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动漫图片 >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图片

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图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23:33

A. 孩子眼里的幸福是什么找到答案或许我们更幸福

孩子眼里的幸福是什么?
让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怎么理解幸福的:
“幸福就是找个老婆,生个孩子,下班后有两个人陪。”
“幸福就是拥有魔法。”
“幸福是外公外婆给我们吃饭、洗澡,就是我们的幸福。”
“幸福就是有人保护我,安慰我,在我需要的时候。”
“幸福就是爸爸妈妈不要离婚。”
“幸福就是很开心的意思,我觉得请别人吃火锅就很幸福。”
“幸福就是能升大班了!"
“幸福就是拥抱。”
……
孩子们用童真的语言能回答出大人们都回答不清楚的问题,无论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如何不同,但他们的幸福都非常简单。或许大家每天起早贪黑努力工作,自以为给孩子带来的幸福还远远不如和孩子一起吃顿饭带来的幸福。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收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当你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是真实存在的。
确实如此,很多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表明,相比赚更多的钱、取得更高的成就,家庭关系融洽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
在孩子的眼里,家就是整个世界——他们和外界接触得甚少,他们的心灵如此单纯,他们的追求很简单。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父母的爱,莫过于父母用心的陪伴,莫过于全家人快乐地在一起。
很多有了孩子的爸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只要孩子幸福,我们就幸福,所以我们就把我们小时候得不到的全给孩子,或者是看到别人家孩子拥有的也要争取给孩子买到。最后呢?孩子很郁闷,爸妈身心俱累。
或许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忙碌烦躁的社会中慢慢地越来越难体会到“幸福”的滋味,不如向孩子学习,重新定义目前你认为的幸福。或者回味下自己年少时的幸福滋味,是不是会感觉幸福来得很简单呢?
父母与孩子的幸福关系,如果正确认识到了,就是相互的,看到孩子天真的幸福笑容,你是不是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只剩幸福的感觉了呢~
平时在家里做这几件事可以增加爸妈和孩子的幸福感哦!
1、常和孩子一起愉快进餐
2、常和孩子聊你们家的历史故事
3、多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多交朋友很开心)
4、多和祖父母辈相处
5、让孩子讲讲学校有趣的事儿
6、和孩子玩他喜欢的游戏,可以是堆积木、一起舞蹈、躲猫猫,也可以是一起蹦跳
7、和孩子看同一本书
8、讲一个只属于你们的秘密

B. 讲座《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让听孩子才会说》

当时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很震惊,天哪,美国人居然将养育孩子做的这么细致,在什么场景下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和态度对孩子说怎样的话,都写得明明白白,太棒了!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爱不需要理由,爱需要方法,哪个妈妈不爱孩子呢?我们都爱孩子,但是怎样才能把自己心中的爱传递给孩子,大多时候我们采用的媒介就是语言。语言是个利器,可以伤人,也可以塑造人。怎么说,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确实是我们父母必修的一门课程。 今天,有幸和大家在这里相会,我们一起来共同研讨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而其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 当孩子露出天使般笑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爱她,而当孩子执拗、烦躁、哭闹,不肯听话的时候,也许我们就不那么容易心平气和了。对吗? 今天,我们一共讲3个主要内容,一感受&孩子的感受(What)二回应感受的误区在哪里(Where)三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How),预计1个小时,之后开放提问时间,预计半个小时。我们先从区分感受开始,在一个事件中区分成人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区分之后,才能恰当的回应和面对。 现在大家先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呢?今儿上午都发生了什么事儿,有哪些影响到,或者决定了你现在的感受?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述你现在的感受,你会怎么描述你的感受? 你的感受是开心?还是期待?是苦恼?是?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试图对自己描述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很疏离和漠视自己的感受了。好,现在呢,我们体会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看看孩子的感受。 4岁的明明要求下楼放风筝。妈妈答应了。下楼路过玩具店,明明要求买玩具,妈妈说没带钱,明明坚持。妈妈拉着明明的手,往前走,一边说:妈妈真的没带钱,咱们下楼来是为了放风筝的,咱们快去放风筝吧。明明身体向后使劲儿,不愿意往前,使劲儿挣扎。开始带着哭腔说:“不嘛,我就要!”妈妈有些气急:“你自己说要下来放风筝的,现在又说要买玩具,你真烦人!”明明大哭,喊着:“我要买玩具!就要!”妈妈生气了,将手一甩说,“你这孩子!太过分了!无理取闹!”这时候,妈妈的感受是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这种场景是不是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呢? 在这个例子里,有妈妈的逻辑和视角,也有孩子的逻辑和视角。你能清晰地看到之间的不同吗? 你觉得这时候妈妈应该怎样对待孩子呢?书中说到:一切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而行为是可以受限制的我们慢慢来体会和分享,希望这一个小时的分享结束时,大家能够有个新的视角去看这个妈妈在这种场景下该怎样做先请大家了解的是:孩子和我们都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感知系统,感受没有对错之分。由于视角的不同,孩子的感受可以和我们完全不同!有一个故事:暑假,妈妈带五岁嘟嘟去香港,回来后,妈妈要女儿把在香港印象最深刻的事画下来,孩子画了一张图全是大人的腿。妈妈说维多利亚港湾,迪士尼乐园,紫荆花雕塑,那么多美好的记忆,为什么孩子却画这么多人的腿。 可是以孩子的高度,他看到的就是这样,这就是孩子的感受。 大人对相同事物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可能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热,秋天刮风,冬天下雪,可能有人喜欢,有人觉得烦。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在这个基础上,再区分感受,区分自己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 有一次,我在浩途的读书会中做分享。一位妈妈分享了和自己孩子的冲突,类似于我在开场时举的例子。我当时说:这是因为你被孩子的感受带走了。孩子想要买玩具,这是天性。买不到玩具,他哭闹,很正常,因为他没能遂愿。可是他是他,你是你,你不是他,他不是你。他感受不好,不代表你也需要生气他有情绪不代表你也需要有情绪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感知系统。可是平时我们是如何回应孩子的感受的呢? 二、回应感受的误区在哪里?看看我们平时对待孩子的感受,脱口而出的话是什么呢?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在当当网畅销的书,比如说神奇校车,你给孩子买了,当他六一礼物,他瞄了一眼说:“不好看,没意思”,这时你会怎么说?下雨,天气转凉,你让孩子穿长袖,他说热,不肯穿,你会怎么说?孩子刚睡起午觉,你让他写写作业,他却说:“我困。”这时候你怎么说? 我们通常脱口而出的话是:怎么可能?别的孩子都很爱看这本书,你怎么会觉得没意思?天凉了,你冻感冒了别怪我!你刚睡起来怎么可能困! 这些脱口而出的语言,我们很熟悉对吧?就算我们思想上认同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感受,我们还是会觉得他的感受很奇怪,我们甚至会觉得孩子是不是在故 意找茬儿。我们肯相信孩子不是故意找茬儿吗?如果相信,一切都好办了。或者说书上推荐的方法就有用了。 如果我们不肯相信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接纳孩子的感受,会有什么危害呢?孩子会觉得困惑、愤怒、甚至转而不相信自己。也许我不该觉得这本书不好看,不该觉得热,不该觉得困。 我想没有妈妈愿意这样打掉孩子的自信。所以,我们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无条件地接纳! 三、如何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呢?四个方法专心倾听简单回应说出感受幻想实现我们逐一用例子来体会下不同方法带来的体验。 1、心不在焉孩子:妈妈,今天小明打我了妈妈:(坐着看书)孩子:妈妈,你听到了吗?今天小明打我了!妈妈:嗯,在听(声音小,仍在看书)孩子:所以,我也打他了,我使劲的打他了。哼,你根本没有听我说;妈妈:我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听的,接着说!(继续看书中)孩子:还是算了吧这时候,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各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他是不是觉得很受挫,不被重视。 他懒得再继续沟通了。如果这样的事情持续发生,那么今后亲子沟通就出现障碍了。换一种方法,我们来试试1、专心倾听(全神贯注)孩子:妈妈,今天小明打我了妈妈:(听到孩子讲话,抬起头看着孩子)孩子:所以,我也打他了,还挺使劲的。。妈妈(微笑,拉着孩子的手,注视着孩子)孩子:你猜怎么着,我现在开始和小亮玩了,他从来不打人妈妈:(点头,微笑) 为什么,妈妈基本没说话,孩子就获得了释放,感受到被倾听。那是因为妈妈的态度。全神贯注的态度就足以抚慰孩子。 再看第二种方法,同样体会例子中孩子的感受2、提问,建议孩子:妈妈,我的新铅笔被人拿走了妈妈:你确认不是你自己弄丢的孩子:不是,我去洗手间的时候还在桌子上呢妈妈:谁让你乱丢的,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告诉你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孩子:别说了,烦死了 孩子体会到的是责备,所以他烦死了,我想任何一个人体会到责备的时候,都会烦的。2、简单回应(回应感受)孩子:妈妈,我的新铅笔被人拿走了妈妈:哦?孩子:我去洗手间的时候还在桌子上呢妈妈:噢孩子:我已经是第三次丢铅笔了妈妈:是这样啊孩子:从现在起,我离开座位的时候,把笔放到课桌里面就不会丢了 而妈妈只是换了一个态度,用了很简单的词语回应,孩子竟然自己想出了解决方法 我记得在浩途读书会分享的时候,大家上台角色扮演,大家发现,成人很难做到简单回应,基本上是人家刚一抛个开头,自己就赶紧去提供解决方法了。确实,我们成人思维很快,所以我们需要等待,给孩子多一些思考的空间。 确实,我们成人思维很快,所以我们需要等待,给孩子多一些思考的空间。这样能够真正锻炼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我相信这是每个妈妈求之不得的事情。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种方法负面和正面的例子否定感受)孩子:爸爸,我的小金鱼今天早上死了爸爸:别难过,宝贝孩子:它死了,我每天都给它喂食的爸爸:不就是只小金鱼嘛,爸爸再给你买一个孩子:我就要我的这个小金鱼爸爸:你真是无理取闹 这个例子很典型,几乎我们成人都很愿意快点把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快点拉出来。见不得孩子待在负面情绪中。殊不知,我们越要往外拉,孩子越不肯从负面情绪中出来,因为他觉得没被理解! 而能够让孩子尽快释放情绪的途径是:说出孩子的感受 3、说出感受孩子:爸爸,我的小金鱼今天早上死了爸爸:哦,是吗?真没想到孩子:我每天都喂它,教它游戏爸爸:是的,你很关心它,你们在一起也很开心孩子:它已经一天天长大了,它是我的好朋友爸爸:噢,失去朋友是挺难过的 我自己从读这本书到不断地分享、实操,发现这招是最管用的。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一旦我说出了儿子的感受,他的典型反应是哭声骤然大了起来,然后满含委屈地点点头,我拥抱他一下,他马上就停止哭泣,可以开始积极思考了。 我的感悟是:只要你捅破了孩子的情绪泡,就一切恢复正常了,孩子马上会变会那个愿意合作的孩子。 所谓捅破情绪泡,就是准确地描述孩子当时的情绪。在我的实践中,基本上用到第三招就风平浪静了。 当然,也有孩子要星星要月亮,我确实做不到的时候。那时候就需要用到第四种方法了。我们看看两种方法的对比逻辑解释)孩子:我想吃奥利奥妈妈:没有奥利奥了,有好吃点行吗?孩子,不,就要奥利奥妈妈:我告诉过你,家里没有了孩子:我就要,我就要妈妈: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种方法,越闹越僵。4、幻想实现孩子:我想吃奥利奥妈妈:真希望家里能有奥利奥啊孩子:我就要妈妈:听得出你很想吃孩子: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吃到妈妈:我真希望能给你变出一盒来孩子:那。。。我就吃好吃点吧 而这种方法呢,则在幽默中笑声中收尾。 我想分享一下我和儿子的一个真实案例。记得开场的时候那个例子吗?我再贴一下 4岁的明明要求下楼放风筝。妈妈答应了。下楼路过玩具店,明明要求买玩具,妈妈说没带钱,明明坚持。妈妈拉着明明的手,往前走,一边说:妈妈真的没带钱,咱们下楼来是为了放风筝的,咱们快去放风筝吧。明明身体向后使劲儿,不愿意往前,使劲儿挣扎。开始带着哭腔说:“不嘛,我就要!”妈妈有些气急:“你自己说要下来放风筝的,现在又说要买玩具,你真烦人!”明明大哭,喊着:“我要买玩具!就要!”妈妈生气了,将手一甩说,“你这孩子!太过分了!无理取闹!” 我遇到了完全同样的状况,下楼没有带钱,儿子路过玩具店,非要买玩具。我便用了幻想实现的方法。 我当时用手在口袋里摸了摸,然后攥着拳头,假装拿出了钱,然后往儿子的手里一放,说:“我给你钱了,你去买吧”4岁的儿子张开自己的手,看看说你没给我钱呀,我笑咪咪地说我给了他歪着头想了想,把拳头攥起来,往我裤兜里一塞,说:我又把钱还你了,你去买吧。他的眼里有一丝狡黠。我俩相视哈哈大笑起来。 恰好一点半了,四种方法刚好分享完,我们来回顾一下四种方法是:小结: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专心倾听 简单回应“哦……嗯……原来是这样……” 说出感受。“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幻想实现“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问题1、这本书没看过,可是类似的书看了不少。都是看书的时候觉得不错,可是用起来不灵或者很多时候就忘记了,甚至已经被自己的负面情绪给包围了。而情绪处理的书~还有张德芬的那些书自己也看过,可是但是,在生活中就不会用了 回答1、我想说:要想习得书中的正确方法,最有效途径是帮助别人习得这套方法。听了你会忘记,做了你会记得,而不断地分享给别人会让你真正内化这套方法,浩途就是这样诞生的,浩途相信付出+创造=个人成长,在不断帮助别人习得此方法的时候,我们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成长。 回答2:理解。确实育儿需先育己。而且方法再好,如果妈妈自己在情绪中,很难去实施正确的方法。很多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我自己也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所以,汇集5年来妈妈们的心路历程,我写了这本妈妈心灵成长小说《我要做个好妈妈》,有读者说,《如何说》这本书给出了方法,而《我要做个好妈妈》这本书能与妈妈共情,让妈妈释放焦虑,感受好,才能行为好。有个妈妈昨天给我发短信说:她5岁的女儿哭闹,她很烦,便自己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看《我要做个好妈妈》,而她女儿在门外使劲儿拍门在说:“你这个坏妈妈”。她看了几页书,发现书中的话就像自己说的,很快她的情绪得到释放,开门可以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了。我们做妈妈的,确实要先让自己感受好。 问题3: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举个例子,比如关于孩子喝水,有的孩子不爱喝水,如果你不提醒,一整天也不会要水喝,即使你提醒,他还会拒绝“我不渴,我不喝”,这种情况就任由孩子的感受吗 回答3:相信孩子,这是第一位的,吃喝拉撒睡孩子是知道的。你可以看看《我要做个好妈妈》里,那里面的珊珊就是被督促喝水的一个孩子,这是有原型的,当时妈妈焦虑的不得了,可是,做妈妈的无论如何要练习放下焦虑 问题4:孩子家长:chhxmu 女儿上了将近一年的托班后,最近突然哭闹着不要去上学了。最近:比较怕看巧虎遇到危险的内容,女儿到底在怕什么呢?这也是没有安全感的体现吗?我该怎么疏导她的这种恐惧的情绪? 回答4:先理解和接纳女儿的感受。比如:你可以说:你是不是有些害怕?直接面对孩子的感受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帮助她走出来。还有就是在游戏中倾听。推荐你看书《倾听孩子》《游戏力》 问题5:家长:深谷水音 1、孩子写字总低头,姿势不正确,平时做作业我基本每隔几分钟就得提醒一次,孩子有时候表现出很烦的样子。怎样提醒能起到好效果呢? 2、孩子弹钢琴面对新学的内容,有些时候的状态表现出不认真、烦躁的样子,怎样说能帮她面对自己烦躁的情绪?或者说家长怎样做能让孩子觉得舒服,愿意面对困难 回答5:真的很烦。真的很烦。而人在烦的时候是无法有好的行为的。妈妈是否可以想法不提醒呢,而去识别孩子做的好的时候,进行描述性赞赏呢? 问题6: 1.跟小朋友相处,这个宽容度可以到什么程度?是要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吗? 2.被自己认为的好朋友排挤,怎么跟孩子分析?好朋友还曾拉帮结伙的孤立雪娇,我曾经跟雪娇分析,什么样的朋友是好朋友,还想听听专家怎么说。 3.三个小朋友相处,其中两个有孤立雪娇的情形;所以,当雪娇和好朋友在一起,第三个小朋友加入,雪娇有好朋友被抢的感觉。这种情形该怎样跟孩子沟通?4.孩子被打压如何给孩子排解? 期中考试,雪娇考得还不错,却被一个同学讥讽考得成绩不好。 自己在培养孩子善良宽容、守规则的一面,发现生活中孩子却处于弱者的状态。从上幼儿园起,孩子在不断的观察、适应环境,也在不断的调整着自己跟周围同学朋友的相处之道。雪娇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这一路走来,踉踉跄跄,不仅孩子,作为家长,我也非常的郁闷。 回答6:很理解您的心情。孩子是在实践中慢慢去感知自己的位置和相处的分寸的。这位妈妈替孩子判断了很多,什么时候该怎样处理,可是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你无法替代孩子做出一切判断。真的希望你能够放手,多给孩子一些自己感知和决定的空间,最好的过渡方法还是说出感受,雪娇的所有经历,你都可以在旁边,用旁述的语言说:“好朋友和别人去玩儿了,你很难受吧”。你的心路历程我能感同身受,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建议你读《我要做个好妈妈》 问题7: 这本书我读过,确实写得很好,但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很想听听浩途的家长实际操作的例子。比如我女儿很喜欢一个玩偶,出门时总要带着。有时忘记了,在路上就吵着要玩偶。我的回应就是:“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小兔子和你在一起,她不在你很不开心。”有时宝贝哭着说现在就要小兔子,我回应说,我们现在就回家,或者说真希望我们有翅膀,马上就能飞到家。可是这样的回答并不能安抚她的情绪。想问问文颖老师有什么好办法 回答7:是,有时候你做了你可以做的一切,仍然不能安抚她的情绪,那就不能了。没关系,她有权利继续难受一会儿,但是你不用跟着难受,理解和陪伴就够了。 问题8:别的方面还好,最近就是觉得在学钢琴的时候,这个负面情绪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每次练琴的时候发现问题,我都是等一曲终了,才很耐心的提出来,然后希望她能注意。但是闺女却急躁的回应我“我知道,我知道,你别说了!”问题是同样的错误,接下来还继续犯,每当看到她那样,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了。一反面担心不纠正的话,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频繁的提醒和纠正会打击她的自信,而且会有损亲子关系。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解放父母》都看了,而且是反复看,反复实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不能很好的把握。希望这次讲座能有收获! 回答8:是啊。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纠结。如果我们能理解每个孩子都是天生愿意学习的,我们能相信孩子已经尽全力,可能会有所不同,我特想分享一句话,学习的最大敌人是受教育。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在不断地破坏孩子的学习自主性。是孩子的自主性重要呢,还是一次两次的错误纠正重要呢? 问题9:江小鱼妈“请问专家,儿子快六岁了,有时候他生气的时候,气极了,会打爸爸妈妈,还会把责任推到我们身上,说是我们害的。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一般就是很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爸爸妈妈。我们平常是几乎不打他的。还有,他打爸爸的话,事情过后他爸爸会要求他要道歉,不然不跟他玩。但我觉得这样好像教给孩子计较和不宽容,会吗?安娜 11:50:23 还是江小鱼妈: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其实家长往往在这个时候也是一样有负面情绪的,因为孩子这时候通常是无理取闹、不讲道理、一味哭闹,甚至还有破坏性、攻击性,然后家长就会火不打一处来。这个时候,家长真的很难和孩子做好共情。想请专家说一说,我们在处理孩子的情绪之前,又应该怎么样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情绪呢? 再有一个,我发现共情常常都不起作用呢。打比方,孩子非吵着要给他买个冰淇淋。然后我们告诉他,“我知道你今天真的很想要吃一个冰淇淋,这么热的天,吃上一个又冷又甜的冰淇淋真是太舒服了。可惜我们都知道,今天不是购物日,不能买冰淇淋。”然后孩子会叫着说:“我就要买!”他还是会坚持他自己的主张。共情好像并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到底应该怎么做更高效呢? 回答9:孩子气急了打人,你可以严肃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同时很接纳他的情绪,理解他,并说:你很生气,你气急了吧,因为.... (妈妈一般最知道孩子生气的原因,把这个情绪泡点破了就好了) 然后我们告诉他,“我知道你今天真的很想要吃一个冰淇淋,这么热的天,吃上一个又冷又甜的冰淇淋真是太舒服了。可惜我们都知道,今天不是购物日,不能买冰淇淋。”然后孩子会叫着说:“我就要买!”他还是会坚持他自己的主张。共情好像并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你的共情不足,因为你急于跳入下一环节,解决问题,所以就会无效。孩子的心思灵动,感应敏感,你真正地理解他的渴望将会更快帮到他释放。 问题10:花心她妈:这本书是我不外借的书,因为我要常看,至少现在我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如果觉得孩子有什么地方不对,首先该想想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回答10:是的,育儿先育己。不过,对自己也要宽容些,分享我书中的一句话:上帝让你做了妈妈,就是认为你足以做个好妈妈。

C. 求翻译,谢谢了!

“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你会唱这首歌么?
这是一系列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
它讲述了五对父子来到陌生的地方。他们必须完成任务。笨手笨脚的爸爸学会的做饭以及照顾他们的孩子。孩子们则学会了团队合作。
你喜欢看这个节目么?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吧。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请点击采纳~~
如有需要,请点击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

D.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是有些学生对学习全无兴趣,如何加以引导和培养呢?

爱好不等于兴趣

不少家长把“兴趣”和“爱好”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发现孩子爱好某一事物时,就认为他对其产生了兴趣。其实不然,刘嘉认为,这两个概念有区别,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这两个概念中,“爱好”的范围很广,所含感性因素偏多,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就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
怎样发现孩子的兴趣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例如刘嘉曾教过一名学生名叫胡劲,现已被保送到北京大学,他的父母就是有心人,看到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便重点培养。

胡劲读小学时,对马桶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好奇,便动手拆了自家的马桶,父母很支持孩子的这一做法。其间,胡劲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父母又因势利导送胡劲学奥数,一直到现在,胡劲对数学热情不减。

扩展视野对发现兴趣很重要。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发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

E. 对孩子们的祝福语,图

鞭炮声声响,喜报频频传,闻君喜得小儿郎,我等亲朋开始忙,满怀喜悦来祝福,费尽心机来祝愿,但求母子都平安,全家快乐都幸福!

宝贝,现在的你是一个美丽童话的开始,以后的故事也许包容万像,但一定美不胜收,是绚丽的晨曦。也许有风有雨,但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迎接,愿你健康、快乐、聪明、纯真善良……,你幸福所以我们幸福!

你要学会独立、自强,学习方面要学会运用工作不依赖别人,目标性更强,时间安排好。改掉拖拉的坏习惯,发挥你的优势,争取在下个学期取得好成绩。加油!

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感受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的路是漫长的;路途中的坎坷,希望能够让你增强承受风雨的能力……过去的已成为过去,汲取经验教训,努力让自己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努力不让自己在考后后悔!粗心是你的死敌!像一个战士一样,下定决心,调整心态,找到你的武器,坚定、坚持、坚决地战胜它!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有撼!

在这世界美好,祖国繁荣,社会安定,气象万千的岁月中,原天下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渡过一个美好的童年,都能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你是一个懂事、能干的小朋友,你的舞跳得真美,你的画画得真好,上课你能专心听讲,爱动脑筋,能积极举手发言。值日工作认真负责。就要上小学,老师希望你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大胆些,勇敢些,好吗

F. 生活中,该如何听取孩子的建议,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的方法是,多问她怎么想的,她怎么看的,对于一件事情我会说这件事情妈妈不知道怎么办了,你有什么好的办法不。

我觉得有时候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的自己无所不能似的,就好像没有你不知道的,而且也不要在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后,你直接就否定她,就好似你跟人家提出你的意见,然后你刚说完别人就直接否定你了,说过两次以后,你还有心思再去说吗,我相信你就是有想法也不愿意再说给他听了。

有时候当孩子有疑问,或者是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家长你不要说你不懂,你不会,你不明白来否定孩子,你要学着去听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

G. 独生子女的我真孤独

只看该作者 楼主
Madman丶褚小姐 宝宝3岁 扬州市
有多少独生子女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的。
我和我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还是独孙,别说亲姐妹。我连个堂兄弟姐妹都没。
我和我老公都表示没觉得自己孤单过,同学邻居小伙伴那么多。
当然小时候一直希望自己有个哥哥,可以帮我打架保护我来着。
我反正一个闺女就够了,好多人说独生子女会孤单,真的孤单吗。
很多人说,一个孩子多孤单,或许只是你们觉得孤单吧,做个调查有多少独生子女觉得孤单。
投票选项(妈妈网PC版暂不支持投票,如欲投票,请打开妈妈网app客户端):
1. 独生,不觉得自己一个人孤单
2. 独生,偶尔觉得自己没兄弟孤单。
3. 独生,觉得自己很孤单希望有兄弟
很多人选择生二胎或者劝别人生二胎,都用一个理由,就是“独生子女真的太孤独了,需要给他们生一个兄妹好有个伴”。独身子女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从不觉得孤独,想要有玩伴是真的,但是这不是所有孩子的想法么?关于独生子女是否觉得孤独,让我们来听听独生子女们都怎么说。

@比牛还牛
独生子女 没羡慕过有兄弟姐妹的 很享受父母的专属宠爱 因为小时候可以跟邻居家小伙伴们一起玩 所以从来没觉得孤单 。
喝阿华田的孩子
谁说独生子女就孤单了啊啊啊啊啊!独生子女小时候也有小伙伴一起玩的好咩?这是非独的人心里不平衡来安慰自己的理由吧!
EALA
我自己是独身子女,小时候倒也不觉得孤单,反而觉得很幸福啊,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宝嘛!
一米阳光三寸天堂
我是独生子女,觉得挺好,有兄弟姐妹的话也挺好,但是没多羡慕。我老公也是独生子,没觉得父母老了压力就大,不过我想生两个孩子。哈哈
蓝韵汐之
我是独生女,真没觉得孤单,小时候天天跟邻居小孩野在外面玩,每天都要妈妈到处找我回家吃饭。。。。
小木妹
独生女,只能说下辈子还要做独生的。感觉很好。
波密三月桃花开
我也没有觉得孤单,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有堂表兄弟姐妹这些也一起玩。。。。反正我觉得独生很好,和父母之间没有任何芥蒂,都给予彼此全部的爱,以后我也只会生一个。
封小若
我想说,我们根本不孤单。我们从小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关心,有一个院子一个小区的朋友同学。我和我大部分朋友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孤单。相反的,因为家里只有一个,玩的时候找同学朋友,做作业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性格更有主见,更独立。有想法有主见。所以请不是独生子女的朋友们不要通过想象说我们孤单。我不排除个别独生子女会想要兄弟姐妹,但是大部门独生子女是不觉得孤单的。
也有人说独生子女自私。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独生子女更自我是肯定的,但是自私与非只和家庭教育有关,非独生子女就不见得不自私。我见过很多有分享精神的独生子女,长大工作后认识很多非独生子女相当自私。有的性格使然,有的是过于自我保护。对于自私这点,我觉得与独生、非独生无关,全看家庭教育。
育儿分享说
跟很多人一样,我以前也觉得独生子女真的很孤单。在听过很多独生子女的自我感受后才发现所谓的独生子女孤单,是别人觉得他们孤单,其实他们并不孤单。给因为“独生子女孤单”为借口生二胎的父母们提个醒,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家庭情况量力而行,如果不能给孩子平等的足够的爱和良好的教育,不管生几个孩子,他们都会觉得孤单,这和是否独生没有任何关系。

阅读全文

与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怎么说的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生狗动漫图片 浏览:547
短发日式发型图片女 浏览:943
小型幼犬价格及图片 浏览:494
运动寸头发型图片 浏览:1001
如何导入图片进行搜索 浏览:952
免费的可爱动物图片 浏览:127
非主流文字图片霸气十足 浏览:224
德国人穿衣服图片大全 浏览:395
ppt中怎么把一个图片复制多份 浏览:930
简单手帐小机关图片 浏览:638
伤感男动漫高清图片 浏览:418
淘宝图片检测文字 浏览:741
图片如何与文档模板融合 浏览:142
简单可爱图片动漫女生 浏览:363
烫发短发中卷发型图片女生 浏览:832
晚安健身图片高清 浏览:715
呐喊可爱图片女生 浏览:121
word文档版本不同显示不一样图片 浏览:398
miumiu手包价格和图片 浏览:669
lv新款女包图片2015及价格查询 浏览: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