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十大古建筑图片
一、皖南古村落
2013年3月16日,安徽宏村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原文地址【http://cs.focus.cn/msgview/6389/331881401.html】
望采纳!
❷ 开平有条叫无人村吗(碉楼系嘛),有什么传说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 *** 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2001年06月25日,开平碉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用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开平设县,希望从此开始太平,故取名“开平”。自建县后,“社贼之扰”有所收敛,治安较以前安定,故清朝碉楼数量不多。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时期是开平碉楼发展的初期阶段。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美国、加拿大等国实施排华政策,在海外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开平华侨只能将传宗接代的愿望寄托在家乡。他们把建房、买田、娶亲看作在外拼搏的最高人生目标,不断将自己积蓄的血汗钱寄回开平,从而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经济基础。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为防贼患,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们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碉楼。中西合璧的碉楼大量兴建是这一时期开平村落最突出的变化,林立的碉楼从此成为开平乡村壮观的文化景观。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便成为开平碉楼与村落发展的兴盛时期。
特点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目前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目前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是极其悄巧珍贵的遗存。青砖碉楼包括内泥外青砖、内水泥外青砖和青砖砌筑3种。少部分碉楼用近代的红砖建造,在红砖外面抹一层水泥。目前开平现存砖楼近249座,占碉友早楼总数的13.6﹪。
混凝土楼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地区,又称“石屎楼”或“石米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华侨吸取世界各国建筑不同特点设计建造的,造型最能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整座碉楼使用水泥(一般由英国进口,当时称为“红毛泥”)、砂、石子和钢材建成,极为坚固耐用。由于当时的建筑材料靠国外进口,造价较高,为节省材料,有的碉楼内面的楼层用木阁做成。目前开平现存混凝土楼1474座,在开平碉楼中数量最多,占80.4﹪。
开平的民俗风情和风俗文化独具风格,自成一体。从开平八音锣鼓到民间曲艺,从水口泮村舞灯到全民赛龙舟,从钵仔糕到赤坎豆腐角都极具开平特色。独特的侨乡文化使纷至沓来的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开平民歌
开平民歌作为一种具有开平侨乡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起源于明、清时期。开平民歌民谣是数百年前人们迁徙到开平地区时带来的。随着风俗和语言的变异,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歌。
卖鸡调
“卖鸡调”是五邑地区尤其是开平、台山比较流行的民歌。
赛龙舟
开平传统风俗赛龙舟活动,传说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了。传统上,整个赛龙活动—般包括起龙、龙下水、举办龙舟宴、旺龙、出龙、采青、应景、斗龙(即正式的龙舟赛)等环节。这些环节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很传统的形式和非常浓郁的乡土味。
碉楼文化
开平碉楼千姿百态、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 *** 、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
(一)避盗防涝
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开平县位于广东省的中南部,其赤坎乡一带旧称驼驮,过去是一片湿地,芦苇丛生,水凫成群,最初到这里来定居的人是芦庵公。明末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社会动荡,盗匪常常袭扰百姓,为保护村民的安全,芦庵公的第四个儿子,关子瑞在井头里村兴建了一座瑞云楼。这座楼非常坚固,有防洪和防盗两项功能,一有洪水暴发或贼寇扰乱,井头里村和毗邻的三门里村的村民就到瑞云楼躲避。1884年潭江大涝,附近各地多屋被淹,开平赤坎三门里村民因及时登上碉楼而全部活下来。
(二)抗日据点
开
开平碉楼
平碉楼,在抗日战争后期,为阻止日寇开辟四邑直通两阳之捷径——由新会、江门出广州,连结成一条由南路向广州撤退之交通线,起过一定作用。其中,以坐落在赤坎镇腾蛟村的南楼最为出名。南楼,位于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南临潭江,北靠东龙公路,扼三端口至赤坎水陆交通之要冲,地势险要。1912年,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此楼。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长方形枪眼,第六层为了望台,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抗战时期司徒氏四乡自卫队队部就设在这里。1945年7月16日,日寇为了打通南路干线以便撤退,从三端口分兵三路直扑赤坎镇, *** 军队闻风而逃。司徒氏四乡自卫队的勇士们凭据南楼抗击日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7日赤坎沦陷。是日晚,日军从陆路包围南楼。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又无援军,自卫队部分队员在激战中突围出去,留下司徒煦、司徒旋、司徒遇、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炳等7名队员坚守南楼,战斗7天7夜,重创日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七勇士把枪支砸毁,在墙上写下遗言:誓与南楼共存亡。日军久攻不下,调来迫击炮等重型武器进行轰击,但因楼房坚固,不能奏效。最后,灭绝人性的日寇向南楼施放了毒气弹,七壮士昏厥后被捕,敌人把他们押赴赤坎司徒氏图书馆的日军大本营,施以酷刑后残暴杀害,并将烈士遗体斩成数段抛入江中。抗战胜利后,开平人民在赤坎镇召开追悼大会,开、恩、台、新四邑3万多人参加了大会,足见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得人心。
(三) *** 地下活动场所
开平境内不少碉楼在各个革命阶段,党开展的革命活动中起过积极的作用。1937年8月18日, *** 开平特别支部在塘口区以敬乡庆民里谢创家的碉楼“中山楼”开会宣告成立。谢创被推选为特支书记,会上,确定以抗日救亡为中心,领导开平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使开平革命斗争进入新的阶段。
“中山楼”是谢创同志的父亲谢永珩先生于1912年兴建,为纪念孙中山而取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楼”一度是开平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中心, *** 开平特别支部、区工委、县委和 *** 四邑工委、广东省西南特委等领导机关均曾在“中山楼”设立,各种革命活动的研究、布置,都在这个碉楼里进行。因此,这个碉楼成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开平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作用。
以前打仗用的吧!大概是。 跟碉堡一样的道理。防御用的。
【导语】:开平的小镇馆子不多,赤坎河边的馆子有三家,蚬岗的河边只有一家。赤水只有镇上才能找到吃的。当地着名菜式:黄鳝饭、水口白菜汤、赤坎豆腐角、赤坎蒸鹅、鸭粥、开平狗肉。 开平碉楼有什么吃的 开平的小镇馆子不多,赤坎河边的馆子有三家,蚬岗的河边只有一家。赤水只有镇上才能找到吃的。 当地着名菜式:黄鳝饭、水口白菜汤、赤坎豆腐角、赤坎蒸鹅、鸭粥、开平狗肉。 赤坎豆腐角 在赤坎镇开平巷,有一家名叫“马仔豆腐角”的小摊档家喻户晓,这里做的豆腐角不仅受到游客的喜爱,连本地人也津津乐道。 在开平古镇赤坎,说起最具特色的街边小吃,人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名字——豆腐角,而去赤坎吃豆腐角的人,多会直奔一家名叫“马仔豆腐角”的小摊档。据悉,赤坎豆腐角已有上百年历史,以酥、滑、嫩、香的独特风味流传至今,现在有许多华侨每年回乡都会专程到赤坎品尝豆腐角。 吃黄鳝煲仔饭 开平美食多,最出名的就是煲仔饭了。当地较出名的煲仔饭有黄鳝饭、赤坎蒸鹅饭等。虽然在开平到处都能吃到黄鳝煲仔饭,但驴友们最推荐赤坎镇中华东街的“永利隆”小食店的煲仔饭,味道好且分量大,吃完还可以到隔壁买开平最着名的小吃——香煎豆腐角,同样美味十足。 广合腐乳 色泽金黄、咸淡适口、鲜香嫩滑,入口即化,产品曾多次获国家金奖,遍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山火蒜 于清光绪年间在水口书厦的青龙里种植,由于在金山码头大量出口,所以称为“金山火蒜”。特点为肉质瓷白、厚实、含油量高,味道浓郁,胶质丰富,切面为珠样脉状体。 水口白菜 水口镇着名传统特优产品,已有300 多年历史,叶绿素、维生素含量丰富,清甜爽口。
开平碉楼与村落:
力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开平塘口镇,俗称黄泥岭,本有9条方姓的自然村,建国土改后期,三村合称自力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村内碉楼群以其建筑精美,布局和谐,错落有致,成为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自力村内现有63户人家,175人,但华侨、港澳问胞却有248人,其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侨汇是这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
开平旅游门票有点贵,可以到同程预订的。开平旅游攻略,可以加入群内咨询群主的
165908609
开平立园,独立村,等都不错
开平在广东, 不是羌族的, 是当时当地有钱人抵御外族修建的.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有古希腊、古罗马及 *** 等多种风格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还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群,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它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的内容,改变了当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可以说,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对碉楼资源进行保护和挖掘,对于研究华侨史和建筑艺术,对于开发旅游资源和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❸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资料与图片
1、长城
入选时间:2019年
地址:浙江杭州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创造出了非凡的物质成就、形象的图像符号、统一的精神信仰、分化的社会阶层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政权组织,为中华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典型的物证。
❹ 谁帮忙打一下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导游词200字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座风光秀丽的城市——开平。我是陈泽欢,大家可以叫我陈导或小陈。今天非常高兴能与各位一起游览开平。我代表我们旅行社、本人及司机欢迎大家光临本地。今天我们的观光游览行程将持续6个小时,各位如有什么问题请随便提出,我将尽我所能为各位解答。为团友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大家有什么事可尽管找我。今天我们的旅程是赤坎古镇——马降龙碉楼群——自力村碉楼群——开平华侨史展馆。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开平吧。开平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清顺治六年,1649年置开平县。相传,开平的先民到达这里定居时,刚好见到一群孔雀正在开屏,他们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便取“开屏”的谐音命名此地。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当时开平的地理环境、社会治安及华侨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人历来具有强烈的思乡情节,很多华侨将自己辛苦劳作的积蓄汇回家乡,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老婆。由于开平侨眷、归侨生活比较富裕,当时的社会秩序较为混乱,经常惹来匪患。同时因为开平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涝。所以,明末清初就有乡民建筑碉楼,用来防涝防匪。
好了,各位团友,现在到达我们的第一站啦-赤坎古镇-影视城。请大家跟随我下车前去游览。
这是一座有350年历史的古镇,始建于清顺卜慎治年间,因建于“赤土高地”而得名,现存的街道建筑大多是20世纪初有华侨出资兴建的。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叫三家巷。顾名思义,三家巷就是由三个家族组成的一小片住宅区,这就是陈家、何家、周家。这三家宅院建筑风格各具特色,陈家大院富丽堂皇,最显西洋风范;何家豪宅雄伟威武,最具中国特色;周家府邸小巧玲珑,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
现在请跟随我进来陈家大院参观。
大家都看到,屋前这个小花苑,大铁栏杆门,拱形门窗,是不是都很具有西洋风范呢?!
(屋内)这座豪宅的主人当年漂洋过海到夏威夷谋生,经历几十年的艰辛劳作,最后衣锦还乡,盖了这座大宅。但他还有些怀念在海外谋生的日子,于是就在这大厅设置了太平洋酒吧,喜庆节日就在这里宴会宾客。大家抬头看看这古典的天花板和吊灯,虽然已经有些破旧,但也可以想象坦弊仿得到当年的富丽堂皇。
参观完陈家,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四平八稳,雄伟宽阔的大屋就是何家了。这是一座中国特色的台梁式建筑。这座大屋的一个神秘规矩就是:进屋一定要左脚先进。大家可以进来参观,这座大屋当年主要还是一个工厂作坊,这些古老简陋的机器设备,布满灰尘和铁锈,已不能再运作。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周家了。这座府邸的外观也很具中国的古建筑特点,高檐深宅,门庭高大,传统的民居硬山顶,还有机关趟拢大门,都很具中国特色。请大家进屋内看看,大厅虽小,却还有个小歌舞台,大家看看这珠帘,是否想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歌舞厅。
大家随便参观,还有半个钟我们就上车到下一站游览。
各位游客,虽然天公不作美,雨下不停,但也阻止不了我们游览的热情,我们已经来到马降龙村了。这是一个由5个自然村组成的村落,堪称是广东最美的乡村。主要居住着黄氏和关氏两个家族。马降龙碉楼群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村中的碉楼主要建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这个村落最早建于清干隆年间,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蓢”,寓意岁岁丰收。1949年后取名“马降龙”。黄关两族的海外乡亲众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
现在我们来参观骏庐。这座碉楼的主人姓关名骏,所以他的碉楼取名骏庐。这座碉楼高4层,建于20世纪30年代。大家跟着我进来,看,这些炉灶,盘碗、铁锅木盖、缸坛、竹篮,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实物,很有古风古韵的中国乡土气息吧。大家让纤再看看那个烟囱,一般我们看到的烟囱都是设在墙外的,但这座碉楼却把烟囱设在屋内,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也是体现碉楼的一个功能。当初这一带常患匪灾,碉楼的主人就想尽一切办法不受土匪攻击,除了装置厚实的铁门铁窗,还把烟囱也安在屋内,不让盗贼偷爬上来。同时这一带还常闹水灾,碉楼主人又在楼里每层都设炉灶,即使洪水淹了一二层,也可以搬到三四楼生活而不愁做饭。这座碉楼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层层客厅有天窗,从一楼向上看可以看到四楼的天花板。这除了有采光作用还能方便通讯。站在一楼朝天窗喊一声,楼上各层的人都能听见,所以每到吃饭时间,就不用跑上四楼叫人下来吃饭,只需站在天窗下这个位置喊一声“吃饭啦”,他们就会下来。大家再来看看这里还有一扇后门,这是一扇防盗门,这里每扇门窗的铁皮都有一公分那么厚,非常之厚重。大家别看这扇机械防盗门很复杂,看似无从下手,其实操作起来也很简单的,只要按一下这装置,再推一下这把柄,门就能开了。大家再跟我上二楼看看。这里每一层的楼梯口又有一扇栏杆门,这都是防盗的作用,即使盗贼攻进一楼,也上不了楼上抓人。所以碉楼的先人都是很聪明的,想尽一切办法不给盗贼半点可乘之机。
大家可以上顶层阳台看看整个马降龙村的景色,再过半个钟我们就集合回去吃午饭……
(午饭后)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去往自力村。自力村的碉楼大多建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比马降龙的碉楼建的要早,所以自力村的碉楼更多体现出防御的功能。他们的墙身会有较多的枪眼,尾层都有突出的角堡。这里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自力村碉楼群是开平最精美、最集中的碉楼群,现存碉楼15座,全部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了,现在跟我前去参观。自力村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建于1925年,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居楼。楼主方润文到美国谋生,经商致富后,花巨资兴建了铭石楼。这座楼楼高5层,顶部正中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第五层四角均建有角堡,俗称“燕子窝”。铭石楼楼身宽大,外形壮观,有厚重的铁门和坚固的铁窗,内部陈设豪华,生活设施齐全。
大家进来就可以发现它的豪华了。大家看看这个大坐地钟,虽然摆放在这里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仍能准时报时,因为这是从德国进口的。旁边这是红木桌椅。房间里还有潮州的金漆木雕檀木睡床。这个大木箱是当时从美国旧金山运回来的金山木箱。还有那个西式带镜衣柜也是美国进口的。天花板还有中式壁画。大家是否能从这些物品想象得到当年的豪华呢?大家再上来二楼看看,还会有更惊讶的发现。大家看看脚下这些华丽的地板砖,这些砖可是从当年从英国进口来的,由大船分小船,再由马车运到开平这里。还有水泥和铁板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大家不妨来厕所看看,这座古老的碉楼里竟然还有现代的马桶和浴缸,没错,这些也是从国外进口的,20年代的中国是没有这些的。
大家看到怎么多进口的东西是不是觉得这座碉楼的主人很了不起,生活很奢华呢?其实也不是你们想到那样,等一下随我到华侨史展馆看看就知道了。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开平华侨史展馆了。这些图纸资料和图片都是开平华侨先民在海外谋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在他乡谋生最初大多是做苦力,做最苦最累的工作;他们有的从事繁重的经济园种植业,狼心狗肺的经济园主为了防止他们逃跑,于是给他们每人套上沉重的脚镣;有的从事采矿业,整天都藏在见不得天日的矿井里挖矿,毫无生命保障可言;最苦最累的是去修建铁路的华工,在美国西部险峻的高山和变幻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华侨先民依然风雨无阻,开山取石、凿山平路……许许多多的华侨先民就是这样积劳成疾,死于非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跌,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更是受尽屈辱。当时美国、加拿大的排华政策使华工几乎无藏身之处。贪婪凶残的经济园主及工厂老板利用华工牟取暴利后,并没有发还工钱就把他们赶走。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成为街头流氓取笑凌辱的对象。他们有的被迫露宿街头,更有客死他乡者。然而碉楼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看到碉楼背后这震撼人心的血泪史,大家是否对这些碉楼刮目相看了呢?!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领略了一个神奇的千碉王国,一道独特的华侨历史文化奇观,一条令人震撼的王国艺术长廊。今天小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领略开平的秀丽风光,探索开平的源远历史,我们热情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开平,小陈愿意再为大家当向导.今天的旅程结束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❺ 求达人帮忙看看,这道题该怎么做,要有过程哦,谢谢
开平碉楼分布在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其特色是中西合并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明朝( 1368 — 1644 年)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
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侍租村建筑文化与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坚固厚实,窗比民居开口小,外设铁板门窗。碉楼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早谈毕,可居高临下还击进村之敌。
历史发展
历史沿革
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广东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宇。
发展历程
开平碉楼
民国元年(1912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 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陆芹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2007年,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现存的碉楼,大多是民初开始建立,建碉楼的本意不是让人观赏,而是御贼和走避洪水。建国前,开平境内盗贼蜂起,洪涝不断,民不聊生,不少华侨、归侨、侨眷被害。苦不堪言,有见及此,乃在侨居国请人设计好碉楼蓝图,带回家乡建造。由于侨居欧美各国的影响,所以碉楼的建筑风格和式彩就多种多样。 开平碉楼的历史,也曾有光辉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开平赤坎民乡团自卫队七勇士凭借雄踞在谭江边的险要——一个南楼的碉楼,七天七夜狙击企图从水路进犯的日寇汽船,消灭日寇十六名。后来日寇恼羞成怒,公然不顾国际法,用大炮将南楼击穿一个大洞,发射毒气弹、毒昏七勇士。后日寇将七勇士残酷地杀害。南楼七勇士抗日英雄事迹至今在开平人民中广为传扬。南楼,就城为开平人民抗日战争的丰碑。
开平碉楼的多姿多彩及其迷人的欧美风情,早就吸引了无数过客。20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的一个摄影记者团就专门来到开平农村采访拍照数日,拍摄了大量的碉楼照片;1984年,驻香港各国领事五十多人一行到广东江门四邑参观考察时,就突然被开平碉楼深深吸引。
开平碉楼独特的建筑风格及其历史背景,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爱惜。1983年秋,国务院建设部委托由北京、天津的几所大学的教授、学者六人组成的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各地考察。在广州,由广东省建筑所推荐,专程驱车来到开平考察碉楼。在开平,考察组先后在碉楼数量最多、式样最丰富的月山、水口、沙冈、塘口、赤坎、百合和蚬岗等地速绘、拍摄碉楼图片四百多多幅,并采集了大量的碉楼详情和史料。
中国古代建筑考察组认为,开平碉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有关特殊的一页,其洋为中用的艺术手法尤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平碉楼,以它的奇异的风采,成为侨乡的一大奇观。
主要分类
按建筑材料分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
石楼
石楼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在当地又称为“垒石楼”。墙体有的由加工规则的石材砌筑而成,有的则是把天然石块自由垒放,石块之间填土粘接。开平现存石楼10座,占碉楼总数的0.5﹪。
夯土楼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5﹪。
砖楼
砖楼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所用的砖有三种:一是明朝土法烧制的红砖,二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当地烧制的青砖,三是近代的红砖。用早期土法烧制的红砖砌筑的碉楼,开平已很少见,迎龙楼早期所建部分,
❻ 2007年6月28日广东的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1)开平碉楼的建筑设计风格上,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 2.(洞手1)“开平碉楼与村落”图片展览(2)“中国文化遗产日暨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展”(3)“侨乡文化,我裂御爱我知”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3.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采取批判地继承(即:扬弃)的态度。传承精华,抛弃糟粕,弘扬民族精神。②对待外国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与纳源嫌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
❼ 大家都是如何评价《让子弹飞》的
该片借古讽今,从细节和对白中能解读出许多象征和隐喻。该片娱乐性丰富,情节利落紧凑,有几幕更看得观众血脉沸腾。
《让子弹飞》是一部不完美的影片,尽管演员的魅力让人过瘾,影片的影像让人激动,幽默的人物和语言让人大笑,但情节和叙事不够合理流畅的硬伤,也同样地明显。
然而姜文的才华和激情又是如此无可抵挡,足以强势到让观众不能不在他的逻辑中去理解他的作品,在他的方式中谅解了《让子弹飞》的不合理硬伤。该片就像是真人版的卡通电影。姜文把一个成年人的幻梦做得如此天真烂漫、五彩斑斓,又如此一本正经、正气凛然。
(7)动漫碉楼图片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张牧之:演员姜文
绰号“张麻子”。曾是蔡锷军中猛将,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领一帮弟兄劫了老汤的火车,却因此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原本只想捞些实利的他绝亩,上任鹅城之后却雄心百倍,鹅城一霸黄四郎及其乡党欺男霸女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他从未泯灭的救国救民热情。
黄四郎:演员周润发
南国鹅城一霸,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并指森言。他对胆敢买官上任的“马邦德”充满兴趣,他以为此人不过又是一个只来掠夺钱财的草包,全然不知其真实身份竟是悍匪张牧之。
老汤:演员逗纯葛优
老汤本是买官上任的一个骗子,在上任的路上却被悍匪张牧之拦住,他和夫人也成了张牧之的阶下囚。为求保得性命,他灵机一动谎称自己是师爷,并和张牧之踏上了进城当官的旅途。老汤游走在张牧之与黄四郎这两派的势力中,凭借狐狸一样的敏感和智慧,使他频频化险为夷。
❽ 碉楼和土楼有什么区别
土楼比碉楼坚固,防御性能也比较好
❾ 历史小论文!!!!!!告急
广东开平碉楼
近来热播的《让子弹飞》带着观众们走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与村落。在这里我们将一起走进碉楼,发现碉楼,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们艰辛的创业史,同时以此为背景更好的了解中国的近代史。
首先我们先简介碉楼的历史,开平碉楼最早可溯源至明朝中后期,因为当档指地人很早就有下南洋的历史传统。现在,开平碉楼所在的江门五邑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没蠢笑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国,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稍有风吹草动,人们就收拾金银细软,四处躲避,往往一夕数惊,彻夜无眠。华侨回乡,常常不敢在家里住宿,而到墟镇或亲戚家去,且经常变换住宿地点,否则即有家破人亡之虞。
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枯含14年中,匪劫学校达8次,掳教师、学生百余人。其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众匪伙劫赤坎地区开平中学时,被鹰村碉楼探照灯照射,四处乡团及时截击,截回校长及学生17人。此事轰动全县,海外华侨闻讯也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在防范匪患中起了作用,因此,在外节衣缩食,集资汇回家乡建碉楼。后来,一些华侨为了家眷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在回乡建新屋时,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碉楼式的楼。这样,碉楼林立逐成为侨乡开平的一大特色,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正是由于碉楼的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北京时间2007年6月28日早上8时35分左右,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顺利通过表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是那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表现,也表现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开阔胸怀。
让我们用心地去留意身边的历史,你将会发现历史离你并不是那么地遥远。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身边的历史,书写身边的历史吧!
楼主本人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本文论文1133字,资料真实可靠请楼主放心此文并非抄袭)下面附上几张开平碉楼的图片希望楼主的问题能得到解决祝君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