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着名的古典舞有哪几个
1,《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是96级中国舞编导班的毕业晚会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韵表演,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但一向喜欢玩扇的佟睿睿把这一普通的传统道具挥舞得“似扇非扇”、“似剑非剑”,表现出来的艺术意象是“画中有舞”、“舞中有画”。
2,《蝶飞花舞》
《蝶飞花舞》由着名舞蹈演员江楠编舞,于中国对外文艺交流会舞蹈交流演出中演绎出了此舞蹈,并获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场的最佳舞蹈金奖以及最佳编舞奖。
3,《桃夭》
《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
4,《小刀会》
《小刀会》是上海歌剧舞剧院1956年建院后上演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全剧以“起义”“胜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前进”等场次展现了“小刀会”起义的历史风貌。
5,《铜雀伎》
《铜雀伎》由北京舞蹈学院孙颖教授力作,讲述的是三国时代(公元200-265)的舞伎郑飞蓬与鼓手卫斯奴从小相爱。
但光彩照人的飞蓬遭魏王曹操、曹丕父子两代的霸占并倍受将官的欺凌,飞蓬因反抗被处死,已被挖去双目的卫斯奴击鼓相送,最后,飞蓬剪下一束青丝,轻轻放在恋人的身旁,踏着悲愤的鼓声,一步步地走向刑场。
B. 有哪些好看漂亮的古装美女图片
其实直接网络搜索就有了。
图片如下:
网页:右键点击图片,选择"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可以查看大图
若图片被屏蔽,非匿名用户请查看私信(网页:右上方;APP:消息-私信)
或则私信我并附上问题地址,不然谁会知道你在说什么(无问题地址、非问题提问者皆不予回复)。
麻烦请及时采纳回答,谢谢!
C. 古代的舞女MM跳舞是打赤脚还是穿鞋子啊
穿着的
D. 柬埔寨舞蹈的古典宫廷舞
一世纪前后﹐古老的印度文化传进柬埔寨最早的扶南王朝﹐柬埔寨在原有土着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印度文化﹐奠定了高棉文化的雏形﹐ 。
柬埔寨宫廷舞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吴哥窟建立之前。9~14世纪﹐吴哥王朝时期﹐高棉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宫廷和寺庙中蓄养了大批的舞蹈家和乐师﹐在皇族庙宇和各郡神殿所奉行的宗教仪式中﹐音乐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家被视为人间神女﹐享有尊贵地位。当时舞蹈艺术的繁荣情景﹐不仅在石碑等古籍中有所记载﹐而且举世闻名的帝王宫殿吴哥窟中﹐有多达1700多尊造型优美﹑舞姿纷繁的舞蹈神女阿普萨拉的浮雕像。阿普萨拉虽出自印度神话﹐但窟中阿普萨拉的体态﹑舞姿﹑相貌和服饰已不同于印度神女的形像﹐而具有鲜明的高棉民族特征﹐为后世柬埔寨古典宫廷舞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丰富的想象。着名古典舞蹈《百花园中的仙女》就是以其生动﹑优美的舞姿和华丽的装饰表现了阿普萨拉带着众仙女去花园中采摘鲜花的情景。另外﹐吴哥窟中还有表现《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长达760米的大型浮雕﹐以及其他许多人物和人格化猴群的舞蹈造型。吴哥王朝衰亡后﹐柬埔寨曾一度臣服于暹罗。这期间﹐由于宫廷的衰败﹐宫廷舞一方面流传到民间﹐在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增添了生活气息和生动活泼的情调。另一方面﹐它又被暹罗宫廷保存下来。19世纪中叶﹐柬埔寨安东王继位后﹐复兴了濒于消亡的宫廷舞﹐并对之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神圣﹑端庄的风格特色中﹐剔除了僵硬的成书﹐突出了柔韧﹑纤巧的特征﹐使柬埔寨古典宫廷舞再次得到了发展。
柬埔寨古典宫廷舞蹈的伴奏乐器﹐以黄铜面锣﹑木琴和银铃为主﹐以弦乐和五声音阶的芦笛为辅。宫廷舞的主要剧目,其内容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和佛祖释迦牟尼的早期生活的传说。也有以古代的神话传奇故事及宗教礼义为题材的。如《当达长森林》﹑《魔王宫殿》﹑《斐沙拉恩传奇》﹑《英格丽姬与波拉绍顿》﹑《黑白猴之战》等。
柬埔寨宫廷舞有国王﹑王子﹑公主﹑仙女﹑魔王和猴等行当﹐而且用整套的手语表示哭﹑笑﹑恩爱﹑叩拜﹑战斗﹑诱惑等不同的含义。要求演员经过长期的规范训练﹐使其双臂﹑手指动作柔韧绵软﹐身体动律细腻而丰富﹐舞蹈程式严谨﹑雕塑感强﹐表情端庄﹐舞姿典雅﹐静中有动﹐动中见静﹐仪态万千﹐连绵不断﹐显示出内在含蓄的东方美。
E. 有哪些古典舞
印度的古典舞:
由婆罗多、卡塔克、卡达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和库契普迪六大传统舞系组成。其主要艺术特征是舞蹈动作节奏、韵律鲜明,造型性强,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姿多彩的舞蹈哑语手式和细腻的面部表情。
欧洲的古典舞蹈:
一般都泛指为芭蕾舞。芭蕾,系法语Ballet的音译。欧洲各国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俗称“足尖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20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陆续派生出许多芭蕾学派,风行欧美。
中国古典舞:
其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
暂目前就只知道这些,不过貌似还有一说:就是民族舞的前身就是由古典舞“演变”而来。
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F. 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超好看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男性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尺度来判断古代的美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展示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1
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2
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3
古代美女图片漫画人物图片4
中国汉代以前,人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晋,才开始着重于装饰。魏文帝喜欢打扮华丽并将头发挽成蝉翼形的妃子。唐朝是开放社会,容许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
唐朝以后没有定论。宋朝以后,大致是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女性美的高标准,各个时代所雕塑绘画的观音菩萨,就是当时审美标准的具体说明。
时代对美的诠释更是大相径庭。唐代世人又以体态丰腴、丰胸肥臀的杨玉环为美;但是到了宋代人们以“身轻如燕,身姿窈窕的赵飞燕(汉代)为最美。”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国古代的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 故事 组成的历史 典故 。
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细腰雪肤: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莲步小袜: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中国各朝代的审美标准都不同,而当时女性地位低,往往要为了迎合男性的眼光去塑造体态,做出损害身体健康的事。例如春秋战国时楚国某国君喜欢腰细的女子,不少宫嫔因为节食减腰而饿死,故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说法。
汉代时赵飞燕以身材轻巧见称。而唐朝时则崇尚丰满,认为丰满的人生育能力强,武则天与杨贵妃都是身材丰满的女人,“燕瘦环肥”就是指赵飞燕和杨玉环。
中国古代有不少男性恋足,缠足的习俗相传起源于五代十国南唐宫中。明清时认为有“三寸金莲”的女性才是美女,所以不少女性被迫缠足至弓型,严重损害健康。
中国传统上病态美的女性亦受到喜爱,给人一种柔弱、楚楚可怜的感觉,激起男性的保护欲,例如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相传她心痛时捧心皱眉的样子很迷人。着名小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是病态美的代表人物。
古代中国美女的三围标准:当今社会,女人的身材标准已经渐渐模糊,有的丰满成熟,有的纤瘦清纯,各有各的追求者。17世纪,佛兰德画家鲁本斯所画的妇女,在当今是不会被当作“美”的典型的,她们苍白的脸上略带粉红色,显得光彩夺目。
胸围:古代中国人对女性的胸围要求不高,对拥有一双丰满隆起的乳房的女性也颇不以为然。其实,古代男子欣赏的女性乳房是恰堪一握的丁香乳。
腰围:公元前6世纪的楚灵王偏爱细腰女子;与楚襄王同时的楚人宋玉,在其《登徒子好色赋》中,对那位漂亮的“东家之子”也有“腰如束素”的描写有所偏爱。不过,纤细腰身,荆楚一带的风尚。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只要腰身和整个身材配合得宜,宽与窄都无所谓,美其名曰“小蛮腰”;细腰美其曰“杨柳腰”。具有“曲线玲珑”之美。
臀围:它的丰满与否,成为古代中国美女的重要件之一。其原因,中国人认为臀部浑圆的女人会多生孩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农业社会里,肥臀自有其重要性。
描写古代美女的 句子她秀雅绝俗,自有一股轻灵之气,肌肤娇嫩、神态悠闲、美目流盼、桃腮带笑、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说不尽的温柔可人。
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冰雪上反射过来的强光照在她的脸上,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但见她肤色奇白,鼻子较常女为高,眼睛中却隐隐有海水之蓝意。
一身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她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勾魂摄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蒙绕。
双眸似水,却带着谈谈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似乎能拧出水来,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一举一动都似在舞蹈,长发直垂脚踝,解下头发,青丝随风舞动,发出清香,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
她独倚长椅,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莹如玉,如新月生晕,如花树堆雪,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娇柔婉转之际,美艳不可方物。
曲子响起,樱粉色的衣裙微微摆动,转身,举手,头足只见,无不体现轻盈之美。她抚了抚头上青丝,抬头,又见她那明亮的眸。只见她婀娜的身子随着舞曲摆动,胸前那桃红的丝带也舞动飞扬。
G. 古典舞的17种基本舞姿
以下古典舞的17种基本舞姿:
1、女: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2、男:虎口掌。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3、女:兰花指。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4、男:剑指。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5、女:拳形。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6、男:拳形。动作: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7、按掌。动作: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15、弓箭步拧身冲掌(男)。
16、双展翅。
17、平肩手。
H. 古典霓裳羽衣舞蹈
1. 关于霓裳羽衣舞蹈的诗句
关于霓裳羽衣舞蹈的诗句 1.赞美或有关霓裳羽衣舞的所有诗词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对寒食春风天,玉钩阑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迤逦。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玉楼宴罢醉和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渔阳鼙鼓动地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君王掩面救不得,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宛转娥眉马前死,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形容霓裳羽衣舞的语句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着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霓裳羽衣舞》时的舞姿。
3.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子,急用
霓裳羽衣舞歌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翔鸾舞柳雀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注】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领钱塘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祇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覩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疑从魂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1]【注】原句: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此句中“翔鸾舞了却收翅”,字意难以推敲。
何为“舞了(liǎo)”,何为“却收翅”。故余认为可能文者读音上的误区,致坊间流传之文本有误,或其种种原因。
推之读音,余大胆妄为,将此句改为“翔鸾舞柳雀收翅”。“柳”与“了”暗合,“雀”与“却”读音一致。
出自望采纳!!!! 。
4.关于霓裳羽衣的诗句
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
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5.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段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6.描写霓裳羽衣曲的诗词
1、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2、乐妓按霓裳羽衣曲初毕
唐
白居易
《湖上招客送春泛舟》
3、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4、寂寞霓裳羽衣曲
宋
李纲
《雨霖铃·蛾眉修绿》
5、归作霓裳羽衣曲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6、看舞霓裳羽衣曲
宋
晁冲之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7、三奏霓裳羽衣曲
宋
白玉蟾
《琴歌》
8、直掩霓裳羽衣曲
宋
陈造
《题六么后》
9、特奏霓裳羽衣曲
宋
范仲淹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10、看舞霓裳羽衣曲
宋
晃冲之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
11、俾与霓裳羽衣曲
宋
四锡
《紫云曲》
12、一曲霓裳羽衣舞
宋
滕宗谅
《月》
13、舞遍霓裳羽衣曲
宋
杨冠卿
《美人在空谷》
14、独记《霓裳羽衣》曲
明
童冀
《题胡廷辉画梨园图》
15、最爱《霓裳羽衣》曲
明
屠隆
《长安明月篇》
7.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 诗词
唐 - 白居易 - 霓裳羽衣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题目】:霓裳羽衣歌 【内容】: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扌压)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 中序擘(马砉)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 ]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上咸下角)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 ]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参考资料:。
8.求描写霓裳羽衣舞的句段
舞者身穿镶满珠玉等饰物的孔雀羽衣,淡色彩裙,披霞帔,头戴“步摇冠”。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年间(公元713~741)在宫廷内宴上目睹了《霓裳羽衣舞》的演出盛况后赋诗赞曰:“……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亦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的描述更为生动,他说:“宫妓佩七宝璎珞舞此曲,曲终珠玉翠可扫。”记载中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多种形式。
玄宗宫中,杨贵妃、张云容均以独舞“霓裳”着称;白居易在宫中内宴上所见,为双人舞;文宗宫中,教坊常以数百名19岁以下少女舞“霓裳”,场面蔚为壮观。据考证,五代王建(公元884~918)墓汉白玉棺床上所雕两名舞妓的动作与神态,即为表演《霓裳羽衣舞》时的舞姿。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移恋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语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魂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昔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缘谱。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注释】(1)磬萧筝笛递相搀,击擫(yè)弹吹声迤逦(yǐlǐ):是凡唐朝的法曲开始演奏时,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等金石丝竹逐一发声,霓裳羽衣曲也是这样。“擫”古同“擪”,表示用手指压按的弹奏方法。
(2)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部分共奏六支曲子,没有节拍,所以尚未开始跳舞。 (3)中序擘(bò)騞(huō)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乐曲从中序(也称拍序)开始打节拍,这时舞蹈也开始了。
“擘”表示拨弹琴弦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称擘。“騞”表示暴裂声。
“擘騞”其实就是用拇指抬弦后迅速切音,这样乐器会发出类似暴裂的声音。 (4)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这四句都是形容刚开始起舞时的姿态。 (5)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上元”是指上元夫人,传说中的神女;在天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娘娘。
“萼绿”、“飞琼”分别是萼绿华和许飞琼,都是天宫中的仙女。 (6)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羽衣曲的第三部分“曲破”为十二遍,然后乐曲结束。
(7)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一般的曲子都是急音收停,而霓裳羽衣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后才结束,如长空鹤唳。 (8)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惟闻杜鹃哭:“湓城”指江州(今江西的九江);“巴峡”指忠州(今重庆忠县)。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司马升任忠州刺史。 (9)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bì)篥(lì)沈平笙:商玲珑、谢好、陈宠、沈平四人都是杭州的歌妓。
“觱篥”为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吹出的声音较凄凉。又名“筚篥”、“悲栗”、“笳管”。
(10)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诗句:“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11)曲爱霓裳未拍时:白居易在《重题别东楼》中的诗句:“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12)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夭折后,化为人形来见吴王,小玉的母亲想去抱她,她化成轻烟飞走了。
(13)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李娟、张态均为苏州的歌妓。 全诗串讲:我侍奉宪宗皇帝于元和年间,并曾。
9.关于舞蹈的诗句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I. 简直是为古装而生的古典美人儿,有“灵气玉女”之称,蒋勤勤到底有多美呢
蒋勤勤与陈建斌共组了幸福家庭,并且还育有一个可爱的孩子。自从与《甄嬛传》里的皇上陈建斌结婚后,她几乎处于息影状态。平时的生活,就是到处旅游、晒娃、秀恩爱,幸福美满的她真是人生赢家啊!而蒋勤勤才是真正的纯元皇后。
水灵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柔情似水,灵气逼人,多么寓意美好的名字呀!而且这是我们的琼瑶阿姨亲自给蒋勤勤取的艺名,那可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这个名字的,也不是谁都能拥有这个殊荣的。蒋勤勤最为出彩的就是其古装扮相,正所谓顾若盼兮,美目盼兮,惊为天人,我见犹怜。
或许就是轻柔似水、美丽动人蒋勤勤算是将中国古典美诠释得最好的一位女星了,她的古装扮相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算得上顶级绝美!相比同为极致古典美人的陈红和何晴,社长更喜欢蒋勤勤,因为:美人重气韵,作为古典美人的极致代表,蒋勤勤在古装和民国装层面,都达到了华人女演员的顶峰水准。
她的美一直以来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尤其是她刚烈的古典美,令她可以轻而易举地驾驭练霓裳、穆念慈、顾曼璐这样的角色。而且她几乎每一个角色,从气质上来说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愁苦的意味。
J. 什么是古典美女
就是指具有古代女子典范气质的美女,她们一般具有贤淑、典雅、大方、端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