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回族的新年怎么过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开斋节”。但是,回族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习俗欢度春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采。
1、回族爱清洁,特别看重水,以水为净(清真寺里最着名的蓝色就是光明和水的象征),回族喜欢戴洁白的小帽,春节前夕。
2、先要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各类衣物、帐、单、帘都要过一遍水,自身则或“冲头”,或沐浴,七窍都要过水;临街的大门既不贴对子,也不粘福字,而是把门楣上的“读哇”牌子擦拭一新。
3、回族喜爱油炸食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先得炸“油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挨家送,图个吉利,但凡送给汉族朋友就得把“油香”裂个小口。
4、回族只吃反刍的动物,又必是阿訇屠宰才算“活的”(只有鱼之类是由真主事先宰好的)。因此,春节前夕就忙坏了阿訇,家家户户宰鸡宰羊。
5、村子里还要宰牛分给各户。肉要保存在背阴处的大缸里,家家都煮一大锅羊杂、羊骨头,处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6、春节油炸的种类就更多了:油香、馓子、麻花、盘馇、萨麻撒(一种带馅的油炸食品)应有尽有,烘托着浓烈的民族喜庆氛围。
7、一家人团坐在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却对桌上摆的各种零食更感兴趣,果壳可以随便扔满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扫,叫“踩碎(岁)”。
8、年三十晚上包饺子,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热腾腾的饺子,打开预先做好的腊八醋。
9、春节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服,女孩子抹着红脸蛋,眉间点个小红点儿,头上扎着红发结,穿来跑去,好不热闹,大人们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饭丰盛无比,但晚上要吃面条或是合子,象征新的一年和顺、团圆、美满。
回族的春节习俗
1、对于回族春节习俗来说,斋戒期满,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枣开斋节。
2、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土尔”的意译,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盛大,礼仪隆重的节日,在开斋节前夕,首先要做好扫尘、理发等清洁工作。
3、凡在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赶回家中,开斋节要过三天,回族从第一天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和巷道厕所,给人一个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
4、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枣清真寺,节日里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
5、大约到了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回族群众个个腋下夹个毯子和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
6、在回族春节习俗中,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回民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选择一个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
7、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回族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动向西方跪成很整齐的行列。立即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方向叩拜。
⑵ 80、90后的大家,小时候过年都是怎么度过的
今年是2020年,20后的小孩已经出生了,但是马上要过春节的我们却感受不到一点过年的喜庆,作为一名90后,还记得小的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红红火火,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要去给亲戚拜年收红包,简直就是小孩子最幸福的时光了。记忆中的春节是这样的。
一:提前买好新衣服。
都说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肯定要穿一身新衣服过新年了。还记得提前一个月的时候妈妈就会领我们去商场买衣服,从里到外,一身都是崭新干净的。还没到过年那一天是不让穿的,等到除夕晚上的时候,妈妈会把新衣服给我们放在床边,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大早上,还在睡梦中,鞭炮声就响起来了。
那个时候过年真的是很有年味,过年前几天在大街上就能感受得到,家家都在准备年货等待着新年的到来。
⑶ 今年春节怎么样过的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大年初六了,回想起今年春节,还真有些话想说。
初二,我们去拜访了姥姥,搬着小板凳坐在姥姥家的后院.听着家人们叙旧聊天,同时,享受悠闲惬意的午后时光。
初三到初六,我依次拜访了,大老姑,三姥姥,四姥姥,每去到一个地方,长辈们都特别的热情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春节的意义就是如此吧,与许久没有见的亲人们相聚。放下一年的疲惫,享受亲情时光。
⑷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图片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1、腊月廿三/廿四 扫尘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都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
(4)新年怎么过呢图片扩展阅读
地域习俗
北方: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蒜”。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南方: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足,吉祥发财。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各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⑸ 春节要怎么过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而且各地自有各地不同的过法,舞龙打鼓、灯展庙会、举国上下欢腾一片,喜气祥和过大年。那么,中国人应该怎么过春节呢?
一、及时打扫房屋
打扫房屋来“除旧迎新”。因为中国人相信过年前,要把今年的霉运统统扫掉,以让家里能容纳新年的好运气,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打扫房子。
有的地方风俗是把簸箕和扫帚扔掉,这样除旧迎新更彻底一些。
除了屋里干净,保持自己形象清新也是很喜庆的,可以试一个新发型哦。
不要刚过了年才打扫,比如扫地或擦窗户。这样做会把你在新年里刚刚收到的好运统统扫光掉。这段时间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不要扫地擦窗。这样可能会比平常脏一点,但是按照传统中国人的说法,能为你家积累好运气哦!!
四、在除夕吃顿传统的年夜饭。
这是春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时吃的食物具有与中国新年相关的传统意义。有的中国人在新年第一天不吃肉,因为每个新年都有一个动物的名字。其余的日子里就没有这样的限制了。传统的菜肴包括鱼、鸡肉、年糕(粘米糕)、面条(长寿面)和各式甜点。
希望我们都能阖家欢乐、幸幸福福!!
⑹ 怎样度过春节
⑺ 西藏藏历新年都怎么过,有什么习俗呢
不同的地区,庆祝新年的活动也有所不同,在城乡,人们搭台演藏戏,跳起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点起篝火,一整夜围着篝火尽情的歌舞。除了庆祝活动,民间还会有角力、投 掷、拔河、跑马射 箭等比赛竞技类的活动。
到了除夕的前两天,每家每户都会全面大扫除,换上新卡垫,贴出新年画,在二十九日晚饭之前,人们还会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撒出“八吉祥徽”的图案;在大门上,要用石灰粉画上象征吉祥、永恒的符号,还有的人家,会在房梁上画很多的白粉点,这是希望家人平安、粮食丰收。除夕的晚上,各家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会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并准备好新衣服。主妇们会准备好放有红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热青稞酒,在初一早上送到其他家人的被窝前,让他们喝完。
按照习俗,大年初一这天,最先起床的是家庭主妇们,她们洗漱完毕,就要赶到井边来打新年的第一桶水,然后把家中的牲畜们喂饱,再把家人叫醒。全家人穿好新衣服,按照长幼次序坐好,然后长辈会端出五谷斗,让每个人先抓上几粒洒向天上祭神,再依次抓一点放进自己嘴中。长辈们会顺次祝福晚辈“扎西德勒”,而后辈们也会回贺一些吉祥话。新年仪式举行完后,家人便开始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大家互敬青稞酒。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闭门欢聚,不会互相访问,初二开始才互相登门拜年。
⑻ 中国人怎么过年
1、春节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为止,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扫尘日”,北方称之为“扫房”,南方把他叫做“掸尘”。
2、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
写春联:春联现在很多超市都有成品春联、年画、剪窗花等。其实亲手写春联、画年画、剪窗花才叫过年呢。
3、年夜饭
年夜饭,也叫“团年饭”,这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顿饭。自不言说这顿饭局的意义。
4、看春晚、守岁:
春晚,是千家万户中国人的视觉大餐。语言类节目,相信是大家的最爱。其实歌剧、舞蹈、戏剧、杂技等节目也精彩纷呈。
(8)新年怎么过呢图片扩展阅读:
新年的习俗:
1、初一拜祭岁神
春节俗称“过年”,“年”古名为“岁”,古代岁首(年节)是指干支历的立春;干支纪年法,寅月为正月,立春为岁首。
2、初二拜年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
3、初三烧门纸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4、初五破五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5、初六启市
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过年
⑼ 日本人是怎样过新年的呢日本人为什么放弃过春节了
日本人之所以放弃过春节是因为它们废除了春节制度,开始沿用国际历法,把1月1日当作是新年。其实这是日本为了脱亚入欧做出的改变。
日本人在新年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大扫除,就跟中国新年除夕是一样的,把家里全部打扫干净,然后还要布置好“松门”,也就是在家里的门口摇摆上小松树、竹子以及梅花,当然现在可以简单一点用图片来代替,在门口贴上有竹子、梅花和松树的画就可以了,这样做是为了祈求吉祥如意。
祈福完了以后还要在寺庙里面写祈福的木片和护身符,然后把去年求的护身符烧掉,挂上新的护身符。这样做就是为了把去年的所有霉运都去除,再迎接新一年的好运。还可以多写一些明信片或者祈福的卡片送给自己的朋友和邻居,在日本这是送祝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