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版画素材无水印资源嘛,高清免费谢谢!!
https://photo..com/photo/wap/albumShare/invite/PlLPcSIPEW?from=zdBHSC
点击资源-可查看全部原图,免费下载,加入相册不定期更新
高清大图都放到一起啦,直接就能看到下载~超方便滴,求采纳啦
❷ 初二美术课 简单黑白木刻版画素材
很多色彩构成都是可以做木版画的
❸ 怎样用ps把照片变成黑白木刻版画
用ps把照片变成黑白木刻版画的步骤如下:
1、打开PS选择文件打开素材照片,如下图所示。
❹ 画手抄报是用动漫版还是学生版画的马克笔 好看
插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已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方面。
不管是随意的涂鸦还是有深思熟虑的创作,都算是插画:
插画中国大龙:插画可以分为艺术性插画和商业性插画,一般为企业,为产品,为宣传,为修饰等所绘制的图画,我们都将它归于商业性插画范畴。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以版画形式出现的,是随佛教文化的传入,为宣传教义而在经书中用“变相”图解经文。目前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版画作品,唐肃宗时刊行的《陀罗尼经咒图》。刊记确切年代的则是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般若经》中的扉页画。到了宋、金、元时期书籍插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扩大到医药书、历史地理书、考古图录书、日用网络书等书籍中,并出现了彩色套印插画。明清时期,可以说古代插画艺术大发展时期,全国各地都有刻书行业。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插画的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或下图上文、内封面或扉页画和牌记等。
我国古代插画的历史演变,可以看作是版画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民间年画史。只不过民间年画更早地独立成为一种商品,它是商业插画的前身。
欧洲的插画历史与我国相似,最早也是运用于宗教读物之中。后来,插画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书籍、文法书籍和经典作家文集等出版物之中。
社会发展到今天,插画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艺术的日益商品化和新的绘画材料及工具的出现,插画艺术进入商业化时代。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插画的概念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规定的范畴。纵观当今插画界画家们不再局限于某一风格,他们常打破以往单一使用一种材料的方式,广泛地运用各种手段,使插画艺术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在中国,插画虽然发展的较晚,但追其溯源,方远流长.插画经过解放后黑板报、版画、宣传画格式的发展,以及20世纪80年代后对国际流行风格的借鉴,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更多使用电脑进行插画设计的新锐作者涌现.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
由于情报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插画的含义已从过去狭义的概念(只限于画和图)变为广义的概念,“插画”就是我们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 统统称为“插画”。插画,在拉丁文的字义里,原是“照亮”的意思。它原来是用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给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份能更生动、更具象地活跃在读者的心中。而在现今各种出版品中,插画的重要性,早已远远地超过这个“照亮文字”的陪衬地位。它不但能突出主题的思想,而且还会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插画界定
现代插画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插画有一定的区别。从两者的功能、表现形式、传播媒介等方面有着差异。现代插画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商品。商业活动要求把所承载的信息准确、明晰地传达给观众,希求人们对这些信息正确接收、把握,并在让观众采取行动的同时使他们得到美的感受,因此说它是为商业活动服务的。
而一般意义的艺术插画大凡有三个功能和目的:
作为文字的补充;
让人们得到感性认识的满足;
表现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表现技巧,甚至表现艺术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现代插画的功能性非常强,偏离视觉传达目的纯艺术往往使现代插画的功能减弱。因此,设计时不能让插画的主题有产生歧义的可能。必须立足于鲜明、单纯、准确。
插画诉求功能
现代插画的基本诉求功能就是将信息最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观众,引起他们的兴趣,努力使他们信服传递的内容,并在审美的过程中欣然接受宣传的内容,诱导他们采取最终的行动。
展示生动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形象,直观地传递信息。
激发消费者的兴趣。
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❺ 求~~阿梗的版画作品~
原名:潘丽萍
笔名:阿梗
性别:女
生日:1979年10月14日
属相:羊
星座:天秤
籍贯:广西北海
主要创作经历:从1998年开始作画至今,陆续发表作品《蓝天》、《青匣子》、《橘色夕阳》、《啾镇》、《飞鱼的故事》、《灿烂星光》、《小毛的日记》、《坠落山谷的回音》、《萤火,萤火》、《红艾花开》、《鱼儿快跑》、《娜拉的图书馆》。
曾在《漫友》刊系发表的作品:《新蕾•STORY100》、《新蕾•STORY101》上大量插图,短篇故事《萤火,萤火》、《娜拉的图书馆》。
喜欢的漫画作品:《龙猫》
喜欢的漫画家或插画家:宫崎峻、皇名月、麦家碧等。
喜欢的动漫人物:麦兜
喜欢的电影\音乐\文学作品:《漫长婚约》、《可可西里》、《铁皮鼓》、《偷自行车的人》……好多哦!
喜欢的颜色:黑色
喜欢的植物\动物:喜欢西瓜,和一切自然界的动物!
除漫画以外喜欢做的事:旅行、音乐和电影。
已出版个人画集《橘涩水影》(STORY100心动画藏VOL.2)
策划出品:漫友文化
出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总经销:新未来图书。
List of words
Ageng’s illustration experience
喜欢画画是意见十分自然的事情,似乎从我有鲜明记忆的童年开始,就沉迷于在色光迷离的颜色和线条中。喜欢漫画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从小学看的某一本单行本开始,这个简单又可爱的愿望就在不自觉间支撑了我十几天的时间。
我的处女作是一个短篇故事,发表在《少年漫画》上,呵呵,蛮幼稚,但是清新,至今还能回忆起那种玲珑的女孩心。在《少年漫画》上陆续发表着短篇故事,作品不多,其实可以说是很少的,每年两个故事左右,在这个期间,我开始尝试插画的绘制了,想在独立的画面之中寻找一种光色的美感,然后开始与漫友合作,真正开始了插画的创作,与漫友和谐的合作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以后的愿望也很简单,继续画画,继续美好的付出和愉悦地接受……
主要插画\绘本作品
《女孩与衣橱》
创作时间2006.12
为个人画集所做的《女孩与衣橱》,故事的灵感来源还是自己的童话情结。
《爱情事件簿》
创作时间2006.11
为《映色》杂志所做插图
《小仙女笔记》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小仙女笔记》
《男孩看见野玫瑰》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男孩看见野玫瑰》
《十年》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新蕾•STORY100》
《橡树》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草莓田》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钰翅》
创作时间2004.04
发表于:《新蕾•STORY100》视界
《皇冠》
创作时间2004
发表于:《新蕾•STORY100》视界
《心室出租》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遇见爱》
创作时间2006
发表于:《新蕾•STORY101》
《20枚白色的小幸福》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豌豆象的花园》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青花结的天空》
创作时间2006
《长岛冰茶不是茶》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葬我以吻》
创作时间2005.04
发表于:榛生小说集《爱的模范书》
《阿夕》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科幻少年秀》系列古风插画
《若雷》
创作时间2006
发表于:《新蕾•STORY100》
《怪人村历险记》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科幻少年秀》系列古风插画
《搜神记》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科幻少年秀》系列古风插画
《羽》
创作时间2005
发表于:《科幻少年秀》系列古风插画
个人小资料
特征:黑(由于皮肤关系,从小到大的外号都与“黑”有关!!)
喜好:疯狂购买文具(经常出血本!),爱吃甩狗肉锅,喜欢骑车,喜欢雨天和刮风的日子,对南方海域的10级以上台风特别期盼(没有公德!)。喜欢古典吉它弹奏、文学、绘画、时装、民间艺术等,当然,重头戏是漫画。
愿望:活得轻松、自在、充实!
口头禅:“想得美好!”
特技:做鬼脸(据朋友说,是可以用“怪异”、“千变万化”“怎么扭都行”来形容我的脸!!)
个性:爽快,向往美好,有点奸诈(俗称“老油条”)。绝对不是坏人,也不敢说是大好人,但肯定是个做事对自己、对别人负责的人。
1996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附中,1999年升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就读版画专业,2003年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版画方向研究生。2006年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❻ 美术 这是什么纸啊
版画: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中外最早的版画的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我国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等,系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十八世纪起才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独幅版画
在不经过制版的光滑版面上绘画或刷色,后再拓印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拓片
直接拓墨在覆盖于凸版版面的纸张上的一种版画形式。如石刻拓片、砖刻拓片等。
凸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凸面部位,其代表是木版画。其中用油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油印木版画”或“木刻”;用水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水印版画”或“水印木刻”。另有取麻胶、石膏、石块、砖块等为版材而仍用木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凸版型版画。
凹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凹面部位,其代表铜版画。其中由于制版方法不同可分为“线刻铜版画”、“干刻铜版画”、“网线铜版画”和“腐蚀铜版画”等。另有取锌版或其他金属等版材而仍用铜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种凹版型版画。
平版型版画
受墨在版材的表面部位,其代表是石版画。由于制版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石版画”和“转写石版画”等。另有取铝版、锌版等为版材而仍用石版画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平版型版画。
孔版型版画
又称“漏孔版”,墨色通过有孔眼的版材,漏泄到成品承受面,其代表是丝网漏印。另有以丝网漏印制版印刷方法而取尼龙网、卡普龙网、金属网及其他网料为版材的孔版型版画。
玻璃版画
在玻璃上制版后,再结合摄影技术而为成品的一种版画形式。
版 画 艺 术
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着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版画
----------------------------------------------------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
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
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
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
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
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
属狭义。
沿革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
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
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
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
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
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
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
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
版画己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
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
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
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
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
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
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
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
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
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
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
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
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
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
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
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德)丢勒《四骑士》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
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
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
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
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
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
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
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
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
版画。
创作版画:(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
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
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
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
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
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
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
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
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
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
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
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
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
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
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
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
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
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
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
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
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
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
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
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
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
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
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
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
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
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
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
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
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画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
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
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
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
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
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
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
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
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画:(德)珂勒惠支《母爱》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
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
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
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
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
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
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
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
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
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
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
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
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
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
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
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
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
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
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
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
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
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
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
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
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
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
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
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
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
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
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
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
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
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
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
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
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
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
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
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
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
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
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
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
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
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
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
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
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
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
版同。
平版版画 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
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
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
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
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
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
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
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
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
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
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
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
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
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
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
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
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
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
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
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
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
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 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
(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
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
版画。
孔版版画 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
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
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
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
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
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
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
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
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
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
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
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
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
网纱。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
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中)赵瑞春《梳妆女》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
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
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
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
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
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
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
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
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
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
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
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
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
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
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
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
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
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
画的形式丰富多采,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
它的发展
❼ 浮世绘比喻什么呢
浮世绘比喻繁华盛达的场面。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绘画素材:
从其绘画素材看,70%以上内容是妓画(暂称为“美人画”)和伎画(暂称为“艺人画”),也就是说,作品主角是娼妓和艺伎,女性,裸体,性感美,色情是其标志性特征。
用现代艺术眼光看,可算“人体绘画艺术”,但其中大量的性爱交媾题材尚不能与中国“春画”相提并论,缺少艺术性,技法拙劣,但对于欣赏性感美还是具有一些审美意义的。
❽ 设计素材求助,这种画风的日本画叫什么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❾ 版画素描有哪些形态
在素描表现教学中,构成作为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具有“形成”和“造成”两个层面内容,是从造型要素中抽出那些纯粹的形态要素来加以研究,是以形态或媒介材料为素材,按照特定的视觉效果。
素描是一种绘画方式,广义上指使用单一色彩表现明度变化的绘画,狭义上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注重线条表现方式,以线条的粗细轻重来描述物体的明暗深浅,并且不须顾虑物体细节的色调色值,画面借由明暗光影的衬托来突显主题。大多数画家在从事一幅油画或壁画之前,会先绘画雏型,而这个简单几笔的雏型画,便是素描。
国画就是中国画,用毛笔与宣纸做画,版画是用刀子雕刻的一种画,一般在木板上,速写是所有绘画艺术的基础包括雕塑,素描是比较写实的一种绘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