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貂蝉的种种故事,最靠谱的是哪一个版本
貂蝉作为着名的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名声虽极大,真实身份却最扑朔迷离,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有人说她和吕布有很大关系,有人说她是王允的歌妓,还有的说她是董卓的婢女等等。
在古代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竟让好多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没有弄清楚她的本来面目。关于她的身世,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三种观点认为她是吕布的妻子。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建安(汉献帝年号)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里描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就是吕布之妻貂蝉。
第四种观点认为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据《三国志·关云长传》注引《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关云长心不自安。”从这段记载中可知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因为关云长先想娶其为妻,可是由于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关云长的妒忌。他妒火中烧,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以此事创作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传说中的貂蝉。
Ⅱ 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在历史当中真有这人吗
貂蝉因其在小说戏剧中轰轰烈烈的事迹,被历史定位成“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人是西施、王昭君、杨玉环),却是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美女。关于貂蝉民间有不同的传说版本,一说她是山西忻州人,与关羽为同乡;一说貂蝉极有可能是河北邯郸永年人。一说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的一名村姑;还有一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说:董卓害怕有仇人谋杀,命吕布守护内饰。时间一长,吕布和董卓的侍婢有了感情。吕布怕董卓发觉,于是他参与了王允组织的诛董事件。罗贯中却把侍婢化为貂蝉,并演绎了流传千古的"连环计"。
貂蝉当时被骂作“人尽可夫”的“一双玉臂千人枕,一双朱唇万人尝”的千古第一荡妇,一介女流,在那个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却独独撑起了一片天空,以一己之力甘愿作为王允离间董卓和吕布之间的棋子,只为拯救那一个“颤颤巍巍,危如累卵”的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为国牺牲的信念和决心,历经千年人们已经由当初的唾骂变成了今日的歌颂。
貂蝉毕竟是罗贯中老师在《三国演义》中杜撰的一个角色,至于是否真有其人?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不过,有一点必须要澄清的是貂蝉绝不是人尽可夫的娼妓,而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Ⅲ 历史上貂蝉存在吗
一,不存在是小说里的人物,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的美女,曾登场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民间传说其为山西忻州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
二,拓展知识: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貂蝉只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只是小说家可能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 ,正史并无记载。吕布确实与董卓的婢女有染,但这个婢女其名其姓正史并 无记载,无从考据。 根据民间传说野史记载小说演义,如果真有貂蝉其人。
那么她的身世身份可 能是有以下四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东汉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子 师。初为郡吏,灵帝时,任豫州刺史,献帝登基后任司徒。王允为了铲除董 卓,想用美人计来达到目的。于是他想到了貂蝉,王允对她说明了其中情由 及利害关系,并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蝉按王允的要求,以她的美色挑起了 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最后,利用吕布杀了董卓,为王允排除异己立下了 汗马功劳。事成后,貂蝉在花园里为王允祈祷拜月,正巧此时有一片彩云遮 月。王允见之曰:“貂蝉美色使月亮躲到云后面去了。”据此,后人都传说 貂蝉有“闭月”之容。
(2) 第二种观点认为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东汉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字 仲颖。本为凉州豪强,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宁元年(公元198年)率兵入洛 阳,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 安,自为太师,后来为吕布所杀。据《后汉书·吕布传》载:“卓以布为骑 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 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段记载的就 是凤仪亭掷戟之事。由此可知,貂蝉是与吕布情通的董卓婢女。
(3)第三种观点认为她是吕布之妻。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 :“建安(汉献帝年号)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 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 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 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 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 ,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 里描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就是吕布之妻貂蝉。
(4) 第四种观点认为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据《三国志·关云长传》注引《 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 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 之。云长心不自安。”从这段记载中可知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 ,因为关云长先想娶其为妻,可是由于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关云长的 妒忌。他妒火中烧,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人杂剧《关公月下斩 貂蝉》就是以此事创作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传说中的貂蝉。
Ⅳ 你见过哪些充满霸气的刺青
昆山龙哥的纹身就很帅,上身都快纹满了,龙哥生前也是个很乐观的人,也拍了不少视频,可以说是黑社会中的开心果,临死前还表演甩大肠。
Ⅳ 历史上有貂蝉这个人吗
一
每当我读及《关公月夜斩貂蝉》、《关公与貂蝉》等剧目或故事内容的时候,就会想及“关公战秦琼”的有趣典故。因为从有据可考的史书《三国志》中,根本就找不到貂蝉这个人物,更遑论关羽认识貂蝉,斩呀、放呀更是子虚乌有了。那为什么自元朝以来的杂剧、戏曲舞台上,以及民间传说中,一直流传演绎着相关的故事呢?
如果我们从汉民族的文化发展史角度来审视、思考,便会发现,关羽与貂蝉从没关系,到有关系,再使这种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正是汉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形象体现。
二
既然把关羽与貂蝉之间的关系演化归结为汉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作用结果,那就有必要理清这两个人物的历史由来,以及如何从历史人物转化成为艺术形象,并被编写在了一起的。
1
据西晋陈寿撰着的《三国志·关羽传》以及相关篇章,证明关羽确有其人:“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①虽生年不详,但卒年有记,因与张飞一起扶助刘备成就一番霸业而扬名天下,又因忠勇仁义之高风亮节而为后世景仰推崇,走向神坛。然而在《三国志》中却找不到有关貂蝉的记载,是否真有貂蝉其人,还是一个大问号。如此,即可证明关羽与貂蝉应无关系。
那么,二者又是如何发生了关系的呢?这还得从南朝裴松之为《关羽传》转引的《蜀书》中记载的关羽与曹操间的一桩风流公案证起: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②
同一内容还见于《献帝传》和《华阳国志》,前者更加明确指出秦宜禄的前妻为“杜氏”:
(秦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室宗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曹操),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③
如上史料记录了关羽曾向曹操请求娶吕布的部下秦宜禄之妻的行为。猛间读及,今天的人们或许会对关羽的这种行为感到不解,但是如果对汉代末期的社会伦理道德风尚有所了解,就会不足为奇了。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曹丕乘乱纳甄氏”的故事。这甄氏原是袁绍二儿子袁熙的妻室,曹操攻破邺城,曹丕随军开入,首先跑到袁家,将甄氏据为己有。此事正史《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裴注转引的《魏书》中即有记载,甄氏死后还被追封成了皇后。
此外,刘备平定益州后也娶了同宗刘瑁的寡妇吴氏,孙权不仅仅是娶了陆尚的寡妻徐夫人,而且论亲缘关系,这徐夫人还是他的表侄女。
由此可知,这种娶人妇为妻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并不忌讳。可是,自宋朝往后的人再读及这则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事情时,便觉得难以接受了。由于宋代统治者的极力推崇褒奖加封,关羽已经声名显赫起来,有关他的事迹也开始广为流传,但都是与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忠义仁勇”思想相一致的美化神化之内容,更何况自宋朝以来的理学家们,极力强化“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观念,宣扬“遏人欲而存天理”的禁欲思想,并极尽歧视、压迫妇女之能事,强调“一女不事二夫”等禁锢妇女思想行为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三国志》等史书上这档子故事,岂不是往统治阶级推崇的道德完人脸上抹了一鼻子灰!
怎么办?自然是想否定掉了。明代有个名叫郑以伟的人读了这条史料后,愤然写了一首《舟中读<华阳国志>》诗:
“百万军中刺将时,不如一剑斩妖姬。
何缘更恋俘来妇,陈寿常璩志总私。”④
作者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到史官身上,说陈寿和常璩在史书中提及关羽这件不甚光彩的事,是因为对关羽有偏见怨私。
中华书局的四库备要本《三国志》的《蜀志》开卷,有清干隆皇帝的一道上谕,亦是相同观点:
“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 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有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⑤
深受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尊刘贬曹”思想影响的元末明初作家罗贯中,在塑造关羽这一“忠义完人”形象时,不但自动弃置这一史料不用,更把关羽描画成一个不近女色的禁欲主义者。
2
但是无论是发牢骚,还是用行政方式进行干预,抑或是装作看不见,毕竟史书昭昭存世,实在有损关圣帝的“高大全”形象。因此,只好设法为关羽开脱补救了。
如何补救?显然不可能去篡改或删除前朝史书中的相关内容,于是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影响、赞同“尊刘贬曹”史观、崇敬关羽的文化人及民间艺人们便派上了用场,也就是选择了用艺术手段来为关羽正名。
现在看来,当时的文人墨客的第一动机就是要把关羽求娶他人妇的瑕疵遮掩过去,或是抵消掉。办法最好还是以毒攻毒,你不是说关羽对女色动心吗?那我偏塑造出一个不为女色所动心的关羽!
他们遂通过对前人文艺作品的蛛丝马迹的牵强附会,撰出了一个有理由成为关羽刀下之鬼的替罪羊——貂蝉。
在《三国志平话》里,貂蝉姓任,本是吕布妻室,因临洮乱中失散,遂入王允府中。貂蝉因烧夜香,被王允撞见,问起情由,于是想出连环计,送她入董卓府中,挑拔吕布,诱使他杀了董卓,此其一。
元代无名氏《锦云堂美女连环计》杂剧亦说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因曾被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以“貂蝉”为名。后配与吕布为妻,在阵中失散,流落王允府中。王允利用她行使“连环计”,挑拔吕布杀了董卓。此其二。
《三国演义》则说貂蝉本是王允府中的歌妓,美而聪慧,王允待若亲女。因见董卓暴虐,汉室将倾,她慨然协助王允行使“连环计”,以身饲虎,巧妙周旋于董卓、吕布之间,使二人反目。吕布助王允诛杀董卓,以她为妾。曹操擒杀吕布后,将她载回许都。此其三。
……
如上大同小异的人物关系,显然又是由史书上所记的董卓“侍婢”和吕布之“妻”附会而来:
“卓性刚而偏,……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由是阴 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三国 志·吕布传》)。⑥
“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将 军自出断曹公粮道是也。……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 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 《吕布传》裴注转 引《英雄记》)。⑦
至此,替罪羔羊合情合理地编出来了,便开始了“时光倒转,还原历史本真”的精彩一幕,同样还是下邳之围,这一回则是刘、关、张水淹下邳,擒了吕布。张飞俘虏了身为吕布之妻的貂蝉,并送给关羽铺床叠被。关公夜读了《春秋》,看到《春秋》书内尽都是妖女婵娟害人误国,联想到权臣篡位,即董卓父子,妖女丧夫,即貂蝉也! 因此,他决意杀掉貂蝉,以除祸根。
虽然元、明两代已有《关公月夜斩貂蝉》杂剧问世,惜无存本,难知详情,但通过清代戏剧舞台上流行的《斩貂》这出戏的剧情,我们不难窥见元、明杂剧“斩貂”的大致轮廓。
这样,本来在历史上互不相识,在《三国演义》里互不相干的关羽和貂蝉,就如此“艺术”地走到了一起,并且再难分开。
3
关羽一刀斩杀妖女貂蝉,甚是痛快,足以为这位“忠义完人”正名了。但 是不想又斩出了新问题。作为“义贯千古”的关圣大帝,前世竟对一个有助于国家的弱女子实施过凶残,极为有损其完美形象,着实是有点弄巧成拙了。于是便有人出来为关圣帝辩白了——
武樗瘿于所编《三国剧论》中的《论斩貂蝉》一文中言道:
“……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周剑云主编《菊部丛刊》)。⑧
在这种要求进一步美化关圣人的思想感情支配下,关羽与貂蝉之间的关系,便又有了进一步的演绎。
近代粤剧曾有一出《关公月下释貂蝉》的剧目上演,民间亦有《拒色》的故事流传,大意如下:
曹操打败吕布后,依谋士计策,要把貂蝉赐给关公,意在迷惑关公斗志,并离间他与刘备、张飞兄弟关系。不料关公不贪美色,拒不接纳。曹操便下令处死貂蝉。貂蝉闻言,伤心哭啼,扰得关公心烦,训斥貂蝉道:“你先跟董卓,后嫁吕布,一女二嫁,丑事作尽,还哭什么?”貂蝉说:“关将军,那不是妾身的罪过,是王恩公设连环计求妾嫁他二人为国除害。妾舍清白之身以成大义,今反成罪人要被处死,想来怎不令人痛心?”关公无言以对,恻隐之心蒙生,问貂蝉可有逃生寄身之处?貂蝉自言举目无亲,若得逃生,但愿隐居山林,削发为尼。关公当即取些银两衣物交给她,令其速速逃去。貂蝉说:“将军仗义救我,可我柔弱女子, 怎逃得出这军营城池?”关公略作沉思,决心一不做二不休,救人救到底,遂集合一队骑兵,让身穿军衣的貂蝉混在其中,亲自带队出城,直送到前山净慈庵,把貂蝉安顿好,这才调转马头返回城中……后来刘备、曹操知道后,无不夸赞关公是一个不贪美色的真英雄。
读罢可知,关羽已从一个只知忠义不懂情爱的英雄转化成为心怀恻隐之心的性情中人,但总归还是一个只知坚守忠义,不讲儿女情长的超级神化偶像。这反映出虽然封建时代已在逐渐没落、崩溃,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从而使得束缚汉民族上千年的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很难短时间内从人们的思想认识中剔除干净。
4
从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制度,到二十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历经半个世纪的探索真理、浴血奋斗,先进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才终于取代了愚昧落后的封建专制等级思想以及所依附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改革开放、富民强国新时代的思想基石。在这样的环境下,被封建统治者神化成为关圣大帝的关羽,也重新返回人间,逐渐转化成为一个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人物。关于他与貂蝉之间的故事,亦因除去了封建伦理道德枷锁对文化人思想的束缚,得以创作演绎出富有时代精神的崭新内容。新编川剧《貂蝉之死》即为一例:
该剧说刘备、关羽、张飞随曹操攻吕布,曹操水淹下邳。貂蝉为救满城百姓,遣秦宜禄送书于素所倾慕的关公,请关公禀告曹操以民为重,立即退水。关公原以为貂蝉有貌无德,今得知她忧国忧民,顿生爱慕之情。数日后,秦宜禄与侯成、宋宪缚吕布而降。曹操缢杀吕布后,为笼络关公,将貂蝉赐给他。成婚之夜,貂蝉柔情脉脉,为关公即兴而歌《倾心曲》,关公亦心旷神怡。刘备恐关公迷恋貂蝉,为曹操所用,遂以送礼为名,提醒关公勿忘“扶汉兴刘”。关公为忠于桃园结义之情,建功立业,欲遣走貂蝉。貂蝉突遭此变,深感绝望,在向关公痛诉衷肠后拔剑自刎。
这部剧作与封建时代的《斩貂》剧相比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为旧时代无论是“斩貂”还“释貂”,皆是用编造故事来宣扬封建统治者需要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达到毒化人民精神,供其奴役的目的;而当代的“关公与貂蝉”剧作,则是以历史故事为素材,艺术地探讨、演绎人性、人情所应该发展的趋向,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剧作不但突破了封建统治者鼓吹的狭隘的忠君之“义”,更增添了富于人性化的“情”,从而赋予了关羽和貂蝉这两个艺术人物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
三
综上所述,通过关羽与貂蝉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首先我们不难理出一条汉民族在封建社会时期伦理道德观念发展演变的清晰脉络来。正是统治阶级所宣扬的为其统治服务的伦理道德之思想观念,引导、影响和催化了文艺作品中关羽与貂蝉关系的产生与不断演化。
其次,通过关羽与貂蝉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所发生的质的变化,证明一旦那种禁锢民族思想的陈腐伦理道德观念随旧制度的消亡而式微,新的思想观念必将影响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必将会使关羽与貂蝉之间的故事在更广阔的艺术天地里演绎的更为丰富多彩。
注释
①②:1982年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志》卷三十六 第939页。
③:199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人·神·圣 关公》梁志俊主编 第40页。
④:同上 第41页。
⑤:199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孙犁代表作》 第564页。
⑥⑦:同① 第387页。
⑧:同① 第389页。
Ⅵ 貂蝉究竟是何方女神,历史上真的存在貂蝉吗
貂蝉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因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名噪天下,与西施、杨贵妃、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然而在四大美人中,最迷人的当属貂蝉了,因为她竟让一个个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为神秘莫测,包括《后汉书》和《三国志》在内的正史中,没有任何明确的记载,到底是实有其人,还是艺术的虚构,人们对她的本来面目仍旧是雾里看花,半梦半醒,朦胧着一片神秘的色彩。
貂蝉的结局如何呢?
在民间,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与结局存在着两大系列:
“惨死”系列里有三种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被曹操所杀。昆剧《斩貂》中描述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斩首,他的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带有污点的女子,恐其水性杨花、朝三暮四,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节,于是乘夜传唤貂蝉入账,拔剑痛斩美人于灯下。第二个版本是自刎身亡。在明剧《关公与貂蝉》中,貂蝉向关羽痛诉内心的冤屈,并详细讲述了自己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锄奸的经历,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但是关羽以忠义为本,不予收纳,貂蝉只好悲情自刎,以死来证明“我不是潘金莲”。第三个版本讲述的是貂蝉在关羽的庇护下逃走,削发为尼,但曹操派人追捕。貂蝉毅然拔剑身亡,一缕幽怨的香魂,飘逝于大地山野。
“善终”系列也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貂蝉最终出家为尼,并以佚名的方式写下了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以此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政治贡献,最终在庵庙里寿终正寝。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关羽送貂蝉回了故乡。关羽没有贪恋女色,而是护送貂蝉回到其故乡木耳村。貂蝉则是一直守节未嫁,得乡人建庙祭奠。第三个版本貂蝉被关羽纳为小妾,并送往成都定居,但是关羽却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兵败身死,。可怜的貂蝉从此流落于蜀中,成了凄凉的村妇。
Ⅶ 历史上的貂蝉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确实是有这个人物的,只不过名字不叫貂蝉而已,所以貂蝉才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美女。
历史上关于貂蝉的人物有以下四种:
其一,王允的歌妓。王允,东汉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子师。初为郡吏,灵帝时,任豫州刺史,献帝登基后任司徒。王允为了铲除董卓,想用美人计来达到目的。于是他想到了貂蝉,王允对她说明了其中情由及利害关系,并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蝉按王允的要求,以她的美色挑起了吕布和董卓之间的矛盾,最后,利用吕布杀了董卓,为王允排除异己立下了汗马功劳。事成后,貂蝉在花园里为王允祈祷拜月,正巧此时有一片彩云遮月。王允见之曰:“貂蝉美色使月亮躲到云后面去了。”据此,后人都传说貂蝉有“闭月”之容。这和小说三国演义暗合,大概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敷衍而成的。
其二,董卓侍婢。据《后汉书·吕布传》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段记载的就是凤仪亭掷戟之事,三国志里也是这样记载的。由此可知,貂蝉是与吕布情通的董卓婢女。可惜,这里并没透露这个女人的名姓。
其三,为吕布的妻子。据《三国志·吕布传》后裴松之转引《英雄记》所载:“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里描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就是吕布之妻貂蝉。
其四,为吕布爱将秦宜禄之妻。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云长心不自安。”从这段记载中可知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因为关云长先想娶其为妻,可是由于曹操“自留之”,所以引起关云长的妒忌。他妒火中烧,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以此事创作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传说中的貂蝉。
Ⅷ 貂蝉和王允到底什么关系
王允是貂蝉的义父。
貂蝉是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她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村姑。
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即是貂蝉。她为了报答义父王允的养育之恩而甘愿献身完成连环计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8)半臂纹身图片男生貂蝉扩展阅读:
有民间历史记录过,貂蝉本名姓霍是山西人,和关羽是老乡,貂蝉从小就长得娇俏可爱,同时也异常的睿智,后来当选入了宫中,在宫中还做过女官,专门负责管理头饰于是就得名为貂蝉。
最后貂蝉为了避难而逃离宫中,并被司徒王允收容,貂蝉做了吕布的小妾,并挑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关系,最后吕布一气之下杀死了董卓。
也有很多戏剧都演绎过关羽杀貂蝉的故事,明剧《关公与貂蝉》中貂蝉向关羽讲述了本人不幸的出身,并展现女性的魅力,关羽由于怜悯她,所以对貂蝉也产生了爱慕之情。
可是那个时候候关羽有任务在身,他曾经立誓要为汉室而就义,尽管那个时候对于貂蝉有疼惜之意,可是最初仍是抉择斩断柔肠,而剧中的貂蝉也由于关羽的无情而感到绝望。
最后貂蝉拔剑自刎,来证明自己对关羽的一片真心。史料中对于貂蝉的死有多种说法,而这些说法都一致觉得貂蝉是被关羽所杀。
有的觉得关羽早就已经识破了貂蝉假惺惺诱惑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拔剑将貂蝉刺死,而有的则觉得关羽由于大义不能不这么做,但实际上内心中已经倾慕于貂蝉,各种说法扑朔迷离,也让这位美人的死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Ⅸ 男生纹身纹貂蝉是什么意思
没有特殊的意思,个人喜好。
Ⅹ 花臂鬼头加貂蝉加赵子龙
哈市道外 求一纹身店。纹一条花臂赵子龙 2 分钟前 匿名 | 来自手机知道 | 分类:黑龙江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