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熊猫图片及详细资料
大熊猫
大熊猫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中文学名: 大熊猫
拉丁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英文名:Panda
别称: 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
二名法: 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哺乳纲(Mammals)
目: 食肉目(Carnivora)
亚目: 犬型亚目(Caniformia)
科: 熊科(Ursidae)
亚科: 熊猫亚科(Ailuropodinae)
属: 大熊猫属
种: 大熊猫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性情: 温顺
体征: 肥硕似熊,头圆尾短,黑白相间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录
起源进化分布范围
数量
种类
发现过程典籍记载
意外发现
正式命名
世界轰动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存环境独特的食物特性
如何消化竹子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面临威胁
保护措施保护级别
致危因素
保护前景
危难时期
熊猫基地
人工繁殖
基因研究
WWF与大熊猫
利用与保护史前年代
古代
西方人与熊猫
国内借展管理规定
其他相关熊猫传说
友好使者
熊猫画作
长寿熊猫
起源进化 分布范围
数量
种类
发现过程 典籍记载
意外发现
正式命名
世界轰动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生存环境 独特的食物特性
如何消化竹子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面临威胁
保护措施
保护级别 致危因素 保护前景 危难时期 熊猫基地 人工繁殖 基因研究 WWF与大熊猫利用与保护
史前年代 古代 西方人与熊猫 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其他相关
熊猫传说 友好使者 熊猫画作 长寿熊猫展开 编辑本段起源进化
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有些人认为大熊猫是一直是食草动物,其实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可爱的大熊猫(38张)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化石显示,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动物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居住区,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大熊猫在吃东西(14张)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
熊猫家族的生活(2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数量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大约只有1.06740002,所以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
大熊猫邮票图集(40张)种类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熊猫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一岁半以下的幼体)有273只。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白色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编辑本段发现过程
典籍记载
古时候大熊猫也被称为“食铁兽”。 汉 东方朔《神异经》:“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晋 郭璞注释《尔雅·释兽》:“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舔食铜铁及竹骨。” 清 袁枚《新齐谐初集》:“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引。”
意外发现
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戴维一植物标本寄回法国,并且引进了许多植物新种到法国和欧洲各国外,还在中国发现了58个鸟类新种,100多个昆虫新种和许多重要的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24张)、金丝猴和麋鹿。 1867年戴维第二次来华后,听说四川西部一带动物种类很多,而且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已到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传教两年多。3月11日这天下午,戴维和几个人来到邓池沟源头采集到几种生物标本,正高兴地返回天主教堂,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客套地让他们到家中去用茶点。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李家的猎人告诉戴维,他很快就会看见这种动物的活体 大熊猫
。戴维异常激动他估量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品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的一个空白。 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就把它杀死了。 1869年5月4日,猎手们终于给戴维带来了喜讯:捕到一只“竹熊”和6只“长尾巴猴”。经过戴维的认真思考,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给“长尾巴猴”取名“仰鼻猴”。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的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他一会儿称体重一会量身段对这只“黑白熊”进行着当地人从未看到过的科学观察。 大熊猫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可是,要把这个宝贝从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边缘的穆坪(现宝兴)带到大西洋彼岸的法兰西帝国,在当时交通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既要翻山涉水,
大熊猫的习性(3张)又要远渡重洋,谈何容易。结果,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已经奄奄一息了,戴维神父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正式命名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后,当时谁也不认识大熊猫,人们从兽皮上看到它有一张圆圆的大白脸,眼睛四周有两圈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于是有人断定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这个动物皮子是假的!有人却又说它只不过是一种奇异的熊罢了。但是,经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 大熊猫吃粽子
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 从此,“大熊猫”这个现代名称就这样诞生了!戴维也就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宝兴大熊猫的外国人。 据了解,戴维神甫在1870年将大熊猫皮送回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的同时,还将在宝兴境内收集到的金丝猴(当地人叫“长尾巴猴”或叫“长尾子”戴维取名“仰鼻猴”,爱德华兹主任定名“金丝猴”)、绿尾虹雉(贝母鸡)、小熊猫(山猫蹲)以及“植物活化石”珙桐(山梨子)等也带到了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陈列,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都一一做了命名。台湾又叫做猫熊。
世界轰动
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迷并猎获这种珍奇的动物。其中包括美国 罗斯福总统的的两个儿子西奥多·罗斯福和克米特·罗斯福。兄弟两先是到戴维发现大熊猫宝兴县,一无所获,然后又进入大凉山。在越西县他们开枪打死了一头大熊猫,作成了标本带回美国。以后又有德国、英国等国的探险家猎获大熊猫,从中国猎人手中收购的就更多了。一时间不少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但他们始终没能捕获到一只活的大熊猫。 在戴维神甫发现大熊猫的67年之后,捕获活大熊猫的梦想终于被一位顽强的美国女人实现了。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新婚,丈夫威廉·哈克利斯是一个狂热的探险家,结婚后两周就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然而威廉还未到达大熊猫产区便病死在上海。露丝当初要求和丈夫同行,被丈夫认为是累赘而遭到拒绝,现在她决心完成丈夫的遗志,在丈夫去世的两个月的1936年4月启程前往中国。露丝的探险队仅有两个人——她和25岁的美籍贯华人杨昆廷。杨的哥哥曾经参加过罗斯福的儿子的中国探险队。他们从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达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寻觅大熊猫的踪迹,设置猎捕的陷阱。11月9日,当他们来到一片大雪覆盖的竹林时(专家考证为汶川县草坡乡),听到一个枯树洞里传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当杨廷昆从树洞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递到已经冻得麻木的露丝怀里时,她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露丝以为这只不到3磅的小家伙是雌性(后来证明是雄性),便用杨廷昆妻子的名字给她取名“苏琳”。幸运的露丝知道她得到的东西是何等的宝贵,带着苏琳迅速返回成都,随即乘飞机到上海。但在出境时遇到了麻烦。 尽管西方人已寻求大熊猫半个多世纪,并且知道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但直到那时,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几乎为零。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熊”,政府也没有任何保护的规定和措施。露丝的麻烦并不在于她捕获了大熊猫,而是进入中国内地的手续不全,因此不能离境。最后她采取行贿的办法登上了到美国的轮船,她把苏琳装在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上“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便混出了海关。 露丝带着苏琳还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电报早已把消息传遍了美国。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为珍贵的客人安排了最豪华的套房,召开隆重的欢迎晚会。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曾经为寻找大熊猫到过中国的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见到苏琳时,十分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苏琳。人们像潮水似的涌向这里,最多的一天达4万人,超过了该动物园的最高记录。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商人们争先恐后的赶制大熊猫形象的产品,时髦女郎身着大熊猫图案的泳装招摇过市,甚至一种鸡尾酒也以大熊猫为名。露丝和苏琳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了银幕。 路西和苏琳
不幸的是苏琳只活了一年,后被做成标本永久陈列。苏琳的出现,使大熊猫从博物馆走进大众,她不仅珍稀,而且尤其可爱,一时间成为了全世界的动物明星。各西方大国竟相到中国捕捉大熊猫,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在其中“帮了大忙”。在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之间,就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并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 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在德机的轰炸下表现镇定,玩耍自如,成为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在战争最严酷的时候,报纸仍然在报道明的生活。明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报刊登的讣告称:“她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人带来了快乐”。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2月,英国人又通过外交途径,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到汶川进行大搜捕,终于捕获到一只大熊猫送到英国。像中国的许多事物一样,熊猫在国外大出风头以后,在中国的地位迅速攀升。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也许正因为如此,大熊猫才得以幸存。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❷ 厦门名小吃
厦门小吃地图
一、 中山路周围的老市区
> 1、 中山路的肉棕
> 2、 九市的卤面
> 3、 大同鸭肉粥
> 4、 乌糖的沙茶面(民族路酱油厂)
> 5、 定安对面广州小食里的叉烧褒仔
> 6、 银行中心五楼及国际银行四楼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刹是纯正
> 7、 轮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 8、 中山路来雅六楼冰吧的红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盘
> 9、 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 10、 鹭江宾馆的晚茶
> 11、 幸福路“小眼镜”排挡,专做酱油水。记得要下午6点以前去,不然不是没位子就是
没料了
> 12、 在轮渡“春天”的拐角处的台湾小吃店:棺材板--台湾的名小吃
> 13、 吃正宗的虾面只要在吴再添往轮渡方向走第一个小巷子左传就是了。推荐虾面、猪
脚面
核拍> 14、 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个巷口)的麻糍应该也是鼓浪屿叶氏麻糍
> 15、 银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鲜大排挡,名字一时想不起来了,不过这家做的丝丁鱼饼,凉
拌骡肚,凉拌骡肠实在是极品
> 16、 局口街从中山路这边走过的第一个卖春卷也很棒
> 17、 民立小学对面的“月华“的沙茶面和肉棕,特别时沙茶面,现在还是由80岁的月华
阿婆亲自配料。
> 18、 镇邦路有条很小的巷子,里头有户人家做点沙茶面、炖罐的小生意,猪心罐、乌鸡
罐、番鸭罐都加了不知道什么药材,口味绝对胜过“宝贵”之流。
> 19、 西门的土笋冻
> 二、 湖滨东西南北
> 1、 滨北的“宝贵”八宝饭(炖罐特别好)(滨北转盘附近,加油站的正对面)
> 2、 四里的沙茶面
> 3、 福联的自助茶
> 4、 市府大道边巷子里的阿发酱油水-新鲜好吃又便宜只是在路边环境不是很好
> 5、 湖滨旧货市场对面的好再来川菜馆
> 6、 湖明路潇湘湘菜馆
> 7、 湖滨南老知青的纤丝驴肉
> 8、 白鹭洲大酒店的鸡软骨、还有种海苔加着怎么去做的对虾
> 9、 欢乐园的鸦片鱼头还有那小菜里的鸡爪
> 10、 亚珠餐厅的白灼章鱼和芡实煲改型羡,亚珠的-小鲍捞饭
> 11、 金永福的酱海螺肉、蟹虎串烧;福满楼的多宝鱼、鲨鱼骨汤、黄金炒饭…
> 12、 滨南路北方人独一处的烤养小腿,味道很正哦
> 13、 柄豆干: 在胡滨四里菜市场的南段除了柄豆干之外还可以柄鱼、虾等等
> 14、 厦门六中的牛肉更,现已经迁到阿朱餐厅隔壁
> 15、 滨北挨近市处的巴西烤肉(近二十种肉)
> 16、 滨北中行后头的客家菜(怎么也记不得店名)
> 17、 振业大厦对面的西安小吃:凉皮很好
> 18、 百味鲜的-水煮桂花鱼
> 19、 感光厂斜对面的同安租让老店,门口只写着封肉、鱼头汤、煎蟹,里面的鱼头汤实在鲜
得可以
> 三、 禾祥东西路
> 1、 糊涂火锅的青椒鸡(繁荣广场)
> 2、 好好啃大骨头是在湖滨南建行红楼边上的路口进去
> 3、 逍遥津徽菜(国贸广场和汇禾新城之间)
> 4、 鱼樵耕读里头的锔饭
> 5、 小城故事附近的山里人家闽北菜馆
> 6、 奔马饮食店的酱排套餐,8元/份,可以和无锡酱排相比美
> 7、 禾祥路上海汤包的汤包配剁骨肉汤
> 8、 和祥东二娃的水煮活鱼
> 9、 禾祥东奔马对面的客家菜
> 四、 文灶
> 1、 鑫安宾馆后面的荣记深海鱼(鱼皮熬粥20元/份,注:深海鱼油很有营养)
> 2、 荣记深海鱼一旁的牛庆牛肉,里头的牛肉和溪鱼都相当不错
> 五、 莲花
> 1、 莲花二村:市场附近的韩国料理,地道又便宜。
> 2、 莲花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垄上人家兰州菜馆,羊羔肉和丁丁炒面
> 3、 烤肉: 位于莲岳里科技幼儿园边。晚上7:00以后才营业。他的烤鸡翅和豆干
> 4、 甜点以莎诺西餐厅(圆山酒楼一楼)做得最好,尤以“提拿米酥”为我至爱。
> 6、 莲花厦融宾馆后面的西域食府的大盘鸡
> 7、 莲花盈翠一条街里有一家卖咖喱鸡饭,是一个印泥老华侨开的,做的很地道,而且咖
喱都是从印泥带回来的或者用带回来的原料自己加工的,可惜现在老人去世了,总感觉咖喱
的味道越来越象超市买的。
> 8、 莲花西新疆食府的馕
> 9、 宝龙上海餐馆的油炸冰淇淋
> 10、 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不二斋面馆:豆花,面,烧饼,酱牛肉
> 11、 菲律宾领事馆对面的一家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东北菜馆很好吃
> 12、 香江花园一楼的内蒙食府:怪味羊腿
> 六、 湖里
> 1、 湖里:水上乐园附近广东客家菜馆
> 2、 湖里活鱼街靠建行路口的冬粉鸭店的盐水鸭很好吃,虽然和南京盐水鸭已经完全不同
,味道还是可以的,推荐爱啃鸭头的尝试。
> 3、 湖里菜市场的阿强卤面
> 4、 湖里芙蓉苑一条街上有很多好吃的。
> 七、 莲前
> 1、 金鸡亭附近的遵义羊肉粉
> 2、 金尚禹洲花园里有龙岩的清汤粉和牛肉丸
> 3、 金鸡亭里面,去云顶岩的路边有家东北菜比较正宗。
> 4、 永定驻厦办上面的龙岩特色菜
> 八、 江头、莲岳、松柏
> 1、 银鹭,(同安人开的,象沙县小吃店一样普通。吃的却大都很高级,熬鱼翅的沙锅就
是街边卖的,几元一个的土锅。又大又土。经常去都满座。结帐---别人结的--常常是1、2
千元。不过倒也货真价实)。
> 2、 彩虹花园对面停车场里“渝园”川菜馆的水煮活鱼
> 3、 京闽酒店南侧民居的一楼咸稀饭: 纯属闽南口味,稀饭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粥那么
粘汤头的味道很好,饭粒有嚼劲。
> 4、 屿后北里车站后的小巷子里的卤面
> 5、 冬粉鸭: 京闽酒店对面的阿亮大排挡。正宗的石码五香
> 6、 牛肉汤: 在松柏扁食嫂和妙香面食的中间
> 7、 梅菜扣肉:松柏天香阁馆子的菜。“南乳空心菜”和“椒盐丝丁鱼
> 8、 长青路路口的诊所南侧台湾肉圆,推荐他的肉圆、简餐和肉羹汤
> 9、 广州茶点: 长升酒店酒店一楼
> 10、 长青路和湖滨北路交叉口在湖滨北路上有家灌口卤味的,鸡爪很好
> 11、 思文长青电器城对面有家新疆的天山饭店,不错的。
> 12、 京闽中心边上的西安小吃:羊肉泡馍
> 13、 国贸斜对面,玉凌阁。很好吃的杭州菜
> 九、 鼓浪屿
> 1、 龙头鱼丸汤
> 2、 黄金香肉松
> 3、 麻糍(新华书店)厦门风味小吃
厦门的风味小吃久负盛名,发展至今已有200余种,其中尤以咸食的烧肉粽、鱼丸汤、虾面、薄饼、芋包、蚝仔煎、韭菜盒、土笋冻、沙茶面、油葱米果、炒条;甜食的花生汤、圆仔汤、贡糖夹饼、炸麻花、栗米炸、炸枣、炸蒜、面茶等最为长盛不衰。而且,不少具有传统特色的小吃名点,逐渐演进为精致、小型、高档、多样化的菜肴而跃上正规宴席,登上雅之堂。
1、蚝仔煎
蚝仔煎为厦门最具风味的传统大众化名点。它以鲜牡蛎为主料,掺入适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节的鲜蒜或韭菜及少许的盐,倒入热油锅煎炒而成。其味鲜甘美,糯芳香,富有营养。若再加上一点沙茶、辣酱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为可口,滋味更香。
2、油葱火果
油葱火果以其柔韧细腻,鲜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制作先要磨、拌好米浆,然后配好绒料,有猪腿肉丝、葱白、荸荠,再加一研碎的扁鱼、虾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盐等等,而后再将已拌匀的米浆倒入碗里,并洒下葱油和调匀的鸭蛋液,如果是加料的还可另加入虾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该点也可进行蒸炊,吃时,调上沙茶、辣酱、蒜泥、桔汁等。
3、薄饼
薄饼又称春饼。其饼皮薄而柔韧,鲜美可口,油而不腻。每逢“清明节”、“三月节”、“春节”等节日,许多地方都有吃薄饼习俗。烹制薄饼菜的方法是:将适量的各种荤素菜料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卷薄饼时,若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乘热吃更有滋味。如果把卷好的薄饼油炸就成为“炸春卷”,另有一番滋味。
4、韭菜盒
韭菜盒是厦门、闽南和台湾民间的传统佳点。厦门的韭菜盒早负盛名。其主要原料为瘦肉、豆干、韭菜、红萝卜、葛薯等,昀要切成碎丁,做工考究,讲究开头与火候。制作成的韭菜盒呈螺旋状,表皮层层酥脆,内馅鲜美,吃起来香脆可口。
5、虾肉面
虾肉面以虾为主料,具有味道香醇鲜美可口之特色。旧时较有名的是开设在思明北路的“章记”虾面店和赖厝埕的虾面店。烹制虾面关键在于虾汤的调制,要将虾洗净,剥掉虾头、虾壳;然后捣碎,反复洗出虾汁,滤渣后,将虾汁面倒入炸葱头油的锅里滚沸成虾汤,再和之以猪骨汤,即成色泽赤红、味道鲜美的虾面汤。
6、烧肉粽
厦门的烧肉粽在港台及东南亚一带颇有名气,其中以“好清香“的烧肉粽最为闻名。其制法五关:第一关是选料要精,第二关是精工细作,第三关要掌握好火候,第四关是配好蘸料,第五关烧好的肉粽要随时保持热度,只有热吃才有香味扑鼻之感。
7、炸五香
炸五香既是小酌佳点,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其味香酥可口,制作较为简便,不少家庭逢年过节都有自行制作炸五香的习惯,在各大餐厅、酒楼或街头小摊也随处可见。制作炸五香,首先要将猪肉切成条状或块状,青葱白切片,荸荠或荠薯等剁成米粒丁,鸭蛋搅成蛋液,同适量的五香粉、白糖、味精、食盐等混合拌匀,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内料,然后用豆皮包裹成条状,在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然后下次油锅炸至呈赤黄色即成。
8、土笋冻
土笋冻是用海产的“笋”(厦门人叫“土蚯”)加工烹制的冻品,具有鲜嫩清脆、晶莹剔透、凉喉爽口等特点,成为风味独特的名点。吃时要蘸点芥辣椒酱、芝麻酱、乌醋、蒜绒、调味酱油等调味料方有味道。
9、炒面线
炒面线为厦门早期的“全福楼”和“双全酒家”几位老厨师钻研创新的厦门风味佳肴,它的烹制方法是:把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等用,还得将炸好的面线放入七成熟的油锅炸至金赤黄色,捞上待用,在下锅同配料和炒之前,还是将炸好的面线放入开水锅里过氽一下去咸方可。
二、列入中华名小吃的厦门风味小吃
1、厦门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系以厦门饮食服务公司小点名师黄则和命名。此店始创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享誉海内外。
黄则和花生汤取料精细,泡发考究,烧煮时间及火候恰到好处。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无缺、清香酥烂、入口即化、汤甜而不腻的特色,曾获1986年福建省小点比赛“金奖”殊荣。我国着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两次到过厦门,都特地光临品尝花生汤,对黄则和花生汤的美味大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2、厦门好清香烧肉粽
厦门“好清香”座落于厦门市大元路32号,旧称“赖厝埕”,1940年王朝基先生创办,以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驰名中外。
厦门好清香大酒楼数十次应邀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及省内外的大宾馆、酒店举办厦门风味美食节;多次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摘金、银、铜、名优奖,成为风格独具的“中华老字号”。
厦门“好清香烧肉粽”,50多年来,以“三精”取胜(精选、精配、精制),不断至美,以味浓鲜香、油而不腻、糯软爽口,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赢得市民和海内外侨胞由衷厚爱,以致有“不到好清香,枉费鹭岛行”之赞语。
3、厦门吴再添沙茶猪肉面
厦门吴再添小吃店座落于厦门市大同49号,以本市擅长烹制厦门风味小吃名师吴再添姓名为店名。小吃荟萃厦门名点风味小吃于一炉,有其富有浓郁独特的乡土风味而蜚声海内外。
厦门“吴再添沙茶猪肉面”是闽南地区备受喜爱的名品小吃。闽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不论春厦夏秋冬食用沙茶猪肉面均适中。这道小吃特点是肉鲜嫩脆,面条柔润爽滑,汤甘甜、香辣,增人食欲。
花生酥
花生酥是厦门着名的中式糕点,又名“贡糖”。主要原料是 花生仁和砂糖,制作时先将花生仁炒熟去膜,和糖煮过,然后捣碾成酥,轧拉成型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应小心剥去包装纸,轻轻故人口内,入口即化,甜而不腻,香可喷颊,除呷茶时品尝,亦可作咸光饼等面点的夹心料,产品远销国内外。
龙眼
眼是同安的特产,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爽口。过去是上奉封建帝王的贡品,现在是中外游客竞相争购的佳果。同安是全国六大龙眼产地县之一,现有上百个品种,种植面积3000万平方米,生产的龙眼远销国内外。
漆线雕
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远销东南亚各国。具特色的民间工艺漆线雕是以精细的漆线品.自唐代彩塑兴盛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以来,漆线雕便被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应用于佛像装饰。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早在几百年前漆线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雕像就驰誉中外,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 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目前,厦门工艺美术厂把漆线雕与陶瓷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线条陶瓷作品。如线条瓷塑《郑成功》,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送到日本展出,获得好评。
小件漆线雕工艺品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青果
即橄榄,有润喉、解毒之效。三十年代,厦门药店怀德居以青果配上名贵中药制成橄榄碱出售,因药味太浓,生病的人才吃。后来颜家春蜜饯铺把它改制成具有药效的食品——甘草蜜饯,取名青津果,厦门人叫“青果鼓”,食后津香弥喉,止晕止吐。
文昌鱼
昌鱼是厦门的名贵特产,俗名鳄鱼虫,它的主要产地在厦门市同安县刘五店,并因刘五店海屿上有个文昌鱼阁而得名。刘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鱼场;近年来在厦门的岛东部的前埔村与大担之间,又发现文昌鱼的新渔场。厦门文昌鱼体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长,每千克有近万尾之多,全身半透明,头尾两头尖,国外又称“双尖鱼”,是高级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 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厦门药酒
厦门药酒历史悠久,其中万全堂、春生堂、松筠堂三种药 酒,都有2叩多年历史。药酒是药材和酒的融合体,具有药的疗效,酒的作用。厦门酿酒厂生产的药酒,除万全堂、春生堂、松筠堂的传统产品外,还增加了固本药酒、卫元药酒、月桂补酒、乌鸡白凤酒、鹿茸真 补酒等品种。
厦门珠绣
厦门珠绣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性工艺品。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见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厦门珠绣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一百多个品种。这些产品均采用闪亮夺目,五彩缤纷的玻璃珠子和电光胶片,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传统的工艺手法、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全珠图案构图严谨、密不容针;半珠图案优雅秀美,清新悦目。
珠绣挂图《厦门海堤》、《南京长江大桥》、《龙凤戏珠》等,构图清新,设色柔和,景物逼真,层次分明,参加过全省、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选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珠绣拖鞋,绣工考究,样式大方,品种多样,穿着舒适。有的鞋面纯系玻璃珠子绣成,有的则在丝绒面上用彩珠绣成珍禽花卉等各色图案,绚丽多彩,柔软舒适,尤其是夜间穿用,在灯光照射下,熠熠闪烁,光彩耀人。厦门珍珠拖鞋,以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
馅饼
馅饼在厦门是一种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食品,料精工细,系选用优质面粉、猪油、上等绿豆制成。制作时,绿豆蒸酥去壳,研得精细,饼皮和饼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处。烘制时,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内熟外赤不走油。这样做出来的馅饼饼皮香酥油润,馅科冰凉清甜。 厦门馅饼以庆兰斋最为着名。近年来,鼓浪屿食品厂正迎 头赶上,并将馅饼制成中秋会饼,供人们中秋节“ 。
❸ 广东美食的介绍..要图片和文字
1、蜜汁叉烧
2、盐锔鸡
3、黄道鸭
4、梅菜扣肉
5、牛肉丸
6、海参酥丸
7、虾饺
8、干蒸烧卖
9、粉果
10、泮塘马蹄糕
11、蜂巢香芋角
12、鸡仔饼
13、糯米鸡
14、家乡咸水角
15、红烧大裙翅
16、金牌化皮乳猪
17、酥皮莲蓉包
18、马蹄糕
19、伦教糕
20、蜂巢芋角
21、捶肉丸
----------------------------------------------------------------------
粤菜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
广州菜是在汇集我省各地优秀民间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地吸取我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借鉴西方食谱之所长,融汇贯通而成一家的。广州菜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品种多样。1956年“广州名菜美点展览会”上介绍的莱品便有5447个。与菜品有渊源关系的点心815款,小吃品数百个。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有二十一种之多,尤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时令性强,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较为常见的广州菜色有白切鸡、白灼海虾、明炉乳猪、挂炉烧鸭、蛇羹、油泡虾仁、红烧大裙翅、清蒸海鲜、虾籽扒婆参等……
潮汕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派潮菜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见长。代表菜有盐锔鸡、黄道鸭、梅菜扣肉、牛肉丸、海参酥丸……等。
除了正式菜点,广东的小食、点心也制作精巧,而各地的饮食风俗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广州的早茶,潮汕的功夫茶,这些饮食风俗已经超出“吃”的范畴,成为广东的饮食文化。
广州美食
广州人爱吃、会吃,天下闻名,夸张点的说法就是:广州人除了四足的桌子不吃外,什么都吃,于是,麻雀、鹧鸪、穿山甲、蝙蝠、海狗、鼠、猫、狗、蛇、猴、龟……超过一千种材料可以变成桌上佳肴,甚至不识者误认为"蚂蝗"的禾虫,亦在烹制之列,而且一经厨师之手,顿时就变成异品奇珍、美味佳肴,令中外人士刮目相看,十分惊异。
广州地处亚热带,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故有“水果之乡”的盛誉。广州的水果品种有500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
食在广州,流传历史已久,海内外皆负盛名。而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以其取材不限、注重质和味,滋味清鲜、百菜百味、变化无穷,遂成为海内外最受欢迎的菜式。它是由广州菜、潮汕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主体,具有选料博杂、制作精细、口味趋于清淡、富于季节性变化、讲求营养科学的特点。广州饮食业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
粤式点心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制作精细,花式繁多,咸甜兼备,口味清新。各款点心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厌。
富有地方特色的点心小食有:虾饺、干蒸烧卖、粉果、泮塘马蹄糕、蜂巢香芋角、鸡仔饼、糯米鸡、家乡咸水角等等。名点、名小食、名风味食品不胜枚举。如广州酒家的满汉全筵、北园酒家的时果美点、泮溪酒家的点心宴、南国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园酒家的红烧大裙翅、大同酒家的金牌化皮乳猪等。
广州多数酒家、餐馆都经营“三茶两饭一夜宵”,而且集饮食娱乐于一体,营业时间长,饮食市场各种风味兼容并蓄,多方面满足了各类游客的需要。
广东风味
广东小吃属岭南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现时的广东小吃和点心有区别,小吃品是专指那些街边小店经营的米、面小型食品,制作较简朴;点心是茶楼、早茶的繁多品种,以及星期美点等,特点是:花式品种较多,造型精细。
广东小吃的成熟方法多为蒸、煎、煮、炸4种,可分为6类: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杂粮为原料,风味各异;糕品,以米、面为主,杂粮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为发酵和不发酵的两大类;粉、面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风味特色而称的;甜品,指各种甜味小吃品种,不包括面点、糕团在内,用料除蛋、奶以外,多为植物的根、茎、梗、花、果、仁等;杂食,凡不属上述各类者皆是,因其用料很杂而得名,以价格低廉,风味多样而着称。
酥皮莲蓉包
以半发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团)摺叠作皮,莲蓉作馅包成圆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软而稍爽韧,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虾仁、猪肉等拌成的馅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软、半透明,可见角内馅料,馅鲜美甘香。此品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广州饮食习俗一书中载:“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茶蘼露、竹脂(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一名曰粉角。”20世纪20—30年代,各酒家、茶楼争相创名牌菜点以招徕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点心师的所创的粉果独占鳌头,人们称之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业,娥姐的传人转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为大同酒家的名牌点心。50年代以后,各大茶楼、酒家也把它作茶点供应。粉果也就成为羊城美点之一。
马蹄糕
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此品以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为最有名。因其所处的泮圹是盛产马蹄的地方。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
伦教糕
用大米浆经发酵蒸制而成。其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内层小眼横竖相连,均匀有序;质爽软而润滑,味甜冽而清香。此品因首创于顺德县的伦教镇而得名,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清咸丰间成书的《顺德县志》载:“伦教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舟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止一家,在华丰圩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非他人所用。”但后人采用在煮糖时加鸡蛋清去浊之法而一直传下来,并随着华侨的足迹而传至东南亚各地。
蜂巢芋角
用芋泥作皮,猪瘦肉、虾肉、冬菇等炒熟后作馅,包制成角形,下油锅炸制而成。其皮色金黄,表层小眼密布,状若蜂巢,外皮酥脆,内层软滑,馅有微汁,鲜美香浓。此品是茶市必备的点心,广西、海南均盛行。以广西荔浦所产的香芋做的最佳,故又称荔浦芋角。
捶肉丸
捶肉丸是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客家汤菜。用新鲜牛肉或瘦猪肉作原料,薯粉、胡椒、作佐料,将鲜肉用厚铁垫剁成肉泥,加入佐料,挤成丸子,用猪骨上汤慢火煮熟。肉法家丸嫩滑、爽脆,别有风味,老少喜欢。
蘸仔鸭
蘸仔鸭是客家人闲不住夏季的美食。五七月间是鸭仔上市的的季节,在客家城乡随时可以品尝到这道鲜美的时菜。
蘸仔鸭用嫩鸭作原料,以生僵、大蒜、醋、白糖、糯米洒作配料。将鸭宰杀,去除内脏、洗净、烫熟,用新鲜猪油涂抹一遍,切成长方小块。然后蘸以僵油,金不换或蒜仁醋,风味独特。
蜜汁叉烧
为传统菜肴。其制法是,将去皮半肥瘦猪肉切成菜,放入瓦盘内,加作料腌制45分钟后,用叉烧环串起,放入烤炉烤30分钟至熟,用糖浆淋匀,回烤2分钟后即成。此菜肉质内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烧鹅
烧鹅是广州传统的烧烤肉食。烧鹅源于烧鸭,鹅以中、小个的清远黑棕鹅为优,去翼、脚、内脏的整鹅,吹气,涂五香料,缝肚,滚水烫皮,过冷水,糖水匀皮,晾风而后腌制,最后挂在烤炉里或明火上转动烤成,斩件上碟,便可进食。烧鹅色泽金红,味美可口。广州市面上烧鹅店铺众多,最为有名的是长堤的裕记烧鹅饭店的烧鹅和黄埔区长洲岛上的深井烧鹅。
西餐
西餐自80年代进入深圳后很受人们欢迎,目前,各大星级酒店皆设有西餐厅。除西餐厅外,东南亚各国风味菜肴也逐渐进入深圳。首先是泰国菜,由中泰大酒楼经营,颇受欢迎。南国影联二楼开设一越南菜馆,上林苑酒店、粤海酒店、阳光酒店等先后开设了朝鲜菜和日本料理,华侨城的一家小吃店则专营印尼风味菜。
东北菜
东北菜,在满族菜肴的基础上,吸收全国各地菜系,特别是鲁菜和京菜特长,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风味。其特点是:咸甜分明,酥烂香脆,色鲜味浓,明油亮芡,讲究造型,烹调方法长于扒、炸、烧、烤、蒸、炖、氽。“白肉血肠”、“什锦火锅”、“鸳鸯大虾”等菜肴别人一格。
深圳现有不少东北人,东北菜自然也被搬到了深圳,尤其是东北人开的水饺店,很受欢迎。
京菜
京菜的特色是由宫廷风味、清真风味和山东风味融合形成的。烹饪技艺擅长烤、爆、熘、烧。菜肴质地重其嫩脆,口味重于鲜香,讲究造型美观。着名菜有:北京烤鸭、北京水饼、涮羊肉等。
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是广州历史名菜之一。其制法是,将猪手(前腿)洗净,斩件,煮熟,再放到流动的泉水中漂洗一天,捞起,再用白醋,白糖,盐一同煮沸,冷却后再泡数小时,即可食用。因泡猪手的泉水取自白云山,故名“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这个菜式酸中带甜,肥而不腻,皮爽脆,食而不厌。制作此菜着重色、香、味、型,加上“五柳料”或红椒丝点缀,则色泽亮丽,口味更佳。
红烧大裙翅
红烧大裙翅是高级宴席中的高级佳肴。其菜一是美味可口,二是选用质地上乘的裙翅,由大量的各种肉类煮出的汤汁煨制而成。
30年代,由大三元酒家号称“翅王”的吴鸾主制的这种菜式,以其在烹饪方法上的独到之处,烹制出韧中带脆,汤清味鲜,浓而不腻的翅中上品,而深受食客的好评。
龟苓膏
龟苓膏是神秘的棕褐色,呈胶状,容器是什么形状它便是什么形状,一小钵一小钵,加蜜后显得晶莹,拿勺子横七竖八切成小块,一块块挤在一起,藕断丝连,入口甜,回味苦,据说越苦越好,可以清热败火,多吃为宜。
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广东美食 广东小吃与点心同源,历史悠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记有多种民间美食,如粉果、沙翁、粽子、薄脆等,至今久盛不衰。小吃的品种虽不如点心多,但用料比点心更杂,可分为六类,除粥品外,还有:油器,即油炸米面食品,咸的有油条;甜的白糖沙翁、笑口枣、脆麻花;咸甜相杂的有咸煎饼等。这类小吃,季节性不强,常年供应,但以冬季最盛,食时,一般与粥品相配,使之稀稠相辅。
面食
品种有油条、伊面、云吞,水饺等。云吞很早就传来广东。现在,广东以云吞和面同吃最盛行,叫云吞面,城乡皆备。它是用鸡蛋液和面,擀成薄皮,包上猪肉糜、虾仁等制成的馅料,和全蛋面条一起烹熟,加虾子上汤食用的,以面爽、馅嫩、汤鲜为上。
糕粉
糕的名品有伦教糕、松糕、棉花糕、钵仔糕、面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其中伦教糕因产于伦教镇而得名。据《顺德县志》所记,明代已经盛行,足有数百年历史。现已传遍省内外,乃至东南亚各地了。粉的名品有肠粉、沙河粉、濑粉等。肠粉的外形有点象猪肠,故名。其馅料可随时随地而变。用猪肉的叫猪肠,用牛肉的叫牛肠,还有用虾米、猪肝、鱼片的,均按馅料而称。沙河粉 以广州市郊沙河镇产的最佳,故名。
❹ 苏州的小吃特色你能说出哪些
一:奥灶面
奥灶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苏州昆山的一道传统小吃。奥灶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体现在面汤味道鲜美,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汤面的独到之处,主要是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提炼而成,面条也是选用龙须面,软硬适中,根根劲道。冬天,也是最适合食用奥灶面的季节,这也是来源于奥灶面“三烫”的特点,面烫、汤烫、碗烫,即使是寒冷的早晨,也能让你浑身暖和。
文章图片2
二:苏州鲜肉月饼
苏州鲜肉月饼让我对月饼有了更深的认识。顾名思义,这月饼的馅料是用鲜肉制作的,而这种月饼的正宗手艺也只保留在苏州。肉汁渗透在月饼中,月饼皮脆糯相宜,口感十分特别。苏州人的月饼手艺更是精湛,月饼在制作过程中,完全不用模具,属于真正的手工产品。
文章图片3
三:苏州糕团
苏州糕团在苏州人的眼中不仅仅是美食那么简单,已经融入苏州人的骨子里,无论是喜宴,还是家宴,糕团都是最亮眼的主角。苏州糕团主要原料是米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应景花样,并且不重样,不管是什么样的宴席,也都有合适的糕团样式,口味软绵甜糯,酥到骨子里。
文章图片4
四:枫镇大面
枫镇大面被誉为苏州“最难做、最精细、最鲜美”的面条,也是苏州的特色名点。枫镇大面最主要的特点便是面汤,面汤鲜美,不加任何酱油,完全都是由肉骨头、黄鳝骨、虾头、螺蛳肉等鲜味的食物熬制,汤汁清橙。其次,还要选择上好的五花肉,焖4个多小时,肉质细嫩,口味极佳。
文章图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