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萌系简笔画怎么画
一、山顶风车
1、首先我们先画出小山坡。
2、接下来我们在山顶上画上风车和小房子。
3、加上树木、云朵和太阳,一张线稿就画好啦!
4、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
二、森林日落
1、首先我们用几根线画出一个山坡。
2、在另一侧也同样用几根线画出山坡。
3、在山坡上用波浪线来表示山坡上的树木,可以重复画几个山坡。
4、用几个半圆画出太阳,加上白云。
5、涂上黄色、橙色、红色和棕色,美丽的日落就画好啦!
三、古典山水
1、首先画出远处的山峰。
2、在山下画上树木
3、画上浅滩和帆船,记得给船画上倒影哦!
4、加上太阳、云朵、飞鸟和水面上的波纹
5、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可以啦!
‘贰’ 山水信阳休闲茶都怎么画
首先画出茶叶,之后再画出山和城市,以及劳动的茶农。
首先画出茶叶的一片细长的叶子,注意线条的弧度,右侧继续画上一片叶子,靠下的位置再画上一片大叶子,在每一片叶子上画上线条纹理,最后就是涂色啦。
给茶叶整体涂上绿色,注意涂色要均匀,简单的茶叶简笔画就完成啦!首先画出茶叶的一片叶子,叶片是细长的,顶部较尖,注意线条的弧度,中间画上纹理。
接着在右侧继续画上一片叶子,这片叶子相对较大,线条要适当的弯曲,画出叶子的柔韧感。继续画出最大的一片叶子,叶子根部相对比较靠下,叶片非常大。
我们平时喝的茶叶都是只要尖部的叶片哦。大致的轮廓画完啦,现在我们来补充细节吧!在每一片叶子上画上线条纹理,简单的茶叶形状基本完成。
涂色啦,我们给茶叶整体涂上绿色,注意涂色要均匀,简单的茶叶简笔画就完成啦。初学者建议先用铅笔来画,画错的地方方便修改,画好后再用中性笔来描一遍。
注画图画的比例要协调。画城镇风景,主要还是构图,要表现出城镇的特有的风采。包括建筑,人物风貌等方面的刻画,如果是想象画的话,可以考虑画比较夸张的那种风貌。
可以画太阳初升的城市,就不用那么多车,人物,画的时候阳光很重要。高科技的城市建筑,绿草如茵的花园式建筑,或者从人的行为上入手。
在地图上加路网、城市结构和建筑布局,加一些地标性质的小符号,就可以展示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叁’ 如何画工笔山水
1、铅笔稿。这是第一步,铅笔稿,在画的时候,要心里有数,那些事雪的位置。
‘肆’ 怎样画山水素描画
1,首先我们画出一些山脉的轮廓。
‘伍’ 怎样画山水画
怎样学画中国画
一、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一)笔 1.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1) 硬笔: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 "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笔"等。 (2) 软笔: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2:笔的使用方法
学画初学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可以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二)墨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三)纸 1.作国画的用纸 (1)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但绢的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2)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我国宣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
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 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 好的宣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定笔,就是画上去笔触之间留有笔痕;
二是发墨,就是笔行纸上不串,不会把浓淡关系串通没有了,墨色不会发灰; 三是渗透力适中…
把宣纸用矾水加工,称矾纸或熟宣纸,它的特性就改变为不吸水,不外洇了,便于工笔画逐层上色,或用水色碰染。常用的熟宣纸有:"蝉翼宣"、"矾棉连"等。 一些地方生产的生活用纸与宣纸的性质接近,如果能够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适宜作画,并能画出与宣纸不同的某些效果。如:云南皮纸、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皮纸、山西麻纸、东北及北京的高丽纸等。初学国画或练笔可以选用价钱比较便宜的粗制纸,如毛边纸、元书纸等。但白报纸、道林纸、绘图纸等不适宜作国画纸。 (四)砚 1.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以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只是价钱较贵。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五)颜料
国画颜色分石色与植物色两大类。 1.石色
石色是矿石制成,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雄黄、石黄等。 2.植物色
植物色有藤黄、胭脂,花青等色。 二、中国画基本技巧之一 用笔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 2.笔与意
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所以清代布颜图认为"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
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在笔中。 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3.笔与力
气运用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线则秀挺刚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家在意存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常说要排出杂念,保持松静自然的心身状态,就是要使气运笔端,笔笔畅通,笔笔见力。 三、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
"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
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画的技巧之一 色彩的特点
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
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五、 写意画的创作方法 1. 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写意画和工笔画不同。工笔画创作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起稿;其次勾墨线定稿;最后染色填彩完成。而写意画必须落笔成形,一气呵成。因此,在创作方法上,必须把所要描绘的对象,通过观察或写生,把各种物象默记在心,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画竹,必须在未画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结构、特征乃至在风、晴、雨、雪等等不同环境中的变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过想象,在动笔以前,一眼看去仿佛千枝万叶已经跃然纸上了。最后,把你所要描绘的竹子一枝一叶地通过一笔一墨刻划出来,这就是写意画的创作方法。但必须做到形象生动活泼,笔墨淋漓洒脱。
2. 落笔成形,一气呵成。
工笔画的完成经过上三个过程,需要花费时间;而写意画就不同,最好落笔成形。什么叫落笔成形?譬如撇兰叶,一笔下去从根部到梢头,它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等等,要求非常有力而且十分自然地表现出来,既不能涂改,也不能草率。所以在用笔时首先要注意调墨,浓淡干湿必须调配好,做到心中有数。运笔时要大胆落笔,既不紧张,也不忙乱,非常沉稳地一笔一笔地画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兰叶细长,草质,比较坚韧,有一定的硬度,但毕竟是草木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嘱做"喜气写兰,怒气画竹"的创作方法,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做为画兰叶的一种指导思想。譬如:我们要把兰叶画得既"刚"且"柔",可以用"喜气写兰"来指导我们进行创作。同时,要表达竹子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格调,也可用"怒气画竹"的方法来完成。这些要求都是落笔成形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今后实践中去体现。
另外,所谓一气呵成不能理解成呼一口气就要完成。譬如:我们要画二三十片兰叶,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气呵成。这样处理很有好处,可使笔与笔、叶与叶之间的相互交错、穿插和笔法的连贯及气势的衔接等等都不受影响。否则停笔久了,就会把原来的意图改变,可能使先画和后画之间统一不起来,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因此,一气呵成的绘画习惯应该在初学时培养好。其次,正因为落笔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这也是写意画的特点之一。 六、山水画写生方法
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1.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1.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2.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
2.1 不要"泥古不化"。
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3.山水画写生法
3.1 局部模写法: 适合初学者, 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3.2 详记法:
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3 记异法:
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3.4 记意法(简记法)
只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
3.5 放大法:
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3.6 映象法:
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3.7 映象重叠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3.8 重复体味法:
此法即留恋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 ,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4.总体的把握
4.1中国山水画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4.2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观照,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看",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4.3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这类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迹化的开端,也就是你的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简笔画谁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图画如下图所示: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作者:王维年代: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赏析: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柒’ 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
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以下是“简单山水画画法技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先用湿墨勾出山石轮廓造型,勾线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整幅画成败的关键,因为勾线实际是总体面貌的设计,通过勾线,山体、树木的形态、走势就确定了,这一步没作好,后期无法补救,所以勾线后要挂起来反复酌作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之后勾画出树木,此树以枯枝为主,可设为鹿角枝或直伸枝,用侧锋笔法点簇出树叶,可先用浓墨点,再用淡墨点外围,分出层次。
用散锋破笔皴擦出山石、树干纹理,皴纹不要太多,本图采用枯笔随意自由皴,似点非点,似面非面,比较自然。也可用扁锋枯笔刷皴,刷出披麻皱。最后用刀笔点簇出山石上的草丛,勾画出小船、飞鸟点景即可。
1.勾斫法
勾斫法是千余年来传统山水的典型画法,通常按勾、皴、点、染的步骤。下图设为北派山水,用熟宣作的画。北派山水的特征是以高山大岭、苍松古树为原型,构图雄伟大气,讲究布局造型,大多采用点子皴法,如关仝的.钉头皴,范宽的雨点皴,李成的麻皮皴,均工密精细,属工写结合的小写意画法,后期郭熙改变为较随意的卷云皴,南宋又变为斧劈皴等,使写意性更强。
勾线:
用淡墨勾画出山石、树木的轮廓线,勾线应先勾近景,由近至远,石质山和苍松古树线条不能太圆滑,应有一定的楞角,且线条应曲折有变化。
勾线
画树:该画有松树、夹叶树和枯树,松树碗形针叶,夹叶树主要用小圆形图案构成。树干部份用淡墨顺着线点刷,皴出树干纹理。
树枝上画一些藤蔓,树干上点一些苔藓更显苍古。画藤蔓将笔毛刮成扁锋,从上向下轻刷,长短不等,数量适度,并点些小点。苔藓用正锋点,数量适度不要太多。
画树
皴纹:山石均使用麻皮皴,用钝笔蘸少许淡墨点皴阴面,靠线处皴密些,光亮面皴稀些。待干后,再用次浓墨和浓墨皴一至二遍,重点是皴山石阴面靠线条处,不要全覆盖头遍皴纹。皴时顺便点簇出山上的树丛草丛。
渲染:用淡墨染树叶、中景山峰阴面。近景山石用浓墨染。
渲染采取分染法,用一支笔顺着山石阴面涂上墨汁,另用中号清水笔染开淡化。远山用淡墨涂出形状,下面用清水笔染开淡化。
待整个画面干透后,再将纸全部喷湿,用大号清水笔普遍罩染一次,罩染时,应在画面内进行,避免将墨染出画面弄脏天空。由于五代后的小写意画多为水墨画,所以不再染色。
渲染
3、染画法
染画法古代不多,是笔者在传统基础上变法出的画法,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水墨的长处,水墨淋漓,韵味悠远,画面滋润,意趣横生。下图设为南派山水,因使用的生宣,所以按勾、染、皴、点的步骤。当然也可按勾、皴、点、染的步骤,只是染时要防止跑墨弄花画面。南派山水的特征是以丘陵江湖、花柳杂树为原型,构图简略天趣,讲究诗情画意,大多采用线皴法,如董源、巨然的披麻皴,黄公望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王蒙的牛毛皴,均温润而不张扬。
勾线:构图按两点对角式构图,近景由土坡构成,中景是石山,远山设为丘陵地貌,因此线条应平缓婉延,用湿墨勾画出山石地貌即可,线条应近浓远淡。
勾线
画树:南派山水多画花柳杂树,并将几种树间搭配置,这样画面不会呆板,画法写意一些为好。树画完后,用电吹风将树吹干,用湿墨或淡墨点染树叶和树干。
画树
渲染:待画面干透后,将纸喷湿,以刚好全部湿纸为度。将笔洗净,先蘸半笔湿墨顺着山石轮廓线阴面用侧锋笔势涂染,之后在轮廓线处用淡墨和次浓墨逐步加深至满意为止,加深时采用皴刷的画法较好,蘸墨要少,用笔要轻,此法称为积墨法。注意每次要掌握好墨的浓度,争取一两遍就染成功,不要反复涂染。
如果技法基础较好,也可采用混染,用清水笔蘸半笔湿墨,再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从山石最暗处下笔,顺着轮廓线用侧锋笔势涂染,一次染成一条轮廓线。
云雾采取留白法较为简单,渲染时,留出空白即可。如需破白渲染,用清水笔蘸半笔湿墨,笔尖向内,笔杆倾斜染出云头形状,个别地方用淡墨加深,下图山体采取的积墨染,云层采取的破白渲染。
渲染
皴纹:待画面八成干时,再重勾一下轮廓线,使山石轮廓更为清晰,注意所用墨色浓度与染墨大体相同,笔法以散锋为好。之后,用笔蘸上少许淡墨将笔刮成扁锋。顺着轮廓线轻轻刷画,刷出披麻皴纹,个别地方用浓墨刷画一遍。注意笔上墨汁一定不要太多,以枯笔为好,且皴纹也不宜太多,不要全面施皴,简略皴一些纹理即可。
皴纹
点景:生宣大面积渲染时,难免不跑墨,点景可掩饰跑墨,并可丰富画面。用刀笔或侧锋点画出山石上的丛树,注意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跑墨的地方,可点些丛树将其掩饰。之后,在适当位置可画一两株小枯树。在河面上勾画一两只小船或飞鸟,使画面活跃显得有生机。
;‘捌’ 国画山水画简单,怎么画
山水画的基本画法有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蘸墨法和焦墨法。
焦墨法:墨中的水分非常的少,所以在画的时候会有毛的感觉,利用此方法可以画飞禽类的羽毛。
浓墨法:混合加水比较少,颜色比较深,经常会用于强调物体的阴暗面和近处的物品,也会用于强调画的条纹。浓墨在一整幅画中用到的地方比较少,用多会显的呆板生硬。
淡墨法:淡墨中的水分比较多,颜色比较浅,用于突出远处的景色或者是近处的向光面,有时也会用来突出物体的深浅颜色对比。
泼墨法:大写意的墨法,如同泼水一般,一遍或者是几遍墨,大多是在前一遍墨干的时候在泼下一遍,用于突出画的层次感。
破墨法:墨和墨的重叠,色度不同的墨重叠的时候,渗化的地方清晰又模糊。
蘸墨法:用湿笔蘸墨,形成墨上浅下深的效果,作画的时候形成一个自然又规律的效果。
‘玖’ 如何画好山水画
1.练笔:骨法用笔是我们传统艺术里极为重要过的法则,学习山水画首先要交线条。每天坚持,笔里自得。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极为密切,从隋唐开始就提倡以书入画。所以学画国画的同时最好学学书法定能事半功倍。‘拾’ 简笔画山水怎么画素描的也行
先找些简单的素材动手试试,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好办了熟能生巧。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