠的起源可以上溯至战国时代。蹴鞠本来特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由于蹴鞠运动的影响逐渐广泛,蹴鞠也就成了蹴鞠运动的代名词。蹴鞠是古代清明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汉代时候,蹴鞠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汉朝皇室中的蹴鞠规模很大,设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在当时比较正规的蹴鞠比赛队分为两队,双方各有12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的球数的多少来决定胜负。

(1)踢蹴鞠的男生图片扩展阅读:

由于蹴鞠的对抗性强,在当时多盛行于军队的军事训练中。至唐宋,蹴鞠的形制有很大的改变,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宫廷的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

宋代除了设有球门的比赛形式外,还盛行以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谓之“白打”。既有单人表演,亦有二三十人乃至十余人的共同表演。至清代,爱好溜冰的满族人曾将其与滑冰结合起来,出现了“冰上蹴鞠”的运动形式。清朝中叶,随后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现代足球所取而代之。

② 古代蹴鞠高手大全

比较着名的高俅

③ 蹴鞠是什么意思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3)踢蹴鞠的男生图片扩展阅读:

两汉三国蹴鞠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首先,娱乐性蹴鞠得以继承。有“康庄驰逐,穷巷踏鞠”,“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的记载。其次,出现了表演性蹴鞠。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

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第三,出现了竞赛性蹴鞠。这种蹴鞠一般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

具体的蹴鞠方法在东汉李尤的《鞠城铭》有所说明:“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

第四、蹴鞠开始用于军中练兵。刘向《别录》中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蹴鞠除象征“兵势”、有训练武士的作用外,也用于丰富军中生活,使战士保持良好的体力和情绪。

④ 古人踢蹴鞠的场景谁能描述一下

起源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而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是来源于12世纪前后他们和丹麦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看到地上有丹麦士兵的人头,由于英国对丹麦士兵非常痛恨,便踢起了那人头。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前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
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足球的历史】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赵国人学会了骑马射箭。赵王经常带着其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好不威风。一日,来到一树林,看到林中有野兔数只,国王金口一开,“抓活的”,遂兵分四路,合而逮之,不想惊吓之中,野兔横冲直窜,从马群的平缝中纷纷逃去,一无所获,众人摇头叹着。一谋士突然眼前一亮,上前献计“大王,这种围猪很有趣,我们不妨用球代替兔子,不出宫门便可天天玩之。”“好主意”赵王大加赞赏“这件事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于是,足球运动便在中国诞生了。但当时还属于骑在马上运动,称之为“蹴鞠”。
到了汉代,有了专供比赛的足球场,称之为“鞠城”,鞠城为长方形,两端各有6个鞠室,呈月洞形,互相对称,场地四周有围墙。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足球运动开始对外出口,首先登陆的地方的英国。
蹴鞠本是作为一项完整的产品对外出口,便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交通工具十分落后,经过数月的长途跋涉,蹴鞠在到达英国时,马匹已经累死,只剩下一个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球,英国仍视之为珍宝,只限为王室的专有活动,禁止民间享受这种娱乐活动。
11世纪,丹麦人入侵英格兰。一天,英格兰人在挖战场时,偶然挖出了几个丹麦人的头骨。想起丹麦人入侵的罪恶,这些英格兰人极为愤怒,他们抬脚狠狠的冲着骷髅头踢去,解愤之余,又颇觉有踢足球的乐趣。于是,挖战场的英格兰人越来越多的参加了这个踢“球”的行列。这种爱国行为打动了英国国王,为了奖励人民,英国国王下令王室足球对民间开放。很快,足球运动在民间传播开来,成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主持人把球往空中一抛,比赛就算开始。双方就会一捆而上,大叫大喊,又踢又抱,哪一方能将球踢进对方的闹市区,哪一方就算胜利。如果球中途窜入居民屋里,运动员也就一窝蜂的冲进去乱打乱踢,常常把屋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房主只好自叹倒霉。路上行人碰到球滚来,就会遭受一场飞来的横祸。因此在当时,球赛一来,人们就得躲避灾难,关门闭户,一直到球赛结束,才恢复正常。这样的球赛遭到市民的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便下了一道禁令:规定足球比赛要在空地上进行,进入闹市区者重罚,于是就出现了专门的足球场。
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格兰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规则,现代足球运动正式确立。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城”,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之物填充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
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 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在中世纪的英国,足球以成为许多年轻人所热衷的一项活动。 他们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皮球,经常将皮球踢到街边人家的窗子 上。于是英国国王不得不下令禁止踢足球。从12世纪到16世纪, 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不过,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魅力,禁令也未能使它夭折。
1835年,在英国设菲尔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2010南非世界杯主席。
楼主,任务辛苦,能否采纳

⑤ 中国的蹴鞠是怎么玩的

唐代蹴鞠筑球时在球场中央竖立两根高三丈的球杆,上部的球门直径约一尺,叫“风流眼”。衣服颜色不同的左右军(两队)分站两边,每队12或16人,分别称为球头、骁球、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球头与队员的帽子亦稍有区别。比赛时鸣笛击鼓为号,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数次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数待球端正稳当,再传给队长,由队长将球踢向风流眼,过者为胜。右军得球亦如此。结束时按过球的多少决定胜负,胜者有赏,负方受罚,队长要吃鞭子,脸上涂白粉。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⑥ 中国很早就有类似足球的蹴鞠了,以他们的水平踢足球怎么样

蹴鞠的起源地就是我们中国,不论外界怎样的胡言论语,我们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观点。

在蹴鞠的演变历史当中,它出现了很多名字,像最早的踏鞠,最流行的蹴鞠,还有蹴球,踢圆等等。但是最统一、最普遍的叫法就是蹴鞠。

还有诗曰:“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从这可以看出当时我们的国人们,玩的这个球是多么的有意义,不但可以玩,还可以练军,要是玩的好的高手,随便拿到现代来,稍加训练未尝不是好手啊。

⑦ 什么是蹴鞠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的足球运动要比英国开展得早得多。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公元前1000多年前,我国就有足球运动了。最早的足球是用草或毛制成的,叫做“踘”。以后改用熟皮制造,内充毛发,改名“鞠”。踢足球,古代称为“蹴鞠”或“蹋鞠”,始于战国时期。《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这就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齐国都城居民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包括蹋鞠。《汉书·艺文志》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如果这一“传言”属实的话,那么,4000多年前上古时代的黄帝,就是中国第一个球迷了!

战国以后,蹴鞠运动逐渐普及。蹴鞠好手、球迷帝王也逐渐多起来了。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太公就爱好这种足球运动。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在自己的家乡和“屠贩少年”踢球。高祖刘邦本人也对蹴鞠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但自己爱踢而且爱看比赛。为此,还专门在官苑里建造大规模的“鞠城”。在他的宫室内还藏有《蹴鞠新书》。不少的达官显贵专门收养蹴鞠能手,自建蹴鞠场。陆机的《鞠歌行序》中说,在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儿子马防的宅第中,“鞠城弥于街路”。自西汉以后,由于军制演变,步兵大量兴起,蹴鞠也作为锻炼士兵体质和战斗意志的手段而受到重视。《别录》中又说:“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这反映了寓军事训练于竞技娱乐的实际情况。因此,《汉书·艺文志》将“蹴鞠25篇”附于“兵技巧13家”类。

汉代军队中蹴鞠极为活跃,统帅带头踢球,官兵从上到下,人人都必须踢球。《别录》中还说:“今军无事,得使蹴鞠。”说明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军内经常开展蹴鞠运动。当时,设在官苑内的“鞠城”,便是羽林军举行蹴鞠竞赛并定期校阅的场所。“三辅离宫”的蹴鞠场地也主要是供军内蹴鞠用的。所说的“鞠城”,是在比赛场地的两端用砖筑成拱形的门。而在地上挖成圆形的洞,则叫“鞠室”。每端各6个。把球踢进“鞠城”(或“鞠室”)就得一分。这是最早的球门。即使在战争期间,蹴鞠仍是军中的体育运动项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及《汉书·霍去病传》都记载了汉军在塞外行军宿营时,统帅带头“穿域蹋鞠”,以振奋士气的事例。汉末三国之际,蹴鞠的开展仍较普遍。《会稽典录》说:“三国鼎峙,年兴兵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关于蹴鞠的竞赛方法与要求,东汉李尤的《鞠城铭》中有所记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这里全面涉及到蹴鞠的用具、场地、队长、裁判、比赛规则,裁判员与运动员的道德作风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蹴鞠竞赛已有较为完备的规章。到了唐代,发明了用动物的膀胱(多用猪膀胱)放皮球里作球胆,充气后使用,名为“气球”。这清楚地表明我国远在1200年前就发明并使用了相似于现代的足球。唐代还改用两根柱子上挂球网的球门,这也和现代球门相仿。《气球赋》中还记述了“交争竞逐、驰突喧阗”的激烈场面;而“或略地以丸走,乍凌空以月圆”两句,则是“运球”和把球踢到半空的情景。

唐代女子蹴鞠不用球门,称为“白打”。王建的《宫词》有“寒食内人长白打”句,即指宫女们的踢球。

宋代的蹴鞠更是盛行。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都是球迷。《宋太祖蹴鞠图》就画了他们俩和赵普、石守信等6人踢球的情形,生动活泼,很是精采。宋徽宗赵佶特别爱看蹴鞠比赛。他的两个宰相李邦彦、高俅都是蹴鞠高手。赵佶规定,凡是喜庆日,如他过生日这天,文武百官祝寿后,内廷的球队都要进行比赛,以饱他的眼福。当时民间也有些蹴鞠组织。《东京梦华录》载有“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

宋代蹴鞠除用两个球门比赛外,也有只用一个球门的。竞赛两队称为左右军,各十余人,其中球头(队长)一人,次球头(副队长)二人,还有跷头、正挟、头挟、左竿网、右竿网和散立等名目。左右军分别穿红青两种颜色的锦袄。宫廷表演赛开始时,双方队员于乐声中出场,先由球门左侧的队员传踢,适当时传给球头,球头立即踢球射门架上的门洞,射中者得分;不中时,球交由对方踢射,照这方法交替射门,最后以进球多少决定胜负。胜队受奖,可得银碗、锦帛等物;负队的球头就要挨鞭打或脸上被涂抹黄自粉的惩罚。

据出土的宋代蹴鞠纹铜镜看出,当时还有一种男女都可以参加又不受场地、设备限制的蹴鞠活动。明代蹴鞠又有所发展。当时流行多种球戏。《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画有朱瞻基观看蹴鞠的场面。宫内嫔妃们也爱好踢球,并有“齐云社”的组织。女子蹴鞠,在民间也已流行。洪武间,民间女子彭秀云善蹴鞠,她“挟是技游江海”,被誉为“女流清芬”。出现咏妇女蹴鞠的诗词也不少,如袁华的《和铁崖先生蹋鞠篇》、李渔的《美人千态词》等,都对女子蹴鞠有形象生动的描述。

文人墨客也常以蹴鞠为乐,如王圻的《三才图会》、汪云程的《蹴鞠图谱》中都有儒生雅士踢球的图像。明清时期的一些瓷器上,还留下不少儿童们蹴鞠的情景。

风筝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风筝。相传春秋时期公输般(鲁班)看到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而受到启发,削竹为鹞,称为“竹鹞”,上天三日不下,并用它来窥探宋城。后来,墨子也曾斫木为鹞,能在空中飞翔。在发明了纸以后,以纸代木,便出现了轻便的“纸鸢”。

五代时的李邺在纸鸢的鸢首上系上风笛,“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曰风筝”。风筝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上薄棉纸,系以长线,手牵长线,借风力升空。唐朝诗人高骈在夜深人静时,听见空中传来风筝声,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夜静弦声响碧空,吕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风筝风筝讲究扎、糊、绘、放。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达到远眺清楚,近看真实;放,要会依风力调整“提线”角度。风筝的式样繁多,有禽、兽、虫、鱼,也有人物。主要分为“硬膀”和“软翅”两大类。“硬膀”风筝的翅膀坚硬,吃风大,飞得高;“软翅”风筝柔软,飞不高,但飞得远。每年放风筝的季节,蓝天中,“孔雀开屏”、“鹍鹏展翅”、“蝴蝶起舞”、“鱼跃龙门”、群鸽竞翔”、“仙女散花”、“悟空腾云”、“梁山一百单八将”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有“风筝魏”之称的天津魏元泰(公元1872~1961)。他制作的风筝,做工精巧、放飞平稳、色彩艳丽、造型生动逼真。特别是他创制了可以折叠拆散便于携带的风筝,做工极其精致。风筝翅膀可视其长短拆成2~3叠,扣榫严丝合缝,再用铜箍箍牢,糊上丝绸,施以重彩,堪称是巧夺天工的工艺美术品。他制作风筝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先后创作了“五蝠捧寿”、“松鹤延年”、“葫芦万代”、“八仙庆寿”、“串儿八仙”等精品,还有几丈长的“蜈蚣”,寸许大的草虫雀鸟,既可放飞天空游戏,也可陈于壁间观赏。他精湛的风筝艺术赢得了国内外风筝爱好者们的欢迎。他的风筝,在1914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当时,轰动了天津卫,满城争说“风筝魏”为国争光。

我国的风筝,历史悠久,做工精良,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许多国家。至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放风筝活动十分流行。

⑧ 蹴鞠的一些问题高分求!

cù jū
“蹴鞠”一词,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编辑本段【溯源】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都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齐宣王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01年在位,由此可以断定:在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或更早的一段历史时期,在齐国故都临淄城足球活动就已广泛开展。蹴鞠已发展成一种民间盛行的体育和娱乐活动项目。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西京杂记》上就记载: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把父亲刘太公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养老,吃穿用度极尽豪华,终日看歌舞伎乐。但他却并不满意,终日闷闷不乐。原来刘太公自幼生活在城市下层,接近凡夫走卒、屠狗杀牛之辈,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离不开斗鸡、蹴鞠。于是,刘邦就下了一道圣旨,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造起了一座新城,把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部迁住到新城,刘太公和刘温也迁住到那里。又开始“斗鸡、蹴鞠为欢”,这才心满意足。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蹴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蹴鞠”。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蹴鞠运动。《汉书》记载,汉武帝在宫中经常举行以斗鸡、蹴鞠比赛为内容的“鸡鞠之会”,宠臣董贤的家中还专门养了会踢球的“鞠客”(类似于今天的球星)。可见,在西汉时期,足球活动的社会面更为扩大了。
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还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着,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唐代在制球工艺上有两大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球的形状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充气的球,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个发明。据世界体育史记载,英国发明吹气的球是在十一世纪,比我国唐代晚了三、四百年时间。
唐代的球体轻了,可以踢高。球门就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在踢球方法上,汉代是直接对抗分队比赛,“僻脱承便,盖象兵戍”。双方队员身体接触就象打仗一样。唐代分队比赛,已不是直接对抗,而是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胜”。从足球技术来说,是一种发展:而间接对抗,从体力训练来说,却是足球运动的一个退步。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宫词》说在寒食节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踢球为乐。唐太宗、玄宗都爱看踢足球,当时球门是“树两修竹,络网于上,以门为度球。球又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唐代不仅有了女子足球,而且有的女子踢球技术还很高超。
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球之高。杜甫《清明》诗中也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踢球习俗的普遍。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诗人陆游在《春晚感亭》诗中描写过这个情景:“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有比赛就有球星。当时以踢球出名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如果你读的古书多,大概已经猜到了:恶少年。更出挑的是唐代的若干皇帝,例如唐文宗,常常爬上一个“勤政楼”去居高临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这场景可真够讽刺的,比起列祖列宗,市井气重了不少。当然,也不只是他一个人如此,等到几代之后的唐僖宗,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恶少年,亲自蹴鞠斗鸡,而唐代的末代皇帝昭宗被朱温逼迫着从长安搬迁到洛阳的路上,六军都跑光了,只剩下一批神策军或者恶少年出身的“打球供奉”跟着他,可见感情深厚。中唐以后的军队当中,本来就有不少是恶少年,平日间就在街上蹴鞠斗鸡赌博的。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着名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发迹,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贵族是喜爱踢球的,有些人本身爱踢球,有些人爱看踢球。宋徽宗赵佶是个足球迷,他看了宫女踢足球后写诗道:“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文献通考》介绍:“宋女弟子队153人,衣四色,绣罗宽衫,系锦带,踢绣球,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踢球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宋代的足球和唐代的踢法一样,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宋代制球工艺比唐代又有提高,球壳从八片尖皮发展为“十二片香皮砌成”。原料是“熟硝黄革,实料轻裁”。工艺是“密砌缝成,不露线角”。做成的球重量要“正重十二两”。足球规格要“碎凑十分圆”。这样做成的球当然质量是很高了。当时手工业作坊制作的球,已有四十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制球工艺的改进,促进了踢球技术的发展;而制球手工业的发展又反映了社会需要量的增加。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到了元代,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妇女踢球作为一种伎艺供他人欣赏。萨都刺《妓女蹴鞠》散曲中说:“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可见踢球和歌舞一样,都是宴会上的伎艺。“占场儿陪伴了英豪”的妇女,大都是“谢馆秦楼”、“鸣珂巷里”的“绝色婵娟”,可见踢球成了妓女娱客的手段。踢球娱乐的社会性已大大缩小,它不再是节日的活动内容,也不再是宴会上的节目,而是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
《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不能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被称为明代社会网络大全的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上述描写,也很能表明明代踢球的娱乐性质。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经历了几千年,在汉、唐、宋时代,曾经象彗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留下一点泡沫,终于暗落了。
编辑本段【艺术特色】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蹴鞠比赛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有球门的蹴鞠比赛又可分为双球门的直接竞赛和单球门的间接比赛。双球门的直接竞赛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蹴鞠的主要方式,且被用于军事练兵。进行直接对抗比赛时,设鞠城即球场,周围有短墙。比赛双方都有像座小房子似的球门;场上队员各12名,双方进行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就像打仗一样,踢鞠入对方球门多者胜。
在专门的竞赛场地--鞠城,球门两厢对应,两边队员相对进攻,进球为胜由双球门竞赛演变而来的单球门间接比赛是唐(公元618年~907年)宋(公元960年~1279年)时期蹴鞠的主要方式,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进行间接对抗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中间有两尺多的“风流眼”,双方各在一侧,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能使之穿过风流眼多者胜。
无球门的散踢方式称作白打,历时最久,开展得最为广泛,有一人到十人场户等多种形式。白打则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赛“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古人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名字,如转干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编辑本段【传承意义】
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布拉特再次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是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2006年4月,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德国汉堡足球博物馆正式开馆,向观众展示丰富的足球历史文化,包括作为足球起源地的灿烂的中国蹴鞠文化。
编辑本段【蹴鞠历史轶事】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蹴鞠位置分工的形成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第一个因踢球而当官的人
施耐庵的《水浒全传》中,写了一个由踢球发迹当了太尉的高俅。小说虽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夸张,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实。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着名球星之一了。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⑨ 蹴鞠是现代足球的鼻祖吗它有多少年的历史呢

足球起源于中国,最早被称为蹴鞠,距今近5000年。

明朝以后清朝建立以后,清朝皇帝对蹴鞠活动根本不感兴趣。在朝廷和民间禁止蹴鞠活动,限制了蹴鞠的发展。其次,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商业交流,中国传统的蹴鞠文化被西方足球所取代。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古人推动的蹴鞠活动也由此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蹴鞠活动被许多文人视为一种娱乐活动。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蹴鞠逐渐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古代的娱乐活动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也经历了时代风雨的侵蚀和变化,逐渐被现代人以崭新的面貌认识和使用。蹴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从繁荣到衰落经历了许多起伏。令人欣慰的是,它在近代以足球的名义重生,这让全世界的现代人为之欢呼。因此,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在老领域进行创新和发展。我认为对每个人来说,历史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美德,我呼吁所有中国人把它付诸实践我们的传统文化将继续发扬,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悠久的历史。

⑩ 蹴鞠是什么样子的呀

蹴鞠(cùjū),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它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有直接对抗、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

阅读全文

与踢蹴鞠的男生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陈情令男生汉服图片 浏览:941
现代诗30字带图片简单 浏览:577
交警高清手势图片 浏览:658
八十年代女孩发型图片 浏览:235
美女比比动态图片 浏览:163
忠孝两全文字图片 浏览:550
背影图片女生头像 浏览:464
染色发型图片女 浏览:218
普田灶具价格及图片 浏览:172
可爱图片手绘女孩简单 浏览:184
剪纸创意图片简单又好看 浏览:703
幼儿简单的图片大全 浏览:209
word图片镜像圆角 浏览:46
霸气女生图片手绘 浏览:750
李宁衣服搭配图片 浏览:628
华为系统图片提取文字手势 浏览:247
怎么更改jpeg图片 浏览:703
被爱满满包围的文字图片 浏览:84
味多美饼干价格及图片 浏览:635
古风高贵女妖孽发型图片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