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下图是贵阳的什么美食名称
活油烙锅
活油烙锅,特点在于那一碗活油蘸水,还有大方特色的砂锅,配上大方当地豆干,绝了。在贵州烙锅里独树一帜。据称有三百多年历史,从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土司的时候便有了。以水城烙锅的最为有名,但是普遍以铁板为主,只有少部分地方如织金、大方烙锅用砂锅。砂锅传热好,不粘锅,而且烙锅用的砂锅往往是中间凸起来的,很利于菜品和油分离,是做烙锅的不二之选。至于活油,其实就是生猪油,做蘸水用大方皱椒加上别的佐料和活油。吃烙锅,爽死你。
㈡ 吃烙锅要些什么菜
材料
薯仔150克,豆腐250克,芹菜250克,胡萝卜200克,魔芋200克,野菌150克,猪肉300克,牛杂300克,鸡杂300克,鲜活鱼1条(约600克),虾500 克,蟹2只(约500 克),菜油300克,香菜100 克,大蒜苗50 克,香葱80 克,青菜椒150 克。调料辣椒面100 克,花椒面15克,精盐35克,味精8克,酱油100 克,醋40克,折耳根(又名鱼腥草,学名蕺菜。贵州地区主要食用其根部,有异香)80 克。器具烙锅1口、平锅铲2把、煤气炉或电磁炉1个。
做法
1、将各种主辅料分别择洗干净,改刀成能入口的半成品。
2、将菜油在烙锅面上抹匀,待加热到略有青烟冒出时,将备好的原料在带火的烙锅上按照薯仔、猪肉、野菌、芹菜、牛杂、豆腐、虾、胡萝卜、魔芋、鸡杂、香菜、鲜活鱼、香葱、大蒜苗、蟹、菜椒的顺序分别烙熟。
3、配用特制辣椒面、花椒面、精盐、味精调制的干碟和用辣椒面、花椒面、精盐、味精、酱油、醋、折耳根、香葱对制的蘸水边烙边蘸食。
㈢ 贵州六盘水烙锅都有什么菜,谁能帮我列个菜单,我想开个店
回答不好 希望你还采纳
“到六盘水不吃烙锅是一种遗憾”,这是到过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人发出的感叹。烙锅吃法特别,烙制后各种主料原味鲜美,2003年,烙锅在中国首届“民间·民族菜肴华西美食节”上获特金奖。 六盘水市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异彩纷呈。水城烙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民族民间文化,让知味者更钦慕。明末清初,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当地居民为逃避战乱,逃进深山中,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薯仔及其他荤素野味野菜等食物充饥,不料人们竟发现这样烙出的食物,味鲜脆香,脍炙人口,确是人间美味。之后,这种做法开始流行。不同的是,当时的瓦片,随着历史的变更,改成了土沙锅,沙锅如斗笠大小,中间突起边缘凹成一个槽,积了一些油,用棉刷蘸槽中的菜油,擦拭沙锅突起的部分,然后放上薯仔和臭豆腐,木炭火在沙锅的底部,不动声色地将锅上的薯仔和臭豆腐烤得吱吱作响,伴着一股诱人的芳香,围在沙锅四周的人食欲大增,大家争先恐后将烙熟的薯仔和臭豆腐,蘸些特制的辣椒蘸水,放进口中,香、辣、麻、鲜的味道令人陶醉怡然。热气腾腾的烙锅,让人热汗涔涔,红光满面。这“土里土气”的烙锅,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但没有黯然失色,反而在新时代以它简便、快捷、味美的优势,为更多人所青睐。现在,除了中高边低且带边不溢油和汁水的沙烙锅,又出现了带边的平底铁烙锅。而且,人们不再满足于吃薯仔和臭豆腐,烙锅的内容已经增加到了几十个品种。蔬菜类有韭菜、卷心菜、芹菜、黄瓜、南瓜、红辣椒、茄子,野菜有荠菜、蒿蒿菜、灰灰菜;水产类有:虾、蟹、鱿鱼、带鱼、鲤鱼、鲫鱼;肉类有毛肚、牛肉、羊肉、猪肉、羊杂、鸡杂、鸡皮;山珍有蘑菇、木耳。熟食有煎鸡蛋、魔芋精、黄粑。除了烙锅,还有蛋炒饭、怪噜饭、酸汤饭、米豆腐、汤圆等主食。这些菜虽然没有复杂工序(将烙熟的菜往蘸水里一蘸就可食用),但是在选菜、洗菜的过程中是很讲究的,要购买无公害的蔬菜;肉类不能是用饲料喂养的,必须是本地用粮食喂养的牲畜;服务员洗菜之前必须修剪指甲、洗净手,服务员不能戴首饰。洗菜的过程是:先检、粗洗,再检,细洗,使装进盘中的菜,卫生美观。锅底下有红似辣椒的火,锅上有似火的红辣椒,近一两年,水城烙锅从水城走出,在贵州的安顺、毕节、兴义、遵义、贵阳和云南昆明等地均出现了火爆现象,将原来风行的“串串香”火锅挤出市场。仅在贵阳就有了太慈桥、文昌北路、花果园等夜市烙锅一条街。食客们原来吃“串串香”喝小啤酒的习惯已经转为吃烙锅喝啤酒了。
㈣ 贵阳烙锅四个人600正常吗
正常。
烙锅是贵州的一种地方名小吃,比较出名的是水城烙锅。水城烙锅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
原料,食用蔬菜(如莲花白,芹菜等)适量,肉类(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等)适量,各肉类半成品,薯仔,臭豆腐,碱豆腐,魔芋豆腐等等。调料,纯天然菜籽油,辣椒面,(花椒,盐,味精,酱油,醋,胡椒面拌蘸水或腌制需要吃烙锅的食材)。
㈤ 水城烙锅的基本简介
水城烙锅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土司,到达水西后粮草不足,官兵们只好取来屋顶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坛片架在火上,把猎获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后充饥。正是当年的这一无奈之举,创出了今天这道美味。大概到了清末,起初使用的不带边的凹状瓦片或瓷器土坛片,逐渐改制成了中间凸状的黑砂烙锅,这种带沿的中间高边沿低的烙锅,可以让多余的油脂自动流向锅边,且随时都可以将它往原料上面浇。这时期,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地特产的豆腐和臭豆腐,并且在吃的时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改革开放后,烙锅以地摊的形式出现在了水城街头。后来,人们又将凸状黑砂锅改成了平底的带边生铁锅,并且是放到煤气炉上面加热。1992年后,水城烙锅破天荒地搬进了店堂,并很快形成了烙锅食街。这时已经是无所不烙了——海鲜禽畜、鸡鸭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种荤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锅中,蘸碟也比原来单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许多,像麻辣侧耳根蘸水、烧青椒蘸水等。
2001年水城全有福烙锅店被中央电视台评选授牌为中国西部特色饮食“西部一绝”。
2003年又在首届中国民间民族菜肴华西美食节上,以总分第四的较大优势在包括台湾在内的114个队中脱颖而出,获特别金奖。
㈥ 在六盘水市,有什么好吃的东西
1.洋芋粑,是六盘水传统美食,清香可口、味道香浓。
2.怪噜饭,是贵六盘水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成品颜色鲜艳,麻辣酸咸各种味都有,配上一碗青菜汤,让人胃口大开。
3.水城羊肉粉,是六盘水市水城县的特色小吃,水城羊肉粉是以米粉和羊肉为主要原料,吃起来羊肉鲜嫩、香气扑鼻,汤鲜味浓。
4.在六盘水,凉粉分为荞凉粉和豌豆凉粉,在炎热的夏天,来一碗凉粉,那感觉,别提多酸爽了。
5.盘县火腿,是六盘水地区的着名特色美食,成品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鲜艳,香味清正浓郁,食之肉质滋嫩,味道咸香可口。
6.水城烙锅,是六盘水市水城县的特色名小吃,吃起来香辣爽口,味道奇香,受到食客的喜爱。
7.黑山羊汤锅,是六盘水特色美食,肉质滋嫩、鲜香可口。
8.酸汤鱼,咸鲜可口、微辣解腻。
9.荷叶糯米鸡,是六盘水当地传统美食,拆开荷叶时清香扑鼻,鲜味四溢,糯米润滑可口,鸡肉味道完全渗透到糯米之中,荷叶的清香回味悠长,开胃爽口,风味独特。
10.水城猕猴桃,是六盘水特产水果,果大肉丰、味道甜美。
如果需要全部罗列出来,估计小编得说到明年,所以要想了解六盘水更多的美味,需要你亲自来品尝咯!
㈦ 六盘水好吃有特色的小吃
美食:羊肉粉,烙锅
全有福烙锅.贵州六盘水六盘水市美食小吃
享有西部一绝美食荣誉的全有福烙锅可谓凉都美食的一张王牌。2001年,水城全有福烙锅店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西部特色饮食,并命名为“西部一绝”,2003年,全有福烙锅店在首届中国民间民族菜肴华西美食节上,以总分第四的较大优势在包括台湾在内的114个队中脱颖而出,获特别金奖。这是贵州的骄傲更是凉都的骄傲。全有福烙锅品牌的打造促进了六盘水饮食行业的发展,使其产生了质的飞越。外地人开始对六盘水有了新的认识,对六盘水的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起烙锅店,在凉都就有400多家。水城烙锅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风味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据说, 水城烙锅始于清代,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传说,平西王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当地居民为逃避战争,逃进深山,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薯仔及其他野菜等食物充饥。不料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袭下来。只是瓦片换成了平底铁烙锅,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有“夜郎一锅容天下”之美誉。
全有福烙锅店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店铺,1953年,水城县人民政府为胡声振1950年开始营业的小店颁发了水城的第1号“饮食企业登记证”(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1997年,胡文伦下岗后,对老店进行全面改造,由于顺应市场的卫生、营养要求,该店一举成功,越办越火。由开始只有四口锅,20多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三个店,安置待业人员一百多人,每年纳税十多万元,展现了六盘水饮食文化的亮点。
为了让全有福烙锅做大做强,让这一小吃上档次,该店的总经理胡文伦用了几年时间,专心研制出了一种不跳油的新型烙锅。胡经理说,全有福烙锅的美味是大家公认的,但这一小吃要走出凉都,走向全国,并站稳脚跟,必须提高其品味,必须上档次。吃烙锅这一小吃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会跳油,食客吃后难免一身油味,甚至衣服上留有油迹。这一弊病必定制约烙锅的发展,所以他想到了研制不跳油烙锅。现在,这一难题得到解决,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全国各地都能品尝到这一美味。
时下正是每年一度的凉都消夏文化节,全国首届黔菜美食文化节即将在此举行,全国各地的朋友欢聚凉都,看凉都美景,品天下美食。外地朋友们你可别忘了去尝尝全有福烙锅,来到凉都,不尝全有福烙锅可是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