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头上戴菠萝皮的观世音菩萨是哪位观世音菩萨
菩萨头顶不戴菠萝皮。佛祖“菠萝头”的发型那是佛祖32相之一,就是佛的庄严吉祥之处。而肉髻就是——顶髻相。观音头顶上的佛像,观音头顶上的佛祖是他的老师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头顶的宝瓶,文殊菩萨头上的五个顶髻,他头上的五个髻是智慧的化身。
很多人都被影视剧里的化妆造型形象误导了。
② 不同年代的青铜佛像有些什么特征
铜佛像知识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可移动的较小佛造像。这类佛像中有恰当有些表面鎏金,故又称金铜佛像 。广义的金铜佛像 包括悉数金属质地的可移动小佛像,常见的有铜鎏金、银鎏金、黄铜佛像、青铜佛像等等。 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圆寂之后的初步几百年间,释教没有传遍亚洲各国,可是当时在印度现已出现了各种不相同的释教教派。后整合为三大首要派系即:小乘释教、大乘释教、密宗释教。 小乘释教又称和尚之道 ,其思想最接近佛陀的经验。小乘释教在斯里兰卡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占主导地位。公元初年,大乘释教逐渐兴起,其佛理更具包容性与改良性。大乘释教下分禅宗、净土宗等多种派系。密宗释教于公元7世纪初步在印度出现,并逐渐撒播至喜马拉雅雪域及远东的许多区域。密宗释教具有奥妙特质的修行思想,具有许多奥妙仪式和修行方法。这三大释教派系显然有许多不相同之处,可是不能误认为它们就是三个完全分别独立的实体,由于它们的底子教义相同,而且都表现出对释教三宝 ,即佛、法、僧的一起爱崇。 佛像发作的缘由 释教的教义应该是不崇拜偶像的,释教主张四大皆空 。认为国际万事万物都是缘由暂时聚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实在不变的本体。佛像也不破例,不论是雕像、塑像、铸造像不过是石土木漆或金属的缘由暂时聚会而成,是一种缘由的假合体,当然本体是空的。释教主张破相 ,就是要打破人类因不明真理而认为 缘由所生的事物 是永世不变的观念。已然佛像是由缘由所生 ,那么也应在破相 这个难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答复:一方面佛像 虽是由金属木石等材料(因),由人工(缘)制作而成的,毁之既无,没有不变的主体。但佛像可以使人兴起见贤思齐之心,令人生起景仰效法之思。故而释教并不否定佛像的存在。 另一方面,释教为了普渡众生,向俗众说法,佛家不得不借用塑像、绘画等大众喜欢的艺术形式,进行弘法作业。
③ 各个朝代的佛像都有什么特点
一、十六国时期佛像特征
1、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遗留至今的多为金铜佛像,并且大多是青铜。
2、佛像头部为束发式高肉髻,小型佛像以磨光式肉髻居多,并且无发纹;大型佛像多为分绺式,并且有分组状发纹。
3、背光一般为同心圆形。
4、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佛座一般为造型简单的四方台,或者是四足束腰须弥座。
二、北魏时期雕像特征
1、头部多为磨光式或分绺式肉髻。
2、面相方圆,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
3、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
4、佛像或坐或立于四足台座上,背光多呈莲瓣形。
5、头光为圆形,外面莲瓣一周。
三、北魏后期雕像特征
1、面相清瘦,脸型呈汉人特征,额头高宽,眉清目秀。
2、肉髻较高,发髻除磨光和浅水波式外,又出现了螺发,并且发髻拳卷以右旋式居多。
四、北齐时期雕像特征
1、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
2、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
五、北周时期雕像特征
1、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
2、衣纹线条简洁流畅。
3、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
六、隋朝雕像特征
1、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
2、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
七、唐代雕像特征
1、面相丰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
八、宋代雕像特征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九、元代雕像特征
1、脸型丰满圆润,面相清秀靓丽,表情恬淡柔和。
2、肉髻高耸,多为带三叶或五叶宝冠。
十、清代雕像特征
1、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眼传神。
2、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④ 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研究“观音菩萨的发型应该是什么样的? ” 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两个问题:
1、观音菩萨是男性,还是女性?
2、观音菩萨有几种化身的?
对于问题一,我们可以通过研读《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这其中说的大意是观音菩萨是为普度众生而来,实质上本无性别之分,只是随着面对的说法对象而变换着更恰当的普法形象而已。比如面对僧人的时候,观音菩萨变回幻化成为僧人的形象来为他们说法,当面对居士的时候,观音菩萨更多的会幻化为女性形象来为他们说法。再比如当他们面对孩童的时候,就会幻化成为相应孩童的形象来为他们说法。而面对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等,就会现真身来普法。
对于问题二,我们可以参见各学佛网以及佛门贴吧可知,在大乘佛教当中他们讲菩萨的诸多幻化归结为“普门示现”,而如果细细数来则有三十三种化身。至于“普门示现”的最好解释,建议参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由此,我们回归原题便可知此题中的答案,那就是观音菩萨常见的法相当中,多以长发和盘发为主。尤其是男相观音菩萨中,应当说长发和两撇胡子居多。这是由于观音菩萨尤其是在唐代以前,男相多过于女相,而且以有两撇胡子居多。但随后,由于妙善公主传说的兴起,女相菩萨日渐多余男相,尤其是在汉地多见。虽然解析至此,可是我始终认为普度众人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为人为道为神为妙足以见得真章,不必过多纠结于菩萨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