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猪也可以不盖猪舍,养猪的大棚要如何搭建
不用盖猪舍也能养猪?低成本的养猪大棚是如何建造,你知道吗?
由于盖猪舍的成本过高,在农村里有很多的农民以采取建造大棚的模式,来降低成本进行养猪。而实践证明,这种大棚养猪模式虽然相对于标准的猪舍比较简陋,但是来说,这对于资金不足的养猪户来说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特别是猪价高的今天,这种模式养猪还是值得推广的。下面我来说一下这几种降低养殖成本的建造模式和方法。
总上来说:
上面的大棚猪舍的建造方法对农村里的农民养殖户来说还是比较实用的,这主要降低了投资的养猪成本,对一些资金不足的农民养猪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这种方法相对于标准化的养猪场还是比较简陋的,对于生猪管理,疾病防控来说难度系数还是很大的。因此这种大棚猪舍还是有它的缺点的,而笔者建议,为了在养猪过程中,省钱虽然很重要,但是为了长久利益,还是以标准化的猪舍建造为最好。
2. 猪舍怎么建设
1.猪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符合猪的生物学特性 应根据猪对温度、湿度等的要求设计猪舍,一般猪舍温度最好保持在10~25℃,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为了保持猪群健康,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一要保证舍内空气清新、光照充足,尤其是种公猪更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激发其旺盛的繁殖机能。
(2)适应当地的气候及地理条件 各地的自然气候及地区条件不同,对猪舍的建筑要求也各有差异。雨量充足、气候炎热的地区,主要是注意防暑降温;高燥寒冷的地区,应考虑防寒保温。
(3)便于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建筑猪舍时应充分考虑到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做到操作方便,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提高管理定额,充分提供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件。
2.各部分结构的建筑要求
一个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地面、屋顶、门窗、通风换气装置和隔栏等部分构成。不同结构部位的建筑要求不同。
(1)墙壁 墙壁是将猪舍与外部空间隔开的主要外围护结构。对墙壁的要求是坚固耐久和保暖性能良好。不同的材料决定了墙壁的坚固性和保暖性能的差异。草泥或土坯墙的造价低、保温性能好是优点,但其缺点是容易被雨水冲塌和被猪只拱坏,补救的办法是用石料或砖砌50~60厘米高的墙基。石料墙壁的优点是坚固耐久,缺点是导热性强,保温性能差和易于在墙壁凝结水汽,补救的办法是在墙壁上附加一层5~10厘米厚的泥墙皮,以增加其保温防潮性能。砖墙兼有保温、防潮、坚固等优点,故应尽力采用砖墙。
(2)屋顶与天棚 屋顶的作用是防止降水和保温隔热。屋顶的保温与隔热作用比墙大,它们是猪舍散热最多的部位,因而要求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保温性能好。采用草料建造屋顶,造价低,保温性能好,但其不耐久,易腐烂。瓦顶的保温性能不及草顶,但其坚固耐用。大棚的功能在于加强猪舍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隔热。大棚应保温,不透气,不透水,坚固耐久,结构轻便简单。棚上铺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是大棚能否起到保温隔热作用的关键,而结构严密(不透水、不透气)是重要保证。保温层材料可因地制宜地选用珍珠岩、锯末、亚麻屑等。
(3)地面 猪只直接在地面上生活,要求地面保暖、坚实、平整、不滑、不透水,便于清扫消毒。土质地面具有保温、富有弹性、柔软、造价低等特点,但易于渗尿渗水,难于保持平整,清扫消毒困难。石料水泥地面,具有坚固平整、易于清扫消毒等优点,但质地过硬,导热系数大,造价也较高。综合考虑,可选用碎砖铺底,水泥抹平地面为宜。
(4)门 门是供人、猪出入猪舍及运送饲料、清粪等的通道。要求门坚固耐用,能保持舍内温度和便于出入。门通常设在畜舍两端墙,正对中央通道,便于运入饲料和清粪。双列猪舍门的宽度不小于1.3米,高度2.0米左右;单列猪舍要求宽度不小l.0米,高度1.8~2.0米。猪舍门应向外打开。在寒冷地区,通常设门斗加强保温,防止冷空气侵入,并缓和舍内热空气的外流。门斗的深度应不小2.0米,宽度应比门大出1.0~1.2米。
(5)窗 封闭式猪舍均应设窗户,以保证舍内的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窗户距地面1.1~1.3米,窗顶距屋顶40~50厘米,两窗间隔为固定宽度的2倍左右。在寒冷地区,应兼顾采光与保温,在保证采光系数的前提下,尽量少设窗户,并少设北窗、多设南窗,以能保证夏季通风为宜。
(6)通风设备 为了保持适当的舍内温度、湿度和空气的清新,应安装通风设备。目前的通风设备多采用流入排出式通风系统,出气管装置要求数量少而宽度大,进气管的要求正相反。进气管通常嵌在纵墙上,距天棚40~50厘米处,两窗之间的上方。排气管沿猪舍屋脊两侧交错垂直安装在屋顶上,下端由天棚开始,上端高出屋脊0.5~0.7米。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通风设备。
3.猪舍类型
用于养猪生产的猪舍类型繁多,见本书第69问。
附:建筑图纸及详解
1.配种舍、妊娠舍
生产线有124头母猪。配种母猪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妊娠母猪在妊娠舍内饲养(图1、图2)。
图4 断奶仔猪舍
①采用全进全出式生产,育仔时间5周,6个单元。
②与产房对应,每间为封闭房舍,内有5个育仔床。
③育仔床规格:2.2米×1.25米高床,前面为走道,床后有粪沟。
④如果要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可以再增加三个单元,总长度亦为40米。仔猪在保育舍可以养到12周再转栏。
4.中大猪舍
仔猪9周龄时进入中大猪舍饲养,一般情况下再养15周达24周时,体重90千克以上时上市。中大猪舍保温设施要好,不设供暖设施。夏季注意通风,散热性能好,设66个单元,舍内小圈饲养,每圈11头左右。圈长3.8米,宽3.6米,栏高0.9米,每圈实用面积13米2,每头肉猪占用1.3米2。圈舍后部设有40厘米宽的缝隙地板,下设排粪沟,圈内设食槽和饮水器,供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所有猪舍的水泥地面一律要求用高标号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结实,为防止床面积水和猪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粪沟方向微斜,并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细沟作菱形切块,以达排水和防滑的目的。
3. 猪舍如何盖
猪舍可建成开敞式、有窗式和密闭式等;屋顶有平顶、单坡、双坡等。
①开敞式猪舍。背风向阳,三面有墙,一面敞开式或半敞开,在敞开面常设运动场,也可在运动场喂饲、饮水、排粪。舍内只作躺卧休息用。为在冬季保温,可加设临时挡风设施。
②有窗式猪舍。要考虑夏季通风,组织好通风路线。为在夏季不使直射阳光进入舍内,而冬季则有阳光照射猪床,应合理设计窗户上口和屋檐的高度。依靠自然通风的猪舍宽10米左右。猪舍太狭要增加占地面积和围护结构面积,太宽则影响舍内通风。一般中国南方的猪舍宜狭些,北方的猪舍宜宽些。
③密闭式猪舍。一般不开窗,由仪器、设备控制舍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为防止意外停电的影响,可开设应急窗。其屋顶和墙壁具有保温隔热性能。
4. 猪舍有几种建法怎么建
农村猪圈建法有很多种,通常以这三类为主:大棚式的猪圈,开放式的猪圈,封闭式的猪圈。
1、大棚式的猪圈,主要是以大棚和塑料的构造成的,猪圈是以外面的太阳光的光照来增加猪圈里面的温度,在比较寒冷的地方,通常会是以这种方式来养猪,比如北方最常见,通常这种投资不是很多,效果也比较理想,这先把猪圈大概的框架架起来,用塑料搭在顶部。
2、开放式的猪圈,建法更为简单,围一些木栏就行了,非常节约成本和材料,通常这种采光是比较好的,也容易排除有害气体,但也有一些缺点,由于猪圈不是封闭的,所以猪圈里面的温度是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不怎么好控制,这种尤其在北方是非常寒冷,非常不适合养殖,通常这种猪圈会在比较温暖的地方才会有。
3、封闭式的猪圈,通常会以单列封闭式、双列封闭式和多列封闭式的形式来建设,通常它的建设方法是,排一到几排的猪栏,在每排栏杆前面可以设走廊构造简单,走廊与走廊中间就是猪圈,通常这种采光比较好,通风和防潮的效果也很好,适合温差不大并且冬季不是很冷的地方。
在农村建猪圈,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来决定怎么去建,像当地冬季是比较寒冷的,通常这种猪圈是适合封闭式,和大棚式的建法,如果当地的冬季并不是很冷,这三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4)猪圈怎么盖图片扩展阅读:
1.猪场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禽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能力等社会条件。
2.地形地势:
猪场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大的面积。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猪3~4㎡考虑。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滋生蚊蝇和微生物,而冬季则阴冷。有缓坡的场地易排水,但坡度以不大于25°为宜,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良。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4.建筑物布局:
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布局是需要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用地等。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要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种猪和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的地方。
妊娠猪舍、分娩猪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猪舍要靠近妊娠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肥育猪舍,肥育猪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设装猪台。
5.猪舍建设:
自然通风的猪圈跨度不宜超过12米,屋檐高度不低于3米,采用水帘风机通风的猪舍长度不宜超过60米而宽度可不限,舍内高度不宜太高,以吊顶高为2.5米为好,以免影响通风。墙壁、屋顶注意隔热防寒保护。
5. 怎么建设猪舍最好
建设主要做好防寒保暖通风就可以了。
在建设猪舍的时候要注意栏舍要简。猪舍不要造得过于豪华,达到防寒保暖通风就行了。并且出栏要适时。
如二元猪体重达到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时,为出栏的适时体重。
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5)猪圈怎么盖图片扩展阅读:
在农村,许多养猪户有饲喂熟食的习惯,认为熟喂可以缩小饲料体积,软化粗纤维,猪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
据试验,饲料的类型不同,生喂与熟喂有所区别,青、粗料类型日粮熟喂比生喂好,干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组高,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二者无显着差别。
精料类型日粮中,豆料籽实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数精料类型日粮,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后的精料要损失5%~10%的营养成分,生料饲喂肉猪,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
每增一公斤毛重可节省精料0.2~0.3公斤,干物质消化率二者无差别,蛋白质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喂猪可以节省许多人工和燃料。然而,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饲料,如菜籽饼、棉籽饼、泔水等经过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6. 怎样建造生长育肥猪舍
生长育肥舍的建造要本着节省投资、适用的原则,尽量利用廉价材料,能做到避风遮雨、防寒保温即可。可以充分利用蔬菜大棚淘汰的塑料薄膜和稻草帘子和农村废弃的玉米秸秆。屋瓦也可选用残次瓦,就是砖厂挑选的稍有裂纹的瓦,由于炉温不平衡,每个砖厂都有许多废品瓦。这种废品瓦买回来后用稀水泥浆弥缝,能够用在猪舍上,其效果和正品瓦一样。
在南方地区,重点是高温季节的防暑降温。生长育肥野猪虽然对外界温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育肥后期对高温的耐受力差。育肥猪舍要建成开放式双排猪舍,高度要求在4米以上,尽量增加高度,这样才能有利于通风降温。
图5-7 生长育肥野猪舍这样猪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小圈里饮水、撒尿、排粪,在大圈里休息、活动。保证了大圈的卫生。
如果不隔开猪的尿液、粪便和饮水器的滴水混在一起,冬季寒冷季节猪舍无法铺草。隔开后,寒冷季节可以在大圈里放上碎草供猪取暖,起初饲养人员要往一起堆积一下,时间长了猪就会自觉地用蹄子把垫草往一个角归拢。
这种结构非常适合高寒地区育肥舍的建造。它的优点是能隔离开猪粪尿对猪舍的污染,保证猪舍卫生,利于冬季铺草取暖,提高猪舍温度,增快育肥猪的生长速度。
特种野猪的育肥后期需要适当增加运动,如果像家猪那样饲养,肉质就会变差,也会增加脂肪的沉积。针对特种野猪这一特点,育肥野猪猪舍旁要设立一个运动场,供育肥野猪运动。
运动场一般设在育肥猪舍的一侧,便于猪从猪舍直接进入运动场,面积要求在300米2左右。
运动场围墙要求有1.5米高的实体墙,墙上部架设50厘米的铁丝网,四周种上速生杨树。运动场外墙种上爬蔓植物,夏季可以给运动场遮荫。运动场地要铺设20厘米厚的细沙土,以保护猪的肢蹄。不宜铺设水泥地面,由于水泥地面夏季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太高,下雨后又太滑,容易对猪的肢、蹄造成伤害。
运动时,要有次序,进入运动场前要对猪进行训练。起初一圈一圈单独放,让猪熟悉进出场地和猪舍的通道,并熟悉圈舍。等到自己能够回到圈舍时,再同时多放几圈,这样不会乱圈,有利于管理。
7. 猪圈怎么盖好
用水泥砖盖起来,屋顶用瓦片的,要设置好通风口。
8. 我想知道如何才能盖好一栋讲究卫生,科学,的猪圈
1、刷试猪体法
每天早、 晚给育肥猪刷试(用硬毛刷遍身刷试),每次10~15分钟,据试验,在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刷试猪体的猪增重率可提高15%~20%。
2、红光照射法
在猪的生长育肥阶段照射红光,饲料利用率可提高1.52%,日增重比原来增加近150克,并可提高成活率。日照射红光以12小时,光照强度10~12LX为宜。在每平方米的猪舍中,离地面1米处安装1盏15瓦的红色灯泡即可。
3、喂松针叶法
在猪的日粮中添加1.5%~5.5%的松针叶粉,平均每头猪增重率可提高30%左右,一头猪从10千克养到100千克,饲养周期可缩短50~60天,并显着增强抗病力。
4、添加中草药法
取陈皮10克、白萝卜籽10克、大麦芽20克、神曲10克与少量饲料混合,在早晨喂猪之前让猪吃净,每7天1次,能使猪增进食欲,好静爱睡,每天每头猪增长肉1千克多。
参考资料:http://www.pig.org.cn/2005-11/2005112262000.htm
科学养猪“六坚持”
一、坚持养杂交一代猪。
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皮特兰、迪卡、长白等种公猪,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产的仔猪称为杂交一代猪。杂交一代猪存活力强,生长迅速,饲养效果好。因此,要普遍推广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仔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术。
二、坚持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秋季节可在猪舍外种植葫芦、南瓜、向日葵等植物遮阳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新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三、坚持自繁自养法。
自己饲养优良种公母猪,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商品猪,有利于防疫防病,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
四、坚持推行高密度养猪。
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1头育肥猪。由于猪只饲养密集,省猪舍,固定资产投资少,且育肥猪争抢吃食,活动场地小,吃饱则睡,增重快,饲养期缩短。
五、坚持向科技要效益。
推行一条龙快速养猪法。实行“五改一加”,即一改养脂肪型猪为养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猪。二改喂单一饲料为喂经过配合的全价饲料。三改饲喂熟料为生拌料湿喂。四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对断奶后的小猪采用直线育肥法,可有效缩短育肥期,提高育肥率,增加经济效益。五改有病找兽医为无病早预防,严格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副伤寒四大传染病,以减少病死率,提高成活率、出栏率。一加是加喂添加剂、生长素。
六、坚持适时出栏和屠宰。
育肥猪体重超过90千克后,日增重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不足90千克的,虽然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经济上也不合算,一般育肥猪以体重90~120千克屠宰最合适。
科学养猪法——倒喂法
在农村,大多数农户养猪仍然延续着传统养猪法,即采用“吊架子”饲养法,前期大量饲喂青、粗饲料,只投入极少量的精饲料,当猪长到50-60公斤以后,再大量增加高能量的精饲料进行快速催肥。这种饲养方法虽然利用了大量的青、粗饲料,但由于不能满足猪生长前期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致使猪生长发育缓慢,出栏时间延长,一般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使饲养维持消耗大大增加,这种饲养方法非但没有达到节约精饲料的目的,反而造成精料的大量浪费。
而少数养猪专业户采用“一条龙”饲养方式,即从小猪到出栏一直用精料饲喂,不用任何青、粗饲料。这种方式虽然大大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料的维持消耗,但农村大量的青、粗饲料却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而经济效益仍然不够理想。
采用“倒喂法”养猪可以有效地避免“吊架子”饲养法和“一条龙”饲养法养猪存在的弊端,比“吊架子”和“一条龙”饲养法分别可节约精饲料30%和10%,而且“倒喂法”养猪瘦肉率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倒喂法”养猪的具体做法是:
从小猪到中猪阶段,即50~60公斤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合必需的饲料添加剂,只喂少量青绿饲料,不喂任何粗饲料。待猪长到50~60公斤后至出栏,再适当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减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的投入,其比例为:精饲料62%、青饲料26%、粗饲料12%。
“倒喂法”养猪的科学依据是:因为猪从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长骨和瘦肉为主,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需求较多,加之此时猪对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极低,所以要以精料为主,以满足猪生长发育对蛋白质和各种矿物质元素的需要,使小猪迅速生长,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消耗。而待猪长到50~60公斤以后,对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提高,耐粗饲能力增强,故增加粗饲料的饲喂量。
9. 我想在家养猪,不知道猪舍怎么盖,
我姐家也是养猪的,我不知道你想养多少猪,但是我看我姐家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