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衢道中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三衢州时路上的景象,写了在梅子黄时山中的景象。读完此诗,我们好像看到作者游历此山的画面,在梅子黄时,乘一只小船沿小溪而行,到小溪尽头兴致未尽又要登山而行。在山中的小路上,一路绿树浓荫,幽韵宜人,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快的叫声。展现了山中树木葱郁,鸟声阵阵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
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㈡ 三衢道中的诗配画是什么
《三衢道中》的诗配画,具体如下图:
《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
【朝代】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三衢道中》内容品读:
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诗人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㈢ 三衢山的简介
景区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全,堪称“江南一绝”。
三衢山石林风景区属石灰岩地貌石牙石林景观,石林世界造型奇特、惟妙惟肖、层次感强、变化无穷,有百狮争雄、仙女梳妆、龙蛇争霸、双龟峰、海龟峰、老虎洞、天顶花盆、玉如意、将军阵等五十多个景点景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象形石动物园。景区内融奇岩、怪石、峭壁、溶洞、石林、泉、溪等自然风景为一体,使您尽享大自然无穷妙趣。
三衢山石林风景区毗邻江西、福建、安徽等省,与周边地区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金华双龙洞、淳安千岛湖、武夷山、三清山、黄山等相距不远,320国道与205国道线贯穿境内,与衢州机场相距仅40公里
㈣ 三衢山的介绍
三衢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浙江衢州常山县城北约10公里的宋畈乡及辉端口镇,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面积为11.8平方公里。景区为灰岩岩溶地貌,与云南石林的壮年期岩溶地貌不同的是,三衢山岩溶属幼年期,主要由峰丛构成,微地貌为石芽和溶沟。三衢山同时又是奥陶纪晚期(4.4亿年前)的一个巨大的古生物礁,是研究华南古生代地史的重要地区。三衢山因生物礁和优美岩溶地貌的结合而珍贵。
㈤ 三衢道中怎么画才酷是画的不要印刷的
如果原题问的是《三衢道中》节奏划分,则答案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㈥ 选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里想象画面100字左右怎么做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原本是雨季,但是这些天,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划到尽头再改走山路。山路上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全诗的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简析:
这首诗的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㈦ 三衢山的历史
三衢山独特的地貌背景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有历代文人的诗词,民间艺人的传说。宋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曾这样赞叹三衢山:“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隋志》记载:“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三衢山历史悠久,文史丰厚。唐《元和郡志》记载:“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并记载了尉迟公建城以三衢山命名“衢州”的历史,后人称三衢山为“衢州的母亲山。据《韶山毛氏族谱》卷首凡例记载:“宋工部尚书让公世居三衢”,就是说毛泽东祖籍在三衢。北宋名臣赵抃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为世人称道,告老还乡时“一琴一鹤”相伴,两袖清风,被世人传为佳话。位于三衢山西坡“赵公岩”是赵抃年青时避难读书之地,后人因感其刚正,在其逝世后自发到此洞焚香、敬拜,以颂其德。毛泽东三过衢州还三问三衢山之来历。
㈧ 三衢道中画一个图,要怎么写
可以根据老师要求的绘画出来,注意画中要突出老师着重的要求。
比如这首诗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别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然后可以根据这个想象画面画出来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