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倪妮江南古典美女写真,置身于大自然风光演绎温婉淑女,你怎么看
倪妮的水墨眉仙都大片释出,她打扮成气质典雅的江南女子,优雅而高贵,就像一个走出水墨画的女子。 作为魅力四射的气质女神,倪妮穿搭很多看起来很有淑女范,每次她的出现,都充满了惊喜,赤脚站在河边的倪妮穿着红色连衣裙,一字肩连衣裙看起来非常优雅迷人,就像一朵娇嫩的红玫瑰,红色总是给人一种美艳高贵的感觉,很能衬托出女性的气质,对于倪妮这样的冷女神来说,红色更像是锦上添花,完美释放出她的妩媚魅力。
雪纺面料舒适柔软有悬垂感,它体现了倪妮的高级美学,一举一动都精致优雅,是一个妥妥的时尚女孩。 褶皱元素也是整个造型中最为广泛的,除了达到遮肉瘦身的目的,还增添了几分少女的轻盈感,让整个造型看起来既俏皮又好看。
B. 江南美人是什么意思啊
江南美人是意思江南一带有一条有很多整形医院的整形街,从那里面出来的女生都被称为“江南美女”,而这称号用来讽刺那些花很多钱整形,整容很夸张的女生。
整容又称整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治疗范围主要是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创伤、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组织或器官的缺陷与畸形。
治疗包括修复与再造两个内容.以手术方法进行自体的各种组织移植,也可采用异体、异种组织或组织代用品来修复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损或畸形,以改善或恢复生理功能和外貌。
相关如下
韩国首尔分为三个区,其中汉江以南的江南地区,是首尔政治,贸易,教育等指标的中心地带,寸土如金,被当作是富有的象征。
江南美人具备的特征是大大的眼睛,高挺的鼻子,饱满的额头,小小的鹅蛋脸,以及光滑的皮肤。整张脸没什么缺陷,可是可以看出整容的痕迹。
C. 典型江南女子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吴侬软语
“吴侬软语”是苏州的一种当地方言,这种方言的一大特点就是“软”。所以在听苏州的女子说话的时候感觉到十分的动听,甚至有一种在低吟浅唱的感觉,就是由于苏州那软软的“吴侬软语”。
第二:肤质细腻
苏州也是着名的水乡之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女子的肤质也如那西湖的湖水那般吹弹可破。通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动物,苏州地处南方,相比于北方南方则是雨水比较多的。
第三:温婉动人
苏州女子一直都有与生俱来的优雅的气质。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城市,小桥流水、琴棋书画、诗歌辞赋等都培养了苏州女子的优雅和温婉的形象。她们既没有北方女子的直爽与豪迈,又比普通的南方女子多了几分诗意。
苏州女子
自古有“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的姑苏古时便为吴国之都,现当代的吴越文化传承而来的江浙地区,使得苏州更赋魅力与美丽。
虽然它不为省会,但是姑苏无疑是江南文化保存最好的城市,因而自古苏州女子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曲膝蹙眉无疑是江南女子美丽展现的最好诠释。自古着名美女如林黛玉、西施,不管是生于斯也好,长于此也罢,都为“苏州佳丽”做了个很好的名片。
D. 江南女子的气质描写有哪些
江南女子的气质描写有:
1、到水月情仇,万花相映正乱,为情所困已陷。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梅花香自苦寒来,幸福之花冬至开。自家园里搭竹楼,雪花影里飞神剑。蜜烤秋菊下午茶,黄昏独钓半亩寒。竹笛冬韵小夜曲,半部残书听落梅。冬至每有江南梦,小桥流水一身轻。冬至祝福,祝您幸福!
5、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6、想当年,相见倾心笑,冰凝梦中人,美人依旧。
7、自睹伊颜,夜阑饮酒心情懒,花前取次不身沾,唯恨天涯远。万种相思难剪。欲登楼,托书北。凭阑干处,晓月新残,离人肠断。
8、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叶,莲子清如水。
9、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0、归去画楼烟暝晚。步拾梅英,点缀宫妆面。美目碧长眉翠浅。消魂正值回头看。1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2、秋波流转灵台乱。玉山淡抹自天然,额下纤眉浅。步步莲花增嬿,见罗敷,频频顾盼。绕梁天籁,一曲升歌,莺啼千转。
13、十年生死两茫茫,华发落,亦相随。俊彦隐逸,颖脱和璧间。一朝得志情已逝,花月夜,倚红妆。
14、惊鸿一暼清流溪。一抹华云,一曲清柔。明媚娇艳众人怜。芙蓉花开,紫气东来。
15、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6、冰肌玉骨魂牵萦,盈盈如仙裙。淡妆多态流艳,初相见,娇无奈。乱花过,掩红泪,媚如昔。过往依稀,欲笑还颦,飞花入浩。
17、像一只雄鹰翱翔在天空扫视着祖国大地,像一只雄狮寻觅在密林山壑深处,似一头猛虎啸声在大江南北,似一头儒牛甘心耕耘在辽阔田原。“记者节”祝愿笔杆朋友:好人一生平安,一辈子幸福。
18、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手四海之外。
19、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E. 江南女子多秀灵,话说江南爱出好女子,形容的是江南女孩子的颜值吗
江南女子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窈窕淑女的女子,无论从气质还是穿着,亦或是谈吐,都给人温婉得感觉,而且在古代诗词歌颂里,诗人也因她们的美丽而折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可见她们的身影,她们将自己独特的美,和中华民族的女性美展现给了所有人。
一般来说,江南女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温柔,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境,他都能给人很舒服,温文尔雅的感觉。所以江南好女子,不光是外貌的好,还有气质的好,心地的好。
F. 要有(陌上花开缓缓归)的意境,古代美女手绘图,花开,石路,
手绘图作者:何何舞,又称ENO,青年插画家,擅长水彩手绘,曾为《光年纪》、《今古传奇·武侠版》插图,为顾漫、沧月、唐七公子、桐华、步非烟、藤萍等大陆写手插画。着有个人画集《华盖之月》《银莲花》《空蝉与诗》《墨涧花》,绘本《神之右手》《彼岸花》。这个作者有很多手绘作品都是古风的,可以去看看
G. 中国古代美女书法家介绍
中国古代女书法家掠影2007-11-01 20:46 "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以来,我国女子也和男子一样,出了不少的才人。其他方面是如此,书法也不例外。
据僧梦英<十八体书>记载,早在周代,鲁国秋胡的妻子就以书法着名。据说这秋胡"随牒远仕",外出三年,他妻子在家浴蚕采桑,闲中居然被她创出一种名叫"雕虫篆",也叫"战笔书"的字体。由于"其体遒律,垂画纤长,旋绕屈曲,有若虫形"(<十八体书>),因此唐代的韦续在 <五十六种>书中也把它唤作"虫书"。这是我国先秦女书法家的事迹,为数虽然不多,但亦聊备一格。
此后,直至东汉末年,我国历史上又出了个能诗善书的才女蔡文姬。文姬的父亲名叫蔡邕,在那时,蔡邕早已是个文学,书法兼擅的知名人物了。据说这蔡邕的书法得之于神人传授,其实想来只是他的颖悟自创而已。后来,他把笔法传给女儿文姬,文姬又传魏大臣锺繇。这文姬虽说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是个知书识礼的才女,但她的身世,却是很悲凉的。由于"兴平中乱,没于南匈",最后还是曹操把她赎了回来。其后曹操曾经问她说:"闻夫人家多坟藉,犹能忆说之否?"文姬回答说:昔亡父赐书四许卷,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曹操听后随即便说:"偏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接口道:"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后来文姬写好送去,竟然连一点遗误也没发现,可见记忆之佳和书写的认真了。<淳化阁贴>曾刻有她的"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初祚衰 "书迹两句,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曾这样说道:"蔡琰(蔡文姬原名)<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俗仅余两句,亦似斯人身世耶?"无论对她的身世还是书法,都表示出了无限的怜惜。
汉代另外可以一提的女书法家是大司农皇甫规的妻子扶风马夫人。<后汉书。列女传。说她"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还说她"工隶书",可惜这样一位草,隶兼工的女才人,后来却因为守寡拒绝董卓的聘娶,而惨遭杀害。
魏晋时期,尤其是晋朝,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期。其时女子书法,亦多高手。尽人皆知的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就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卫夫人名铄,字茂漪,晋代汝阴太守李矩的妻子。在书法上她擅长隶,正,行书。据<古今传授笔法人名>记载,她的书法由锺繇一脉传来,然后她又传给王羲之。上面我们曾经说过,这锺繇的笔法又是从蔡文姬那里传来的。可见,在我国书法史上,如果没有蔡文姬和卫夫人这两位女书法家起桥梁作过渡的话,对于笔法的流传,是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影响的。关于卫夫人的书风,唐人曾经对她作过"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波浮霞"的评论,自然是属于秀美一路的。可贵的是,卫夫人不但工于书法,就是对于书法理论,也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笔阵图>一篇,就是她对于书法实践的总结。此外,在书法史上,卫夫人的轶事流传也较多。如王羲之十二岁时曾经窃读他父亲藏在枕头里的<笔说>,后来"不期盈月,书便大进"。当卫夫人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迹后,便对太常王策说:"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并因此而流泪道:"此子必蔽吾名。"令人钦佩的是,这卫夫人并没有因此而诋毁自已的学生,相反,当王羲之结婚生养王献之后,她还在王献之五岁那年写了<大雅吟>赠予献之,对于书法新苗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厚爱。
卫夫人之外,晋代女书法家如王羲之之妻郗夫人,王凝之妻谢道韫,郗音之妻傅夫人,王洽之妻荀夫人,王珉之妻汪夫人,庾亮之妻荀夫人,王献之保母李意如等多人,她们或善行草,或善正隶,或善隶篆,史迹斑斑,充分显示了我国女子的聪明才智。
继晋代的高峰之后,唐代女子更多善书。山西并州文水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除了具有
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之外,对于书法一道,也极留意。在我国女子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宣和书谱>说她"喜作字。初得晋王导十世孙方庆者家,其祖父二十八人书迹,摹拓把玩,自此笔力益进"。后来则天皇后不令欲夺人之好,于是就在王方庆所献的原帖上"加宝饰锦缋,归还王氏。"因为武则天这件事干得漂亮,以致于"人到于今称之"(<述书赋>)。其书迹除<历代名画记>所记载"荐福寺天后飞白题额,崇福寺武后题额 ",及<宣和书谱>所载"其行书侵侵稍能有丈夫气,今御府所藏行书<一夜诗>外当首推传世行草书,周升仙太子碑>为最享盛名。此碑书撰于圣历二年(699),其字体笔致清婉,气势宽展,具有章草遗意,是历来所称道的着名唐碑之一。
宫廷中女书家,武后而外,据说杨贵妃也能书法。<贵耳集。说:"宋张端义云:真定大历寺有藏殿经皆极可观。有涂金匣藏<心经>一卷,字体尤婉丽,其后题云;"善女人杨氏为大唐皇帝李三郎书,"说得有根有据,看来是可信的。
唐代女子善书者于民间也不少,这大概和时代风气影响有关。我们试举几例:如<法书苑>所说的"刘秦妹,善临<兰亭>及<西安贴>夺真",<学林新编>所说的房璘妻高氏,太原府交城县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安公美政碑>,俱参军房璘妻高氏书。以及<书史会要>所说的"杨夫人,柳州柳宗元室,善翰墨,""白氏金鸾,居易女。十岁,忽书<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终南紫石刊之"等比皆是,而其中我气较大的要数西川乐伎薛涛。薛涛字洪度,长安人。声律之外,善于做诗,有林下风致。在书法上,薛涛的字写得劲朗而有姿致,并且内容多为自做诗。宋徽宗时御府多收藏书画名迹,她的行书<萱草诗>墨迹也赫然在册。据记载,此件后来又流入贾似道之手。关于她在书法上成就,<宣和书谱>曾对她作了这样的评价:"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卫夫人曾经做过王羲之的老师,是我国历史上声名极隆的女书法家。书中把她归入"卫夫人之流",可见推崇之极。
此外,在唐朝女书法家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吴彩鸾。这吴彩鸾向被称为女仙,可能是受到裴铏传奇的影响。<宣和书谱>说:"(文)萧(吴彩鸾夫)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十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襄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萧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所说"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这自然是夸大的话,但她爱书<唐韵>,落笔如飞,却是右能的事。"历十年,各乘一虎仙去,"则又显然是死的讳称了。又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说:"今蜀中导江迎祥院经藏中佛本行经六十卷,乃彩鸾所书,亦异物也。"而<研究杂志。却说:导江迎祥寺有彩鸾书佛本行经六十卷,或者以为唐经生书。"则又对佛经的书者提出了异议。其实,吴彩鸾书宋以后记载如<玫愧集 >,<志雅堂杂钞><道园学古录><庚子消夏录><清河书画舫>等极多,自然是必有的事。原因是前人所述,给她蒙上了一层迷信的色彩,因此也就使后来的读者疑信参半了。
五代时书法衰微,女子善书者寥寥无几,而值得一提的是南唐宫人乔氏。据宋代王铚<默记>说:"李后主手书<心经>一卷,赐其宫人乔氏。后入太宗禁中,闻国主薨,自内庭出其经,舍在相国寺西塔院资荐,且自书于后曰:'故李氏中主宫人乔氏,伏遇国主百日,谨舍昔时赐妾所书<般若心经>一卷,在相国寺西塔院。伏愿弥勒尊者
持一花见佛'云云。"并又在文末引<徐谐集>且辊按语说:"'南唐制诰, 有宫人乔氏出这诰,'岂斯人也耶?"可知乔氏在南唐宫中,因为善书,是很得到后主器重的。
宋代书法承唐而来,以尚意为主,不比唐人之法度森严。其间女书法家所作,亦多意气潇散,颇多可观。宪圣吴皇后是宋高宗的皇后,她的字学宋高宗及<兰亭>。<兰亭博议>说她:"喜亲翰墨,尤爱<兰亭>,尝作小楷一本,全是王体,流传内外。"其实,她对于高宗的字,则学得更象,<书史会要>曾载:"帝尝书<六经>赐国子监刊石,稍倦即命后续书,人莫能辨"。可见其逼肖程度。<群玉堂法贴 >十卷,第一卷中就刻有宪圣慈烈皇后的御书<千字文>和<归田赋>。
杨妹子是宋时宫中的另一位知名女书家。对于她的书事,<韵石斋笔谈>记述的较为详细:"杨妹子乃宋宁宗恭圣皇后妹,其书类宁宗。凡御府马远画多命题咏。余曾见马远<松院鸣王琴。小幅,杨娃题其左方云:
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沉沉。
清风拂影,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词寄<诉衷情>。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缥缃。"可见她的字是属于秀美一路的。杨妹子不但用"杨娃"印章题署自书,并且还时常代替宋宁宗作书。<庚子消夏录>说:"余又有<女戒>一卷,为马麟画,相传为宁宗书,实杨妹子用'御书之印'耳"。
此外,有关宋时宫中女子善书的如"建炎间掌内翰文字及写宸翰字"的刘贵妃(<书史会要>),"太清宫宁宗时建,杨皇后书<道德经>石幢"的杨皇后(<武林旧事>)等尚多,难以尽述。
使人感兴趣的是,宋代的二位着名女诗人,词人李清照及朱淑真也都善书。李清照虽说长于填词,但对于金石书画,却也是爱之入骨的。她丈夫赵明诚着<金石录>三十卷,李清照在赵序之后,为写<金石录后序>一篇。文中前一部分述说他们夫妇典衣缩食购买金石碑版的乐趣,和后半部分所记金兵南下逃难时文物散失的厄运形成对照, 有欢乐,也有眼泪,是篇研究金石文字者必得一读的宏文。李清照对金石书画不但酷爱,精于赏鉴,并且也能动手写字作画。<才妇录>说她"能书能画,"明陈继儒<太平清话>曾说有人买到过李易安的<墨竹>一幅,<书画舫>则更载有她所书的<一剪梅 >"红藉香残"词贴一通,并录词后别人的跋文说:"易安词稿一纸,乃清秘阁故物也。笔势清真可爱。此词<濑玉集>中亦载,所谓'离别曲 '者"可惜的是,跋文作者的名字已佚,"仅存'点定'两字耳"。
朱淑真是海宁人,<古今女史>说她:"文章幽艳,才色清丽,实闺门之罕有。因匹配非伦,勿遂素志,赋<断肠集>以自解。"清代的王士慎曾在<池北偶谈>中谈到,她在"辛亥冬于京师见宋朱真女郎手书"璇玑图"一卷认为"字法妍妩。"文后又说这卷图卷前尚有朱淑真的手书" 璇玑变幻"四个小篆。则又可知她尚能书写篆字。遗憾的是<池北偶谈>的作者并没有说明他所看到的朱淑真这件作品的正文是用什么书体写的。
在众多的宋代女书法家中,沦落风尘,身为妓女的也不少,这不能不说是宋代女书法家中一个较为普遍的悲剧。王英英是楚州有名的官妓,她书法学颜鲁公,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曾经教过她笔法。据称她的大字写得极好,梅晓臣有诗称赞她说:
山阳女子大字书,不学常流事梳洗。
亲传笔法中郎孙,妙画蚕头鲁公体。
又有<观王氏书>道:
先观雍姬舞六么,妍葩发艳春风摇。
舞罢英英书大字,玉指操管浓云飘。
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昼飞明珠跳。
诗中叙述王英英书大字的过程,我们由此可知,她的书法用墨较浓,行笔迅捷,字体变态多端。这一切,对于一个女子来说,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宋代徐州营妓马盼也很有些书名。当时苏轼守徐州时,很喜爱她的慧丽。马盼因为这个缘故,得以常时接触苏轼因此也就学起苏轼的字体来,并且居然被她学得很象。一天,苏轼写<黄鹤楼赋>未毕,马盼就仿照他的字体续写了"山川开合"四个字。其后苏轼"见之大笑,略为润色,不复易之。
又有一个失却姓氏的彭泽倡女楚珍,她八分,草篆都能,是个豪放不群的江南女子。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吾尝见其<过湖诗>,清劲简远,有丈夫气,故知其人不凡。"观字如观人,女中却也有丈夫的。
谢天香也是一个以书法垂名的妓女,因为她字写得好,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却还因此而从良嫁了人,堪称奇缘。事情是这样的:"钜野有秾芳亭,邑人秋成报祭所也。一日,耆卿谋立石其中,延士人王维翰书之。维翰未至,有妓谢天香问者云:"祀事既毕,何为迟留不饮?"众曰:"俟维翰书石耳。"谢遂以袖代笔, 书'秾芳'二字,会维至,书'亭'字完之。父老遂命刻之石。王,谢遂成夫妇。后维翰登进士,与天香偕老。"(见<青泥莲花记>)故事情节委婉,而天香以袖代笔而书,这在我国书法史上,简直可与唐代以袖揭墨而书的裴休先后相辉并传了。
其他如温琬,陈相,严蕊,赵总怜,苏翠,杨韵等,也都是以妓女而擅书名的。其中"湖妓杨韵手写<法华经>,
每举笔,必先斋素,浴沐,更衣",原因自然是笃信佛教,敬修来世,其用心是很苦的。
此外,宋代其他女子善书的尚多,如<安阳集>说:"安国夫人崔氏(韩琦妻)善书札,体法甚老,无妇人气>"
<书史会要>说:"章煎,友直女。工篆书,传其家学,友直执笔,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绳,而煎亦能如其父。"又有曹学佺<蜀是诗话>中所提到的"唐氏能书"并引梅晓臣<泗州观唐氏书>一诗说:
唐氏能书十载闻,谁教精绝到红裙。
百金买尽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军。
可惜这样一位书法被人推崇的女子,竟会没有留下名字来,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不公平,于此可见一斑。其他如王朝云,徐韫,张秾,陈述古女等多人,亦皆能书,只是影响不大,也就一笔带过了。
有元一代,书画大家首推赵孟俯,而其妻管夫人亦能画善书。《松雪斋集》说:“管夫人道升,字仲姬。延祜四年封魏国夫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书《千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又命孟俯书六体为六卷,雍亦书一卷,且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奇事也。’”这段文字是赵孟俯所记,基本是可信的。在书风上管夫人的书牍行楷,与赵孟俯极为相似。董其昌在《容台集》中称其书法为“卫夫人后无俦‘。因为管道升给我们留下的书法墨迹较多,我们如果目睹其迹,便知董其昌所说的话,对于她来说是不为过誉的。由于元代享国较短,又系异族统治,因此女书家甚为寥落,就不多举了。
有明一代,女子善书者人才辈出,其迹多有可观。高妙莹字叔琬,她是解缙的母亲。解缙除纂《永乐大典》为其不朽业绩外,在书法上曾着<春雨杂述 >一篇,而妙莹的“善小楷,晓律、算术,女工极其敏妙”(《名山藏》),作为一个良母来说,从小对于解缙的熏陶,也就自然是意料的中事了。
邢慈静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书法家,她是少卿邢侗的妹妹,贵州左布政马拯的妻子。后来马拯死在任上,邢慈静扶柩携幼从二千里地以外的贵州返山东故里,并写成《黔涂略》一书,追记途中坎坷困顿的苦状,“文笔高古,存班惠姬之风”。可见是个德才兼备的女子。在书法上她宗李北海、卫夫人、管道升以及她哥哥邢侗,妙丽而有姿致,并刻有《之室集帖》。《式古堂书画考》载其纸本乌丝阑《自述诗帖》,苏州博物馆今藏有署款为“天启甲子(1624)花朝日书于兰雪斋中,蒲团主人马邢慈静”的。
她的晚年书迹《自书杂诗》一册,计三十五页,诗四十一首,情真词雅,笔势蹁翻,无疑是她的诗、书代表作品了
与宋代相似的是,明代名妓亦多擅书。马湘兰虽说以画兰出名,且善作诗,但字也写得很好。她画兰花常有题诗,字迹秀媚,风韵别具。
明代另一以“驰马挟弹”绝技着称的名妓薛素素,于书画一道亦很通晓。《甲乙剩言》说她“姿度妍雅。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下笔如扫,各具意态”,真个是“青楼中少双”的奇女子。
后为女道士,自号玉京道人的卞赛,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板桥杂记》说她“工小楷,善画兰鼓琴。”明亡后游吴中,吴梅村曾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一首送她。卞赛后来侨居虎丘山塘,所居“湘帘非几,严净无纤尘。双眸泓然,日与佳墨良纸相映彻。晚依良医保御氏,刺舌血为书《法华》。既成,自为文序之” (《梅村集》)。竟然刺出舌血写成《法华经》一部,这在我国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
又有金陵名妓杨宛字宛叔的,“也能诗,有丽句,善草书”(《列朝诗集》)。十六岁时嫁给了苕上茅止生,因为有才华好,所以丈夫待她很好。在书法上,她能“回腕出锋,绝无媚骨”,汪历贤曾有《题杨宛叔〈兰亭〉临本诗一首赞美她说:
独就规模出新意,更留粉本与〈兰亭〉。
双钩响拓谁能事?直唤昭陵片夹醒。
名妓之外,与元代的管夫人以学她丈夫赵孟俯书法着称一样,明末的蔡夫人也是以学她丈夫黄道周的书法而得名。〈居易录〉说她“书法学石斋,造次不能辨。尤精绘事。“可钦的是,蔡夫人不但擅长书法,并且很懂大节。据说黄道周在被难以前,蔡夫人曾经写信给他说:”到此地位,只有致命遂志一着,更无转念。 “气挟风霜,很有些生祭的味道,真”闺阁中铁汉。
在明末女书法家中还有一位嘉兴人徐范。据说她十三岁上便能摹诸家体,并且能够以卖字来养活自已。
《珊瑚网》曾记载她”为沈伯姬凤华所书《古诗十九首》入石。徐媛跋有云:‘彩笔生芳,墨香含素。欧率更允拜下风,卫夫人终当北面。‘“虽有过誉之处,但也不完全是空中楼阁。不然,《恬致堂集》也不会说她缩临《圣教序》”无一笔不肖,无一毫闺帏涩态“了。关于她的书法活动,《东村随笔》似乎记载得更详细些:”徐贞木白榆长于临古,颇得形肖。其姐范,行书甚有《圣教序》笔意,名胜白榆。吾禾射圃西
《关夫子庙碑记》,乃其笔也。病瘫痪,自署’蹇媛‘云“。一个残废女子,在重男轻女,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竟然能够以书法自立,则其奋斗精神和艺术造诣,就不难令人想见了。
此外,明代的女书法家如"日临子敬<洛神赋>或<藏真帖>一遍"(<列朝诗集>)的叶小鸾,十三能诗,书法遒劲有晋风"的叶纨纨等为数极多,这也是难以遍述的。
有清一代,女子书法家的阵容也甚可观。着名的有嘉兴才女黄媛介,字皆令。她不但诗好,画好,并且对于书法,也很精擅。<无声诗史>说她:"苕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楷书仿<黄庭经>。"看来,很有些林下风味。有趣的是,她的女儿也象母亲一样,"发方覆额,遂能以咏诗写帖,楚楚可人",这当然和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人裁诗,还曾对这位小女儿的书法作过"蝇头小楷逼锺王"的赞美呢。
嘉兴人项鼎铉的妻子沈无非,其书法在女子中亦有令名。后来,据项鼎铉回忆他的亡妻说:"先室沈无非氏,酷情笔砚,朝夕读书不倦,尤喜临池,绝肖禇河南, <九成宫>。有手书所撰朝鲜许士女集小序一首,先为其兄沈景倩临摹上木,今记之,以为儿辈存手泽"。怀恋之外,是透露了沈氏在书法上的成就的。
刘墉是清代的大书法家,由于日常接近,所以他的妻妾亦多善书。历史上曾有刘墉教夫人写字,并改"柳"字结构的故事。据文献记载,刘墉家有三姬,皆能代笔, 并且象得可以乱真,使人很难分辨出来,尤其是刘墉晚年的小楷,代笔更多。后人根据线索,才从署名“石庵”二字及用长脚“石庵”印上,确认为其家姬代笔书。古人说,酷肖别人书迹的只能称之为“奴书”,但要酷肖得人们难以分辨,却也是不容易而下了大功夫的
姜淑斋是清代女子书法家中较有造就的一位,号广平内史,嫁山东胶州宋氏。王士祯曾经看到过她写的绢素团扇,极为称赏,认为"笔力矫劲,不类女子。" 朱彝尊在题她诗卷时也曾写下了这样的词:"三真六草写朝云,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王右军?"就是称美她书法的。今山东省博物馆藏有她临王右军尺牍,末署 "已酉孟春,淑斋临。"字画挺朗,确实是"不类女子"的。
道光,咸丰年间,阳湖出现了女书法家名叫张婉钏。她的字写得很有些象李北海,由于笔力挺健,到了七十多岁,还能够为人家做书。后来会稽人赵之谦'常师事之",人们把这比之为"王羲之之于卫夫人,"也是书林中的一段佳话。
到了清朝末叶,桐城女子吴芝瑛工书法。她父亲曾经做个山左县令,只生了这个女儿,所以很是喜爱。据说这吴芝瑛的字曾经被孝钦皇后所称赏,声价很高,因此也就"颇自矜重"现在我们看到她的书法,除行书尺牍外,其楷书当以<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为代表代,所书清劲飘洒,颖秀之气扑人眉宇,是很值得一看的。
隆裕皇后是承恩公桂祥的女儿,桂祥父子虽说学问根基差,但隆裕后却因为侍奉孝钦后日子较长,受到影响,所以喜学草书。宣统初年,她曾经用草法书写擘窠大字匾额及联语。那宫廷中的"延春阁"三个大字,就是她写自已的斋名。
此外,清代女子如王玉映、缪素筠、秋瑾之女秋灿芝等尚多,因为时代较近,读者还是不难接触到的。
综观我国古代女书法家,代不乏人。但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笼罩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才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闺阁中的诗书墨迹,一般也多秘不外传。故而我国历代有才华的女书法家,被埋没而无闻的一定很多,而那些侥幸留下名字和作品的,也势难和男子书法分庭抗[礼,这个问题的症结应该说不在女子本身,而在社会。
H. 为何古代江南引领时尚潮流的第一美女被丈夫和妹妹气死了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位皇后,她身为江南国主的妻子,美貌气质冠绝当时,她的装扮和言行成为了当时妇女界的流行风向标,堪称时尚界的一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女人,却因为自己的妹妹和丈夫搞在一起而被活活气死。
这个女人就是南唐的大周后。
南唐灭亡后,李煜和小周后被宋太祖赵匡胤收入京师,成为了亡国之君和亡国之后。
赵匡胤死后,其弟赵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早就垂涎小周后,他做了皇帝后肆无忌惮,当着大臣的面强奸了小周后,还命画师画成了图挂起来“留念”。
李煜在屈辱中做诗“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赵光义认为李煜心怀不满,便用毒酒将其害死。
历史的轮回从未止步,百年后金人灭北宋,赵光义的嫡系子孙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宫皇室女眷都成了金人俘虏,被送入金人的官方妓院受尽凌辱,而宋徽宗宋钦宗也惨死异国。
宋徽宗临死前,在残破的茅屋中面对孤灯冷风曾作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这一幕和当年李煜被囚禁羞辱何其相似?
I. 江南自古出美女,请问历史上江南的名妓都是哪几位
一)苏小小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苏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然而苏小小却爱上一个名门公子阮郁,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此时却遇一书生--鲍仁,上京赴考,无奈盘缠短缺,无法成行.苏小小变卖首饰,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冷。
二)董小宛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聪明灵秀,神姿艳发,窈窕婵娟,为秦淮旧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与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冠白门、卞玉京、李香等八人,被时人誉为"金陵八绝"。
董小宛虽是风尘之人,但性如铁火金石,质似冰壶玉月。对于那些玉箸举馔、金炉飘香的豪门权贵,斗鸡走狗、寻花问柳的纨袴子弟生性厌恶,莫不报以冷眼奚落。她醉心书画闲暇时,小宛与辟疆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小宛初进冒家,仿钟繇帖,学曹娥碑,每天写几千字,既不错字,也不漏字。她更喜夏夜纳凉 闻香赏月月色如水,最为小宛所倾心。小宛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她常随着月亮的升沉移动几榻。小宛就是这样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
三)李师师李师师是开封人,本姓王,父母双亡,被一李姓歌妓收养,改姓李,人称李师师。长大后不但亭亭玉立,艳若桃李,且歌喉婉转,在诸教坊中独领风骚。崇宁、大观间,正值豆蔻年华的李师师已名噪当时的都城开封。她不仅是一名美丽、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识强烈,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
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四)陈圆圆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她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恬静、秀淡,浑身上下,抖落着与青春的气息;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知,理性与智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断与反映能。
五)柳如是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如出污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她一生体验充盈,终以一束白练了却了四十七岁的英年。有歌词说:“好花美丽不常开。”伤哉斯言,空留下我们这些后世的尘俗中人,在此强作解人,谬托知己而已。
六)杜十娘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称为杜十娘。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时,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李甲爱其美貌红颜,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耗尽了钱财。其父闻听后怒不可遏,断了他的供给,并劝说京城的亲戚都不要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温存忠厚的李甲。老鸨儿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内拿出三百两银子就可赎出十娘。但他在亲友中早已坏了名声,谁也不会拿出钱来帮他往妓院里填。
李甲奔波数日,一筹莫展,杜十娘取出缝在被子里的碎银一百五十两,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这位风尘女子的行为感动,设法凑足了那一百五十两银子。十天后果然把银两如数交到老鸨儿面前,老鸨儿本想反悔,杜十娘晓以利害,老鸨儿只得放人。
于是两个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结百年之好。杜十娘与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无奈李甲心存顾虑,携妓而归难以向父亲交代。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胜地游览一番,然后郎君回家,求亲友在尊父面前劝解和顺;待李父消气后,再来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时,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贾孙富。他夜饮归舟,听到杜十娘的歌声,心动不已。天亮以后,从窗口向内视其容貌,更觉心荡神摇。孙富假意与李甲相接近,饮酒畅谈,谈到杜十娘时,例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孙富叹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为妻!到时候进退两难,岂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下场?!他这么一说,李甲更觉步履维艰,孙富又拿出一副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架式说:下倒是愿以千金相赠,你拿着银钱回去,只说在京授馆,你父定会原谅你。一番话说的里甲动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后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于是当下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专卖给孙富。
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 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