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笔字点的写法
点的写法要看哪个字而言,一共三种:一:比如学这个字你要点向右回锋,二:小这个字的最后一点要向左回锋。三:比如日这个字的第一竖你可以写成点。
2. 毛笔字中的点的写法
含点字的汉字有:方、实、市、亩、主;点的写法如下图:
释义:
1、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jiàng)。
6、预示:早霞主雨。
7、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姓。
3. 毛笔点的书写方法 毛笔字中的点的写法
1、首笔为点时,首点居正。
2、写撇点时,首笔为点,中间有撇的,点和撇要对齐。
3、写挑点时,毛笔县往下顿,然后上挑。
4、三点水由两个右侧点和一个挑点组成,两个右侧点错位,挑点和第一个侧点略对齐,出尖的方向指向第一个点的末端。
4. 横,竖,横折,点,撇,捺,怎么写的
笔画写法:横(一)、点(丶)、竖(丨)、折(乛)、点(丶)、撇(丿)、捺(乀)。
“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乀)、折(乛)、弯()、钩(亅)”,是汉字的基本笔画,又称“永字八法”。
(4)毛笔的点怎么写图片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笔画数为1画的汉字除外):
1、相离:八 儿 三 川 心
2、相接:人 几 丁 口 正 而 臣
3、相交:十 又 也 井 及 车 丈
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或三种方式构成的。如“干、千、天、升”运用了相接、相交两种方式,“么、亏、乞、亿”运用了相接、相离两种方式,“义、蕊、斗、计”运用了相离、相交两种方式,“犬、仂、丹、匡”运用了相离、相接、相交三种方式。
有时候笔画相同,由于组合方式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字。如:刀力、八人。
有时候笔画相同,组合方式也相同,由于位置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字。如:丄丅、回吕、玉玊。
有时候笔画相同,组合方式相同,笔顺也相同,由于位置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字。
5. 毛笔点的写法
逆锋起笔,向左上轻入笔。
折笔向右下,按笔铺毫略顿笔。
至点末处,提笔调整笔锋。
右下按笔,回锋收笔。
6. 毛笔字中的点的写法
上图为点的写法,由左上到右下按毛即可。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7. 毛笔出锋点怎么写
1 如何出锋(撇 捺 反捺 三角一肚的点):理论上是提笔收锋出锋,实际上是不行的。比如捺脚出锋,笔毫已经铺开,很难提笔收成立锋。
你观察一下田英章写三角一肚的点和反捺的出锋方法。如果笔比较软,不能提笔收锋出锋(也就是散锋),那就捻管或旋腕,在出锋过程中让铺开的毫转90度,这样出锋时笔毫正好和出锋方向共线。
2 如果你问的是三角一肚的点的写法 上述说法已经包括了出锋部分。
以右点为例
短点
起笔时右下切笔 ,(蹲出右角,也可不蹲,看效果),边外旋腕边运笔边提笔(如1中所述。我叫它拉尖锋)
长点或反捺的起笔起笔参照捺的写法,边铺边运笔。
3、还有一种写三角一肚的点的方法,铺笔起笔(可右上蹲一下,也可不蹲)后是推杆折锋,出右下角的尖后要收锋,写完也是三角一肚。是收锋点,效果基本一样。
8. 毛笔点的写法有哪些
毛笔点的写法:
1、点分为侧点,竖点,撇点,挑点。写测点和竖点时,直接将毛笔顿下去。
2、首笔为点时,首点居正,例如“市”。
3、写撇点时,首笔为点,中间有撇的,点和撇要对齐。比如“衣”。
4、写挑点时,毛笔县往下顿,然后上挑。
5、三点水由两个右侧点和一个挑点组成,两个右侧点错位,挑点和第一个侧点略对齐,出尖的方向指向第一个点的末端。
写毛笔字的姿势和手法
1、擫,大拇指的第一节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2、押,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3、钩,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4、格,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5、抵,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而不接触笔管,以增强无名指向外的推力,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9. 写书法时如何写好“点”这一笔
您好,我是练习欧楷的,就“点”笔谈一下自己的一下体会,我们互相交流学习,希望共同进步。
在楷书中,任何点笔都不取正势。而应取侧势,所以下笔时应该以斜侧的笔法行笔,至于斜侧的角度大小,要因字而定。因字体不同而定。
以右点为例进行讲解。
首先,写楷书时点笔在一个字中不可太大。要棱角分明而饱满要求是“三角一肚”。
10. 毛笔字如何写点
右点:右点是许多点的写法的基础,很多的点画都是在右点的基础上衍化的。右点有时与左点或其他点画联合使用,有时则是单独使用,相对于其他点画而言,右点的作用更为重要写法:起笔时露锋轻入,按笔时使其笔毫铺开,然后冋右下方行笔:行笔到位后,轻抬笔毫使其呈“三角一肚”状。要求一笔而成,不得向左或向右回锋,不得勾描。
左点:左点往往与右点配合使用,把握好左点与右点的协调关系,在书法实践中至关重要写法:起笔时入笔轻落,左行重按,下行到位后,向右上回笔,出锋与否时情况而定。
左点
撇点:即把右点写成一小撇,是右点的变化写法:起笔时略向右顿笔,随后迅疾向左下方撇出,收笔时,末端出锋,但不可出现虚尖要肥瘦适当、挺拔有力。
撇点
挑点;多用于“凌《两点水)"“江《三点水)"“将”等处,注意起笔出锋的指向。写法, 起笔时要稍重入笔,疗笔时要注意把最下面的“ 角 ”写出来,笔时和间右上方挑出,注意不可露出虚尖。
挑点
仰点:仰点是左点或右点的变化,一般用于“以"“心`“必”等字中。写法,起笔时以写左点或右点的笔法入笔,但下笔不要太重,然后向右上方挑笔出锋,其锋尖应指向下一笔,和下一笔成为呼应之势。在笔法上要注意顿笔勿重,出锋勿远可以将其写得很丰满,也可以将其写得很灵巧,须视情况而定。
仰点
坚点,分为上坚点和下坚点两种,上坚点用于字的上方,下坚点用于字的下方。 写法;类似于坚画的写法。上坚点落笔可以露锋,但不可过于尖锐,取便锋横切笔法,然后中锋下行,略时不可铝锋。要上粗下细,道劲有力。
竖点
下坚点写法: 落笔要轻,要虚笔露锋,上细下粗,收笔时顿笔缴重。
下竖点
横点:模点就是横写的点, 这是一种为了突出楷味、变化点的严肃而又神采不凡的技术手法。写法:横点起笔露锋,虚入,前部多成为类状;收笔时顿笔不重,要轻盈、干净、利落。
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