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药如何生长图片
一般山药的一个全生长周期中,要经过发芽、生长和休眠等阶段。随着一年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山药依次进入发芽期、甩蔓(条)发棵期、块茎膨大期和休眠期4个阶段。
一、发芽期
从山药块茎的顶芽(或不定芽)开始萌芽到出苗为发芽期。山药栽子出苗较快,大田条件下需20~30天;山药段发芽时间较长,历时40~50天;零余子发芽较快,一般20~25天。在发芽过程中,由芽顶向上抽生芽条,由芽基向下形成块茎。
与此同时,于芽基内部从各个分散的维管束外围细胞产生根原基,继而根原基穿出表皮,逐渐形成山药的吸收根系。当块茎长到1~3厘米时,芽条便破土而出。山药栽子和零余子一般只能形成一个芽和一个块茎,山药段可以形成多个芽和多个块茎。
山药的萌芽和出苗与天气状况有密切关系。如果天气晴好,气温高,土壤水分适宜,则发芽期比较短,出苗快;而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土壤含水量高(或土壤干旱),则发芽期比较长。在土壤湿度大或播种较早及低温的情况下,往往易引起种薯腐烂,造成缺苗断垄。
(1)山药是怎么生长的图片扩展阅读:
一、生长环境:
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二、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三、营养成分:
每100g山药含水分75g左右,碳水化合物14.4~19.9g、蛋白质1.5~2.2g、脂肪0.1~0.2g、薯蓣皂苷50ug及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以淀粉为主。山药中的黏性物质由甘露聚糖与球蛋白结合而成的黏蛋白。
2. 山药是怎么生长的
山药,这一地下生长的作物,隶属于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块茎。不论是人工栽种还是野生种类,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如家山药、野山药,以及中药材中的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滋补圣品,既可充当主食,也能作为蔬菜,甚至还能制成如糖葫芦般的美味小吃。
中国是山药的主要产地,尤以河南省的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为盛,此外,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广泛的栽培。冬季,当茎叶枯萎后,人们便采挖山药,经过切去根头、洗净、干燥等工序,将其保存下来。中国的山药主要分为两大类:普通山药和田薯。其中,普通山药的块茎相对较小,而四川的“脚板薯”、山西怀县的怀山药、江汉南城的淮山药则因其独特品质而名声在外。
山药的药用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它不仅能滋肾益精,富含多种营养素,强健机体;还能益肺止咳,其含有的皂甙、黏液质具有润滑、滋润的功效,对肺虚痰嗽久咳之症有显着的疗效;此外,山药中的粘液蛋白有助于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对于食用人群而言,山药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推荐给糖尿病患者、腹胀患者、病后虚弱者、慢性肾炎患者以及长期腹泻者食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山药具有收涩作用,大便燥结者应谨慎食用;同时,有实邪者应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