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红军怎么画简笔画
红军简笔画教程如下:1.首先,可以先画出红军头上最鲜明特色的红军帽子,在帽子上画出一颗五角星。2.画出红军的面部,在帽子下需要画出红军的耳朵,依次画出浓浓的眉毛和明亮的大眼睛,紧接着画出红军的嘴巴和鼻子。3.接下来,画出红军的肢体,首先画出红军的两只胳膊和双手。4.画出红军上半身的衣服,在头部和上身肢体的基础上细节画出衣服的细节结构。5.最后画出红军的两条腿和脚上的鞋子,并依此用水彩笔将画好的红军涂上合适的颜色。
㈡ “大眼睛女孩”苏明娟:29年前,因一张照片改变命运,如今怎样
2017年时,34岁的苏明娟当选安徽共青团团委副书记,相当于副厅级,不过在大家质疑的声音中,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和解释,她的职务只属于兼职、挂职,没有行政级别,更不会领取薪酬,只是为她提供一个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平台,让爱得到更好的传承。
04结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苏明娟从一个受资助者,变成了一个资助者,这是爱心的传递和传承,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㈢ 红军过草地有过哪些感人事迹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绝森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并明亩。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槐肢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175
评论(13)
分享
举报
lwllyllwllyl
2021-03-24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为家里穷,当时床上只铺了稻草和破棉絮,晚上,三名女红军就和徐解秀盖一条行军被,睡一张床,徐解秀的丈夫就睡在门口的草垛上。
白天,红军战士们和徐解秀一起干活,讲进步道理,还帮她带孩子,徐解秀帮红军战士煮饭。红军要开拔了,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一名女红军用剪刀将这床被子剪开,将半床被子留给了徐解秀。这就是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的鱼水情深,生死与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评论
分享
举报
ehfjj2578
2020-09-17·TA获得超过186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
4
评论
分享
举报
位建白pQ
2021-03-24
关注
展开全部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一枚炸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4、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5、红军长征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时候,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因
2
评论
分享
举报
巡回中国
2015-07-15·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飞夺泸定桥,二十二英雄的荣光;
但是红军面临着前有堵兵,后有追兵的困境,必须夺得生路;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湘江之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25
评论(1)
分享
举报
123下一页>
其他类似问题
2007-12-11长征中红军的英雄事迹有些什么30
2007-01-27长征中的英雄事迹91
2011-09-14在红军长征中有那些英雄人物?446
2006-09-07红军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故事)1105
2016-10-21长征里的英雄人物及主要事迹70
2006-04-15长征中的英雄故事有哪些?78
2012-04-01有什么长征英雄事迹?349
2015-12-09长征中有哪些英雄100~300字(故事)4
更多类似问题>
特别推荐
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都是什么星星?
植物们为了交配有多损?
微生物组与呼吸道健康有何联系?
反物质都在哪?
领取奖励
我的财富值
--
去登录
我的现金
--
去登录
做任务开宝箱
累计完成
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新手帮助
如何答题
获取采纳
使用财富值
玩法介绍
知道商城
知道团队
合伙人认证
高质量问答
投诉建议
意见反馈
账号申诉
非法信息举报
北互法律服务站
京ICP证030173号-1京网文【2013】0934-983号 ©2021Bai使用网络前必读|知
武亭,朝鲜人。长征出发时任第一纵队第三梯队司令员。黎平会议后,部队整编,武亭调任红三军团炮兵营营长。
近来有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把法国传教士阿·勃沙特也列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勃沙特算不算参加了长征,首先应看他是怎样到长征队伍中去的,是不是红军队伍的一名成员。据有关资料介绍:"1934年10月,身为贵州镇远教堂的英籍牧师鲍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贵州旧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师A·海曼,因'间谍'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扣留,嗣后并随红二、六军团行动,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云南境内将其释放。"勃沙特等被红军扣留"是由于一九三四年圣诞节一次草率的逃跑行动"。可见,勃沙特在红军队伍里是"被一根绳子拴在一起","非出于自愿"的。
当然,勃沙特被红军扣留期间,曾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做了点有益的工作,但不能因此牵强地把他列为与敌浴血奋战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更不能把"参加长征"这一无上光荣的经历加在他身上。美国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把勃沙特称为"长征队伍里的局外人"是比较恰当的。
综上所述,真正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仅在红一方面军里有:李德、洪水、毕士悌、武亭。除李德是欧洲人外,其他三人均为亚洲人。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轻松地自己上路,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每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队伍的优良品质了。
16
评论
分享
举报
曦月95
2015-05-15·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关注
展开全部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第一个: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第二个: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第三个: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
第四个: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她坚持没告诉战友们,装成没事发生一样,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让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自愿地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让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大人一样坚
1、张思德“尝百草”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2、女战士小董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
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
3、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嗡嗡地叫着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迎头扫射,三枚炸弹投向休息营地。
战士们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沟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势把一些人遮蔽起来,但要命的是一些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
㈣ 朱德唯一女儿:身陷德军集中营近4年,为保存一枚纪念章九死一生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日子,这一天对于全世界的人民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天,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945年以前,全世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法西斯成了极端恐怖的代名词。
而在此时,对于一个中国女孩也是极不寻常的一天,从1941年到1945年,将近四年的时间,她被关进了德军的集中营,遭受着折磨和摧残,但是她却为了信念,为了自己的信仰,冒着极大的风险,贴身保存了一枚列宁勋章,这个女孩便是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朱敏。
1995年,朱敏获得了俄罗斯颁发的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章,2009年的4月13日,离开人世。
朱敏的一生,是几近坎坷的一生,作为开国元帅的女儿,自己的童年似乎注定了和别人的不一样,14岁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相聚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去了苏联,一去便是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谁也无法想象朱敏遭遇了什么。
朱德和朱敏的母亲相识在上海,他们在德国共同学习的时候,那个爱情的小结晶正在慢慢长大,1926年,他们离开了德国前往苏联,朱德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求学,将要临盆的妻子则在莫斯科的一个小村庄。不久生下了一个小女孩,此时的朱德已经40岁,不惑之年的男子,终于有了生命中第一个孩子,是件多么开心的事情,朱德给这个女孩取名 "四旬 "。
朱德多想永远留在妻女的身边,过幸福的生活,只是,生在乱世,身不由己。
这一年,为支持北伐战争,党中央决定调一批优秀的人来国内参战,朱德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为了国,也为了以后全国人民有更完整的家,他忍痛离开来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女儿,这一别竟是14年。
到来第二年夏天,贺治华将女儿送到来从成都赶来中苏边境的妹妹手中,彻底和朱德分道扬镳,而小四旬便在姨妈和姥姥身边并改名贺飞飞,过了个比较开心的童年。
逐渐长大的朱敏第一次见到父亲的画像还是在街头,一幅悬赏"朱毛"的画像上,朱敏回忆: 外婆悄悄告诉我,那个"朱"就是你的爹爹。" 当时的朱敏,心里肯定是开心的,已经十二岁的,从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看到街头的画像的那一刻是那么的亲切,恨不得立刻就能见到自己的父亲。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找到了朱敏,长相英俊帅气的周恩来给少年时期的朱敏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并且惊讶地对邓颖超说 "这个孩子多像朱老总" 。那个时候的周恩来就想把小朱敏接到朱德的身边,只是当时她的身体羸弱,外婆知道延安离四川简直是天和地的距离,自己舍不得让外甥女离开自己,周恩来夫妇只能向他们要了一张小朱敏的一寸照片,那是她穿着学生装的照片在成都的一家照相馆照的,而且,照片只有一寸,周恩来拿在手里说 "照片太小了,你爹爹要戴老花镜才能看清楚你的模样 "。一直到了朱敏14岁的时候,邓颖超来到了成都,接走了朱敏和她的表妹。
进了延安,朱敏知道自己和父亲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十四年从未见过的父亲到底长什么样呢?她开始到处探寻父亲的身影,这个时候,站在土墩上的一个中年男人进入她的视线,这个男人高高大大,穿着八路军军装,腿上打着绑腿,直觉告诉朱敏,她就是爹爹,她计划思考了一路,见到父亲是什么样子的反应,瞬时间脑子变成了一片空白,不自觉脱口而出 "爹爹......,爹爹......"
朱德一眼便认出了女儿,他跑过去,一把将女儿抱下了马车,此时朱敏和朱德可能在相认之前早就脑补了无数次父女相认的场景,见到彼此的时候可能有说不完的话,但是此时,千言万语都化成了泪水,朱德抹去女儿眼里的泪水,可是又不断流了下来。
朱敏多年以后回忆道:
而在朱德自己随身带的笔记本里,朱敏发现了父亲笔记本里夹着的照片,那是自己刚出生不久在莫斯科照的,虽然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泛黄,但是它仍旧整洁地在朱老总的笔记本里,那是父亲对朱敏深沉的爱。
父女相见的第一个晚上,朱敏仔细观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父亲,长长的眉毛,隐隐约约的胡茬,她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是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相聚的日子也总是短暂的,朱敏和朱德在延安过了一个春节,又再一次面临和父亲的分别,只是,他们都没想到,此次的分别竟然有十年之久,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朱敏在这十年之间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
那天中午吃完饭后梦,朱德坐在床上,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本书,递到女儿手里,那是一本介绍苏联国际儿童院的书 ,并询问女儿,长大以后想干什么,而朱敏想也没想便说想当八路军,可是朱德问女儿,打完仗之后呢?朱德告诉女儿,我们不可能一直打仗,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建设祖国,那个时候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专业人才。 他告诉朱敏,她将要和毛泽东的女儿娇娇一块去苏联学习,并且20岁以前不许谈恋爱,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后来朱敏回忆说:
可能每一个苦难开始之前,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罢。朱敏便是如此,去了苏联,便是自己苦难人生的开始。
1996年上映的一部《红樱桃》让更多人知道了在德国集中营中人们的遭遇,而剧中的楚楚,在那个时期的悲惨遭遇,让人回忆起了那个吃人的年代,殊不知,女主人公楚楚的原型便是朱敏。
艺术的再创造,总会有虚构的地方,但是朱敏在这个时期的经历,和电影情节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部感动无数人的影片,让人们知道了发生在朱德女儿朱敏身上的悲惨遭遇,那是法西斯犯下的恶行。
那是1941年1月30日,朱敏和父亲相聚只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便又要分离,前去苏联学习,到了苏联以后,朱敏用了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 "赤英 ",赤代表红色,英的阿彪英雄,父亲希望女儿在苏联学习的日子,也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去战斗,自己是一个小小女英雄。赤英这个名字跟随了她好多年,不仅仅在苏联儿童院的名册上,更是在德国东普鲁士纳粹集中营囚徒的名单上。
虽然自己出生在莫斯科,但是初到苏联的她,仍旧水土不服,加上自小体弱多病,引起了一系列的疾病,6月21日,儿童院将朱敏送到了一个夏令营疗养院疗养,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朱敏便陷入了更大的苦难之中, 一夜之间,她和疗养院的其他孩子成了法西斯的囚徒。
在当地囚禁了两年以后,朱敏和其他几个小姐妹被押上了闷罐火车,德军像撵牲口一样,把孩子们赶上去,紧紧贴着,不能挪动身体,不到一天时间,那个火车就像是电影中集装箱那样,臭不可闻,此时的朱敏,已经发烧生病,但是若是让德国人发现,恐怕不是被丢掉就是被杀掉, 此时一位苏联红军在照顾着朱敏,她激励她,一定要活下去,即使像牲口一样,只要活下去,就会有胜利的希望。
进入集中营后,每次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而朱敏每次都会逢凶化吉,进入集中营前,每个人都要换掉自己以前的衣服,没收携带的物品,此时朱敏身上有一支父亲送的派克金笔,笔帽上还刻有朱德的名字,幸运的是,德国人不认识汉字,只是父亲留给自己唯一的东西,被德国人没收了。
还有一件特别珍贵的东西,便是缝在口袋里的一枚列宁纪念章,钢笔不见了,这个纪念章必须要自己留在身边,它能时刻激励自己撑下去。为了保存这枚纪念章,朱敏将它含在嘴里,舌头下面,这个明智之举,使她躲过了灭顶之灾,只是,为了保存这枚纪念章,朱敏的嘴被上面的别针深深扎了很多口子,嘴里都流着血。
在集中营里,朱敏整天面对的就是吃发霉的面包,和其他的囚犯一样做苦力,时不时挨打,甚至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看到如此残忍的德国人,他们简直就是没有感情的怪物,而朱敏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保护好自己,隐藏好自己的身份。 在集中营,朱敏从来不说关于八路军的任何事情,长期的沉默几乎使自己丧失了语言功能,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她头发脱落,身高再也没有长过。
朱敏的脖子上有一个永远不能抹去的疤痕,这条疤痕长约三四厘米,这是德军给她留下永远的伤痛,那一年,她得了颈部淋巴结核,因为得不到治疗,结核快速溃疡,衣领不断摩擦,加剧了溃疡,不断发烧,生病,德军看到后,将她带到医务室"治疗",说是治疗,其实就是把她当小白鼠实验,将朱敏的头恶狠狠地按在病床上,没有麻醉,没有消毒,他们犹如恶魔一样,将刀子切向她的结核瘤,出来之后,她的结核瘤并没有治好,反而加重,幸运的是,她活下来了,此刻的她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她要活下来,要等到胜利的那一天,要和只团聚了一个月的父亲永远在一起。
除了这道永久的疤痕之外,朱敏的家中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三个小女孩,其中那个东方女孩便是朱敏,这张照片也成为朱敏关于童年最残忍的记忆。
1944年1月30日中午,朱敏在和几个小伙伴放风,一个德国士兵拿着相机走过来,想要替他们拍照,几个小伙伴看到凶狠的德国士兵原来也有和善的一面,对他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而德国士兵却说孩子们嘲笑他,瞬间就拿起鞭子对几个孩子拳打脚踢,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照片里,而相片背后却是德国人的恶行,几天后,德国人将相片给了她们,一面夸他们可爱,一面挥舞手中的鞭子,而朱敏眼里,只有恐惧,
他们在德军的集中营里遭受非人的待遇的同时,还要给敌人做苦力,朱敏等人虽然身在敌营,但是自己仍旧和敌人斗争。
她知道子弹不能受潮,朱敏在装子弹的时候,会偷偷和伙伴们往里面吐口水,这样,没用的子弹多了,杀伤力也会减轻不少。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迎来了1945年,此时,苏联红军势如破竹,不断反杀,集中营中的人也似乎迎来了自由,他们这几年当中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苏联红军能够快点到来,快点把受难中的人们解救出去,1945年的1月30日,集中营中的伙伴们发现大门敞开着,四周围也没有了德国人的身影,他们意识到,是德国人都跑了,苏联红军赢了,他们终于得到自由了。他们下意识往德国人的仓库里跑,经过几年非人的待遇和生活,他们最想的还是吃一顿饱饭,而德国人的仓库里有丰盛美味的食物。
很快朱敏和几个小伙伴害怕德军回来,便匆忙离开了集中营,他们决定要去苏联,他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在流浪中度过的,白天会往苏联的方向跑,晚上就露宿野外,偶尔还会遇到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几个月的时间里,都是九死一生的。
朱敏天生体弱多病,在往苏联逃亡的路上,自己也因为高烧不起和伙伴们走散,后来一个为德军做翻译的苏联人看朱敏是东方人的模样,便以他为砝码,和苏联红军谈条件,几天后,朱敏被送到了难民收容所。
在这里,朱敏也不敢松懈,她是中国人,她是朱德的女儿,万一碰到敌人怎么办。她对外宣称自己叫赤英,父亲是中国的老中医,送她来苏联疗养。
她在苏联的难民收容所待了几个月,直到新的领导的到来,多次盘问朱敏的身世,几次和她交谈,逐渐得到了朱敏的信任。当说起中国的时候,朱敏热泪盈眶,经过政委的教导,朱敏也逐渐对她敞开看心扉,叙说了自己孤苦的漂泊的生活,她告诉政委: 我是中国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女儿 。
面对这个消息,政委不免惊讶,在集中营里好多年,德国人竟然没有发现这中国女孩竟然是朱德的女儿。朱敏也从政委这里得知,苏联的领导人也在寻找自己,最后斯大林下令送朱德将军的女儿去莫斯科,1946年,朱敏终于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得知消息的朱德将军也在第一时间给女儿来信,这是朱敏时隔四年第一次收到父亲的来信,不知不觉中,泪水早就打湿了一页页信纸。
苏联战争结束以后,朱敏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在苏联求学还是回国,虽然她想念父亲,但是在国外这么些年,自己身在集中营,除了遭受了很多苦难,却没有学到很多知识,她决定先留在苏联,苦学俄语,捷克语,波兰语还有德语。而当她再次给父亲写信的时候,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随着朱敏越来越熟练使用俄语,而忘了汉语的时候,朱德希望女儿可以回国,边学习边治病。1949年她考入了列宁教育学院,1950年,趁暑假回国看望父亲,这已经是她离开的第十年了,见到女儿的时候,朱德没有特别的激动,只是自己嘿嘿傻笑,而眼睛里早就湿润了。
朱敏回国工作的时候,朱德已经是年近70的老人,而朱敏一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年轻时候受过太多磨难,朱敏身上也落下很多病根,在下乡劳动的时候,一场眼疾袭来,右眼失去了复明的希望,右眼彻底在她的眼睛里消失,作为父亲,自己除了内疚自责,还经常激励女儿,一只眼睛也是可以干很多事情的,后来朱敏安上了假眼。70岁的时候,她和丈夫散步被自行车撞到了,一次小小的意外却导致了她胯关节骨折,只能用人造关节,而这些,都是她曾经在集中营留下的后遗症。
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政府也在这一年颁发了在卫国战争中为二战作出贡献的人,而在我们中国,有18人被授予勋章,其中一枚便给了朱敏,她在卫国战争中不畏强暴,严守身世,自己身陷囹圄的情况下,活了下来,回到莫斯科的事迹。
朱敏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尽管朱敏已经去世多年,但是这种不娇柔,不骄傲,稳重,还有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㈤ 粘土小红军图片教程简单
粘土小红军图销梁闷片教程简单介绍如下:
先捏出圆圆的脑袋,然后画出弯弯的眼睛和嘴巴。
手工制作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手工活动是探索求知的一个途径,是促进大脑发育的活动,动手做得越多,能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
第二、手工能够为孩子带来精细动渣做作能力的锻炼,也就是思维意识和肌肉运动的统一协调。 从粗略的手工到精细的手工的进步过程,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通过做手工能够让孩子更精准的控制自己的动作。
第三、不只是生理层面的作用,手工活动对人的综合能力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手工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
孩子会在手工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越来越精准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孩子从模仿到创作的手工活动,正是创造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观察现实事物与创造想象事物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头脑中的连接,创意正是由此产生的。
第四、手工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正确引导孩子动手动脑解决手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孩子体验付出后取得的成功,感知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同时孩子在活动中更加清楚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五、做手工能够让人变得更加乐观积极,生活充满乐趣。手工活动会自然地带来丰富的故事环境创设,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排解各种不良情绪,每次手工活动相当于一次小规模地实现理想的历程,过亏弯程中充满各种因素,让孩子体验了丰富的场景,带来更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