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咏大明湖的诗人出自于哪个朝代
历史上有多人歌咏过大明湖。
例举其三:
1、金末元初,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晚晴一赋画不成,枉着风标夸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2、清·刘凤浩吟赋、铁保书写,咏颂大明湖的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民国匪阀、五毒将军张宗昌,作《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㈡ 咏字可以组词成咏鹅吗
可以,咏鹅的意是是以鹅来作诗,同时咏鹅也是古代骆宾王有名诗作,内容介绍如下:
《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句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2)e起咏颂的怎么上传图片扩展阅读
咏鹅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㈢ 《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
《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的“咏”是“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的意思,在《世说新语》中,这里是指两个小孩用诗词来描述雪。
拼 音 yǒng
部 首 口
笔 画 8
释义:
1.唱,声调有抑扬地念:~赞。歌~。吟~。~唱。
2.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梅。~史。~怀。~叹。~叹调(富于抒情的独唱曲)。
3.指诗词:佳~。
〈动〉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咏”。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咏,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搏拊琴瑟以咏。——《虞书》。郑注:“谓歌诗也。”
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国语·周语下》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
咏而归。——《论语·先进》
咏殷周之《诗》。——班固《东都赋》
又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抒情
若是而不从,动而不悛,则文咏物以行之,求贤良以翼之。——《国语·楚语上》
歌以咏志。——《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咏桑寓柳(喻表面上赞美此事物,实际是为寄托对他事物的情感);咏志(以诗歌抒发心志);咏风嘲月(诗人写诗,常以风月为题材,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
歌颂
含淳咏德之声盈耳。——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又如:咏颂(歌颂);咏仁(歌颂仁德);咏德(歌颂高尚的品德)
〈名〉
指诗歌等韵文作品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㈣ 咏字怎么组词
咏 yǒng
〈动〉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咏”。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咏,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又如:咏桑寓柳(喻表面上赞美此事物,实际是为寄托对他事物的情感);咏志(以诗歌抒发心志);咏风嘲月(诗人写诗,常以风月为题材,故常泛称写诗为咏风嘲月)
㈤ 知道有哪些植物是诗人咏颂的对象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及松竹梅岁寒三友都是古代诗人咏诵的对象。比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五言绝句《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再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辙的七言绝句《种兰》: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㈥ 咏柳的咏能组什么词
吟咏
[ yín yǒng ]
1.亦作“ 吟咏 ”。 歌唱;作诗词。2.有节奏地诵读;吟诵玩味。 3.指诗词等韵文。4.见“ 吟咏 ”。
一觞一咏
[ yī shāng yī yǒng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桑间之咏
[ sāng jiān zhī yǒng ]指描写 男 女 情 爱 的诗歌。
咏嘲风月
[ yǒng cháo fēng yuè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同“咏月嘲风”。
咏月嘲风
[ yǒng yuè cháo fēng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咏月嘲花
[ yǒng yuè cháo huā ]指创作诗歌。 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咏桑寓柳
[ yǒng sāng yù liǔ ]咏的是“桑”,而实际说的是“柳”。比喻借题传情。
歌咏
[ gē yǒng ]1.歌颂,吟咏;歌唱。 2.诗歌,歌曲。
嘲风咏月
[ cháo fēng yǒng yuè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吟风咏月
[ yín fēng yǒng yuè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 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风咏
[ fēng yǒng ]讽诵吟咏。
一吟一咏
[ yī yín yī yǒng ]指吟诗作赋。
诗咏
[ shī yǒng ]诗歌。
觞咏
[ shāng yǒng ]饮酒咏诗。
玩咏
[ wán yǒng ]玩味讽咏。
渊咏
[ yuān yǒng ]反复吟咏。
蹈咏
[ dǎo yǒng ]舞蹈和吟唱。
清咏
[ qīng yǒng ]清雅的吟咏。
咏陶
[ yǒng táo ]吟 诵 陶 渊 明 的 诗 歌。
咏德
[ yǒng dé ]歌颂赞叹高尚的品德。
新咏
[ xīn yǒng ]1.亦作“新咏”。新近作的诗。 2.见“新咏”。
属咏
[ shǔ yǒng ]撰写诗文。
哥咏
[ gē yǒng ]歌咏。
叹咏
[ tàn yǒng ]吟咏。
涂歌里咏
[ tú gē lǐ yǒng ]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同“涂歌邑诵”。
吟花咏柳
[ yín huā yǒng liǔ ]犹言吟风弄月。
题咏
[ tí yǒng ]1.见“题咏”。 2.亦作“题咏”。歌吟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诗词以志纪念。 3.指为歌咏某一景物、书画或某一事件而题写的诗词。
谈咏
[ tán yǒng ]谈论吟咏。
行咏
[ xíng yǒng ]犹行吟。
朗咏
[ lǎng yǒng ]高声吟诵。
感咏
[ gǎn yǒng ]感激咏颂。
巷咏
[ xiàng yǒng ]民间歌谣。
咏唱
[ yǒng chàng ]吟咏唱和。
咏史
[ yǒng shǐ ]以史事为题材创作诗歌。
钻咏
[ zuàn yǒng ]专心吟咏。
赞咏
[ zàn yǒng ]1.亦作“讃咏”。 赞扬咏叹;歌咏。 2.赞颂歌咏。
赏咏
[ shǎng yǒng ]1.见“赏咏”。 2.亦作“赏咏”。赞赏咏叹。
谣咏
[ yáo yǒng ]1、歌颂,咏唱。2、歌谣。
㈦ 咏字怎么组词语
“咏”字的词语:
咏絮、咏唱、咏雪、 咏怀、 咏歌 、咏志、 咏颂、 咏吟、 咏哦、 咏字、 咏思、 咏物 、咏诗、咏史、咏言、咏陶、咏赞、咏归、咏仁、咏雩、咏德、咏画、咏语、咏醒、咏想 、咏谣、咏扇、咏题、咏沼、咏谑、咏謌、咏瞩 。
企咏、文咏、嘲咏、篇咏、嗟咏、咀咏、长咏、风咏、渊咏、讴咏、述咏、蹈咏 、腹咏、綷咏、巷咏 、理咏、短咏、谈咏、唫咏、属咏、钻咏、谣咏、孤咏、玩咏、行咏 、歗咏、謌咏、遗咏 。
咏桑寓柳、咏月嘲风、咏月嘲花、咏嘲风月、密咏恬吟 、谢家咏雪、嘲风咏月、吟风咏月、吟花咏柳 、一觞一咏、桑间之咏、一吟一咏、涂歌里咏。
吟咏、歌咏、觞咏、啸咏、思咏、赓咏、题咏、雅咏、讽咏、赋咏、乐咏、朗咏、兴咏 、吴咏、沂咏、称咏、赞咏、高咏、八咏、美咏、叹咏、舞咏、清咏、含咏、藻咏、燕咏 、新咏、感咏、汉咏、笺咏、赏咏、诵咏、杂咏、传咏、哥咏、匡咏、申咏 。
㈧ 关于赞美霞浦的诗句(霞浦籍诗人关于咏颂美的霞浦的诗)
美丽的霞浦(文/雨中枫叶)
那一排排紫菜的架子
犹如一艘艘战舰在海面上并驾齐驱
夕阳下的你更加迷人
你就是一篇谱写在海面上跳动的乐章
海滩上的小船
横七竖八的躺在岸上休息
你一定累了,快歇歇你匆忙的脚步吧
因为你承载了人的太多的梦想
撒网的渔人
看你那娴熟的动作
海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曾为你歌过
因为你深爱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霞浦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是闽东最古老的县份,曾是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是“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素有“海滨邹鲁”之誉。
资料来源网络,供参考。
赞美福建的诗句推荐:生活如永定;价值如连城;幸福如龙海;长寿比东山;身体要永泰;事业定长泰;生意拟建瓯;道路登上杭;快乐永长乐;笑容如石狮; 人生愿福安;命运靠德化;运气至将乐;财气冲云霄; 爱情似罗源;缘份聚浦城;佳人倚屏南;秋眸透闽清;生活悠宁德;稳定胜龙岩;闲来学仙游;累了歇闽候;悠然过连江;漫步武夷山;春天踏漳浦;夏季潜安溪;秋来往南靖;冬至望建阳;客家祖长汀;土楼崇华安;世世祈诏安;代代久惠安; 居住乃福州;屋建依晋江; 家广置莆田;户望有霞浦;雄伟大厦门;门奢赢金门;饮水来泉州;想吃去沙县;耕种有大田;丰收看古田; 心静能三明;神怡时南平;大力举福鼎;脾性当平和;人心慈平潭;量大自福清;心静照明溪;为人切清流;日子挺顺昌;滋润有光泽;国盛须政和;民心盼永定;乱世用武平;盛世民柘荣;父母长寿宁;家人常泰宁;交友圆周宁;诸事全宁化;祈兄弟永安;祷爱人永春;祝亲戚漳平;愿朋友南安;风物满漳州;宝地属福建。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成为红茶。
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
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 国外有资料报道,经常饮红茶还有防治流感、中风及皮肤癌的效果。
研究表明,由于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茶的相比,前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以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预防疾病方面: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美研究发现红茶漱口可防蛀牙 *助消化 *消除水肿 *降低血糖、高血压 *消除口臭 *预防蛀牙 喝红茶好处多 改善血管功能助健康 与振芳联络 C900711004 喝红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中风和癌症等致命疾病,可能不是新闻,不过一项最新的研究终于发现,红茶能改善人体的血管功能,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红茶在世界各地是非常普遍的饮料,而研究也发现,喝红茶有助于减缓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情,并减少中风及罹患某些癌症的机率,不过一直到最近,一项最新的研究才发现,红茶如何在我们的体内发挥作用。 这项研究追踪了50名心脏病患者,他们在一个月内,除了喝白开水外,每天还喝4杯红茶,结果发现血管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这和控制血流、并预防血液凝块的内皮细胞有密切关连,然而医师也指出,这并不代表红茶能够取代药物。
根据过去的研究发现,葡萄、苹果、洋葱和红茶等类黄酮含量高的饮食,有助于预防中风和心脏病,当然生活习惯,也要跟着改变,包括戒菸、控制体重、饮酒适量、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的食物等等。 研究人员表示,也许喝红茶对个人健康,帮助有限,但就整体而言,它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
明朝官员制度简介 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
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 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正五品典出纳文移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并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
太子宾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赞相礼仪,规诲过失。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
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从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参知政事,从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员外郎 正六品 都事、检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从七品 参议府参议,正三品 参军断事,从三品 断事、经历,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镇抚司都镇抚,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 尚书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务厅司务 从九品 文选、验封、稽勋、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员外郎一人,从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
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
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
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
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
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 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
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妇之号九。
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
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
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
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
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与外派官职,不计其数,难以累述。 另外您说的知县七品只是一部分知县,县分三等。
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知县从六品; 六万石以下为中县, 知县正七品; 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知县从七品。 明朝官吏职务 知县--县长,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州--地级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知府--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 承宣布政使司--省长 税课司--税务局局长 织染杂造--纺织局局长 巡检司---公安局局长 递运所使--邮政局局长 礼部尚书--文化部,教育部长 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 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 太仆寺卿--交通部部长(管马的) 鸿胪寺卿--外交礼仪 尚宝司卿--盖章的,保管御玺 。
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
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 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 散居与杂居特 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 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 畲族的编织工艺最受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
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 手巧的重要标准。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
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彩带一般长1.3 米,宽0.2 米。
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 ”、“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
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 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
如鹅形筐, 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
从斗笠的外缘看,有两条边和三条边两种 。从斗笠的上面看,有斗笠燕、顶、四格、三屋檐、云 头、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种不同的花纹。
斗笠以五 彩九重篾编织而成,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配上水红绸带及各色珠子,更加耀眼夺目。畲族妇女在外出赶集或走亲访友时,都要戴上花斗笠。
男女互嫁的婚俗 在畲族民间,除通常的嫁女之外,还有男嫁女方的婚俗。男嫁女方有两种:入赘到未婚女子家的叫“做女 婿”;入赘给寡妇的叫“上门”。
无儿子的家庭多行招赘,但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中留“招儿子”(即招女婿)。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也有两个儿子分别随父母姓的。
若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就得“做两头家”,即新婚头几年两边的家都要照顾,居无定处。几年之后,才能确定在夫妻娘家中 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落户。
婚前有说亲和定亲两个阶段,礼仪讲究颇多。娶亲时,男方派出由新郎的叔伯、善歌的“赤郎”、作为伴郎的“接姑”、厨子和能说会道的“赤郎子”组成迎亲 队伍,由媒人带领于婚礼两天前赶到女家,鸣鞭炮叫开 门,送上礼品,行“脱鞋礼”(脱掉草鞋,洗脚,穿上新布鞋),双方歌手对歌欢宴,新娘在席间敬酒,并接受宾客与长辈赠送的红包,谓之“讨百家银”。
当晚的 歌宴要通宵达旦,男方的歌手若唱答不上女方歌手的问题,脸上要被抹锅底灰,引得哄堂大笑。第二天,在女家行“请祖公”礼,即向祖宗牌位报告婚事,请求保佑 。
尔后,新娘的母亲把嫁妆摆在床上,母女坐在床旁哭 得难舍难分,叫做“哭嫁妆”。第三天是正式婚礼,新娘依夫家远近决定上轿启程的时间,原则是天亮前要赶 到新娘家。
途中新娘不得回头,以保证婚后白头到老。到新娘家大门外,新娘要张伞通过不断接替铺在前面的 红布袋,象征着传宗接代。
在通往中堂的路上,夫家的亲友要撒生花生,预祝多生贵子。在中堂拜祖宗时,新郎始与新娘见面。
婚后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行回门礼。住两夜或四夜再回夫家。
直至今日,这一古老的 规矩在畲乡仍在沿袭。 风格独特的凤凰装 畲族妇女服装,各地略有差别,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
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 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畲族妇女最主要的装束,那就是“凤凰装”。
红 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 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 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 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已婚妇女一般头戴“ 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 0 多厘米长、3 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 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 三公主”戴的凤冠。
关于凤凰装有个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 。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
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
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把。
㈨ 咏 字可以组词有哪些
1、咏志[yǒng zhì]
谓以诗歌抒发心志。《诗刊》1977年第11期:“在历代诗人笔下,对山的咏唱,决不是对自然美的单纯描摹,它们无不……‘登山则情满于山’,感物以咏志耳。”
2、咏絮[yǒng xù]
东晋谢道韫曾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比拟雪花飞舞,其叔父谢安大为赞赏。见《晋书·列女传·谢道韫》。后以“咏絮”为称扬女子能诗善文之典。
3、咏歌[yǒng gē]
亦作“咏謌”。吟咏歌颂。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謌其所志。”謌,一本作“歌”。唐 柳宗元《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君﹞以疾居家三年,复登于朝,遐迩咏歌,仍遇痼疾。”
4、汉咏[hàn yǒng]
指 汉武帝《秋风辞》。据《汉武故事》载,汉武 幸 河东,作《秋风辞》。其中有句云:“泛楼船兮济 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明 袁袠《大驾视牲南郊》诗:“《横汾》卑 汉 咏,禋祀达皇情。”
5、咏归[yǒng guī]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后遂以“咏归”作为很多人聚合一起吟诗作赋之典。
6、八咏楼[bā yǒng lóu]
在 浙江省 金华市 南隅,婺江 北岸。南朝 齐 太守 沉约 于 隆昌 元年(公元494年)建。原名“元畅楼”。宋 至道 中,郡守 冯伉 因 沉约 曾于此作《八咏诗》,改名“八咏楼”。历代迭经毁建,现存建筑乃 清 代所建。唐 李白、崔颢、宋 李清照,清 吴伟业 等均有题咏。
7、咏颂[yǒng sòng]
歌颂。《汉书·刘向传》:“堪 治未期年,而三老官属有识之士咏颂其美,使者过郡,靡人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