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可爱图片 > 马脸女孩吴小燕治好图片

马脸女孩吴小燕治好图片

发布时间:2022-06-23 07:00:51

㈠ 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诸葛亮忠君思想再认识
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实则“藏器在身”《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诸葛亮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笑而不言者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诸葛亮抱经纬天地之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然而,管、乐亦并未建立盖世之功,任官不过诸侯之将相而已。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当时形势而言,不排斥诸葛亮亦有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
东汉末年,皇纲解纽,各路诸侯纷纷起兵,称孤道寡者不可胜数。曹操、袁绍、孙策、孙权、刘备等人皆有并吞八荒、囊括宇内、扫平四海之志。难道诸葛亮就不如他们,注定只能为人臣,而不能为人君?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出道太迟(按:较曹操、袁绍、刘备等人要晚出生二十多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同上。其余军阀,如刘表据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三国志》卷六《刘表传》,刘璋占益州,张鲁守汉中,马腾、韩遂称雄于关中。汉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诸侯瓜分殆尽。诸葛亮已失去自树大旗,成为独霸一方诸侯的最佳时机。胸怀济世之才,欲图王霸之业的诸葛亮要想攀上权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择主而事之,这对诸葛亮而言,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与司马懿相似,仍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契机。
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择主”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诸葛亮考虑的标准不外乎两条。其一,人主必须是雄才大略的明君;其二,自己必须成为人主的股肱,得到人主的特殊重用。从《隆中对》中可知,诸葛亮对世之英雄早已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刘表、刘璋、张鲁等碌碌之辈,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诸葛亮心目中的英主明君,唯有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而言,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当然是曹操。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放弃这一选择?我以为这并非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要与“汉贼”划清界限。
诸葛亮弃曹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中原汝、颍地区人才济济《三国志》卷十四《郭嘉传》载曹操与荀彧书信曰:“汝、颍固多奇士。”《晋书》卷一百一十八《姚兴载记》载姚兴之语:“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曹操平定北方后,已非初起兵时可比,其帐下确是猛将如雨、谋臣如云,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要想在曹操帐下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对此状况,诸葛亮是有足够认识的。当其好友孟建思乡心切,欲往中原求取功名时,诸葛亮劝阻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按:二人官至二千石,岂能谓曹魏未予重用),未尝不是为自己未投魏而感到庆幸!以诸葛亮之慧眼,当然深知孙权亦是雄略之主,且其兄诸葛瑾亦在东吴供职,然而当东吴重臣张昭推荐诸葛亮予吴主时,诸葛亮断然拒绝:“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
为什么诸葛亮最终选择的是刘备?刘备有雄才,知人善任,自然是诸葛亮择主的重要条件。加之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除此之外,历代政论家谈论的最多的是诸葛亮心存汉室,他同刘备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拥刘安汉基础上的。“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自注。裴注的这条材料为众多史家所引用,以论证诸葛亮素有“宗本之心”《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习凿齿《侧周鲁通诸葛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对此分析,我颇不以为然。东汉中叶以来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秉政,朝政日益败坏。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军阀混战,汉家朝廷已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史称:“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略》。对此形势,深谙“人事”、“天道”的诸葛亮会看不出来?两汉时期,盛行五德终始说,时人皆知炎汉火德已衰,土德将取而代之,才具冠世的诸葛亮难道真的对“历数”、“期运”一点儿都不相信?诸葛亮不事孙权的理由很清楚,是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而并不是孙权姓“孙”,不姓“刘”。那么,为何诸葛亮要辅佐“羁旅奔逃,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 的刘备?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古今几乎所有的政论家都未深究个中奥秘,大都认为诸葛亮目光远大,并没有在乎刘备在军事实力与人才资源上的“一穷二白”,而以为刘、葛的合作是志同道合。其实这个问题大有玄机,刘备的“劣势”、“短处”在诸葛亮眼中恰恰是“优势”、“长处”。试想,倘若刘备和曹操一样地广兵众,人才济济,诸葛亮还能受到特殊的重用吗?正因为刘备手下,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谋臣不过糜竺、孙乾、简雍等数人。“亡命于行旅之间”《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的刘备集团的人才匮乏到如此程度,这就给诸葛亮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平台。
诸葛亮出山的条件很高,人主对其不仅要做到“贤”之,还必须做到“尽”之,“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视为“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如同春秋时智伯待豫让《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载:“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战国时燕昭王待郭隗。这在诸葛亮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诸葛亮自视甚高,虽然年轻,且初出茅庐,但绝不愿一步一个台阶地从“下曹从事”关于“下曹从事”,《三国志•鲁肃传》载鲁肃谏孙权不可降曹操时云:“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又《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的才干与抱负皆高于庞统,当然更不愿任从事。的基层工作做起,而必须从高起点开始。既然要“尽”全力发挥亮之大才,当然要将其放到最重要的岗位,赋予重权要职。
诸葛亮高卧隆中时,虽在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的鼓吹下,在荆襄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只有其小圈子内的几个好友“谓为信然”《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至于中原、江南地区对其更不了解,可谓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诸葛亮还未成名前,就要求人主使用他必须“尽亮”,其出山的“心理价位”如此之高,这在人才资源极其充足的曹、孙两家那里是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得到满足的。至于刘玄德那里就不同了。刘备虽然其时官拜左将军、豫州牧。汉制,将军、州牧虽可以开府治事,然刘备的“幕府”空虚,人才奇缺,赵翼云:“是时人才已为魏、吴二国收尽。”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诸葛亮“高瞻远瞩”看中的正是刘备的这一其他诸侯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故甘心辅佐刘备。
其实,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赤壁之战后(公元208年),“亮为军师中郎将”同。秩比二千石;刘备取益州,亮迁为军师将军,秩二千石。而关羽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被拜为偏将军、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羽为荡寇将军,秩二千石。刘备称汉中王,羽迁为前将军,位次三公。张飞在建安四年已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后,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秩二千石。刘备称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位次三公。在刘备称帝之前的两个时间段内,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文官之中的许靖虽为清谈客,但因名望甚高,故“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太傅乃上公,当然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三国志》卷三十八《许靖传》。甚至连才具极为平庸的糜竺之官职亦在诸葛亮之上。“益州既平,先主拜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三国志》卷三十八《糜竺传》。其他如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之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之关系比之诸葛亮似乎更进一层。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故任何加入刘备集团的人都只能居于关、张二人之后。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闯荡半生,历经数十年军阀混战磨难的刘备,此时已经是一个相当老练成熟的政治家。在诸葛亮没有显山露水之前,他不可能一开始就厘定诸葛亮能力的高低,故刘备收取荆州江南四郡后,并没有委诸葛亮以军政重任,而仅使其“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而已。《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田余庆先生在其《隆中对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刘备并未以《隆中对》的方略为念,孜孜以求实现,当然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在运筹帷幄的地位,大事向他咨询。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他在荆不得预入蜀之谋,在蜀不得参出峡之议,这些关键之事不论正确与否,都与他无干系。”田文载《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我认为,田先生这个分析相当精辟,道出了诸葛亮相当长时间内并不是刘备手下第一号人物的真相。
诸葛亮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是谁,毫无疑问,是关羽。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之喜出望外,即封其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羽)、马(超)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飞)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三国志》卷三十六《黄忠传》。刘备所谓“自当解之”,仅是派遣益州前部司马费诗前往。《三国志•费诗传》曰:刘备“遣(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案:史家习知,魏晋时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为对人侮辱的称呼,这类例证并不罕见。《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刘巴以张飞为武人而骂之为“兵子”;卷四十《彭羕传》,彭羕骂刘备为“老革”,裴松之注谓:“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刘)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东晋时也有例证。《世说新语•简傲》谓谢万矜豪傲物,谢安诫之,万“因召集诸将,都无所说,直以如意指四坐曰:‘诸君皆是劲卒。’诸将甚愤恨之”。《通鉴》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胡注曰:“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
关羽如此狂妄,不可一世,诸葛亮为何不加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我以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可见,关羽、张飞并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对刘备“与亮情好日密”是一肚子的不高兴。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欲一鼓荡平东南,刘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形势危如累卵。诸葛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觑他了,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而变为嫉妒诸葛亮。王夫之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中华书局,1975。
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张飞对有才能的士大夫是十分敬佩尊重的,但关羽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不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况是十分清楚的,然而考虑其与主公“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不是如何惩罚关羽,而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待时机除去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这其中有很多隐情至今令人费解。襄樊战役前后,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密谋夹击关羽,可谓紧锣密鼓,配合默契,而刘备、诸葛亮对此却一无所闻,对关羽未作任何具体的军事、后勤与外交的部署和支援。更使人困惑的是,曹操亲统大军屯驻摩陂,并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也丝毫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将全军覆没之际,蜀中援军还是迟迟不至。这就引发后人的纷纷猜议。国学大师章太炎有他独特的见解。他说:“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之败,葛氏不以一卒往援,昧者讥其无远略,而或解以败问之未通。苟罗骑斥侯之疏如是,则政令愈慢矣!”对“无远略”、“败问之未通”、“政令愈慢”之解,章氏俱予以否定,他推论:关羽乃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以厌人心,不除则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将掣挠吾大政,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非媢之也。一国之柄,无出于二孔;出于二孔,其所举虽是,而宰相因以不能齐人心,一法令,则国已分裂矣。虽杀之而疆易侵削,终不以易内讧。其故事则有萧何之戮韩信。何公用之于韩信,而葛氏阴用之于关羽。《章太炎全集》第三卷,2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障碍,而攫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借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氏的这个见解很大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也许章氏觉得此说理由不够充分,故不久又补充曰:“当是时,政在先主,武侯徒以抚民划策见任,未能一切领录。其任武侯又不如关羽旧人保信,荆州之败,始于娆吴,终于失援,则先主之褊迫疏慢为之。”《章太炎全集》第三卷,611页。将“荆州之败”归咎于刘备的“疏慢”轻敌。但章氏此说亦颇牵强。是时诸葛亮虽不能“一切领录”,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未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亮劝谏的记载。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至翌年一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
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肯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方诗铭先生在《三国人物散论》(62)《刘备与关羽》一文中认为,不是诸葛亮要除去关羽,而是刘备要剪除关羽。兹节录方诗铭先生在《刘备与关羽》一节中的部分原文:“关羽斥骂黄忠为‘老兵’,这是愤怒至极的表现,是谁将自己与这个‘老兵’同列,当然是刘备,因而关羽的愤怒不是指向黄忠,而是指向刘备。由此可知,关羽对刘备的不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对此,刘备不可能不有所知晓。但是,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不但易代(即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于控制,即刘备健在之时也感到没有把握。怎么办?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时必然提上刘备思考的日程。……《隆中对》的破灭,荆州的失守,关羽不能辞其责。但是,由于刘备与关羽的矛盾,一方面派糜芳、士仁各据荆州政治军事重地,以监视关羽,终于矛盾激化……更为重要的是,听任关羽破坏《隆中对》策划,挑起对曹操的战争。对此,刘备似皆若无其事。”并不惜歪曲章太炎的原意,将诸葛亮“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篡改为刘备“不除(关羽)则易世所不能御”。还说:“章太炎在《訄书》中的看法是大胆的,更是有见地的。”方诗铭:《刘备与关羽》,见《三国人物散论》(6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方先生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实不可取。我以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少结契”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的。所以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除了孙权、吕蒙之外,诸葛亮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羽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和权势有所提高,但仍未能上升至“一人之下”。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对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难以企及的。
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刘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裴松之注。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谓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刘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法正对“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
诸葛亮所云反映了当时的实情。但也不难看出,这是诸葛亮在自我解嘲,一方面是法正自以为凌驾于诸葛亮之上,不再把他放在眼里,另一方面则是诸葛亮对法正的“纵横”、“威福”,也深感无可奈何。
法正的骄横跋扈,诸葛亮当然是不快的。但如何在适当时机削弱其权势,诸葛亮心中自有打算。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因兵力不足,“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杨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三国志》卷四十一《杨洪传》。汉中是“益州咽喉”,得失关系蜀汉政权的“存亡”,对此诸葛亮焉有不知之理?至于“急书发兵”,这是主公刘备的命令,岂能违抗。诸葛亮之所以询问杨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机推荐杨洪兴办蜀郡发兵之事,从而以杨洪取代法正蜀郡太守的职位。在法正“缺岗”的情况下,刘备也无可奈何。杨洪将军队、粮草等物资及时运送到汉中前线,以“众事皆办”之功继法正之后,“即真”为蜀郡太守。
法正失去“外统都畿”的重任,权势大为削弱。然而,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矛盾并未缓和。“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所谓“公义相取”其实是表面的,而“好尚不同”才是实质性的。对法正的聪明才智,诸葛亮内心是十分钦佩的,“亮每奇正智术”《三国志》卷三十七《法正传》。更重要的是,法正又是当时唯一能使刘备言听计从的谋臣,这一点连诸葛亮也自叹弗如。因此,如果法正长寿,其与诸葛亮矛盾必然加剧。使诸葛亮感到幸运的是,刘备称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病故。刘备称帝时,关羽、庞统、法正、黄忠皆亡。张飞虽然与刘备“恩若兄弟”,但毕竟只是一员武将,马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三国志》卷四十《彭羕传》。更不足信任,太傅许靖仅是“清谈”之客。刘备环顾左右,除诸葛亮外,竟无一人可赋予重任。故其即位伊始,就封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诸葛亮奋斗了整整十五年,才爬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高位。
刘备白帝托孤,对诸葛亮曰,若其子刘禅“不才”,“君可自取”,古人论此,多赞其君臣肝胆相照,并取鱼水之喻相印证。但也有人认为此乃刘备“诡伪之辞”《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孙盛曰。对诸葛亮心存猜忌,故以“自取”试探之。田余庆先生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皆不以为然,在其《蜀史四题——刘备托孤语》一文中作出新的诠释。田先生的见解是否有道理,本人暂且不作评论,我以为刘备托孤之语,是真心还是假意,抑或另有打算,今已无从考证,诚然是千古之谜。现在要检讨的问题,不是刘备要不要诸葛亮当皇帝,而是诸葛亮自己想不想再上一个台阶,由宰相登上龙椅。这个问题古今从未有人作过思考。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说:“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从来没有人怀疑过。”田余庆:《蜀史四题——蜀国新旧纠葛的历史追溯》,载《文史》,第35期,中华书局,1992。之所以没有人怀疑过,无非是经过历代文人及小说家的渲染,诸葛亮已经被衍化成“圣人”,成了“鞠躬尽瘁”、忠贞冠世的典范。历史学家受其影响,大概也会感到这是古史中的一大“禁区”,轻易不敢染指。要把诸葛亮从圣坛上请下来,我想很有必要对这一最棘手的问题作一番探讨。
其实,诸葛亮执政时并没有被时人视为事君以礼、谋国以忠的圭臬。反之,蜀汉政权中,李严、廖立、来敏、魏延等人对诸葛亮专政揽权颇多微词,诸葛亮在世时,迫于其权威,人皆不敢直言指斥。然而,诸葛亮甫卒,丞相参军、安汉将军李邈即上书后主刘禅,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广汉士女》。

㈡ 马脸女孩小燕手术成功了吗

现在的女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脸蛋了。不去提升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能力,整天想着靠容貌一步升天的女孩们太多了,即使总有整容失败的例子发生,依然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不会遇到的,从而铤而走险,最后造成恶果。
父母伤心之余,应该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他女孩更应该引以为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修饰脸蛋不如正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内心强大,自信感爆棚的女孩不会盲目的把一生压在容貌上的。

㈢ 姓氏的传说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
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

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

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

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

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3、出自古代

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

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

苏木尔氏,汉姓为苏。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得姓始

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

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

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

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

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二、迁徙分布苏姓发

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

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

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

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 割据,有苏

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

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

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

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

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

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

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

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

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

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

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

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

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

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

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三、历

史名人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

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

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

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

人,以回文璇机图诗着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

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

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

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着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

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

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

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北宋文学家。

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

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

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着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

易传》、《东坡书传》等。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

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

成就不如其兄。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

甘肃省的河内)为王。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

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

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着,使大唐势力西至中亚,

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

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

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

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o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

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

章四友。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

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

辑有《苏廷硕集》。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

诗歌,隐读以终,着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

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

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着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

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

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

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

聚斗图》为时人所赏。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

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

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

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

,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

气韵淳厚。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小说以男女爱

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

《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之

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

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

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

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

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

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河内

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

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

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

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

汉水北岸。 2、堂号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

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

,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

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五、宗族特征

1、在我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早在三千多年的春秋时代,

便显赫一时,此后苏姓人材济济,俯拾皆是。 2、宋代时,整个文坛似乎都成了苏

姓士的天下 ,为他姓所不能比。除三苏外,还有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皆

名垂千古,光照史册。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

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

绪克笃长

二、【苏姓宗祠通用对联】〖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苏望族;五凤功臣。佚名撰

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北宋散文家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

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方流畅,笔力雄健,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下联典出西

汉大臣苏武(公元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

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利

诱,欲命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始可释

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行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

(前81),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年号五凤)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

彰其节操。五教传诵; 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武功人苏

,字无畏,由高颎( 音炯)推荐,历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

与高颎共掌朝政。他以廉洁谨慎着称,又多次就轻赋、节俭等事进谏,都被文帝采

纳。炀帝时继任宰相,后因高颎被杀及直言进谏而免官。曾着《五教》,全民传颂。五

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道德。下联典出北齐武强人苏琼,

字珍之,历官刑狱参军、南清河太守,境内清明。有忆普明因兄弟争田而久决不下,他

对兄弟二人说:难得者是兄弟,易得者是田地。有什么可争的呢?乙普兄弟深受感

动,便不再争了。 引锥剌股; 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

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

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

锥子刺大腿,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

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西汉杜陵人苏武,字子卿,

天汉初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利诱,又把他迁往

北海边牧羊,坚持十九年而不屈服。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才被遣送回朝,官

典属国。节,谓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若兰织锦;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

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

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

《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

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

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

完成。 眉山三杰; 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眉山

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佑年间得欧阳修推荐,以文章着名于世,曾

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义安县主簿。文章语言晓畅,笔力雄健,有《嘉佑集》。苏

轼字子瞻,号东坡,嘉佑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

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作诗;诽谤朝廷;贬至黄州。哲时任翰林学士,曾

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瓷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

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

滨遗老,嘉佑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着有《栾城集》。父

子三人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联典指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绵

州盐泉人,迁居开封。景佑年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为集

贤校理、监进奏院。当时,他岳父杜衍为宰相,对政事有所整饬,反对派便通过诬

陷苏舜钦而打击杜衍,于是,苏舜钦因小事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诗风豪健,

为欧阳修所重;又工书法、擅长散文,有《苏学士文集》。

〖苏姓宗祠五言通联〗

干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

(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

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

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 广

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

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

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

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

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

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

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

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

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着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

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

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

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

始祖。清干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

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

的思想感情。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

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

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

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

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指挥六国一

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

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

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

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北海牧羊不屈志;南天放鹤超然

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

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

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

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

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

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山

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

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

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

集自苏轼诗句联。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

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

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金莲绚彩,辉学

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

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

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附录:

【苏姓典故、趣事】 〖啮雪〗 啮雪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书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

时期着名的使者。西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侵扰边关,汉武帝派苏武出使

匈奴,苏武一行人抵达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下来,单于让汉朝叛臣卫律前来劝

降,苏武至死不从。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喝,借

此消磨苏武的意志。当时大雪封山,苏武饥渴难耐,只好口吃雪块,吞咽毡毛,即

使这样苏武也不向单于屈服,最后被流放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长达19年之后,才

获释回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坚贞不屈,元代丁鹤年的《自咏》里就有这个典

故: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苏轼与酒〗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

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也是着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

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

〖苏轼的词〗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巨擘,在北宋词坛上,他突破了柳永以来;词必香

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

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

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

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

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在词中,他更多

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

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

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

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

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苏

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

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 而

来。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

遍》,将韩愈《听颖师琴诗》,扩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 以前词

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

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词具

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

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

。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

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

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

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

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兄妹

戏丑〗(民间故事)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

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

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

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

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

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

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

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

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

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

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

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

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

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

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苏轼难荆

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王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

次,东坡指;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

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

默然无语。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苏轼的字和画〗 苏轼的书法在宋

以后很有名,位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宋代开国以降,帖学大行,言比

尊,加上历代帝王的好恶,书法的格式主要以权臣的书体为转移。这种现象严重影

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因此一说起宋代说法,必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

襄四大家为概括。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苏轼的的书法,师

法;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诸多名家,转益多师,

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他从不拘于形式,注重吸

取各家有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苏轼在讲到他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

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

㈣ 苏在百家姓排行第几,关于这个姓氏的传说

苏姓的由来及分布 分类:默认栏目一、姓氏源流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
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

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

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

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

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3、出自古代

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

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

苏木尔氏,汉姓为苏。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得姓始

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

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

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

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

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二、迁徙分布苏姓发

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

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

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

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 割据,有苏

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

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

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

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

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

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

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

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

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

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

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

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

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

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

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三、历

史名人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

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

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

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

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

人,以回文璇机图诗着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

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

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

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着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

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

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

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北宋文学家。

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

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

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着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

易传》、《东坡书传》等。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

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

成就不如其兄。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

甘肃省的河内)为王。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

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

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着,使大唐势力西至中亚,

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

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

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

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o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

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

章四友。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

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

辑有《苏廷硕集》。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

诗歌,隐读以终,着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

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

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着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

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

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

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

聚斗图》为时人所赏。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

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

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

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

,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

气韵淳厚。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小说以男女爱

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

《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之

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四、郡望堂号1、郡望武

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蓝田

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

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

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

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河内

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

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

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

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

汉水北岸。 2、堂号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

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

,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

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五、宗族特征

1、在我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早在三千多年的春秋时代,

便显赫一时,此后苏姓人材济济,俯拾皆是。 2、宋代时,整个文坛似乎都成了苏

姓士的天下 ,为他姓所不能比。除三苏外,还有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皆

名垂千古,光照史册。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

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

绪克笃长

二、【苏姓宗祠通用对联】〖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苏望族;五凤功臣。佚名撰

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北宋散文家苏洵(1006-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以

文章名于世。其散文语方流畅,笔力雄健,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下联典出西

汉大臣苏武(公元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

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利

诱,欲命名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始可释

放。他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行节不屈。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至始元六年

(前81),方获释回朝,官至典属国。死后,宣帝(年号五凤)命画其像于麒麟阁,以

彰其节操。五教传诵; 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隋代武功人苏

,字无畏,由高颎( 音炯)推荐,历官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宰相),

与高颎共掌朝政。他以廉洁谨慎着称,又多次就轻赋、节俭等事进谏,都被文帝采

纳。炀帝时继任宰相,后因高颎被杀及直言进谏而免官。曾着《五教》,全民传颂。五

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常道德。下联典出北齐武强人苏琼,

字珍之,历官刑狱参军、南清河太守,境内清明。有忆普明因兄弟争田而久决不下,他

对兄弟二人说:难得者是兄弟,易得者是田地。有什么可争的呢?乙普兄弟深受感

动,便不再争了。 引锥剌股; 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

时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出游数年,裘敝金尽,憔悴归

家,父母不认他,嫂子不为他做饭,妻子连织布机都不下。于是发奋读书,瞌睡时便拿

锥子刺大腿,终于学成。后入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又联络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

印。《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下联典指西汉杜陵人苏武,字子卿,

天汉初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利诱,又把他迁往

北海边牧羊,坚持十九年而不屈服。始元年间,汉与匈奴和好,才被遣送回朝,官

典属国。节,谓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 若兰织锦;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

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

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

《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

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

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

完成。 眉山三杰; 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眉山

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佑年间得欧阳修推荐,以文章着名于世,曾

任秘书省校书郎、霸州义安县主簿。文章语言晓畅,笔力雄健,有《嘉佑集》。苏

轼字子瞻,号东坡,嘉佑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任

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又因作诗;诽谤朝廷;贬至黄州。哲时任翰林学士,曾

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文章汪洋瓷肆,明白畅达;诗作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又擅长行书、楷书,用笔

丰腴迭宕;能画竹,还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苏辙,字子由,号颍

滨遗老,嘉佑年间进士,历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宰相)。着有《栾城集》。父

子三人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下联典指北宋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绵

州盐泉人,迁居开封。景佑年间进士,曾任大理评事,庆历年间由范仲淹推荐为集

贤校理、监进奏院。当时,他岳父杜衍为宰相,对政事有所整饬,反对派便通过诬

陷苏舜钦而打击杜衍,于是,苏舜钦因小事被除名,退居苏州沧浪亭。诗风豪健,

为欧阳修所重;又工书法、擅长散文,有《苏学士文集》。

〖苏姓宗祠五言通联〗

干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

(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

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

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 广

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

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

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

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

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

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

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

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

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着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

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

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

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

始祖。清干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

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

的思想感情。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

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

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

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

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指挥六国一

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

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

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

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北海牧羊不屈志;南天放鹤超然

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

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

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

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

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

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青山

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

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

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

集自苏轼诗句联。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此联

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

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金莲绚彩,辉学

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

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

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附录:

【苏姓典故、趣事】 〖啮雪〗 啮雪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书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

时期着名的使者。西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侵扰边关,汉武帝派苏武出使

匈奴,苏武一行人抵达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下来,单于让汉朝叛臣卫律前来劝

降,苏武至死不从。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喝,借

此消磨苏武的意志。当时大雪封山,苏武饥渴难耐,只好口吃雪块,吞咽毡毛,即

使这样苏武也不向单于屈服,最后被流放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长达19年之后,才

获释回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坚贞不屈,元代丁鹤年的《自咏》里就有这个典

故: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苏轼与酒〗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

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也是着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

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

〖苏轼的词〗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巨擘,在北宋词坛上,他突破了柳永以来;词必香

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

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

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

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

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在词中,他更多

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

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

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

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

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苏

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

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 而

来。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

遍》,将韩愈《听颖师琴诗》,扩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 以前词

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

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词具

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

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

。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

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

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

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

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兄妹

戏丑〗(民间故事)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

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

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

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

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

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

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

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

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

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

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

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

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

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

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苏轼难荆

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王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

次,东坡指;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

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

默然无语。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苏轼的字和画〗 苏轼的书法在宋

以后很有名,位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宋代开国以降,帖学大行,言比

尊,加上历代帝王的好恶,书法的格式主要以权臣的书体为转移。这种现象严重影

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因此一说起宋代说法,必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

襄四大家为概括。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苏轼的的书法,师

法;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诸多名家,转益多师,

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他从不拘于形式,注重吸

取各家有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苏轼在讲到他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

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 。

㈤ "苏"姓的来历

■相关网站

·网络贴吧·苏吧:http://post..com/f?kw=%CB%D5
·中华苏氏:http://zhonghuasu.pkm.cn/
·中华苏氏:http://suofchia.bokee.com/
·由于“网络知道”字数限制,更多的内容请参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69212&page=1

■苏姓排行

苏姓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一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尤以广东省为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全协苏姓人口的20%。

■姓氏源流

苏(Sū 苏)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以封国名为氏。据 《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
2、出自古代少数民族中有苏氏。据《汉书》所载,辽东乌桓在汉武帝时附汉,他们分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地,其中有改汉姓苏的。
3、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有苏氏或改姓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改鲜卑族代北复姓跋略氏单姓苏。
② 清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改苏姓,锡伯族苏木尔氏,汉姓为苏。
③ 裕固族苏勒都斯氏,汉姓为苏,土族苏卜氏,汉姓为苏。
④ 羌族苏蟒达房名,汉姓为苏。
⑤ 彝族阿苏氏,汉姓为苏……其他少数民族亦有。
得姓始祖:昆吾。名樊,字衍,己姓,颛顼之裔陆终长子。其父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后又封于苏(一说其子封于苏),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周初,其裔忿生因功被封于苏国,后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称为苏姓,并尊昆吾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苏姓发祥于河南温县,后西周被犬戎所灭,周天子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苏姓为官者随之迁徙洛阳,并在当地形成望族。春秋时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汉武帝时,因苏建讨伐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治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侯,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群雄割据,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北方连年战乱,烽火连天,苏姓也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江南各地。苏建十二世孙苏则为曹魏东平(今属山东省)相,而居山东。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除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到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威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章敦平定梅山蛮,杀戮过甚,苏姓之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姓入台始于宋、明时苏姓入台,其因有二:一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二是逃荒谋生。此期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居于福建沿海的苏姓则有飘洋过海,侨居海外者。满清时,苏姓人已广布全国。如今,苏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广东省为多,广东省的苏姓人口占到全国汉族苏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历史名人

苏 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的纵横家,曾成功地劝说六国国王联合抗秦,身佩六国相印,可谓三寸不烂之舌能抵百万雄兵。
苏 武: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人,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十九年,牧羊于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啮雪吞旃,而仍杖汉节,为保持民族气节树立了榜样。
苏 章: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人,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后因抑制豪强,不徇私情而被罢职。
苏 惠:始平(今陕西省兴平)人,十六国时女诗人,以“回文璇机图诗”着名,此诗今人仍寻解不疲。
苏 林:外黄人,三国时魏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苏 颂:福建省泉州人,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他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有《新仪象法要》遗世,叙述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制造。在医药方面,编着了《图经本草》,对药物学的考订有很大的帮助。
苏 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眉州眉山人。深得欧阳修推誉。以文章闻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张抗击辽的攻掠,对大地主的土地兼并、政治特权很不满。由于文学上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 轼:北宋文学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的儿子。嘉佑进士。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元丰二年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而入狱。哲宗亲政时出任知州,其后多次被贬,元符三年病死于常州。与父洵弟辙称“三苏”。他写的文章挥洒畅达,因此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雄放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豪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着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书传》等。
苏 辙: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人,字子由。嘉佑进士。与父洵兄轼称“三苏”。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政治态度与苏轼一致,文学上的成就不如其兄。
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甘肃省的河内)为王。
苏小妹:文学故事人物。相传为苏老泉女、东坡的小妹。聪明异常,在民间的许多小故事中都有她的出现。
苏定芳: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唐初大将,在抗击突厥、援救新罗的战斗中战功卓着,使大唐势力西至中亚,东至朝鲜半岛,因功封邢国公。
苏味道:赵州栾城(今属河北省)人,唐代文学家。乾封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居相位,当时武则天任用酷吏,政治环境险恶,朝官宰相动辄遭杀身灭族之祸。苏味道为达到辅佐武则天治国安邦的目的,处世谨慎小心,后人不理解苏味道所处的实际环境,贬称他“苏模棱”。“模棱两可”这一成语即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其诗文与李峤齐名,号“苏李”;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号称初唐“文章四友”。
苏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省)人,唐朝文学家,袭封许国公,曾与宋王景合作,共理政事。文学上,时人有与张说(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后人辑有《苏廷硕集》。
苏舜钦:四川省三台人,宋代高士,其慷慨有大志,好为古文诗歌,隐读以终,着有《苏学士集》。苏廷煜:安徽蒙城人,清代画家,其墨梅兰竹菊及书法,为时称“双绝”。
苏六朋:字枕琴,号怎道人、罗浮道人、南水村老,清代广东省顺德县南水人,岭南着名风俗画家。幼年从罗浮山宝积寺德堃和尚学画,后在广州石亭巷设石亭池馆,以卖画自给。善画人物,早岁精细之作多仿宋、元画法,山水作青绿重彩,晚年专攻意笔人物,略有黄慎之风,常写道释、仙人及民间生活与市井风俗,形象生动逼真,运笔流畅,颇具奇思,作细笔者尤佳。画有《群盲聚斗图》为时人所赏。
苏长春:字仁山,别署静甫、教圃、夤珊、七祖、栖霞等,自号菩提生身尊者鱼潺,玄妙观道士,清代广东顺德县杏坛乡人。个性刚强,不合流俗。善画人物、山水,兼写花卉。作画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径。用笔构图冲破传统,能自成一家。与同乡苏六朋称“二苏”,写仙道人物用干笔焦墨,以线条和白描法,偏重写意,逸笔草草却能表达精神特性。论者谓其“白描有如石刻造像,苍劲古朴,气韵淳厚”。
苏曼殊: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近现代文学家,其小说以男女爱情为主,描写细腻生动。通英、法语和梵文,亦工绘画。后削发为僧,号曼殊,有《苏曼殊全集》传世。
苏兆征:广东省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共早期工运领袖之一,曾组织过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1929年病逝于上海。

■郡望堂号

1、郡望
武功郡:战国时秦孝公置武功县,所在今陕西省眉县东四十里、渭河北岸。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
蓝田县:秦(公元前379年)始置蓝田县,迄今已有2370多年的历史,因境内盛产美玉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置郡,治所在雒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及黄河以北原阳县。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河内郡:春秋时期初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武陟西南)。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
洛阳郡:东魏置洛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汉水北岸。
2、堂号
芦山堂:北宋的时候,苏芦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钟水运气象台,集观测天体、演示图象与自动报时于体,比欧洲人发明的时钟表早了600年,被誉为中国时钟的祖师。苏姓以“芦山”为堂号。
此外,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武功堂”、“扶风堂”、“蓝田堂”、“洛阳堂”、“白玉堂”、“路阳堂”、“嵋山堂”等堂号。

■宗族特征

1、在我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早在三千多年的春秋时代,便显赫一时,此后苏姓人材济济,俯拾皆是。
2、宋代时,整个文坛似乎都成了苏姓人士的天下 ,为他姓所不能比。除三苏外,还有苏门四学士(或苏门六君子),皆名垂千古,光照史册。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清光绪十二年苏晋生等修《苏氏族谱》,陕西长安县苏姓一支字行派语为:“洪华正昌佐,庆炳宗才贤,善成垂鸿章,绪克笃长。”

■苏姓宗祠通用对联

〖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苏望族;
五凤功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五教传诵;
片言息争。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引锥剌股;
仗节全忠。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若兰织锦;
小妹工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十六国时前秦女诗人苏蕙,字若兰,丈夫窦滔任秦州刺史,因罪迁徙流沙,苏蕙织锦成《回文璇玑图诗》寄去,表达思念之情。唐代武则天曾作《璇玑图序》,说它“显现五彩,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字,纵横反复,都成诗句”。下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苏小妹,相传是苏洵的女儿、苏轼的妹妹。与秦少游新婚之夜,故意用诗词、对联考试秦少游,后在苏轼暗中帮助下,秦少游才得完成。

眉山三杰;
沧浪一亭。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苏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干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苏曼殊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近代学者苏曼殊(1884-1918)自题联,现悬于浙江舟山普陀寺。苏曼殊,字子谷,广东中山人,生于日本,父中国人,母日本人。有《苏曼殊全集》。

汉室忠臣第;
宋朝学士家。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着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始祖。清干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的思想感情。

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
指挥六国一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

北海牧羊不屈志;
南天放鹤超然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文革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山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
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北客几人谪南粤;
东坡到处有西湖。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
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

■附录:【苏姓典故、趣事】

〖啮雪〗
“啮雪”这个典故出自于《汉书·苏武传》。
苏武是西汉时期着名的使者。西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侵扰边关,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苏武一行人抵达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下来,单于让汉朝叛臣卫律前来劝降,苏武至死不从。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喝,借此消磨苏武的意志。当时大雪封山,苏武饥渴难耐,只好口吃雪块,吞咽毡毛,即使这样苏武也不向单于屈服,最后被流放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长达19年之后,才获释回汉。
后来人们用这个表示坚贞不屈,元代丁鹤年的《自咏》里就有这个典故:“啮雪心危天日远,看云泪尽岁时深。”

〖苏轼与酒〗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也是着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白居易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苏轼的词〗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巨擘,在北宋词坛上,他突破了柳永以来“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
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在词中,他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
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琴诗》,扩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
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
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
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兄妹戏丑〗(民间故事)
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个苏小妹。可说宋代四川的灵秀之气尽革于苏氏一门,苏小妹的父亲苏询,哥哥苏轼、苏辙个个才高八斗,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额头,突出的双颚,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就爱与两个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苏轼满腮胡须,肚突身肥,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更是她斗口的对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战不休。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详,发现哥哥额头扁平,了无峥嵘之感,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双关,任你想象。

〖苏轼难荆公〗
宋代大文豪苏轼,号东坡。他经常和王荆公(王安石)在一齐研究字义。有一次,东坡指“坡”字请教王荆公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者乃‘土’之‘皮’。”东坡听了,不以为然,反问道:“照这样说来,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喽?”王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时,经常与诗僧佛印参禅、唱和,二人最是友善。东坡喜欢吃烧猪。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时,常常做好烧猪等待东坡来吃。
一天,苏东坡又来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烧猪却被别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苏东坡便作了一首游戏诗,安慰佛印:
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为甚酥〗
苏东坡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苏东坡边吃边问:“这种油果叫什么名字?”主人回答说还没有取名字呢。东坡又问:“为甚酥?”(为什么这么酥脆)座中众客皆曰:“您说的‘为甚酥’三字就可以作为它的名字了。”
还有,潘长官因知苏东坡不能饮酒,东坡每次来赴宴时,就特地为他准备了一些度数低的甜酒。苏东坡饮之笑着打趣道:“这酒一定是错煮水了。”
一天,苏东坡忽然心血来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诗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唯系一葫芦;
已倾潘子错煮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都是药名〗
苏东坡和姜至之参加朋友的宴会,二人同坐一席。席间,姜至之先说了个酒令:“在座的诸位各要打一个药名。”于是指着东坡说:“你就是个药名。”东坡莫名其妙,连忙请教。姜至之说:“子苏子。”东坡随口对他说:“你也是个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厚朴了。”姜至之一时不解,反问东坡有何说法。东坡笑着告诉他:“不是半夏、厚朴,为何以姜制(至)之呢?”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文字游戏〗
苏东坡听说王荆公的《字说》刚完成,前去荆公处祝贺,并戏言道:“大作中说:以‘竹’鞭‘马’为‘笃’。但我还有个疑问:“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么可‘笑’的?”荆公笑而不答,却反问道:“‘鸠’字以‘九’从‘鸟’,难道也有什么证据吗?”
东坡立即作答:“《诗经》上说:‘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娘,恰好是九个。”
王荆公听了,欣然点头应允。时间长了,才知道苏东坡又跟他开了个大玩笑。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七分诗,三分读〗
秦少章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诗人郭祥正有一次路过杭州,把自己写的一卷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咏起来,直读得感情四溢,声闻左右。吟完诗,征询东坡的意见:“祥正这些诗能评几分?”
东坡不假思索地说:“十分。”郭祥正大喜,又问何以能有十分。东坡笑着答道:“你刚才吟诗,七分来自读,三分来自诗,不是十分又是几分?”
——宋·苏轼语明·王世贞次《调谑编》

·由于“网络知道”字数限制,以下内容请参见: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boardID=112&ID=69212&page=1

■苏姓典故、趣事[更为丰富]
■苏姓起源[更为丰富]
■苏姓历代迁徙史[更为丰富]
■国外苏姓介绍
■苏姓分布[更为丰富]
■苏姓家谱介绍
■苏姓家谱文献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F77917整理]

㈥ 河北苏姓 由来

历史来源
一 :“苏”出自“己”姓。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时,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国,后迁于温,称为苏忿生,春秋时,苏国被狄族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 :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苏”氏。

苏姓起源参考之二
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一,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三。苏姓出自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是陆终长子昆吾的后代。颛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姓己,名樊,在夏朝时被封在昆吾,因此叫昆吾氏。昆吾有个儿子后来被封在苏,建立了苏国,他的子孙因此而姓苏。后来,昆吾的后代中有个叫苏忿生的,被周武王封在温县,建立了苏国。后来,苏国被灭,苏国的子民就用苏作为自己的姓氏。发展与演变:苏姓世居河内,先秦时有一支徙居湖南,湖北,西汉时期,有苏姓开始迁居陕西,山东,广东等地,晋朝时,更是发展到河北,江苏,浙江。唐代,苏姓开始进入四川,福建,北宋年间,苏姓扩展到了云南,台湾。苏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温县,河内,洛阳,武功,扶风,杜陵,平陵,北海,桂阳,襄阳,邯郸,蓝田,赵郡,漳州,同安,新化,梅州,仙游,兴化,泉州,晋江,南安,永春,龙溪等。

㈦ 点评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主角,是全书的灵魂。那么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物?在作品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后世人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克己奉公的千古贤相,他鞠躬尽瘁,效力蜀汉,是忠臣的典范。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心怀天下,研究治国用兵之道。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他辅佐刘氏,力图复兴汉室。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六出祁山,北图中原,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诸葛亮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可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三国志》、《晋书》等史志类作品中,对他的政治、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更是被塑造成一个有着经天纬地的智慧,矢志不逾的精神,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
一,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
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的才能的是从两方面描写的,即正面和侧面。第三十六回中,徐庶曾曰:“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喻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刘备前两次顾茅庐,通过对隆中环境的描写,及崔州平等对孔明的评价,产生“未见其人而先见其才”的效果,侧面描写诸葛亮的智慧。而当刘备见到了诸葛亮时,对诸葛亮开始了正面的描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这便是有名的天下三分《隆中对》,从诸葛亮在茅庐中的见识表现出他的智慧,真是“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而接下来诸葛亮智慧又是从政治、军事、创造三个方面来展现:
(一)他是杰出的政治家。
诸葛亮大小事并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不但承担了全国军政大计的决策和推动,并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进兵南中,和抚夷越,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安定了后方。使蜀汉渐渐开创了一个“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积蓄饶”、“吏不容奸,人怀自励”的有所作为的局面。
(二)他是传神的军事家。
陈寿说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通过大量的虚构情节,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他塑造为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以决定刘备集团命运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为例,诸葛亮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人物。孙刘联盟的建立,由他一手促成;孙权抗曹的决心,由他使之坚定;周瑜导演的“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诈降计,被他一眼看穿;他与周瑜共同商定战役的关键决策火攻计;且又能借来实行火攻的决定性的东风。可以说,孙刘联盟在夺取胜利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的智慧;如果没有他,盟军要想打败曹操几乎是不可能的。周瑜对他嫉恨在心,多次企图除掉他,他都逐一化解,安如泰山,使周瑜无可奈何,同时又维护了孙刘联盟,保障了战役的胜利。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设空城计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对手的斗争中,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他总是知己知彼,重视掌握情报,善于调动对方,打心理战,或伏击,或偷渡,或伪装,或奔袭,进退自如,虚虚实实,千变万化,一次又一次地赢得胜利。甚至在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率兵追赶,还被诸葛亮的遗像吓得狼狈而逃,不得不使司马懿承认:“吾不如孔明也!”
(三)他是伟大的发明家。
诸葛亮重视装备的革新和战术的改进,创制了可巧运粮草的“木牛流马”和神秘的“八阵图”,造射杀力极强的连弩,还发明了神奇的孔明灯。

以孔明灯为例, 这是诸葛亮北伐被司马懿困于平阳时所发明的一种用来向救兵传递信息的空飘灯,也是热气球的起源。在科技不发达的三国时代,诸葛亮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热气球空飘这个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卧龙!称他为“智慧的化身”实不为过!
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代表。
只因刘备的知遇之恩,他将自己的一半人生都献给了刘备复兴汉室的理想。从“白帝托孤”到“秋风五丈原”(公元223年—公元234年),这十二年里,诸葛亮独力支撑蜀汉政局,日理万机,尽心竭力,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平定南方之后,他亲率大军北伐,临行呈上着名的《出师表》,对后主谆谆告诫,并慨然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他“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在外有强敌,内有弱主的艰难形势下,他以极大的智慧和毅力,作出了非凡的业绩。直到最后一次北伐,他因积劳成疾,吐血不止,自知生命垂危,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蜀军的安危和蜀汉的存亡,仔细安排退军部署,推荐自己的接班人,还“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在这最后一次巡视军营中,他怀着无限的遗憾长叹道:“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在死神即将来临之际,上至国君,下至部属,近至眼前的退军节度,远至今后的方针大计,他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小。《三国演义》还极力渲染了诸葛亮病逝时的悲凉气氛:“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悼惜之情,溢于言表,尽显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不妨我们再比较一下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都是托孤大臣,权倾一国,司马懿设计除掉大将军曹爽,独揽大权,把持朝政,为子孙夺得帝位奠定基础,而诸葛亮功高却不震主,他虽然大权在握,却非常懂得自制。南征回来后,声望达到空前,使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李严深为疑虑,故意写信建议诸葛亮趁机进爵封王,接受九锡。对此诸葛亮言:“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说自己是位才能低下的人,辅佐先帝不胜任,承蒙错爱,位居人臣之首,所得的禄赐也够多了。如今讨贼尚未奏效,知己之恩未报,便妄自尊大,与道义不合。这都表明诸葛亮已成为封建统治者以及士大夫阶层宣扬封建忠顺思想、巩固其统治的典型代表。
三,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严正的典范。
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被人们一再传诵。然而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主动上表,请求“自贬三等”,勇于自责的精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诸葛亮喜爱马谡,让马谡守街亭。马谡却自作主张,终丢失街亭,蜀军不得不迅速撤退,第一次北伐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事后,诸葛亮不仅坚持原则,严守军令,挥泪斩马谡;而且勇于承担责任,上表自贬三等;并诚恳叮嘱部下:“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
马谡失了街亭,责任由他一人承担也就是了,诸葛亮又何必请求“自贬三等”呢?其实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马谡恃才自傲失了街亭,固然当斩。但不妨再往深里想一想,镇守街亭,事关国之安危,选派何人镇守,理当慎之又慎,更何况刘备早就提醒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可诸葛亮还是错误地把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马谡。所以街亭失守,诸葛亮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诸葛亮能够从“领导”的角度痛悔自责,自贬三等,动了真格,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在《三国演义》中,曾因骄奢无度、被诸葛亮奏后主刘禅废为庶民的前长水校尉廖立,正徙放于汉山,听到诸葛亮溘然长逝的噩耗,大为哀痛地表示:“诸葛丞相死,我一辈子都要老死在这儿了!” 被诸葛亮废黜的李严也痛心不已,言自己再无出头之日。作品插叙了廖立、李严得知噩耗后的悲痛情景,亦衬托诸葛亮立身之严谨、处事之公正、感召力之强烈。
四,诸葛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清官的楷模。
诸葛亮的廉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曾上奏后主,言:“成都有噪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这并不是诸葛亮虚饰之词,有《三国志》诸葛亮本传言“及卒,如其所言”为证。诸葛亮在与李严的一封信中,也曾谈及自己的生活状况:“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二)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诸葛怀出生后,他从不娇宠,而时刻牵挂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写下了流芳百世的《诫子书》。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与此相比之下,现今高官们,哪个不在为子孙谋利呢?
(三)丧事简办,薄葬山中。
他在弥留之际,“遗命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报,不须器物”。简单得像一个普通百姓。他要求把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四)俭约成风,影响后人。
诸葛亮教导“俭以养德”,对部属影响颇大,一时俭约成风。将军邓芝“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大将军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滕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乐学不倦,清素节财。”董和为股肱之臣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后任宰相费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
身为宰辅,位极人臣,专决朝政十余年,却“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力求死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死时又遗命薄葬,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能有此心胸,在人的最后阶段仍坚持原则,力行俭朴风气,其高风亮节实为可贵,其俭约之风实在罕见。
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他的错误,比如对刘禅的培养。诸葛亮北伐时,刘禅已经21岁了,可诸葛亮却安排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掌管各项事物,安排是够仔细,可刘禅干什么呢?他只做一件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实上什么也不干!一旦诸葛亮死后又该怎么办呢?诸葛亮想到了,他让蒋,费二人接替自己掌管朝政,刘禅仍是无事可做,直到这二人死了才真正掌管朝政。事实上,刘禅做了30年无权皇帝,却只管理了蜀国10年就被灭了,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终究瑕不掩瑜,诸葛亮逝世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历代胸怀壮志、关心国事的知识分子深情地缅怀和颂扬着他,广大民众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他的业绩,各种通俗文艺也反复讲唱和渲染着他的故事。罗贯中继承了这种尊崇诸葛亮的社会心理,在史实的基础上,吸收了通俗文艺的有益成分,加上自己的天才创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雅、睿智、充满理想色彩和艺术魅力的诸葛亮形象,一个家喻户晓的光辉形象。这样的诸葛亮形象,虽以历史人物诸葛亮为原型,但已有了很大的变异,比其历史原型更高大,更美好,成为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崇高典范,成为中华民族忠贞品格和无比智慧的化身,成为中外人民共同景仰的不朽形象。

㈧ 马脸女孩小燕手术成功了吗

马脸女孩小燕手术成功了。

2010年,历经九个多小时的手术后,手术团队将巨大肿物切除,为小燕重塑了一张接近于正常的脸:再造了一个鼻子,眼球回到了正常的位置,鼻腔恢复呼吸,口腔能够正常进食。经过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小燕终于能够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她还能在工厂里做一些盲人能做的工作。

脸部肿物“蚕食”了她的整张脸

吴小燕来自浙江省庆元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长得美丽可爱。但在九岁时,命运开始了对她和家人的残忍折磨。

她开始逐渐双目失明,脸上却有肿物越长越大,似乎要“破土而出”。她只能放弃读书,父亲带她辗转求医,当地的医生诊断她为“视神经瘤”,认为这种病“治不了”。无奈,小燕只能回到家中,她躲起来再也不出门。

在随后的10多年里,小燕面部畸形膨隆,五官逐渐移位,双侧眼球分开约两个巴掌大,鼻子变形且无法呼吸,脸部的肿物与脑袋一样大。

㈨ 谁给我一个卡通剧剧本 英语的 最好有中文翻译

你好,记忆中的经典动画(主要是浙江和上海两省市地方电视台曾播过的)
1、铁臂阿童木:上海可能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动画片,说的是拟人化的机器人阿童木与邪恶做斗争的故事,日子过的太久记不太清楚了。
经典人物:ATOM
2、芝麻街:美国的木偶片,其实是用布做的,很好看的,我是在上海二台看的,也就是现在的上海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
经典人物:大鸟
3、聪明的一休:“格几格几格几格几格几格几~~~~~~~”小和尚一休登场了。剧情主要是借用了日本及中国(!)的一些古代智慧故事,套到一休及其伙伴身上,所以看来让人非常亲切。但是片子里涉及到很多日本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比如一休屋子外面的小布偶,毛利将军与幕府,一休为什么会从皇太子伦为和尚等等,在现在看来足以研究一下的,当时的小孩子可能就不怎么关心这个了。张卫健版的机灵小不懂,就是抄袭的一休的故事。最早看一休是在绍兴县电视台。
经典人物:一休、千兵卫
4、花仙子:大眼美女画风的鼻祖作品,变身概念的始作俑者。故事讲述的少女小裴周游世界,找寻传说中的七色花的故事。整部作品将花这一载体贯穿全剧,也算可圈可点,就是太女性化了。记得当时上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问我花仙子看吗?我回答,那个是女孩子看的,我不看~~~~~~~(小小年纪就~~~~ -_-|||)。故事最后,小裴周游世界,要找寻的七色花居然就在自家的后院里,还是给当时幼儿园的我留下一些感触的。
经典人物:小裴、娜娜小姐、国奇(就是那个会变身的狐狸,变身道具是雨伞)
5、夜行神龙:美国动画片,讲的就是一些在类似于罗马建筑上的石像在夜间转化为真人,而且还能飞行,又是一些侏罗纪生物为造型的英雄。
6、神偷卡门:和夜行神龙一个时期放映的,都在东方电视台的熊猫俱乐部(后又改为神龙俱乐部)放的。
7、神探伽杰特:一个有许多侦查工具的侦探。
8、机器猫:这个也算经典作品了,画面简单,情节有趣。前段时间上海还重播过。
经典人物:哆啦A梦、大雄
9、大力鼠:披着红斗篷,很神气的样子,经常是和其余两部动画片一同放的,就是一只大狗副警长,还有两只乌鸦,这是在慈溪有限电视台放的。
10、圣斗士星矢:这个好象无须介绍,据调查全上海99.997%的适龄儿童、少年及青年都看过或知道。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从此以后动漫正式进入了中国——以动漫的形式,随之而起的是其周边的热卖,我家这片的小孩子们几乎是在第一时间里把所有变形金刚的香烟牌全兑换成了圣斗士的香烟牌子,把变形金刚的玩具换成了圣斗士的公仔。
圣斗士很像网络游戏里的“热血传奇”,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它抓住了一个动漫成功的要决,就是热血激斗+一些小噱头(小宇宙啊,圣衣啊,希腊传说啊)。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上海的动漫迷对日本漫画的要求趋于固定,男孩子要看的是热血激斗+搞笑,女孩子要看的是帅哥美女+浪漫剧情+好听的OP/ED,以后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日式动漫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经典人物:青铜五小强、城户纱织(雅典娜)
11、北斗神拳:主人公世纪末救世主健次郎与邪恶战斗的故事,说来剧情很老套,也很无聊,但你知道全剧51集中多少恶人给额头上刻着“无敌”二字的健次郎暴头吗?现在看来,这部片子能在上海播出也算是一个奇迹。
经典人物:健次郎
12、魔神坛斗士:又译为《铠传》。五个主角分别代表“仁义礼智信”,身披圣衣般的铠甲和反派作战。整部片子有点像圣斗士,但人物似乎少了点,而且日式风格太重,简直是文化渗透!
经典人物:卡奥斯神(不是奥斯卡!)
13、大力水手:波普安、布鲁托、奥丽薇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以前我从没想过波普安和布鲁托在争斗什么,现在才明白原来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14、蓝精灵:其实它的那首歌已经盖过了那部动画片本身,本人没有怎么看过这部欧洲的动画片,就不做评论了。
15、魔神英雄传:主角瓦它诺,小女忍者希米可,还有胖胖的施巴拉古大师,酷酷的虎王,大鸟古拉玛,这样一只问题战队去异世界解救众生……有点像冲关游戏。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大量运用了3头身Q版造型,剧中所有机体都是3头身造型,虽然有点另类,但无疑是成功的。
经典人物:施巴拉古大师
16、战神金刚:所有的机体都是铁狮子,只是颜色不一样,从一个基地通道出来,然后组成一个组合体,以后的恐龙战队很像这部动画片。
17、功夫小子:主角金米到大林寺学功夫,两个男配角叫金刚和老周,金米常常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体会到拳法的精妙之处。op是中文版的:“……为了理想忍受刻苦修行……嘿活……少年金米终成拳精!”,够傻气的。
经典人物:金米、金刚、老周
18、宇宙骑士:又是说地球人和外星侵略者打仗的故事,男主角叫迪伯威(danger boy),被外星人改造过,会变身成为机甲战士,画面和人设还不错, 反派一号是主角的弟弟阿雄,酷酷的,能力和主角相差不多。孤胆英雄最终抱得美人归,典型的老套。ED和OP倒是不错。
经典人物:无
19、忍者乱太郎:戴眼睛的乱太郎、爱钱如命的铜丸、总是流的鼻涕的富家子新兵卫,这三个小忍者把我们引进了忍者学校,这里到处是怪的有些BT的人物,校长和他的爱犬黑木,不把饭吃光就会暴走的厨房大娘,一会是妙龄美女一会是老太太的女生部分校长,擅长扮成女性的老师(名字忘了),还有对应男生三人组的女生三人组等等。搞笑的情景层出不穷。现在红的发紫的“火影忍者”也算是其后辈。
经典人物:黑木黑木(出场时还有首歌“黑木黑木黑木黑木黑木黑木……”)
20、阿拉蕾:这部就比“龙珠”要好看的多,超级搞笑,剧情基本忠于原作,就是太少了,阿拉蕾的男友也没出现就没了。我是在上虞电视台看的。
经典人物:阿拉蕾
21、森林好小子:经典搞笑作品!暴笑!人物设定就超搞笑,主角卡内奇瞪着一双牛眼,经常以Q版造型示人,还有美国来的诺基,穿着美国星条旗,满身挂满电灯泡,闭着眼故意装COOL,感情丰富的台词:“我是云,风是我的朋友……”,长相酷似魔鬼的黑帮少爷西多,花粉过敏的帅哥谢那鲁……一堆古里古怪的人。
经典人物:卡内奇、诺基
22、新编西游记:韩国版的西游记。玩滑板和双节棍的孙悟空,开着越野车的唐僧,拿火箭筒的猪八戒,老是想着挖宝藏的沙僧,还有那个暗恋悟空的,老是缠着他们的小龙女,比恶搞版的“最游记”要有分寸的多。剧情超无里头搞笑,“XX我喜欢-喜欢,XX我喜欢-喜欢……”这个歌挺好玩的。但是故事的最后,师徒四人全给大魔头抓走了,连孙悟空也给打倒了,如来佛竟然亲自出马,将一干妖怪一网打尽,实在有点……令人遗憾!
经典人物:孙悟空,虽然这个孙悟空实在不怎么起眼,但是后来不少关于孙悟空的日本动漫都将孙悟空描述成一个小孩子样(但是很强大)的人物,比如“最游记”、“七龙珠”等
23、猫怪麦克:以一只叫麦克的黄花猫为主角,讲述人与猫,猫与猫的故事,画面简单,剧情以搞笑为主,看着看着你也会发出会心的笑的。还有时不时会有改编过的名着让麦克等动物来演,都曲解的很搞笑。
经典人物:猫斯拉(超恐怖)
24、很久很久以前:一部讲述韩国民间传说的动画片,其实好多故事都是中国的,片头动画和片尾动画都很好听。
25、佐罗:这个(汗)……应该叫“苏罗”吧……日版的佐罗去掉了两撇小胡子,比美版的要年轻许多,也更会装傻,女主角叫罗丽塔,好象比佐罗要成熟一些,配音听上去有点嗲声嗲气的。说真的,像极了夜礼服假面小卫。
经典人物:无
26、太空突击队:经典的太空冒险科幻片,根据经典科幻小说改编,有法语版、英语版、日语版,当然还有国语版的,只是由台湾配的音。
27、罗宾汉大冒险:节奏太慢,看的要人命啊!
经典人物:无
28、玉米山庄: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动画片,不知道是国产的,还是引进的。
29、地球超人:一部环保题材的动画片,剧情简单,由五个带戒指的年轻人召唤出地球超人,而且个人凭借戒指还有各自的威力。
30、绿野仙踪:名着动画,稍有改编。
经典人物:无
31、我是小甜甜:变身后会唱歌的那个是日本的明星小甜甜啦,不是斯皮尔斯·布来尼。 最后傻忽忽的男主角终于明白自己爱的其实是没变身前的那个青梅竹马的小姑娘,故事略带搞笑,不过涉及早恋~~~~~~(我是无所谓的啦~~~~~)
经典人物:无
32、正气大侠:以“石头,剪子,布”为主题的低龄动画,猜拳决定一切。
经典人物:无
地址:
http://www.bestanime.com/newAniData/aniInfo.php?subPageType=pds&idx=1369&
33、番茄骑士:又一个超低龄动画,主角是一群蔬菜水果。
经典人物:无
34、俏皮小花仙:那几年放的好象全是低龄动画,玛利贝儿的发型不错,建议长头发的MM去看看。
经典人物:无
35、三眼神童: 主角是头上贴着胶布的三眼族后人,一旦额头上的封印解除便会变身为超级强悍的三目童子。手冢治虫的作品。
经典人物:三目童子
36、美少女战士:日本人还真是想的出,让这么几个小姑娘穿上迷你裙、水手服,与怪物作战,还有帅哥燕礼服假面在关键时刻拔刀相助,敌人的几个指挥官也很美型。剧情虽然比较老套,但胜在各方面都很讨巧:既有变身和激斗场面,又有搞笑片段,美女帅哥一个不少(美女还是未成年的),还有好听的音乐和早恋情节。以后不少美少女战士题材的作品大多抄袭这个模式。
经典人物:水兵月、燕礼服假面
37、海尔兄弟:由海尔集团资助,推出的剧集较为长的国产动画片。海尔兄弟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在中国动画业发展过程中都体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38、变形金刚:美国为一款机器人玩具专门打造的动画片,无疑动画带来的效益远比玩具好,这是策划者万万没想到的。
39、头领战士:是变形金刚的续集,日本人的机体设计无疑比美版的要好一点,变形金刚们普遍变形能力强,结构合理,至少没有出现“擎天柱变形时的集装箱是从哪里来得?”这样的问题。但是日本人在编写剧本方面还是欠缺了一点,或者说美版的变形金刚实在是太经典了!?日本的变形金刚在处理问题时只会用蛮力解决,感觉像变形金刚版的圣斗士,美版的则善于用智慧和游击战来解决。
以后还放过头领战士的续集——圣战,不过似乎也不怎么出挑。
经典人物:无
40、超级智能方程式赛车:说的是无名小卒风见由于意外不得不参加一年一度的超级智能方程式赛车比赛,最后这名天才少年终于成为年度总冠军的故事,故事里还有个超级厉害的天才车手,在比赛中段才加入,最后却以一分之差获亚军,两人经常为女主角小香争风吃醋。这部片子是没有片头曲的,不过片尾歌《believe each other》很好听。这样的赛车体裁的作品显然无法与后来的“头文字D”抗衡。
经典人物:无
41、名人故事:画风有浓厚的日式漫画(注意是传统漫画!)风格,说的都是科学家或历史名人的小故事,一集里面有两集,上集说的是世界名人的故事,下集说的是日本名人的故事,感觉日本名人竟然和世界名人一样多。
经典人物:无
42、青色杜马: 故事说的是主角的父亲,一名童话小说家给邪恶反派亚历山大大帝抓走了,主角得到了一匹会飞的青色小马的帮助,并开始找寻父亲。故事最后他终于击倒了强大的如同神一般的XX皇帝,但是XX皇帝面具下隐藏的竟然是…………ED不错,故事略显平淡。
经典人物:无
43、飞天少女猪:美少女戴上猪鼻子就能变身小猪战斗?!真想得出来……搞笑类的作品,人物还蛮可爱,粉红色的猪猪也很可爱。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猪不是一般的猪,是日本香猪,据说这种粉色猪很干净,浑身香喷喷的,不吃杂粮,吃特制的猪食,现在是日本流行的宠物。上海现在也有卖,300多元一只,不过猪食贵贵,给猪擦嘴巴的进口餐纸也很贵。
经典人物:无
44、十二生肖守护神:十二生肖全成了拟人化的人(那个留长发的马老是嚷嚷着热血青春,整个一金巴老师),主角是一只老鼠,弱点是很怕猫,但最终他克服了这个心理缺陷,很有性格的十二生肖穿梭于被篡改的童话世界中,和反派(猫)战斗。片头曲虽然是女声唱的,但是很热血,我喜欢。
经典人物:无
45、怪鸭历险记:古老城堡里的吸血鬼鸭子,达Q拉,保姆是一只白色的大肥鸡。有些恐怖哦。尤其是片头。
46、灌篮高手:上海有线电视台对动漫的一大贡献!继《圣斗士》后动漫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红透了大江南北,连中央台都搞起它的cosplay。一时间,中国的篮球人口不知道增加了多少,篮球成了最帅最受欢迎的运动(流星花园你总看过吧?)。有人说“邀命”就是看了这个打篮球才开窍的。人物剧情都不用多说了吧。
它的成功主要是紧紧抓住了热血激斗+搞笑2大要素,同时,又不失时机的搞起了“动漫产业化”,漫画、VCD就不说了,6首主题歌就出了一盘磁带,卖的还很红火。从此,国人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动漫产业化。
经典人物:湘北五大先发,还有其他篮球队的一些有特色的主力
47、棒球英豪:也是上海有线电视台引进的,紧接在“灌篮”之后。本来想将动漫产业化进行到底的,但是引进这部以棒球为主题的片子实在是一个败笔,收视率极低,其周边产品的冷落也是可想而知的。
其失败的原因实在有很多,比如棒球在中国不受关注,安达充的人物不够美型,和也死的太早等等,但是最主要的是这部作品情节上既不搞笑也不火暴,总是淡淡的,淡淡的,连故事里的爱情也是淡淡的,这种含蓄的表达估计也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看的懂,小孩子爱看的是红红绿绿、大吵大闹的那种动画片。这种情况似乎很像网络游戏里的欧美大作与韩国泡菜的对比。
经典人物:无
48、华斯比历险记:小熊泰迪和八脚虫克鲁比,还有一个戴眼镜的老头牛顿坐着热气飞船的历险记。还有一些蹦蹦跳跳的独角怪兽,总是拿来拉车用的。有个搞笑坏蛋叫“土伟哥”,但他的仆人老是叫错叫成“土位子”。他每天都要开炮打牛顿的房子,每天都打不到。
49、小蜜蜂:一部以昆虫为题材的励志动画片。
50、四驱小子:“注意——不是四驱兄弟!主角叫四驱郎来着”,以上是别人的提醒,否则我还真以为是一部作品了,不好看。
经典人物:无
51、名侦探柯南:“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这句经典台词堪比金田一的那句“赌上我爷爷的名字!”个人认为该剧入选“20年来上海地区电视里放过的十大日本动画片”并不为过!
柯南何时才能变回新一呢?青山刚昌曾说过,只要还有一个柯南迷,柯南就不会长大。
台版的配音还真是强啊,冯友薇的柯南,刘杰的新一一点也不比高山南和山口胜平差。
经典人物:柯南/新一
52、足球小将:这个动画比漫画要差多了,剧情同样是很夸张,但《灌篮》比这个好接受多了。人物太简单,制作也很粗糙,剧情又太平淡,辽宁的配音也不行。
经典人物:无
53、宠物小精灵:可爱的皮卡丘、可爱的神奇宝贝、可爱的反派火箭队(经典台词: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们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为了地球不被破坏——为了世界的和平——呵呵,我们——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坚持爱与正义的罪恶——穿梭在银河的火箭队——白洞,白色的明天在等待——喵,就是这样。[有一句忘了,望高手指点])!虽然是一部由游戏改编的动画,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有青出于蓝的迹象。
经典人物:皮卡丘等一干神奇宝贝
54、数码宝贝:我很喜欢的一部动画。虽然号称是宠物小精灵的姐妹片,但是这部片子却有着鲜明的主题和热血激斗场面。讲的是七个被选中的孩子被送往奇幻的数码世界,带着自己的数码宝贝与邪恶的数码宝贝战斗的故事。这里的数码宝贝都有变身和升级制度,从刚开始的幼年期到最后的究极形态都有各自的绝招和形态。这个据说也有游戏,游戏叫“数码暴龙”,GBA和PS上有。
上海放的数码宝贝是第一部,第二部中长大了的阿武和另外几个孩子再次踏上数码世界的土地,挑战数码皇帝。
OP和ED都很好听,有人要MP3可以发QQ给我:17072824
经典人物:无
55、龙珠:恩……这个嘛……各位龙珠迷们,还是看漫画吧,龙珠的动画实在是……唉……制作粗糙啊!一部超级经典的漫画就变成了一部超级LJ的动画。
经典人物:无
56、中华小当家:剧情虽然是说小当家刘昂星做菜挑战的故事,但实际上是一部武侠片(!?),剧中那些号称美食家的家伙一吃到小当家做的菜就忘乎所以,仪态全失,真是搞笑,对于菜式的评点还相当的肉麻。
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成功的运用了跳出场景的手法。各位应该不会忘了当初看圣斗士的时候,一开始很不习惯,怎么星史和人家打的好好的,画面突然就变成了一匹飞马和毒蛇的样子,以后习惯了,渐渐体会出这种手法的高明之处。这就叫跳出场景,以后的不少搞笑动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手法,连周星驰的“食神”中也多处应用。
经典人物:小当家、嘟嘟(身材真的很不错……)
57、海底小精灵:一群海底的精灵,脑袋上有一根出气还是干嘛的管子。交通工具通常是海马。
58、忍者神龟:名字是一些名人,尤其是画家,米开朗基罗,拉佩尔等等,师傅是只大老鼠,平常都生活在下水道。
59、希曼和希瑞:一对强大的兄妹,都有一柄剑。
60、四驱兄弟:同样是讲四驱车,《四驱兄弟》就比《四驱小子》好得多,人物好看些,小豪,小烈两兄弟要可爱很多。另外,配音也要好很多,而且还有字幕。自从它播出后,街上玩四驱车的小孩多了不少哦,卖四驱车的店也变多了啊。
经典人物:无
61、新世纪天鹰战士:哈哈哈,可怜的《eva》,被从头改到尾。“天鹰”——真亏这翻译是怎么想出来的!定信志、凌波零、飞鸟、见里、神经元……哈哈哈,瞧这译名,真是有水平啊!!!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当然是中文版的主题曲“……美丽的天使在远方召唤你,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迎面吹来和煦的风,轻轻的扣击着我的心灵,你的脸上透着微笑,偷偷的凝视着我。你镇定的面对一切,这一切都看在我的眼里。我知道你无所畏惧,我知道你无比坚毅。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力量强大无比,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可以创造奇迹。美丽的天使在远方召唤你,为了明天,少年快去努力。理想遨游在蓝色的天空,拥抱明天,唤出青春洋溢。为了明天请你不要再犹豫,勇敢的少年啊,快去创造奇迹……”(这歌词其实写得满不错的,只是歌手的实力太强!)。如果能活着把主题歌听完,你就可以创造奇迹了!记得大学里有一次和同学去吃火锅,店里正在放这首歌,结果当时的7人当场晕倒3人,3人呕吐,1人头晕……
经典人物:你说呢
62、胜利女排:说的是一个日本女排运动员的成长故事,声优是台湾的,但是读音咬字极为差劲,有人曾写信到电视台投诉过,最后挑战的终极BOSS是铁榔头时代的中国女排……整个故事与小学时热播的《排球女将》(又译做《青春的火焰》)无关
经典人物:无
63、白精灵:是一个精灵,传说每一座屋子都有它的屋精灵。
64、野蛮人雅汉:又名野蛮人柯南,拥有同名游戏,其中有一只渣渣鸟(其实是一只火凤凰),能够隐到盾牌里。BOSS是一条大蛇,他要得到所有用星星铁做成的武器。他的手下多是骷髅兵。这应该是一款较早的网络游戏。
65、樱桃小丸子:古灵精怪的小丸子不就像是儿时的我们吗?虽然《小丸子》的画面好简单,但和它朴实的剧情配合得恰到好处。台版的配音也很了得,冯有薇配的小丸子又精怪又孩子气。中文版的ED也还可以接受,要是用的是范晓萱唱的那首就更好了。有人说小丸子是适合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20~30)看的,我很同意。经典人物:小丸子
66、高飞家族:米老鼠系列之一。很有趣哦,不乏迪斯尼的幽默,尤其是老实憨厚的高飞,和狡猾无比的邻居之间的故事。
67、家有贱狗:一只长着大马脸、左眼有黑眼圈的笨狗,叫幸之助。
68、蜘蛛人:这是十年前的动画片了,很长,不像现在的电影蜘蛛人那样精悍。我第一次是在上海一台,也就是后来的上海卫视,现在已经是东方卫视了。
69、铁胆火车侠:低龄动画,片头CG做的还不错,就是太短了。
经典人物:无
70、百变小樱魔法卡:又译《魔卡少女樱》,Clamp姐姐们的作品。可爱的魔卡少女木之本樱、心灵手巧的知世、淘气的小可、外刚内柔暗恋小樱的香港男孩儿王小明、王小明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莓铃、老爱取笑妹妹的哥哥桃矢、温柔的雪兔、酷酷的月、漂亮的关月老师、神秘的骷髅里多爱里奥……,故事讲的是收集骷髅牌的事。Clamp后期的作品怎么都有些暧昧的关系在?小樱和知世、桃矢和雪兔之间的关系都有些不太正常,“东京巴比伦”里的星史郎和昂流也是这样。
经典人物:无
71、晴天小猪:真的很搞笑,建议大家看看,虽然OP和ED都太另类了,但搞笑剧情真的很不错,同时这部片子大量运用了跳出场景的手法,亦真亦假,到最后我也被搞的莫名其妙了。小猪还是那种日本香猪,“一呦呦”的叫,很可爱。
经典人物:无
72、猫眼三姐妹:原来没怎么看过,后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看的。
73、酷乐猫:一只酷酷的机器猫的故事,一脸的邪恶,搞破坏和拿机枪扫射是他的拿手好戏,和哆啦A梦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但是现在的小朋友就喜欢这种叛逆的角色。
经典人物:无
74、奥特曼:又名咸蛋超人,这是该剧在香港上映的名字,就因为奥特曼的眼睛像两个切开的咸蛋,呵呵,挺有想象力的。雷欧、塞文、艾迪、埃斯(男女合体哦)是最早在大陆放的奥特曼剧集。记得小时候玩侦探游戏的时候还拿这些名字来做代号的。
75、恐龙战队:不知道是日本的还是美国的,但是看演员既有美国的又有日本的,好像有好几个版本,反正有续集,跟变形金刚一样,领头人换过一次,后来换成了那个拿着一把短匕首吹音乐从大海里唤起恐龙机器人的汤米,而其余人就是唤来仿恐龙时期生物的机器人,如剑齿虎、霸王龙之类的,组成一个大的机体。反派人物也换了好几任,第一任是拿魔杖的老女人,每次把魔杖扔到地球上,那个怪物就会变大了。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制造怪兽的山羊人。第二任是机器人一家,儿子很蠢的那种。
76、葫芦兄弟:卡通书看了不少,国内的动画片很少有出色的,但葫芦娃尽管画面简单,依然赢得了不少人的亲睐。
77、熊猫京京:这也是国内推出、为数不多的好片。形象很生动,至今那两个一胖一廋的坏蛋,以及那个坏博士的形象仍记忆犹新。
78、镜花缘:改编自李汝珍同名名着。
79、十二生肖:故事讲述十二生肖的来由,不过情节过于简单。
80、成语动画廊:寓教于乐的动画片,有一个熊猫教授和一个机器人。
81、舒克和贝塔:郑渊洁的成名作。
82、知识老人:又一部科普动画片。有点像十万个为什么。
83、蓝皮鼠和大脸猫:与舒克和贝塔同一时期的作品。
81、国产单集动画:神笔、济公斗蟋蟀、没头脑和不高兴、大闹天宫、阿凡提、哪咤闹海、三个和尚、九色鹿、天书奇谭、黑猫警长(总五集)、女祸补天。(有关国产动画的具体介绍可浏览以下网 31494希望对你有帮助!

㈩ 苏姓的由来和历史

1、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2、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方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

加入苏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有:汉晋时辽东乌桓部的苏姓人,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的苏姓人,金国女真族的苏姓人。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改为汉族苏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苏址汉族。

(10)马脸女孩吴小燕治好图片扩展阅读:

苏氏受姓后至周朝周武王时,出现苏忿生。他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称赞,因此被封于黄河流域一带,家居其封地,从此黄河以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有了苏氏。

春秋时,苏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战国时,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

汉初,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河南以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苏建于元朔二年以校尉跟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卒后,葬于陕西武功大犹乡,从此,苏建成为苏氏武功派始祖。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阅读全文

与马脸女孩吴小燕治好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文字图片大全伤感黑白 浏览:521
word中图片编辑器没有了 浏览:507
男生玩小鸡的图片 浏览:303
图片大于2m如何粘贴到wps 浏览:481
word怎么取消图片中的灰色的选项 浏览:75
再踏征程文字图片 浏览:146
漫画女生q版图片红瞳 浏览:48
100种简单烤箱面点图片 浏览:735
word文档图片复制到文件夹 浏览:238
谢谢文字图片素材 浏览:779
美女拍脚图片 浏览:865
游京歌曲戏腔版女生背景图片 浏览:390
卡通扎马尾女孩图片 浏览:540
女生暴躁图片 浏览:988
手绘衬衫女孩图片 浏览:317
生活的图片文字 浏览:305
女生胸的照片大全图片 浏览:182
最美期待图片高清 浏览:908
美篇怎么下载图片到相册 浏览:393
哈弗h7价格图片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