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路边的捐衣箱没有备案号怎么举报
大家在小区里,都见过号称公益回收的“捐衣箱”吧?
很多人在换季的时候都会处理一些废旧衣物,这些捐衣箱的出现,既方便了大家,又能为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
但你捐的旧衣物最终去了哪里呢?
其背后的秘密,令人心惊。
这些大街小巷出现的所谓“爱心捐赠箱”,并非来自正规的慈善团体,而是属于挂羊头卖狗肉的黑心公司。
有记者暗访了几家捐赠衣物回收公司,发现本该捐往贫困地区的衣物,却成了二手市场价高利大的抢手货。
《南方日报》曾报道称: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二手衣服产业链,其中很多出口到了非洲,而这些旧衣服中,一部分来自回收,同时,很大一部分来自“爱心捐赠箱”。
这些回收箱里捐赠的旧衣物,被回收公司集中起来,进行分类,直接贩卖。
成色不好的,按斤或者按吨卖,成色好的,按件卖。
质量次一点的,一大包衣服卖20块钱,成了街边的地摊货,旧衣新买。
有些挺新的、干净的,直接卖去非洲,就是没有捐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普通成色的衣物能卖到2000-2200元一吨,而干净的,清洗过的,能卖到6000元一吨。
这个事实令人既痛心又寒心。
公众的爱心不应该被欺骗和践踏,甚至被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打着献爱心的名义进行旧衣服回收,结果用以卖钱盈利,难道真的要把我们的爱心透支光了,这些人才肯罢休吗?(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真是好心喂了狗。
最怕的是这些衣服被卖给工厂,工厂回收之后做出来给店铺,最后又卖到我们手上。
#p#副标题#e#
2
那如此黑心的产业链,是如何广泛渗透到我们身边的?
是谁允许这些捐衣箱进入到小区的?
记者暗访了部分小区物业,物业表示只要给领导表示一下“心意”即可。
只要给钱,就能放。
而买到这些绿色箱子就更容易了。
购物平台上,直接下单,无需提供任何身份信息。
还可以根据买家需要定制文字,包括捐赠箱上的“爱心奉献、公益环保”等字样。
如此一来,一个完美的黑色产业链,“捐衣骗局”就形成了。
从小区,到黑心机构再到旧衣物市场,这无疑是对公众善举给了当头一棒!
但其实,市面上是有正规捐衣箱的。
它与假捐助箱最大的区别,就是会标明所属的慈善机构,和一个民政局批复的募捐方案备案号。
假捐衣箱满大街都是,而正规机构的捐衣箱无法进入市民生活,原因令人深思!
3
捐衣箱背后的黑心买卖,并不是爱心变骗局的首例。
之前就有很多打着慈善名义捞钱的事件。
比如曾经刷屏朋友圈的一元公益爱心捐款。
图片上不同孩子举着“谢谢和我同一天出生的您”的牌子,只要一元,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但后来被发现,这个公益活动充满了漏洞。
同个孩子的照片,但出生日期不同。
甚至在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日期出生。
一元钱确实不多,但利用孩子的纯真,消费公众的善良,让人无法接受。
再比如,去年,山西某电商利用打“悲情牌”营销临猗苹果。
该电商为最大限度地博取消费者同情,刻意打造“爱心助农”、陕西“4000万斤苹果滞销”等噱头,宣传页面上也是老农户欲哭无泪的照片。
但事实与其称述内容完全不符,甚至卖出的都是筛选过后的残次苹果,发货地也并非山西,而是广东深圳。
据调查,打悲情牌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方式,广东的菠萝、安徽的蜜橘都曾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真是流水的滞销品,铁打的老大爷!
这样的商家,不但欺骗了消费者,还挑战了公序良俗,以欺诈的手段谋取不当利益。
短期来看,以这种手段确实能够博取到消费者的同情,方便了果农售果,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损害的是全体果农的整体形象和利益。
而商家以滞销为名,打着爱心助农的幌子,销售商品,陈述内容与实施严重不符,刻意夸大果品滞销严重程度,已经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虚假宣传行为。
根据相关规定,经营者或可被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类似的骗局,比比皆是。
陕西“爱心支教联盟”以支教的名义组织高校大学生到各地开办辅导班,大学生们利用暑期参与公益性爱心支教活动,却被利用作为免费劳动力开课收费。
“一个3岁多小女孩在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下落不明,联系人张静杰...”帮忙转发朋友圈找孩子的,也多是骗局,所留电话也都疑似是吸费电话。
还有曾经引爆朋友圈的《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该公号一天吸粉无数,成了此等事件以来最成功的的营销。
安徽女子被狗咬伤骗捐超80万、天津爆炸事故后女子骗捐10万、“知乎女神”靠鸡汤文骗捐15万,各种平台、个人打着慈善的名义大肆敛财,一场场推波助澜的“带血营销”,一点点吸干人们的善良和爱心。
不是世人冷漠,而是一次次被利用后,人们变得理性和谨慎。
#p#副标题#e#
4
看到这样一句话:
“低端玩家天桥乞讨望天收,中端玩家互联网思维轻松筹、高端玩家激发群众同情心玩营销”。
一句话揭开了荒诞又真实的现状,戏谑却又触目惊心。
看似无关痛痒的一块钱,却成了刺向善心的一把利剑。
互联网给了太多人,在黑暗中数钱的机会。
但互联网也是个放大镜,能一万倍放大你的善,也能一万倍放大你的恶!
以一己之私,透支整个社会的信用,这是恶,是大恶。
人性之恶可以用来营销,人性之善也可以用来营销,前有罗一笑、捐衣箱,未来还有更多变着法子的爱心骗局。
因为,欲望使然。
连善意都利用才是最大的悲哀。
家长又该如何跟孩子解释,那个写着爱心捐赠的旧衣回收箱,其实是黑心商贩的“钓鱼钩”!
经过如此多的诈捐、爱心骗局后,很多朋友都感觉受伤了。
爱心被欺骗,同情心被利用,我们的善良,该何去何从?
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愿意尽绵薄之力,是人性的选择,没有必要让一些社会蛀虫毁灭了人性的爱和暖。(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FPData)
我们只管一心向善,其他的留给因果轮回。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互联网黑暗没有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