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长牌图片108张怎么认牌
1、福、禄、寿、喜、财,如下图所示:
Ⅱ 张果老的那头驴为什么变成了纸驴
至于张果老的那头驴为什么就变成了纸驴?
传说,张果老骑着毛驴一路传经,寻仙觅道。一日来到罗川华山西面的沟口时,只见葱郁茂密的山坡下,竹林桃花中有一座红砖绿瓦的寺院,经打听得知寺里住着72个鲁莽和尚,靠耕种几亩庙产田和微薄的香火钱度日。于是他在隔涧的山坡上觅一个石洞住了下来。
当寺院开饭的钟声响了。张果老骑上毛驴渡过涧溪,来到寺院门前,老和尚将他迎进禅房,端上两碟素菜、一碗稀粥让他充饥。张果老吃完饭,连个谢字都没说,骑毛驴又回了山洞。
就这样一连数天,钟响则到,饭后便去。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气。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开饭时不再敲钟而改成敲木鱼。可张果老一如既往,从无差错。无论怎样都挡不住张果老来寺庙吃饭,后来和尚们急了就对他的驴下了毒手。
这天张果老又来吃饭,吃完饭一出门不见了毛驴,地上只有一张血淋淋的驴皮。这帮和尚把驴杀了,张果老见状并未发怒,反而笑着对众和尚点头,然后用手在驴皮的脑门上一拍说声:“起来”,忽然驴皮变成一匹活驴站了起来,他仍旧倒骑毛驴走了,和尚们看得都傻眼了。
据说张果老回到石洞后把驴皮剁成小块,撒向子午岭,于是就变成漫山遍野的树林。他却画了一张纸驴用。这纸驴比真驴更得心应手日行千里,驮着张果老云游四方去了。
其实流传的张果老的着述和参与编辑的着述有:《气诀》,《休粮服气法》,《阴符经太无传》,《阴符经辨命论》,《神仙得道灵药经》,《罔象成名图》,《阴符经注》,《道体论》,《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云笈七签》。其中全唐文卷59有《张果先生服气法》,《内丹秘诀》收《金虎白龙诗》《全唐文》卷923收《道体论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序》,《正统道藏》收其《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光看这些书名和被编辑收入的着述,依然了得。
八仙的传说其实是古代汉族神话,既然是传说就一定有后人给神化了的东西。可以说张果老这位老仙人是个奇才,也可以说是个文学大家,至于他仙到什么成度以及他的毛驴的传说那是无从考证啦。
Ⅲ 元初着名画家、水利学家任仁发所画的《张果见明皇图》描绘了怎样的故事场景
传说会种种法术的八仙之一——张果老,隐居在恒州(今山西大同)条山,常往来汾、晋间。骑一头白驴,日行数万里(瞎吹呼),好吹牛,说大话,自言数百岁。唐太宗、高宗累征之不起。武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武则天以为他真的死了,后来听说有人在恒州山中又见到他。据说他所骑的小白驴,休息的时候可以折叠装在一个小箱子里,乘时用水喷之则还原成驴。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遣通事舍人裴晤,驰驿于横州迎之,张果见到裴晤气绝而死;裴晤乃焚香启请,宣天子求道之意,俄倾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奏之。玄宗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着有玄宗御印的请柬迎接张果,这次他才随徐来到东都洛阳,玄宗把他安排在集贤院,好生招待。第二天,玄宗派人用小轿把张果抬进宫,备加礼敬。玄宗见到张果,从容谓曰,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什么齿、发也衰老?张果回答道,年龄到了,会道术也不管用,真令人惭愧。今若将齿、发尽去之,岂不更好。说完将鬓发全拔去,牙齿全敲掉,满口流血,玄宗大惊失色,命人搀扶张果回屋休息。一会召之,张果青发皓齿,愈于壮年。玄宗留之内殿,赐之酒。张果推辞说,山臣饮不过三升,有一弟子,饮可一斗。玄宗闻之喜,令召之。张果口中念念有词,立刻有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参拜玄宗,言词清爽,礼貌臻备。玄宗命坐,张果说,弟子常侍立于侧未宜赐坐,玄宗目之愈喜。遂赐之酒,饮及一斗,不辞;这时张果有点着急,对玄宗说,不可更赐,过度必有所失,致龙颜一笑耳。玄宗又逼赐之,酒忽从小道士头顶涌出,冠子落地变成一纸盒,纸盒一翻,从里面跑出一头小毛驴,向着玄宗跑过去,玄宗及嫔御皆惊笑。仔细一看,小道士不见了,只见一金盒在地,与集贤院里的金盒一模一样。
这里展示的是元初着名画家、水利学家任仁发所画的《张果见明皇图》,描绘的正是张果召来小道士,饮酒过量,酒冲冠子落地,变出小毛驴,小毛驴跑向玄宗,引起玄宗及嫔御惊笑的场面。玄宗坐龙椅上,惊视跑过来的小毛驴;对面张果开怀大笑,嫔御们也拍手惊笑,场面十分热烈。情节有趣,刻画细致。
Ⅳ 张果老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
任伯年画张果老张果,隐居在恒州条山,经常往来于汾、晋之间。当时的人传说他有长寿的秘术。老年人讲:“我是儿童的时候见过他,他自己说已经几百岁了。”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征召他,他全不答应。武则天叫他出山,他装死在妒女庙前。当时正是大热天,尸体不一会儿便臭烂生蛆。武则天听说之后,相信他死了。后来有人在恒州山中又见到了他。张果经常骑着一头白驴,一天走几万里。休息的时候就把驴叠起来,就像纸那么厚,放到衣箱中。要骑的时候就用水喷一下,它就又变成活驴了。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派通事舍人裴晤骑马到恒州迎接张果,张果在裴晤面前气绝而死。裴晤就烧香请他起来,向他述说天子求道的诚意。不多时他渐渐醒了。裴晤不敢强迫他,驰马回来向皇上报告。皇上就让中书舍人徐峤带着皇帝盖有玉玺图章的信去迎接他。张果跟着徐峤来到东都。徐峤把他安置在集贤院,用轿子把他抬进宫中,对他非常尊敬。
张国老见唐明皇唐玄宗于是从容地对他说:“先生是成仙得道的人,为什么牙齿头发如此衰老呢?”张果说:“正是衰朽的年岁,没什么道术可以依靠,所以才这样。这是很 难看的。现在如果把它全去掉,不是更难看吗?”于是他在皇帝面前拔掉鬓发,打落牙齿,血从口中流出来。唐玄宗很吃惊,对他说:“先生先回屋休息休息,一会儿咱们再谈。”过了一会儿召见他,他居然一头黑发,满口白牙,比壮年人还年轻。有一天,秘书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曾经同时造访他。当时唐玄宗想让他娶公主,他还不知道。他忽然笑着对二人说:“娶公主做老婆,很可怕呀!”王 迥质和萧华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不一会儿,有一位中使来到,对张果说:“皇上因为玉真公主从小喜欢道教,想要把她嫁给你。”张果大 笑,到底没有接受诏令。王迥质和萧华二人才明白他刚才那话的意思。这时候许多公卿都来拜访他,有的人向他打听世外的事,他总是诡诈地回答,常常说:“我是尧帝时丙子年生的人。当时人无法推测。”又说:“尧帝时我是侍中。”张果善长胎息术,可以累日不吃东西。吃饭的时候只喝美酒,服三黄丸。唐玄宗把他留在内殿,赐他美酒,他推辞说自己连二升也喝不了。他有一个弟子,能喝一斗。唐玄宗听说之后很高兴,让人把这个弟子叫来。不大一会儿,一个小道士从大殿的屋檐上飞下来,年纪有十六七岁,姿容美丽,情致雅淡,上前来拜谒皇上。小道士言词清爽,很有礼貌。唐玄宗让他坐,张果说:“我这弟子常常站在我的身边,不应该赐他坐位。”唐玄宗看过之后,更加喜欢这位小道士,就赐酒给他。小 道士喝够一斗也没有推辞,张果推辞说:“不能再赐了,喝多了一定会有过失的,那要让皇上见笑了。”唐玄宗又硬逼小道士喝,酒忽然从小道士的头顶上涌出来,帽子掉到地上,变成了一个酒盒子盖儿。唐玄宗和嫔妃侍者都吃惊、大笑。一看,小道士已经不见了,只见一个金色酒盒子扣在地上。这个盒子正好是盛一斗的盒子。唐玄宗多次试验张果的仙术,不能全部记下来。有一位叫夜光的法师善于查看鬼神。唐玄宗曾经把张果找来,让张果坐在自己面前,而让夜光法师看着张果。夜光来到唐玄宗面前奏道:“不知张果现在在哪,我愿意去视察一番。”其实张果坐在皇帝面前好长时间了,夜光终于不能看见他。另外,有一个叫邢和璞的人,他有算命的法术。他每次给人算命,就把一些竹签摆放在面前,不一会儿,已经能详细地说出那人的姓名是什么,是穷困还是显达,是好还是坏,是短命还是长寿。他前后给一千多人算命,没有不分析得很详细的,唐玄宗感到惊奇已经好久了。等到唐玄宗让他给张果算命,却摆弄了老半天竹签,意料枯竭,神色沮丧,到底不能确定张果的年龄。唐玄宗对中贵人高力士说:“我听说成了神仙的人,寒冷和炎热都不能使他的身体生病,外物不污染他的内心。现在的张果,善算的人算不出他的年龄,善视 鬼神的看不到他的形貌。神仙的行动是极迅速的,莫非他就是真正的神仙吧?然而我听说喝了谨斟酒的人会死。如果他不是神仙,喝了这酒就一定会败坏了他的身体。可以让他喝这酒试试。”赶上天下大雪,冷得很厉害,唐玄宗就让人把谨斟酒拿进来赐给张果。张果举杯就喝。喝了三杯之后,醉醺醺地看着左右说:“这酒不是好味!”于是他就倒在地上睡了。一顿饭的时间他才醒,忽然拿起镜子看他的牙齿。他的牙齿全都变得斑驳焦黑。他急忙让侍童取来铁如意,把牙齿打掉,收放到衣袋里。他慢慢地解开衣带,取出一帖药来。这药颜色微红,光亮晶莹。张果把药敷到牙床上,接着再睡。睡一会儿忽然又醒,再拿镜子自己看看,他的牙齿已经长出来了。这牙齿的坚硬光白, 比以前还强。唐玄宗这才相信他的神奇,对高力士说:“大概他是真正的神仙吧?”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说:“恒州张果先生,是云游世外的仙人。他的形迹先进高尚,他的 心进入深远的冥冥之中,长久地把光荣和尘浊同样看待,应召进宫来。却不知道他有多大岁数,自己说是在羲皇以前的人。向他请教道术,他的道术完全达到极高深完满的程度。现在就要举行朝礼,于是申明这加恩特赐的任命,授他‘银青光禄大夫’之职。还赐号‘通玄先生’。”不久,唐玄宗到咸阳打猎,打到一头大鹿。这头鹿与平常的鹿略有不同。厨师正要杀此鹿做菜,张果看见了,便说:“这是一头仙鹿,它已经活了一千多年。 以前,汉武帝元狩五年的时候,我曾经跟从汉武帝在上林打猎,当时活捉了这头鹿。然后又把它放了。”唐玄宗说:“鹿多了,时代又变换了,那头鹿难道不能被猎 人打去?”张果说:“汉武帝放鹿的时候,把一块铜牌放在鹿的左角下为记号。于是唐玄宗让检验那鹿,果然找到一块二寸长的铜牌,但文字已经残损了。唐玄宗又对张果说:”元狩年是什么年?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张果说:”那一年是癸亥年,汉武帝开始开凿昆明池。现在是甲戌年,已经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让史官校对这段历史,一点没有差错。唐玄宗更加惊奇。当时又有一个叫叶法善的道士,也善道术。唐玄宗问他道:”张果是什么人?“他回答说:”我知道,但是我说完就得死,所以不敢说。如果陛下能脱去帽子,光着脚走路去救我,我就能活。“唐玄宗答应了他。叶法善说:”张果是混沌初分时的一只白蝙蝠精。“说完,他七窍流血,僵卧在地上。唐玄宗急忙跑到张果那里,脱去帽子和鞋子,自己说自己有罪。张果慢慢地说:”这小子口不严,不惩罚他,恐怕他坏了天地间的大事呢!“唐玄宗又哀求了好久,张果用水喷了叶法善的脸,叶法善当时就活了过来。这以后,张果多次说自己又老又病,请求回恒州去。唐玄宗派人把他送到恒州。天宝年初,唐玄宗又派人征召张果,张果听了之后,忽然死去。弟子们把他埋葬了。后来打开棺材一看,是一口空棺罢了。----------------------------------------------------------------原文:《太平广记》卷三十 张果张果者,隐于恒州条山,常往来汾晋间。时人传有长年秘术。耆老云:“为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矣。”唐太宗、高宗累征之,不起。则天召之出山,佯死于妒女庙前。时方盛热,须臾臭烂生虫。闻于则天,信其死矣。后有人于恒州山中复见之。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 以水噀之,还成驴矣。开元二十三年,玄宗遣通事舍人裴晤,驰驿于恒州迎之。果对晤气绝而死。晤乃焚香启请,宣天子求道之意。俄顷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奏之。乃命中书舍人徐峤,赍玺书迎之。果随峤到东都,于集贤院安置。肩舆入宫,备加礼敬。玄宗因从容谓曰:“先生得道者也,何齿发之衰耶?”果曰:“衰朽之 岁,无道术可凭,故使之然,良足耻也;今若尽除,不犹愈乎。”因于御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流血溢口。玄宗甚惊,谓曰:“先生休舍,少选晤语。”俄顷召 之。青鬓皓齿,愈于壮年。一日,秘书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华尝同造焉。时玄宗欲令尚主,果未知之也,忽笑谓二人曰:“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迥质与华相 顾,未谕其言。俄顷有中使至,谓果曰:“上以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于先生。”果大笑,竟不承诏。二人方悟向来之言。是时公卿多往候谒。或问以方外之事,皆诡对之。每云:“余是尧时丙子年人。”时莫能测也。又云:“尧时为侍中。”善于胎息,累日不食,食时但进美酒及三黄丸。玄宗留之内殿,赐之酒。辞以山臣饮不过二升。有一弟子,饮可一斗。玄宗闻之喜,令召之。俄一小道士,自殿檐飞下,年可十六七,美姿容,旨趣雅淡。谒见上,言词清爽,礼貌臻备。玄宗命坐。 果曰:“弟子常侍立于侧,未宜赐坐。”玄宗目之愈喜,遂赐之酒,饮及一斗,不辞。果辞曰:“不可更赐,过度必有所失,致龙颜一笑耳。”玄宗又逼赐之。酒忽 从顶涌出,冠子落地,化为一榼(明抄本“榼”下有“盖”字)。玄宗及嫔御皆惊笑,视之,已失道士矣。但见一金榼在地,覆之,榼盛一斗。验之,乃集贤院中榼 也。累试仙术,不可穷纪。有师(“师”原作“归”,据《新唐书·方技传》改。)夜光者善视鬼,玄宗常召果坐于前,而敕夜光视之。夜光至御前奏曰:“不知张 果安在乎,愿视察也。”而果在御前久矣,夜光年不能见。又有邢和璞者,有算术。每视人,则布筹于前。未几,已能详其名氏、穷远(明抄本、许刻本“远”作“达”。)、善恶、夭寿。前后所计算千数,未常不析其苛细。玄宗奇之久矣,及命算果,则运筹移时,意竭神沮,终不能定其甲子。玄宗谓中贵人高力士曰:“我 闻神仙之人,寒燠不能瘵其体,外物不能浼其中。今张果善算者莫得究其年,视鬼者莫得见其状,神仙倏忽,岂非真者耶。然常闻谨斟饮之者死,若非仙人,必败其质,可试以饮之。”会天大雪,寒甚,玄宗命进谨斟赐果。果遂举饮,尽三卮,醺然有醉色,顾谓左右曰:“此酒非佳味也。”即偃而寝,食顷方寤。忽览镜视其 齿,皆斑然焦黑。遽命侍童取铁如意,击其齿尽,随收于衣带中,徐解衣,出药一贴,色微红光莹,果以傅诸齿穴中,已而又寝,久之忽寤,再引镜自视,其齿已生矣,其坚然光白,愈于前也。玄宗方信其灵异,谓力士曰:“得非真仙乎。”遂下诏曰:“恒州张果先生,游方之外者也,迹先高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尘,应召赵 阙。莫知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宗极。今则将行朝礼,爰申宠命,可授银青光禄大夫,仍赐号通玄先生。”未几,玄宗狩于咸阳,获一大鹿,稍 异常者。庖人方馔,果见之曰:“此仙鹿也,已满千岁。昔汉武元狩五年,臣曾侍从,畋于上林。时生获此鹿,既而放之。”玄宗曰:“鹿多矣,时迁代变,岂不为 猎者所获乎?”果曰:“武帝舍鹿之时,以铜牌志于左角下。”遂命验之,果获铜牌二寸许,但文字凋暗耳。玄宗又谓果曰:“元狩是何甲子?至此凡几年矣?”果曰:“是岁癸亥,武帝始开昆明池;今甲戌岁,八百五十二年矣。”玄宗命太史氏校其长历,略无差焉。玄宗愈奇之。时又有道士叶法善,亦多术。玄宗问曰:“果何人耶?”答曰:“臣知之;然臣言讫即死,故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即得活。”玄宗许之。法善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讫,七窍流血,僵仆于 地。玄宗遽诣果所,免冠跣足,自称其罪。果徐曰:“此儿多口过,不谪之,恐败天地间事耳。”玄宗复哀请久之。果以水噀其面,法善即时复生。其后果陈老病, 乞归恒州。诏给驿送到恒州。天宝初,玄宗又遣征召。果闻之,忽卒。弟子葬之。后发棺,空棺而已。
Ⅳ 八仙全传张果老怎么变成花龙
张果老为了成全八仙,让花龙的元神进占,最终花龙以张果的面貌示人,成为八仙一员。
相关剧情:艳彩逃至海边,玉帝声音从天而降,喝问艳彩为何悔约,艳彩表示已怀了韩湘子骨肉,所以不想死,玉帝大怒,要押艳彩上天庭,龙王巨龙真身突然从海中窜出,抢走了艳彩。
韩湘子认定艳彩定是被龙王捉走,于是勇闯东海,要求龙王放人,龙王扬言,只要韩湘子能接他三招的话,便放了艳彩,韩湘子拼死与龙王相搏,结果还是输了。众仙正是担心韩湘子下落之际,花龙出现,愿意弃暗投明,因为龙王真的给龙魔操控,为了让父皇脱离魔障,已是别无他法。
与此同时,土地出现,称玉帝得知八仙已整全,遂命八仙克日回天庭复命。两仙惆怅非常,因为韩湘子失踪,试问如何回天庭复命,汉锺离提议由张果冒充韩湘子,以济燃眉之急。
八仙终于返回天庭复命,假冒的张果亦能瞒天过海,为免药岛的仙药凋谢,玉帝命八仙克日起程,渡东海采药,以救苍生。众仙返回凡间后,商量如何渡海,何晓云终于忍不住说出在女蜗洞天所见,八仙渡海途中,赖以渡海的八卦会被龙王击毁,八仙全被龙王杀死。
为了苍生,众仙决定无论如何也得一试,或许何晓云看到的未来,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到了最后,一切会否极泰来。龙王以艳彩腹中块肉迫韩湘子归附,韩湘子为了艳彩,无奈答应。
(5)张果老图片怎么画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唐末宋初,东海一带,瘟疫肆虐,民不聊生。两位仙人汉钟离(施羽饰)和铁拐李(吴岱融饰)为拯救苍生百姓,不约而遇,遂决定往东海之东的药岛采药。然而却与花龙太子大打出手,铁拐李情急之下将花龙打成重伤。
东海龙王因此告上天庭,却不满玉帝裁决,誓言封锁东海,不论仙凡两界,无人可达东海之东的药岛。太白金星道出只有八仙俱全,方能安然过海。
玉帝遂遣汉钟离和铁拐李两仙下凡,找寻尚未成仙的其余六仙:韩湘子(郭晋安饰)、何仙姑(康华饰)、吕洞宾(何中华饰)、蓝采和(毛林颖饰)、张果老(陈大伟饰)和曹国舅(朱海飞饰),合八仙之力,渡过东海,采药以济苍生。
Ⅵ 张果老是谁
更多图片(11张)
张果老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汉族民间有广泛影响,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张果),本为邢州广宗的道人,他姓张名果,号通玄先生,是唐朝有名的炼丹家,养生家,还是个哲学家。“
Ⅶ 古人家中为何悬挂张果老画像
张果老一般是送福增寿的象征,特别是在传说中,张果老有医人性命的事迹。所以家有老人挂这位仙师的画像是祝愿增福添寿,无百病祟身的意思……
Ⅷ 张果老有什么传说
传说(一)
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据史籍记载他是正宁人,张果老墓在正宁县东七十里。
在正宁,流传着张果老的很多传奇故事。传说张果老须眉皆白,常倒骑毛驴巡游天下。他的毛驴一不吃草料,二不饮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驴头,那咻咻喘气的驴子就倒在地上变成一张纸驴。张果老拉起折成几折往怀里一揣,就睡了觉。第二天起来,掏出纸驴轻轻吹口气,一匹活生生的驴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骑毛驴上路了。
张果老以前骑的并不是纸驴,而是一头真驴。有一次,他骑着毛驴一路传经,寻仙觅道。当走到罗川华山西面的沟口时,抬头一看,只见葱郁茂密的山坡下,一片桃林,数行修竹,煞是茂盛。一座红砖绿瓦的寺院,掩映在竹林桃花中。张果老来到寺前,本想敲门进去,可一打听,寺里住着72个鲁莽和尚,靠耕种几亩庙产田和微薄的香火钱度日。为了不碍诵经,他在隔涧的山坡上觅一个石洞住了下来。
红日偏西时,寺院开饭的钟声响了。张果老骑上毛驴渡过涧溪,来到寺院门前。老和尚忙将他迎进禅房,接着端上两碟素菜、一碗稀粥、一盘馍馍让他充饥。张果老吃完饭,连个谢字都没说,骑毛驴又回了山洞。
一天、两天……天天如此,张果老钟响则到,饭后便去。老和尚见此虽有点为难,但又感到都是出家人,自己有饭用,就得给老道吃。可是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气。和尚们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开饭时不再敲钟而改成敲木鱼。可张果老一如既往,从无差错。于是和尚们憋不住了,有的说开饭时把门关了,有的说干脆把他赶出华山沟口。你一言,我一语,又定下了一条妙计。
一天,张果老又来吃饭。饭后谈论了半天经,出了门不见毛驴,地上只有一张血淋淋的驴皮。啊!这班和尚把驴杀了!张果老见状并未发怒,反而笑着对众和尚点头,然后走到驴皮前,用手在驴皮的脑门上一拍,说声“起来”,忽然驴皮变成一匹活驴站了起来,他仍旧倒骑毛驴走到涧溪边,把手中的竹板一伸,一条平坦的木桥立即搭在小溪上,毛驴过了桥。和尚们见此个个都傻了眼。
张果老回到石洞后把驴皮剁成小块,撒向子午岭,于是就变成漫山遍野的树林。他却画了一张纸驴用。这纸驴比真驴更得心应手,日行千里,又“得得得”地驮着张果老云游四方去了。
传说(二)
淮滨县张庄集,传说是张果老的故乡。张庄集原名又叫张果城,张果老成仙后曾一度改名为仙庄集。提起张果老成仙以及他为什么要倒骑驴的事儿,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
张果老本是穷苦人出身,常年以赶驴驮脚帮人运货为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这天,他赶着小毛驴,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时分,他正走到一座破庙前,只见荒坡野庙,一副破败凄凉的景象,庙内空无一人,只剩下两间破瓦房。往常,张果老每路过这里,总要歇歇脚,啃上几口干馍,睡上个把时辰的觉,也算寻了个痛快。这天,张果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摸摸干粮袋,还是早上舍不得吃的那一块大饼,现时要把这块大饼吃下去倒也容易,可晚上吃什么呢?他牙一咬,心一横,对着驴儿甩了一个响鞭,干脆三顿作一顿,待把货物运到地方再说!他刚要迈步,突然一阵清风刮来,闻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这时腹中空空,饥肠辘辘的张果老不禁喝住了毛驴,停下脚来。”张果老将毛驴挂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虚掩着的庙门,走了进去。
进得庙门,张果老一下愣住了:一向无人的破庙里,竟然支了口大锅。那灶堂正架着劈柴,锅的四周烟腾火燎地冒着大气。张果老疑惑不定,忙掀开锅盖一看,好家伙,你道锅里是什么?原来是炖得滚烂的一锅肥肉。锅盖刚一打开,那满锅的香气,一个劲儿他在朝他鼻子里钻!是谁有肉不在家吃,偏偏拿到庙里煮呢?张果老越想越感到奇怪,四下瞧瞧,再出门望望,还是没人。张果老碰上了这么个好运气,还会轻易放过,饱尝一口汤,味道出奇的美,也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什么肉,反正是他从来没吃过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从门外的小树上掰了根树枝当筷子吃将起来。
原来离这座庙不远处,有一座学馆,里面有一个性情孤僻古怪的教书先生。他平生无别的嗜好,只专一修身养性,以求升天成仙。说来也巧,这天,他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得了一个信儿,说是在离学馆不远的一个大荒坡地里,经常有一个光屁股小孩出来要玩,这孩子个子很矮很矮,却长得白白胖胖。学生以为稀奇,不知是谁家的孩儿,整天在那里玩也不回家。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喜,他断定这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乌。他早就听人说过,何首乌在地下生长千年以后,就会变成人形,出来走动,谁能吃到这种何首乌的肉,谁就可以超凡成仙。他早就梦想得到这样一种宝贝,不料却应在今天。他买来了一斤红丝线和一根绣花针,把丝线的一头穿在针上交学生带着,让学失设法把针扎在那个光屁股小孩儿的身上。学生听老师的话,果真这样做了。于是,先生就顺着红丝线一直找到了这种东西生长的地方,刚好,就在张果老经常路过的那座庙后面的地里。先生趁着没人的时刻,悄悄地挖了起来,挖了很深很深,直到把红丝线挖完,才挖出了一只长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先生想带回家,又怕被人遇见,想来想去,不如就在破庙里支个锅,人不知鬼不觉地独个吃了完事。没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乌,回去拿碗筷的时候,前庄却来了一个朋友,说是家里办喜事,要请他去帮忙写副对联,不等他答应,朋友就死拉硬执地把他拖走了.他匆忙写完了对联,就要告辞,朋友又死活非留他在家里喝几杯不可。就这样,时间一拖再拖,炖得烂熟的一锅仙肉仙汤却没能上口。
那何首乌个大肉多,张果老吃了个痛快也没吃完。这时,他的小毛驴在院外又踢又叫,他这才想起小毛驴还饿着肚子,于是连锅带汤一起端了出来,让驴儿也喝个够。最后还剩下一点汤,他顺手拨到了墙头上。
张果老吃罢肉,喝罢汤,打了个饱嗝,心中美滋滋的,正要坐下来抽袋烟运运气,却一眼看见有个人慌慌张张地朝这边走来。“不好,八成这锅内是他饨的!”他慌忙起身,解开驴绳,屁股一抬倒坐在驴背上。“得儿——嘟!”接着一个响鞭,驴儿四蹄踏踏飞快地跑起来。谁知就在这紧追快跑之中,仙物生效,那驴儿也因喝了仙汤,四蹄早已离开了地面,腾云驾雾地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身轻似飘,越飞越远,越升越高,破庙和那个追来的人早已看不见了。
传说,那被张果老用来当筷子吃何首乌的树枝干,竟然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被当地人称作“果老树”。那一堵被张果老用肉汤泼过的墙头,竟然如铜墙铁壁一般,经世不倒。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破庙加以整修,改建成“果老庙”,把这堵墙立为“果老碑”,并在上面题诗刻文,表达对张果老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