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欢乐颂》吉他谱简单版是什么
《欢乐颂》吉他谱简单版如下: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
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
(1)可爱颂吉他图片扩展阅读: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
❷ 高尔基的《童年》的人物关系图附带梗概 急用 快
主要人物关系:
1、父亲 彼什科夫 (手工业者,老实、本分)
2、母亲 瓦尔瓦拉 (善良的下层妇女)
3、继父 叶夫根尼.马克西莫夫 (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
4、外祖父 卡希林 (凶狠、残暴、对于阿廖沙是不错的)
5、外祖母 阿库琳娜 伊凡诺夫娜 (勤劳、善良)
6、主人公 阿廖沙 (善良,坚强,勇敢,纯洁,有信心)
7、大舅舅 米哈伊尔 (自私自利)
8、小舅舅 雅科夫 (自私自利)
9、舅母 纳塔利垭 (温柔、怯弱)
10、表哥 雅可布的萨沙 (顺受、麻木)
11、表哥 米哈伊尔的萨沙 (沉默、忧郁)
12、伙伴 茨冈 (是个弃儿,为人开朗,与主人公十分友好,但后来死去)
13、老匠人 格里戈里 (正直本分)
14、保姆 叶夫根尼娅 (快活善良)
15、房客 “好事情” (知识渊博)
扩展材料: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创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作品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
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小学,却一直坚持勤奋自学,读了许多书。
加上他本人曾广泛地接触过社会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终于使他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作家。 高尔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892年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
《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