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查看美童图片,听人家说过,没看到过,想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怎么使用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一、全文注释:
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归来后在灯下把麻搓成线(搓麻绳);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为家庭承担责任。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但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玩耍。
二、注释 :
①昼:白天。 耘 (yún)田:除去田间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细绳。
这里泛指纺线织布之类的活儿。
②儿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参加劳动的人。 各当家:各人承担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产任务。
③童孙:幼小的孙儿。 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加。
④傍:靠近,依傍。
三、解析:
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紧张劳动的生活情景。诗的大意说:白天人
们忙着到田里去锄草,回家后夜晚忙着纺线织布。农村里男男女女,老老少
少,各自都担当起家庭中一定的工作。幼小的孩童虽然还不懂得干耕田织布
的活儿,可是也在桑树阴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菜种瓜。
诗人善于从侧面着笔,通过童孙也学种瓜的描写,突出了农村男女老幼
都热爱劳动的主题,富有农家生活气息。
四、《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首田园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绘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以及对教法学法的渗透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四、本节可的教学亮点有四
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象?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一、导入
1、诗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要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2)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说明: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我的导入语是着样设计的(同学们……略)
通过这样的导语激起学生对诗诗人浓浓的兴趣,也知道学习诗的基本方法后才引出对新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就问: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你读过他写的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然后播放 “范成大的简介” 资料。
这样做一是要检查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情况,二是要使学生知道范成大是一位了不起的田园诗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B明确诗的朗读方法:朗读诗,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听范读
D个人朗读。
E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说明: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 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习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
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 质疑
说明: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 放声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 指名读
3、 老师配乐吟读
4、 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五六说明:
这是节课的重点 ,那是对诗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 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说明: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说明: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 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五、怎么背更容易些?
时序--白天夜晚,分别干什么?
人物--男女老少,分别干什么?
把这个捋清晰了,就等于是白话描写的一篇小小短文,就好背了。
⑵ 小学二年级语文《种瓜人》原文及教案
【 #二年级# 导语】《种瓜人》课文是由成语“浇瓜之惠”演变而来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要像梁亭人一样有宽广的胸怀、树立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以和为贵,创立和谐社会是我国历来的传统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这篇课文要渗透给学生的一个理念。因此如何理解文章中梁亭人的做法,进而向梁亭人学习,在本文的学习中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种瓜人》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种瓜人》原文
战国时候,梁国的梁亭和楚国的楚亭两地搭界。两地人都种瓜。
梁亭人勤劳,精心耕作,园子里的瓜结得多,色泽鲜亮,又大又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楚亭人有些懒惰,常常误了施肥、浇水。园子里的瓜又少又小,味道也不好,没人买。
楚亭人眼看梁亭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自己却过着穷日子,便起了坏心眼。这年,梁亭人的瓜秧长势好,开始结瓜了。几个楚亭人趁着夜色,溜进梁亭人的瓜园里,用手指轻轻掐伤小瓜,使瓜枯死。
这事很快被梁亭人发现。村里的年轻人非常气愤,也要去掐楚亭人的瓜。一位老人制止他们,说:“如果这样以恶报恶,两地人定会结下仇恨,纠纷不断,祸及子孙。”
“那怎么办?”年轻人问道。
“依我看,不如我们趁夜里给他们的瓜地施肥、浇水,让他们的瓜也长得好。”
大家照老人的吩咐做了。
楚亭人看到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自己施肥、浇水,既感动,又惭愧,便向梁亭人赔礼认错。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种瓜人》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种瓜人指的是谁呢?种的瓜怎么样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1)把生字用横线画出来,把其他不认识的字在下面画出来,多读两遍。
(2)通读全文,给自然段标序号。
2、教师范读课文,正音。
3、课文中哪些字音易读错,说一说。
“战”“亭”“园”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
2、教师按顺序板书出相应的生字和含生字的生词。
3、学生看字回答,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4、学生交流。
5、教读生字、正音,指出“恶”除了读“è”,还可读“wù”“ě”。
6、指导书写生字。
7、让学生给生字组词,不少于两个,积累词语。
8、投影认读字,借助拼音认识这些字。
9、熟读课文,巩固字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学生上台表演《兔子和大象》。
音乐响起,学生带头饰上台表演。
学生谈想法。
教师:今天我们这里又有来年各个好朋友,他们在沙漠里遇到了困难,最后他们走出了沙漠没有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自然段教学。
男女生轮读每个自然段,并逐段分析理解。
谁在沙漠里?干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比较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他们看见了什么?对于他们,果子意味着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两人都抢着吃小果子,说明两个朋友内心是怎么想的?
出示图片边看边想,两人看到树上的果子时,各是怎样说的?试着表演一下。
指名学生表演。
学习最后一段,体会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说说议议,写话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当他看到好朋友的手中拿着比自己还小的果子时,会怎么想?试写出来。
学生写,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种瓜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亭、恶、仇、恨、祸、给、复“8个字。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文章,探究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精读文章,深入体会。
4、体会不能以恶报恶,而应以善报恶,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树立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和宽广的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助楚亭人,如何看待这种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巩固生字
1、齐写课题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种瓜人》,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课题,小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写汉字。
2、齐读生字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瓜人》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时隔一天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忘记了呢,让我们齐读一遍生字词来复习一下。
4、让我们开火车来检验一下,火车开到哪?读得又准又快,老师喜欢你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默读课文,标记自然段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种瓜人》这篇文章,去认识文章当中的主人公。
1、首先请同学们默读一边文章,把自然段标记出来。记住:默读的要求是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2、听录音,明大意。
同学们默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下面让我们听听录音,再把课文熟悉一下,想一想这个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再自己轻声读一次,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梁国,楚国两地人种瓜)
3、学习第2、3自然段
两地人都种瓜,是怎样种瓜的呢?瓜种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三自然段。
1、男生读第2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2、给同学们一分钟时间,轻声再读一遍二三自然段,想想两地人是怎样种瓜的,种的瓜是什么样的?两地隔得这么近,为什么种出来的瓜不同呢?
3、用“————”画出两国人种瓜的句子。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的三个句子,一人一句。
1、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想一想眼看着梁亭人生活好起来,楚亭人想了什么办法?
2、接下来,老师就来当一当小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如果你是梁亭人,看着楚亭人破坏你的辛勤劳动,你会怎么想呢,又会怎样做呢?如果是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梁亭人的年轻人跟同学们一样也非常气愤,也想偷偷掐伤他们的瓜苗,可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老人,他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看到第五自然段。
2、角色扮演
老师希望有个同学能跟老师一起角色扮演,读一读年轻人和老人的对话,我当年轻人,你读老人的话。
3、划记老人给的办法,品析老人的话,感受梁亭人的宽容,善良。
4、对比梁亭人和楚亭人的行为,有何感受?
讨论:梁亭人不但不报复,反而帮助楚亭人,你赞成这样做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各组派一人代表发言)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梁亭人的行为所带来的良好的结果,渗透以德报怨、以和为贵的理念,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和宽广的胸怀。)
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也会碰到像梁亭人的这种情况,老师相信聪明的孩子一定能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第9、10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思考:楚亭人看到梁亭人不报复自己,反而帮助自己施肥、浇水,他们现在是怎么想的呢,又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句子。
2、最后两国人的关系如何?(指名回答。师生订正。)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说说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