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普通的端砚多少钱一方
一方端砚的价格并不是固定的,其便宜的在几千元,贵的甚至可以达到几十万元。端砚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然后是紫带青和紫带赤;因此紫中带蓝的端砚价值会更高。
端砚的价格会受到砚台材质、砚台品牌、雕刻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品相好的正宗端砚价值会相对高一点,而品相差的正宗端砚会相对低一些。
端砚的简介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着。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② 现在一块上好的正宗端砚能卖多少钱
这取决于很多方面,如果是古砚又有名人的铭,会非常值钱,如果是现代端砚,主要看3方面,第一是否出自名家之手,第二,是否是三大名坑,老坑,坑仔,麻子,并称三大名坑,以老坑为贵,第三,看石品是否上等,如果是三大名坑,尺寸够不够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举例,现在一方老坑长宽高10*10*3cm的端砚,石品上等,要2万块左右,如果石品一般,价格3000到5000.举例如果是宋坑相同尺寸石品上等,那价格500元左右,如果石品一般,那价格300元左右。梅花坑 和宋坑价格差不多,老坑仔老麻子价格比老坑低一半左右。
③ 端砚收藏价值
因端砚发墨殊快、研墨不滞、出墨细滑、墨不损毫,深得书写者喜爱,一早就成为收藏品。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端砚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史上名人雅士爱端砚、用端砚、藏端砚的传说很多。武则天常以端砚作为赏赐之物赠与大臣,包括狄仁杰在内的臣子们多有受到馈赠。后世米芾、苏东坡、周敦颐等文人雅士皆有鉴藏端砚美传,现代的毛泽东、朱德、习仲勋、郭沫若、赵朴初、齐白石、吴昌硕等人都有鉴藏端砚或者亲往端州鉴赏端砚。这些传说,使到端砚的鉴藏价值与日俱增,卖价一路走高。尤其是一些名人、名石制砚或名人铭砚、用砚,则因与主人的名气相关,价值成倍增长。前些年,有的文人砚甚至拍卖到上千万之高价。
今日之肇庆,端砚制作、流通已是成行成市,日新月异,业者逾万,产值逾10亿,声名远扬。但是,仔细琢磨端砚目前鉴藏状况,也有一些隐忧。首先,是规模不大,就产业而言,端砚比起同在肇庆的四会玉雕,大有被其后来居上的势头。其次,是高端不高,作为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近年来在一些拍卖场合,单砚卖价时常逊色于澄泥砚等其他砚系。再次,是鉴藏不热,就当前收藏热潮而言,端砚收藏远未达到应有的热度,未算时尚收藏,更无法与陶瓷、字画、玉器等相提并论。端砚的鉴藏历史已经走过了1000多年,到如今,是随着写毛笔字人数渐少而逐渐式微?还是随着盛世兴收藏而走出新天地?这一问题,已经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种物件,要从收藏品发展到时尚收藏品,一般必须具有四大支撑。一是鉴藏文化的普及性,有一套广为传播的讲究;二是制作工艺的高端性,在同侪中独具一格;三是原材料的稀缺性,稀缺而不断绝;四是鉴藏市场的发展性,入市门槛不高,但增值前景可期。这几方面,端砚都不同程度具备,也都不同程度有待发掘。
近年来,端砚的工艺化、鉴藏化取代实用化似乎是一种明显的趋势。但从历史、艺术、鉴藏等多个角度来冷静分析,端砚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文化深处,切不可让表面趋势掩盖了端砚真正的魅力所在。
首先,端砚的所有价值,都根植于研墨、发墨这个实用的根本,附着于写字、画画这个用砚的过程,否则就是石雕,就不是端砚了。不管史上还是当今,几乎所有书画名家都十分认可的是,端砚研的墨,其独特的书画效果至今没有一种人工合成的墨汁可以代替。可以说,只要中国书画的独特水墨意境在,端砚的实用价值永不可取代。这一点,在现代社会最容易被忽视,却千万不可忽视。其次,端砚的风骨来自于文人的风骨。中国历代文人的清高、飘逸之风早已附着于端砚的收藏品位,气韵重于技艺,品位高于器形,不能简单以端砚的石眼多寡、砚石大小、雕工繁简来衡量端砚的品位。历次高端拍卖,能拍出天价的端砚都是文人至爱的神品,而不是高大全的巨制。再次,雕琢技艺和奇思巧构是端砚重要的附加值,这一技艺,是点石成砚的点睛之笔。但是,技艺的发挥是基于研墨发墨的基本功用和文人风骨的基本精神的,决不能作为纯粹技巧的卖弄。清人施闰章就曾指责极端工艺化使端砚脱离了原有意义,“愈工愈俗,是为石灾”。
基于这一分析,推进端砚创作、鉴藏的发展,诸如题材研发、收藏拓展、名砚升值等方面,就大有可为。而简单靠封坑堵洞,或者片面追求高大全来拉高端砚的价值,终究不是办法。
题材研发问题是今人能够有所作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端砚题材,沿用多年,多多少少存在单一重复的问题,特别是龙题材、大题材、俗题材的泛滥。龙纹饰是中华图腾,用之无可厚非,但龙毕竟不是俗家之物,且到处都是龙,早已审美疲劳。大题材指的是贪大求全,器形上动辄上百千斤,题材动辄万里长城、千载江山、百鸟群骏,结果个性不彰、文气不足。俗题材是指停留于大家惯用的龙凤麟、福禄寿、松梅竹等等。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画的清高飘逸和工笔画之精妙传神,都很适宜入砚刻,这是追求“雅”的路线;佛家之修为、悟道、故事也很适宜入砚刻,这是追求“禅”的路线;民间习俗中,也有很浓地方色彩的吉祥如意纹饰可供选择,这是追求“俗”的路线。这三者之间也不必非此即彼,可以相得益彰。
收藏拓展。过去端砚收藏几乎只是文人墨客的雅事,现在则必须进行拓展。从外销内需的角度看,还是要重点立足国内中产阶层,瞄准购房装潢,追求用摆两得,在最大的收藏群体中拓展目标客户。这一部分群体,大多向往风雅、追求品位。而端有大方端庄、言行有端之意;砚与彦同音,彦乃文彦、文采之意,家有端砚,也就象征书香人家、尊贵端然之意,这一吉祥意头推介得好,端砚应该容易进入这些家庭的博古架、写字台,形成一道新的收藏风景线。这方面,端砚的题材之变也要考虑这一阶层的喜好,要雅俗共赏之中带一定品位、雅气,就算走“俗”路线,也要侧重与智慧相关的传统题材,如文殊菩萨、文曲星、文昌星、孔圣人等。
名砚升值。名人砚以及相关的故事,是附加于端砚身上的重要收藏价值。历史上的名砚,大约有名石成砚、名人制砚、名人铭砚、名人用砚、名人藏砚五种,都是保值升值的重要因素,要注重这方面的推介、渲染、传播,在各种拍卖会上不断出彩。另一方面,是要立足未来,注重打造新的名砚。譬如: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推出名师,通过名师出名砚;加大策划力度,组织行业鉴石、赛砚、竞技、拍卖活动,保持名砚传播热度;加大统筹力度,组织书画艺术等方面名人参与铭砚、用砚、藏砚,创造新的附加值,打造未来型名砚。
关注名坑
专注老坑、坑仔岩、麻子坑
投资收藏端砚,起点要高。初来乍到,宜专注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以免分散有限的资金和精力。经比较分析,不同坑口之间升幅的差别甚大,基本上都是名坑比一般坑口升值快。买几件优质的老坑,两三年后就有不错的回报;而宋坑要买一大堆,若干年后成批量卖出去,才会有一些回报。
端砚的坑口庞杂,初入行者对端砚的认识有限,什么坑口的砚石都收藏,容易上当。只收藏那些特征明显、石品好、坑口无争议的名坑,才不用白交“学费”。这是一个回避风险的好办法。若干年后,随着对端砚认识的加深,可以陆续扩大到收藏一些其他坑口的砚石。甚至可以收藏一些坑口似是而非、石品花纹奇特的“异品”,主要是用来作教材和标本,以提高自己识别坑口的能力。必要的知识准备,是成功的基础。
购砚“六忌”
砚过大无砚味,砚过小不实用
一忌优柔寡断。遇到真正的佳砚,若价格适中甚至稍高于市场价,而自己的经济情况亦允许,要果断买下,以免日后追悔莫及。好的砚台,砚主一般不会轻易脱手,硬要买,老板就会开出一个高于正常市价的价格,若不是高得离谱,最好还是把它买下来。好的端砚看潜力,判断其价值不能仅盯眼前。品质上乘的端砚,贵一点都值收藏;差强人意的端砚,再便宜也不要贪图。近几年端砚价位再上新高,经常可听到后悔当初没买的声音。
二忌良莠不分,把瑕疵当成名贵石品来追捧。过老的火捺、过粗的金线、过多的翡翠、过大的黄龙纹以及泪眼、死眼等等,都不值得标榜,有不如无。
三忌贪大或尚小。砚过大则无砚味。一般来说,七、八寸至十一、二寸之间的端砚比较适合使用和收藏把玩。砚过小也不好,虽然精致,却不实用,在市场上也叫不起价。
四忌跟风。看见别人有某种式样和图案的端砚,马上请艺人依样画葫芦仿制一件,无限重复,了无新意。
五忌喜多。不分优劣,大批大堆地购进石料,本是收藏者,却做起了商家的生意,失去了收藏本来的乐趣。
六忌盲目追眼。端砚行内,向有“追眼”、“炒眼”之风,火柴盒大小的老坑碎石,不可为砚,但偶出一眼,辄要价数万元。须知石品再美,也要生于可实用的砚台上方有价值。材不相就,眼只堪作标本而已。其实,石之美者,何须有眼?
端砚“三不藏”
优劣各半的果断舍弃
一是设计制作不佳又无修改余地的不藏。一方端砚,虽设计制作不佳,然石质奇佳,尚有“整容”余地的,还可收藏;设计制作既劣,又因砚石破坏过大而“回天乏术”的,避之则吉。
二是优劣各半的不藏。砚石是天生之物,本无十全十美,若美中不足,实属可容忍之范围。但“美中不足”与“优劣各半”不同:前者为优明显大于劣,些小瑕疵相对于优点而言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计;若“优劣各半”,则其优点越突出,其缺点就越“刺眼”。这类“大善大恶”的端砚,收藏日久,其缺陷就越会成为“眼中盯”、“肉中刺”,让人辗转反侧、遗憾不已。到最后,衍成“心病”,只见其缺陷,不见其优点,必欲弃之而后快,以求“眼不见为安”。
三是坑别有争议的不藏。端石诸坑,特征各具,大多可辨。但亦时有难辨其真面目的,即使专家也会为其“身份”争论不休。假若有一块砚石,既似坑仔,亦似老坑,这时,若按坑仔的价格购买,则无不可;而作老坑购入,则需三思而后行。
不要相信好运气
凭借时间差就可获利
收藏者大多有“捡漏情结”,总相信自己会有好运气,能捡到大漏。有一位砚台收藏家说,时下谁也不是傻瓜,傻瓜早在当年困难时期就全部饿死了,哪里还有那么多漏给你捡?
玩新端砚,能捡漏的机会更少。最有可能的“捡漏”,是一块砚石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开料后一看,各种名贵石品俱全!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而是多乎哉不多也。老是想着捡漏,套用“赌玉”的做法去收藏端砚,大多数会吃亏。
因此,不要指望捡漏,现在端砚的价格才真正启动,光凭借时间差,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升值回报。以时间和品质换取回报,这才是投资收藏端砚的正途。
学会鉴别
任何单一指标不作唯一依据
若要不上当或少上当,有两个途径:一是找对一位入门老师,二是自己学习一点端砚常识,特别是掌握识别坑口的本领。
鉴别端砚坑口,切忌仅依赖于某种单一的依据就作出判断。如有不少人把五彩疔作为老坑的“身份证”,以为有五彩疔的就一定是老坑。其他还有以金银线、冰纹、朱砂斑作为老坑“标志”的,可谓五花八门。以这样简单片面的认知去收藏端砚,早晚会“吃错药”。
端砚石中,很难说有哪一种石品特征是具有“唯一”性的。比如,有五彩疔的坑口:以老坑最常见,但坑仔岩、麻子坑、宣德岩亦偶有;有金银线的坑口: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宣德岩、朝天岩、冚罗蕉、斧柯东等皆有;有冰纹的坑口:以老坑为常见,麻子坑、坑仔岩、朝天岩亦偶有;有朱砂斑的坑口: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有冻岩、斧柯东、宋坑等皆有。
总之,不论是石品、石色或石声,任何一种单一的指标,都不足以单独作为鉴别端砚坑口的唯一依据。有些东西,你没见过,并不等于没有;暂时没有出现,也并不等于没有。鉴别,应从多个角度、综合多种方式进行。
好的作品藏家不轻易出手
从盛放研磨墨汁的器皿到把玩的收藏品,从拍卖杂项到西泠印社特设专场,砚台收藏市场日益繁衍,或趋成熟。瑞哲轩艺术馆负责人周锐表示,两年前的一方220万元的端砚,今年已卖到680万的高价,端砚价格升幅迅猛。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则表示,真正收藏了好作品的藏家也开始惜售。
随着时代发展,各种各样的书写方式已经严重削弱砚台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对此,砚台藏家欧忠荣忧心地表示,文人参与砚台收藏确实越来越少,这原因除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之外,更多的是我们没有足够了解砚文化,如果仅仅把砚台的功能性看作是主要特性,那未免过于片面,早在唐宋之后,除了砚自身的功能属性,砚文化更多地体现在文人交流、文学切磋以及铭刻时代信息等方面。
瑞哲轩负责人周锐表示,2007年的时候拳头大小的老坑出产的砚石,厚度不到2cm,大概2000元,但今年再去找,8000元到10000元都难找,这仅仅是比较普通的砚石。“如果花纹好一点的,价格一年翻三五倍很正常”。他表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前年在肇庆看到一方当代大师的砚台作品,大概20cm×30cm,报价220万元,当时觉得贵,可是今年我再去看的时候,报价已经变为680万元了。”
岭南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杨飞武表示,随着书画市场的一路走好,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必定水涨船高;其次,老坑或者好点的坑都已经越来越稀缺,甚至封坑了,好的材质已经难找;第三,真正收藏了好作品的藏家也开始惜售,“买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人越来越少,自然就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