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并没有发明电,那电这一个汉字是怎么来的
电不是发明的,是发现的!古代已经发现自然界的各种电,只是不会利用电。后来科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捕捉,储存,机械,化学产生电,人类才学会利用电。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古代人还会拿着羽毛在猫身上蹭,产生静电,把羽毛吸附在猫的身上,以此作为一种娱乐。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玩的。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知道电的存在。甲骨文就有电字。这个电字,上面有雨字头,就是形容闪电、雷电。但总的说来,古代人知道有电,但却不会用电。
❷ 电磁炉发电原理是什么
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有磁铁,还要有一个线圈,线圈与磁铁要有相对运动,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即发电,可使灯泡发光。
❸ 电梯里面的电是怎么来的灯什么的,电线跟着上下走
电梯里面的电是电源配电箱引来的,电梯井道检修灯也是从电梯电源箱引来,并随行电缆传递电流,就是随着电梯上下动。
电梯要经常的上下运动,为电梯提供工作电源的电缆线也必然地随着上下运动,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在电样内也需要有通讯及监控等一些活动。
为此,在电梯高速运动中,电缆的风阻大,使电缆频繁受拉,影响使用寿命,由于各种线路过于复杂,这些线路因其抗拉性能相对较差,在较长期的经常性地升降运动后,有可能出现断裂、损坏,带来断电停驶或其他相关功能中断的后果,由于电梯速度越快,电缆风阻越大,为了保证电缆安全工作,电梯只能运行于相对较低的速度范围内,影响工作效率。
而电梯随行电缆就是一种带有数据信号传输或电源线的随行电缆,电梯随行电缆中具有钢丝承拉元器件,很好的解决了电梯运行中因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
(3)电是怎么产生的图片扩展阅读
电梯随行电缆由一根通信线缆与电源线组成,通信线缆通常为网络数据电缆,内部导体为可采用单根或绞合软铜丝,导体外部具有绝缘层与护套层,电源线可以根据电源的用途选择不同的规格型号。
电源线导体采用多股绞合结构,柔软性好,在通信电缆与电缆线之间由填充的绝缘材料隔离,在电梯随行电缆中包含有两根钢丝,作为承重及抗拉元器件存在。
网络数据电缆、电源线、承重抗拉元器件均在一款扁型的电梯随行电缆中,大大减少了电梯井道内电缆的数量,方便了电梯的检修,节约了安装空间,电缆在随电梯运行中,由于钢丝的存在,电缆自重及拉扯的外力作用均由加强钢丝承受,保护电缆免受损坏、有效的减少电梯电缆的数量,大大方便了电梯的运行,同时也保证了电梯电缆的运行安全。
❹ 电的来源是什么
电本身就存在于大自然中,25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
公元1600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力”、“电吸引”等许多现象,并最先使用了“电力”、“电吸引”等专用术语,也因此许多人称他是电学研究之父。
18世纪中叶大洋彼岸的美国,大电学家富兰克林经过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电流”这一术语。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他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由此,用电开始逐步普及。
(4)电是怎么产生的图片扩展阅读:
发电的方式
1,太阳发电
太阳发电是用太阳能电池组件,这东西是用硅做成的半导体,阳光照射在上面,吸收后电池两端产生异号的电荷。平均一块太阳能电池组件能产生0.5伏的直流电,十块太阳能电池组件能产生4V左右 的直流电,由于这种方式产生的电是直流电,要经过逆变器转换为交流电,才可以投入使用。
2,利用水的势能发电
常规水电站将水拦截至水库或者拦截河流形成大坝,集中水流的落差(动能和重力势能)形成水头经过汇集后,调节水流的流量,并将它冲击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再经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等将电能输入电网。
水电站的建成,对库区附近的生态产生了影响,库区周围的围堤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水坝的建成在洪期,下游人民不需要围堤坝了,利弊皆有!
3,潮汐发电
因为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以及地球自转效应,产生了叫做“潮汐”的东西。在海湾或者感潮河口建筑堤坝,闸口,水库把海水围起来。在涨潮时,把海水以势能方式储蓄,等到退潮时把海水以势能的方式放出,冲击水轮机,带动发电机从而产生电。
潮汐水电站和常规水电站的原理相同,都需要一定的落差。有的潮汐水电站是单裤单向发电,就是在涨潮时或者退潮时发电。还有就是单库双向发电,在涨潮和退潮都可以发电。水库外和水库里的水位差相同时便不行了。
潮汐发电是一种清洁,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4,风能发电
风力发电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风叶,机箱,金属架。风带动风叶的旋转,再通过加速器增加转速,提高发电效率。风力发电是一种最具规模开发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
风遇到障碍物时会消耗其能量,风力发电机的建设都选在平坦的平原或者海上,在一些欧洲国家,海上风力发电机极其的流行,着名的“伦敦阵列”就是一个海上风力发电的项目。
❺ 以前的电是怎么升的
最开始源于
富兰克林于1752年6月做了一个把风筝放到雷雨云里去的实验。其结果,发现了雷雨云有时带正电有时带负电的现象。
文章图片2
风筝实验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雷桑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发明第一枚电池。
伏特电池在早期被称为“电堆”。
文章图片3
伏特电池
他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他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
他又用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发现铜和锌是最合适的金属,并发明了伏特电池,而伏特电池即为电池的原型。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在一篇论文中公布了他的一个发现:在与伏打电池连接了的线旁边放一个磁针,磁针马上就发生偏转。
文章图片4
电磁偏转
法国物理学家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e-Marie Ampere)发现了关于电流周围产生的磁场方向问题的安培定律
文章图片5
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电磁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文章图片6
法拉第感应实验
法国仪器制造家皮克西(Hippolyte Pixli)发明最早的交流电发电机
文章图片7
皮克西手摇发电机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文章图片8
第一台工业发电机
1869年,比利时的格拉姆制成了环形电枢,发明了环形电枢发电机。这种发电机是用水力来转动发电机转子的,经过反复改进,得到了3.2KW的输出功率;
文章图片9
环形电枢发电机
1882年,美国的戈登制造出了输出功率447KW,高3米,重22吨的两相式巨型发电机;
文章图片10
戈登发电机
1888 南斯拉夫裔美国人特斯拉改进了新型高频率交流电动机;
文章图片11
特斯拉发电机
1896年,特斯拉的两相交流发电机在尼亚拉发电厂开始劳动营运,3750KW,5000V的交流电一直送到40公里外的布法罗市;
1889年,西屋公司在俄勒冈州建设了发电厂,1892年成功地将15000伏电压送到了皮茨菲尔德。
从此,人类进入大规模用电时代!
❻ 什么叫交流电,真流电
什么是交流电?什么是直流电呢?请看简易发电机图片。
简易交流发电机
这是一个有刷交流发电机,导体A与B,当A转到下面时,B就变为火线,A再转到上面时又是火线了,就这样不断变化,导体AB转一圈为一个周期,叫一个频率,在物理学中频率单位是赫兹。本文章中用“个”来讲解,让人容易理解。
矩阵导体线AB转一圈,电流方向变化一次,就是一个频率,家用照明电是50个频率,但是家用照明电是一根火线,可是发电机原理却是两根火线,照明电只有一根火线,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发电厂埋了地线,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地线当零线使用。不过现在都是提倡采用三相四线输送,发电厂还埋不埋地线当零线使用就不得而知了。以前采用的是三相三线输送,在变压器附近埋一根地线作为零线。如果在家里把地线当零线使用,照样可以正常使用,电表还不会动,但是这属于偷电行为,是违法的。不过现在的城市用电,都安装了漏电开关,这种比较安全的偷电行为已经行不通了。
交流电的火线却是有频率的,照明电才一根火线,那么一根火线的频率如何来的呢?
交流电用电子元件整流为直流电,再转为交流电,就出现只有一根火线了。(这里就不讲解了,以后有可能专门讲解这个问题)
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是两根火线,不用电子元件,如何变成一根火线呢?
将其中一根火线接一个大磁铁,或者接地线,使这根火线的电压为0,经过线圈进行反向流动,从另一根火线流出,形成另一根火线具有交变频率,从而让这根火线变成零线。这就是照明电只有一根火线的原因。根据安全需求进行选择,确定安全用电。三相电与单相电原理是相通的。
❼ 电是怎么传输的
问题一:电是如何传输的? 你有一句话是错的,电子运动速度不是光速,电子运动速度有2个,一个是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不会传到电流,因为是随机的,另外一个是漂移速度,这个速度很小,量级在1m/s,当有外加电场是,才有漂移速度。那么为什么直流电一接通开关,整个电路就有电了呢?因为电场的传播速度是光速,所以触以认为瞬间传输路径上每点都有了电场,各处电子都以差不多1m/s的速度在漂移,某点的电子往前走了,那个空位会立刻被本来在后面的电子给填了,所以没有地方会缺乏电子的。
问题二:交流电是怎么在电线中传播的? 电流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没错,但并不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的移动速度也是30万公里。
你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有一个管子,里而已经装满水了,好了,从A端流进一点水,立即就会从B端流出多少水,但刚场A端流进去水并没有立即跑到B端,其实家里的自来水就是这个道理的,你从水笼头放出来的水,并不是刚从自来水公司流来的,而是存在水管中的,只要一端流进多少,另一端就会立即流出多少的。这个几乎是同时的,但是刚从自来水公司流进水管里的水真正的流到家里却需要很长时间哟!那导线中的电流的流动与水流的流动是非常相似的,那就好理解了吧。
问题三:交流电是怎样在火线上传输的 是按50H每秒频闪的,但人眼有视觉暂留功能,所以看起来是连续的,就像电视、电常,都是每秒24幅的图片组成,看起来人就动了。
问题四:电线是怎样传电的? 定向移动的电子
问题五:电力是如何进行无线传输? 无线电力传输利用无线电的手段,将由电厂制造出来的电力转换成为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在通过特定的接收装置将无线电波收集起来并转换为电力,供人们使用。
让电流通过空气传播,会不会把使用者“雷”到呢?研究人员表示,“无尾电视”采用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不产生辐射,其安全性已经通过FCC、IEEE和CCC等标准认证,不仅不会产生危险,还避免了带电插拔、电源线短路等等可能的安全隐患。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无线供电方式将可以彻底解决房间布线凌乱、电器位置固定、插座破坏居室装修等等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观。
问题六:初中物理;电路中电能是怎样传输的 电能不是电流产生的,但是是电流来传输的。它把电源内的化学能或其它非电能转化的电能输送给用电器。电线里的电流实际上是电子流。导体内有很多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在电源电压的驱动下朝一个方向流动,形成电流。电流具有热效应,这个热效应是自由电子在流动中与灯泡灯丝中的电子原子核碰撞产生的,自由电子的流动量越大就是电流越大,碰撞越剧烈,产生的热量也越多,把灯丝烧得更红更亮。
电池里化学能把正极的电子不断地移到负极,所以正极带正电荷,负极带负电荷,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极推斥电子负极吸引电子,这个斥力和吸力就表现为电压,化学能越大移动的电子越多电压就越高,产生的电能也越多。
问题七:网线里传输的是什么呢?是电流吗? 对,网线里面传输的就是电流,是微弱的脉冲电流,携带者信息数据
问题八:电是如何传输的? 你有一句话是错的,电子运动速度不是光速,电子运动速度有2个,一个是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不会传到电流,因为是随机的,另外一个是漂移速度,这个速度很小,量级在1m/s,当有外加电场是,才有漂移速度。那么为什么直流电一接通开关,整个电路就有电了呢?因为电场的传播速度是光速,所以触以认为瞬间传输路径上每点都有了电场,各处电子都以差不多1m/s的速度在漂移,某点的电子往前走了,那个空位会立刻被本来在后面的电子给填了,所以没有地方会缺乏电子的。
问题九:电是怎么传输的 电的传播速度是指电场的传播速度(也有人说是电信号的传播速度,其实是一样的),不是电子的移动速度。导线中的电子每秒能移动几米(宏观速度)就已经是很高的速度了。
电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这个速度的大小约为接近于光速
。“电”的传播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电路接通以前,金属导线中虽然各处都有自由电子,但导线内并无电场,整个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自由电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没有定向运动,当然导线中也没有电流。当电路一接通,电场就会把场源变化的信息,以大约光速的速度传播出去,使电路各处的导线中迅速建立起电场,电场推动当地的自由电子做漂移运动,形成电流。那种认为开关接通后,自由电子从电源出发,以漂移速度定向运动,到达电灯之后,灯才能亮,完全是一种误解。
问题十:交流电是怎么在电线中传播的? 电流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没错,但并不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的移动速度也是30万公里。
你可以这样理解,比如,有一个管子,里而已经装满水了,好了,从A端流进一点水,立即就会从B端流出多少水,但刚场A端流进去水并没有立即跑到B端,其实家里的自来水就是这个道理的,你从水笼头放出来的水,并不是刚从自来水公司流来的,而是存在水管中的,只要一端流进多少,另一端就会立即流出多少的。这个几乎是同时的,但是刚从自来水公司流进水管里的水真正的流到家里却需要很长时间哟!那导线中的电流的流动与水流的流动是非常相似的,那就好理解了吧。
❽ 电是怎么来的图片
电的产生方法原理性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电化学法、摩擦、电磁感应、压力、加热、光电等。
生活中的电和工业用电都是从发电厂来的。生活用电在中国式220V工业的好像是380V。首先,发电厂通过发电机(有很多种发电机,比如风力发电机,火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核能发电机,潮汐发电机等等)产生电能,然后把电压通过升压器把电压调高,然后通过电线到达用户周围的变电站,在这里通过降压器把电压降下来,再通过电线传入千家万户了!
拓展资料:
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我们都知道摩擦起电而很少听说接触起电。实质上摩擦起电是一种接触又分离的造成正负电荷不平衡的过程。摩擦是一个不断接触与分离的过程。因此摩擦起电实质上是接触分离起电。在日常生活,各类物体都可能由于移动或摩擦而产生静电。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革命,由它产生的动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释放,人对电的需求夸张的说其作用不亚于人类世界的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的文明还会在黑暗中探索。
❾ 电是如何产生的
电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
(9)电是怎么产生的图片扩展阅读
施加电压于人体,会造成电流的流过人体内部组织。在人体内,电压与电流呈非线性关系,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
根据电流强度不同,触电产生的感觉或伤害等级也不同:对5mA 的电流,仅有电击感觉,一般没有伤害;对10mA 的电流,肌肉会发生纤维性抽搐, 可能无法自行松脱电线;对100mA 的电流,接触几秒,便足以致命;对1A 的电流,身体组织因过热而严重烧伤。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