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可爱图片 > 壮族女孩真人图片

壮族女孩真人图片

发布时间:2022-05-03 19:00:20

1. 壮族女孩有何性格特点

广西人,普遍给人的感觉就是:善良、大方、包容、耿直。此外,广西人胆小、目光短视。广西人的性格特征,有个共性,普遍认为是比较“老实”。广西曾是一个落后的多民族集聚区,历史以来跟外界联系不够密切,许多民族同胞根本就是一辈子老死在山旮旯里,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轻一辈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大多养成了诚实憨厚的性格,经商意识淡薄。

依笔者看,广西主要会经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以下2块地方,

玉林 梧州 贵港一带,粤语片区,主要讲白话和客家话。此地区与广东文化习俗接近,主要从事的是产品生产加工、商业贸易和工业贸易。因此当地民营经济也很发达活跃,玉林人,博白、陆川“风炮补胎”,能让他们整出这么个广西老少皆知的名声,也算是略有胆气了。可见玉林人是天生具有经商意识的。

广西沿海一带:钦州、北海、防城,1965年受广东管辖,当地的贸易经济与广州一带紧密联系。在钦州市胜利路就存在有广州会馆,这说清朝后期民国期间就有广州人到钦州经商了。三海三市主要从事的是商贸,主要包括海产品贸易、木材加工贸易。因此至多会打造出一些商人,能成为企业家的寥若星辰。

柳州、桂林一带,主要是讲西南官话的,因此受到湖湘文化的一定影响,经常意识不是很突出。桂林以山水着名,解放前因战乱收拢了全国各地文化精英的避难而成为文化名城。在桂林柳州一带经商的湖南人许多。

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广西 西部,东北部,由于长期与外界隔绝,农耕文化、自给自足的文化影响了几代人。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未成走出过山区,感受到外边的世界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铁路、公路的修通,很多人走出了大山、走进了沿海省市谋生,为年轻一辈开拓视野提供了条件。

纵观全中国,中国擅长于经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 浙江、 江苏(苏南)、福建 广东一带。浙江,自古以来都是重商主义很浓厚的,现在的浙商、温商那是不得了,驰骋全中国,全世界;不是流行过一句口号吗?"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太牛B 了更是厉害。福建,广东一带海外华侨中国,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经商意识就非常突出。

2. 广西壮族姑娘漂亮吗

漂亮呀,那里的姑娘大多都是比较纯朴,是一种纯朴的美,没有化妆品的雕琢。
你可以去桂林旅游,顺便看看那边的风土人情。

3. 壮族的女孩子温柔吗

壮族有好几千万人,要说壮族女孩温不温柔。。。难说,壮族女孩的情感也是很丰富的,如果你真想弄出个结果,你还是自己去接近,了解吧。接触到广西各市的女生,我觉得桂林的部分女生温柔,有些脾气很大,总的来说长得好;柳州部分女生脾气不怎么好,喜欢说粗话,比如:“狗吊”这词语,为人还行;南宁女生相对矮小性格温和,不过爱把朋友说成“友仔友女”,还有说话带“呀”等语气词,我去南宁一段时间,还是受不了那边的习惯。玉林女生有点温和,有时难免有点脾气,有美女也有丑女。北海的女生也蛮温和,脾气不大,印象中长得不怎么样;梧州女生蛮温柔,就像我的梧州同学。还有河池百色的女生我没接触过。
其实哪里的女生都有温柔型的,看你遇到没有,看你的火眼金睛了。每个地方的女生都有会打扮的。其实打扮需要物质支柱,要不再有那个打扮心,也没法实现嘛。

4. 广西壮族女人长相特点

长相清秀,皮肤超好,毕竟清纯,质朴。纯天然的美女。生活环境和空气都是比较好的,吃的食物都是自给自足,没有任何污染,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农村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比较规律,而且还非常懂事。勤劳可爱,实在,心地善良。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5. 请问,壮族人有什么特点,请介绍包括姓氏,五官等的特点。

广西土着姓氏是:黄、韦、覃、陆、罗、农、莫、庞、梁、蓝、雷等。

广西地域大姓:黄姓,汉族、壮族、苗族等多民族姓氏,也有客家人闽南人等。是南方一个大姓,跨地域,在广西广东是一个大姓。在广西主要集中在白色地区。

五官就是中国人的特点,肤色浅黄-棕黄色,头发较黑而发形较直,眼色多呈深褐,鼻子中等宽,鼻梁中等高或偏扁平;颧骨很突出,面部相当扁平;整个嘴部不向前突,嘴唇不厚不薄,也不前鼓;身上体毛稀少。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

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

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

古代壮族曾流行过文身、凿齿等习俗。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提到柳州峒民(壮族古称之一)尽是文身人。宋代史书《太平寰宇记》也记载说今贵港市一带的妇女出嫁时要凿去一颗牙齿,古称“凿齿”。这些风俗只在偏远的局部地区有零星流传。

(5)壮族女孩真人图片扩展阅读:

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6. 壮族民族服饰特点(简洁)

壮族服饰以蓝黑为主调。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大部分地区妇女上身为蓝黑色偏襟无领衣,下身为蓝黑色宽脚裤,仅桂西北保存多彩对襟上衣。这是壮族妇女两种基本的服饰,但在纹样及配套显出各地的特点。

桂西北地区妇女上身穿深蓝色或带花有色短衫,外套白色无领对襟上衣,胸前只有两排布纽扣,前胸露出带花内衣,内外互相映衬,淡雅秀丽。青黑色宽脚裤,离裤脚几寸处镶有红蓝一宽一窄两道栏干。头戴艳丽的印花或提花毛巾。

从头到脚形成红白黑或蓝白黑三种色彩,对比鲜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妇女服装极有特色。侬支系妇女上身为天蓝色或青黑色偏襟镶边衣,无领,密纽扣,矮领口及离袖口两寸处镶有五道颜色与宽窄均不相同的壮锦镶边;下身为与上身有反差的蓝色或黑色宽脚裤。

头缠多道彩色镶边的蓝黑色头巾,巾尾略垂于脑后;腰系彩道镶边(上沿)的梯形围裙;胸悬锁形银饰,着银项链。

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服饰尚宽松简洁,适合多雨多水终年劳作的环境。服饰的配套和延伸表现为文身和饰物,以及相适应的发式。文身有鳄纹、虎纹、蛇纹、云雷纹、蛾蝶、花草、鸟、蜻蜓等。

饰品主要有银梳、银簪、耳环、项圈、项链、胸排、镯、脚环、金钗等。发式曾先后有断发、披发、椎髻、披衽、长辫。现在壮族地区服饰大部分与汉人相同,文身及银饰在大部分地区消失,凿齿民间早演化为镶金牙,今亦罕见。

(6)壮族女孩真人图片扩展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1、由于气候的原因,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2、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总的来说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来说。

7. 各族人的衣服的照片,真人。

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
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
??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8. 壮族姑娘刘三姐被誉为“歌仙”,她唱歌的本领有多大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的故事在广西等地广泛流传。

人们把刘三姐称为神女,为何这么说呢?据说刘三姐十二岁就能指什么唱什么,什么都能唱出来,不用思考的那种,自编自唱就如洪水一般,而且唱出的歌词与曲都都深入人心。

传说中:

刘三姐擅长歌唱、勇敢正直。她用歌声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和幸福的生活,歌如泉涌,人们对她十分仰慕。

总结:

如今,广西多地还在举办歌圩节,节日期间,壮族男女青年聚集在一起,身着盛装,相互对歌。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历史、劳动生活等。

对歌的类型总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称作“盘歌”的知识问答类对歌,还有一种是男女对唱的情歌。歌曲一般采用山歌的曲调,歌词则是即兴发挥唱出来的。

阅读全文

与壮族女孩真人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狗的简笔画图片大全集 浏览:503
最美电影高清图片 浏览:126
米色和紫色衣服搭配图片 浏览:966
word文档中怎样完整打印出图片 浏览:864
ps文字如何加入图片 浏览:129
最可爱的小娃娃的图片 浏览:72
淘宝图片空间怎么搬家 浏览:575
简单国画石头图片 浏览:504
高燃男生动漫图片 浏览:631
在网上搜一些些动漫简单图片 浏览:539
男士假发发型图片中年型 浏览:307
冬天搭配衣服好看图片赵露思 浏览:17
戴手表的衣服图片 浏览:136
心心相印图片文字 浏览:712
猫的图片可爱卡通 浏览:77
情侣图片简单一对动漫 浏览:976
ppt如何在视频上添加图片 浏览:41
户外围墙灯图片及价格 浏览:582
用word表格图片打印清晰 浏览:93
长发动漫少女图片大全图片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