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夜间拍摄技巧 如何在夜间拍出好看的照片
1、利用灯光作为引导线,夜间拍照除了光线问题,另外一个困难是很难构图,如果是白天拍摄,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元素,比如路啊、河啊来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你的图片中,或者利用前景中的一些客体来营造主体。但在夜晚,这些元素都融进了黑暗的背景中,让它们不再具有很强的构图力,但别担心,夜晚最突出的构成元素还有灯光嘛,你能用这些灯光来给的图片打造很好的构图效果。
2、降低曝光度,夜间拍摄调整相机曝光度很重要。曝光度是指图片的明亮程度,调整这个设置对夜间拍摄来说非常关键,因为一个黑暗的环境可能会欺骗你的手机,让它自动用一个错误的曝光来拍摄。原则上,你的相机会想要让画面中暗的部分有足够曝光,这会导致画面所有的地方都比它本身更明亮。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给高光部分(画面中亮的部分)设置合适的曝光度,以让人能看得到这些区域的颜色和细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阴影部分(画面中暗的部分)会比实际中更暗,这意味着黑色的部分就是会呈现会黑色。
3、在采光好的地方拍摄,如果你在一个无任何光源的黑暗环境下拍摄,那你照出来的照片肯定不会好,所以一定要有某种光源照亮你的拍摄主体,路灯就是一个好的光源,它能让你的拍摄主体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吸引注意力。当进行摄影作品构成时,一个好的做法是让这个采光好的区域被一些较暗的负空间包围,这些黑色的空白的区域将会形成一个框架,更好地把观看者的目光吸引到被光源照射到的主物体上。
4、在采光好的地方拍摄,如果你在一个无任何光源的黑暗环境下拍摄,那你照出来的照片肯定不会好,所以一定要有某种光源照亮你的拍摄主体,路灯就是一个好的光源,它能让你的拍摄主体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吸引注意力。当进行摄影作品构成时,一个好的做法是让这个采光好的区域被一些较暗的负空间包围,这些黑色的空白的区域将会形成一个框架,更好地把观看者的目光吸引到被光源照射到的主物体上。
‘贰’ 夜晚怎么拍出完美的人像照片
1、不同焦距镜头拍出不同效果的夜景,2、突出夜景摄影的主体,3、夜景摄影的曝光,4、夜景色彩还原。
面对不同的场景和拍摄距离,需要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来拍摄。夜景人像需要根据拍摄意图和拍摄距离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焦距85-100毫米中长焦距镜头称为人像镜头,非常适合人像拍摄。这种焦距镜头拍摄人像的效果更加自然真实,它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造成面部变形,也不会像长焦距镜头那样造成压缩。拍摄夜间肖像时,通常使用广角镜头。
对于许多朋友来说,夜景的色彩是很难控制的,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夜景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室内白炽灯、节能灯和雨条所拍摄的照片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公共场所路灯下的道路上,另一种橙色会出现。
‘叁’ 摄影 请教如何拍好夜晚室内灯光较阴暗的照片.
一个坚固的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打开反光板预升功能,尽量使用快门线或者自拍功能,如果是佳能数码相机,打开长时间降噪功能。
夜间摄影
马椿年
原刊于《网路摄影》
夜幕降临,天空抹去最后一丝余辉。此时,无论明月当空、满天星斗,或是阴云密布、一团漆黑,甚至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对于摄影者来说,都是大有可为的良宵,有可能创作出各具意蕴的作品。
夜间,从室内到室外可供拍摄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少情景甚至只有在天黑以后才能拍到,所以夜间是摄影创作的一个广阔的领域。当然,有些题材内容本身,例如人物特
写并无白天或黑夜的明确界限,而需要靠摄影表现出相应的环境特征,来烘托渲染夜晚的气氛。就用光技巧或影调处理而言,通常的做法是使画面的背景或天空发暗甚至发黑,使人产生黑夜的视觉效果。因为,画面背景或天空的影调如果发灰或白,就失去了黑夜的气氛。这是夜间摄影造型和画面表现的一个重要前提。
从所周知,摄影的照明光源主要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可是夜间的自然光——月光、星光的照度极低,即便夏历每月十五日——望日之夜晴空的月光,也只有白天阳光照度的50万~60万分之一,仅为0.2勒克司(每勒克司=流明/平方米),相当于1英尺烛光照度的1/5;如果在阴霾的月黑之夜,伸手不见五指,或者仅有星光,拍摄地面景物就更加为难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夜间摄影主要依靠人工光,或作为照明,或当做点缀,甚至发光体本身就是拍摄对象。
月光等自然光照度极低和需要依靠人工光,虽然给夜间摄影造成重重困难,但完全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来拍摄出别有情趣的照片, 所以,只要因势利导,夜间摄影的有利因素是很多的:
1.夜间的自然光包括月光、星光、雷电闪光、极光、萤火虫的光等;人工光除了用于摄影照明的白炽灯光和电子闪光灯以外,更有白天所没有的或不显的马路灯光、室内灯光、煤油灯光、节日礼花光、花炮光、火光、烛光、手电光等等。连同发光体本身摄入镜头,可以形成少见的美妙图景。
2.黑暗之中的物体形状看不见也拍不出,当主要拍摄对象接受一定照明度时,周围和背景的杂物均隐没在黑暗中,有利于突出表现主体、净化背景,使画面具有简练的美感和深沉的或静谧的意蕴。
3.夜间照度低,空间背景无光亮,便于慢速曝光、高速闪光、多次曝光、连续闪光(频闪)、分段移动闪光、添加修饰光等曝光和用光技巧的发挥,形成特殊效果或强烈气氛。
4.夜间摄影易于取得以黑为主的低调、逆光照射主体的轮廓光、黑白分明的高反差等造型效果。
当然,上述各项有利因素的掌握利用,以至各种效果的产生,都离不开摄影技术、技巧等基本功,和构思、构图等艺术表现。因此,夜间摄影种种技巧、技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突出主体,使作品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
夜间摄影的曝光方法
1、正确曝光 正确曝光是取得良好摄影效果的基本条件之一。夜间摄影多数情况下,曝光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使照相机保持稳定,尽可能利用三脚架和快门线;由于照度低、曝光时间长,胶片感光性能就会发生“倒易律失效”象, 即感光灵敏度降低,所以要适当增加曝光量,概约地说,应比测光表测得曝光指数再开大0.5~1级光圈,作为曝光补偿。现以常用的GB21°胶卷为例,列曝光参考表于下:
夜间摄影曝光参考表
拍摄对象 有关情况 曝光时间 应用光圈
晴空月亮 加用长焦距镜头 1/30秒 11
天空闪电 闪电线条较明确 B门 4~5.6
节日礼花 表现完整的花形 B门 8~11
地面花炮 距离5米左右 1秒 5.6~8
节日天安门 距离400米 1秒 5.6
灯光工地 距离500米 1~2分 5.6
灯光水面 距离500米 1~2分 5.6
城市夜景 居高临下拍大场面 2~4分 8
繁华街头 距离10米 1~3秒 5.6
灯光球场 距离5~10米 1/30秒 4
2、慢曝光 所谓慢曝光是指曝光时间长于1秒的曝光。对于多数照相机来说,通常是用B门结合计时(默数1、2、3...,或看手表指针)。 慢曝光除了针对照度低的静止夜景场面以外,亦可用以表现夜间移动的发光体,例如来往的车灯,拿着手电筒(开亮)在黑夜的空间挥动成某种光画图形、缓慢移动的满天星斗等,使之在胶片上感光成拉长而有变化的光亮线条,有美化画面、增加气氛、光画造型等作用。
3、多次曝光 夜间空旷的背景一般是暗的,所以进行多次曝光较白天容易掌握,每次曝光量都按单次应有曝光量计算即可。但若拍摄同一个目的物(例如经照明的建筑物)而又结合了其它陪衬物,多次曝光的总量只可相当于一次正常曝光的所需量,否则所摄目的物将会曝光严重过度。因此,一次曝光的所需量假定为F8、1秒,如果要作4次曝光,那么每次的曝光量应是F8、1秒的1/4,
即F8、1/4秒,或F16、1秒。由于曝光次数多、分开计算费事,可以采取假定用高速感光片的办法来解决,也就是说,胶卷实际感光度为GB21°,相当ASA100,如果要进行三次曝光,可把胶卷当作ASA300来用,四次曝光当作ASA400用,十次则当作ASA1000用,以此类推。
拍摄夜景时, 为了表现出夜间天空背景下地面景物的外轮廓, 常采取两次曝光。例如《嘉陵江夜色》(见附图),第一次曝光在日落后、地面灯光将亮前,用F5.6、1秒,使尚未全黑的天空略为在胶片上感光; 第二次曝光在地面和水面灯光亮后, 针对景物曝光,用F5.6、2分钟。第一、第二次曝光,必须预先确定取景位置,并在原位固定照相机完成两次曝光。
4、多次闪光 夜间拍摄庞然大物,诸如大型机床、古建筑、宾馆客厅等,采取多部位、多侧面的多次移位闪光,可以取得较好的全面照明效果,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型效果。《大众摄影》1981年第10期封面作品《长城之夜》,就是三位作者合作的多次移位闪光的佳作;拍摄过程中,在闪光灯前蒙以不同颜色的透明片,移位闪光达一百多次。
5、多棱镜转动曝光 表现节日之夜亮起串灯的建筑物,如果在照相机镜头前附加中心平面的三棱镜、五棱镜等多棱镜片,在作慢曝光的同时转动附加镜片,可以形成环形旋转的光画线条烘托画面主体, 增添美感和生动感(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4期月赛鼓励奖作品《广播大厦》)。拍摄时的要领是, 必须把主体置于画面取景正中。
6、摇升相机曝光 根据光点移动可以在胶片上感光成光亮线条的这一效果,也可以移动相机拍摄静止光点取得同样效果。 例如拍摄城市夜景,如果有一架可以摇升中柱的三脚架,装上照相机作慢曝光,同时摇升或摇降照相机,可以形成上下颤动拉长的光画线条(参见《大众摄影》1984年第11期封面作品《升腾的特区》——第13届全国影展银牌奖作品)。
曝光方法多种多样,上面只是举几个例子。如果能够把不同的曝光方法结合起来,往往可以取得奇妙、新颖、优美的造型效果。
夜间景物的画面表现
摄影的画面表现,涉及造型技巧、构图布局、表现手法、后期加工等多方面,并无固定模式, 因此,仅举几个夜间场景的拍摄为例, 概要地联系画面表现的问题。
1、节日礼花的表现 每逢国庆等佳节,全国欢腾,节日之夜的礼花,更添普天同庆的欢乐气氛,因此,摄影者大多喜欢拍摄节日之夜放礼花的景象。 拍摄礼花,应该经过构思,恰当地和地面景物或人物结合表现,才能互衬出热烈的节日气氛。因为礼花本身仅仅是一种图形,如果只见礼花而无衬托物,除了只有美感以外,画面的意蕴是不足的。
礼花与地面景物、人物的结合通常采取三种办法:①预先了解放礼花的时间、地点, 提前选定取景位置,在放礼花时, 连同地面景物或人物一起摄入画面(见《大众摄影》1985年第8期《节日之夜》)。②选择理想的角度拍摄景物,在画面上半部留有足够的余地,再拍摄礼花,作两次曝光;或者先拍花,画面下半部留有足够余地,再拍摄仰望天空看礼花、神情生动的人物,同样作两次曝光;③单独拍摄礼花,画面下半部空出,另一张胶片单独拍摄景物或人物,上半部空出;把这两张底片药膜面相对重叠放大照片。地面景物与画面天空的礼花相互呼应,对于热烈欢庆的气氛起到了渲染作用。
2、联欢晚会的表现《“五一”联欢晚会》(见图 )是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群众晚会的一个场景。由于现场光不能满足曝光的需要,所以采取闪光摄影。为了既突出节目的表演,又显示观者甚众的联欢的盛况,特意在稍近距离选择了一个较高的拍摄点,作两次闪光接片拍摄,衔接为宽银幕式的开阔画面。闪光指数40,胶卷GB21°,用F5.6~8之间光圈、1/4秒,焦距对在表演者
位置,先拍表演者,后拍观众;1/4秒的快门速度,主要为了照顾树上繁星似的彩灯和画面左边两只灯笼的曝光量,使之显现于画面,以渲染联欢晚会的节日气氛。
3、灯光球场的表现 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夜间比赛,按正规的赛场照明,勉强适应摄影的曝光量。乒乓球赛场的吊灯稍低,发光强度也稍低;足球赛场的照明灯位最高,光强度也最高;篮球赛场的灯光和高度则居上述两者之间,所以三种赛场灯光的实际照度基本相近。
《全国乒乓球赛》(见图)用GB21°胶卷,F4、1/30秒,在稍远距离拍摄,焦距对在最近赛区的裁判员位置,F4的景深基本顾及三个赛区。1/30秒对于拍乒乓球运动员敏捷的动作,本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故意在稍远位置拍摄( 根据相对模糊系数的有关因素可知,拍摄某种速度的动体,距离愈远、快门速度可以愈放慢), 并且选择运动员尤其是最近赛区运动员动作的“相对静止”时机按下快门,因此所有运动员的身影姿态都得到恰当的表现。
4.“假夜景”的表现 在月光之下拍摄夜景,如果曝光充足,画面景象将会
出现如同白昼的效果; 反之,在阳光下面拍摄风景, 如果曝光严重不足,又会变成“月夜”景色。所以人们往往用后一种办法拍摄“夜景”,称为假夜景。拍摄这种假夜景,最好加用中黄滤色镜,在太阳位置偏低的情况下,连同太阳一起摄入画面;若结合水面反光,就更有助于取得
美妙的效果。
假夜景还有一种拍摄方法,即在阳光下加红滤色镜逆光拍摄景物(曝光量按不加红滤色镜计算), 利用红滤色镜压暗蓝天影调, 使之在照片上表现为深灰或浓黑,造成犹如夜空的假象。由此可知,拍摄假夜景,应选择晴天,逆光取景,如果在阴晴天或阴天,由于布满白云或灰云, 拍摄的结果天空不黑,就难以形成“夜空”的效果。
夜间摄影的注意事项
1、必须避免临近的灯光或迎面的强光直射镜头,以防产生光晕,造成整个影调严重发灰。
2、用黑白片在夜间摄影,不宜加用黄色等滤色镜,因为夜间照度原已很低,加滤色镜的结果只会更影响曝光量。
3、夜间用测光表测光时,应避开强光,否则将会得出错误的测光读数。
4、夜间作多次曝光,每曝光一次必须把镜头挡住(例如拍摄礼花、奔驰的汽车灯光作多次曝光),以免其它光线进入镜头。
5、拍摄夜空闪电,画面必须结合地面景物,否则仅有闪电的线条而没有景物衬托,看来就不像闪电。
6、夜间摄影必须使照相机稳定,细微的晃动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即使把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在慢曝光的过程中还要随时注意不被风吹动照相机。
‘肆’ 在光线较暗的室内怎么拍摄
在光线较暗的室内拍照,一般采用两种主要的方法:
1、使用闪光灯。这样可以增加光量,使得曝光正常。带来的问题就是容易使被摄物缺乏层次感。
2、使用高感光度,也就是把ISO调到1600,甚至6400等。这样可以基本上保证原汁原味,但是光线太暗的话就不灵了。带来的问题照片的粗糙度会有所上升。
光线越暗肯定快门越慢。这时就要加大光圈。
套头在光圈优先下最大光圈只能调到F4.5。专业级的镜头可以调到2.8,甚至更大。
(4)夜间室内拍照怎么拍好看图片扩展阅读:
拍摄技法:
1、以长焦距镜头为主要拍摄镜头,取其短景深功能。
2、依人像公式构图法的原则,直接框取特写、半身、七分身或全身之构图,大约是距离被拍者5—8步左右,即可轻易拍得。
3、曝光时,需依人像摄影的特点,多开1~2档光圈补偿,以使脸部质感较为亮丽。人物脸部的光线柔和亮丽,是拍摄此类型照片的重点。
4、为了制造亮丽的眼神,最好在人像前方置一块反光板或白色板,以使眼睛反射雪亮光点。
5、冲印时,最好依后加工处理技巧加上冲印柔焦处理,全面性的柔化肤质后,即可达到整张照片柔美漂亮的效果。
6、应多变换主题人物的造型或道具,否则拍照张数多时,视觉重点会毫无变化,构图、景深以及拍摄技术类同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
7、设计好主题人像的造型风格,选择适合整体表现的场景,做好先期的主题与场景设计作业。
8、平时应多培养美学构图的能力,并在拍摄时拟定好主题人像与场景之间的整体构图计划,不可落入人像公式构图的俗套,而拍成特写类型的照片。
9、解析并运用现场采光情形,用加减运作的方法融入所要拍摄的人像主题,在场景环境中,控制采光的突出表现,而不落入一般纪念照的平光通病。
10、控制景深的长短,制造动人与高层次的景深表现,不可落入一般生活照的杂乱模式。
11、选择最适当的拍照时机按下快门,掌握住人像的生动感与景象的艺术感,拍摄出完美的人像带景艺术作品。
12、拍摄此类型照片,最主要的是底片的选用,只要用黑白底片,即可冲印出此类照片的调子。
13、在拍摄的过程中,应注意背景与道具的色彩,以灰色系为佳,因为过黑与过白的背景、道具或服装会使照片冲印出来时产生全黑或全白的反应,这是拍摄黑白照片应有的常识。唯有在适当的灰色系时,经由彩色冲印所套印出来的单一色调,才会有丰富的层次表现。
14、在拍摄黑白照片时,正确控制曝光,可以得到漂亮的阶调。不可像一般人像常用的彩色负片拍摄法,经常以二档以上的曝光补偿。只有正确曝光,才可避免饱和的阶调流失。
15、场上有ILFORD厂商生产的另一种底片,可以直接彩色冲印,不必经由黑白药水的手工显影过程,拍摄效果是一样的,是比较方便的底片。
16、经过拍摄、冲洗出来的底片,即可经由黑白冲印的洗相程序洗出纯黑白照片。或者是经由彩色冲印的印相套色程序,洗出单一色调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