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姓氏篆體王字的篆體
「王」的篆體腔稿的寫法如上圖所示。
㈡ 小篆的周怎麼寫
一、小篆的周寫法如下:
二、釋義:
1.周圍;圓形的外圍:四~。圓~。繞地球一~。
2.環繞;繞一圈:~而復始。
3.普遍;整個;全:眾所~知。~天。~身。
4.時間的一輪;特指一個星期:~期。一~。
5.完備:招待不~。計劃~密。
6.接濟;救濟:~濟。~急。
7.朝代名。(約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從周建立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殺,建都鎬京(今陝西西安),史稱西周。從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滅,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北朝之一(557—581)。
宇文覺滅西魏後建立。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國號周,史稱北周。為隋所滅;五代之一(951—960)。郭威滅後漢後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國號周,史稱後周。為北宋所滅。
8.古又同「中(zhōng)」:不~於用(不中用)。
三、相關組詞:
周期 、周末 、四周 、圓周、一周 、周到 、周邊 、周遊
(2)姓氏古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一、四周[sì zhōu]
周圍。也說四周圍。
二、圓周[yuán zhōu]
在平面上,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一定長為距離而運動一周所形成的軌跡。
三、一周[yī zhōu]
1、循回一遍。
2、一圈。巴金《不能忘卻的記憶》:「我一個人繞著靈柩走了一周,以後又站了片刻。」
3、一星期。
4、指一周年。
四、周遊[zhōu yóu]
到各地游歷;游遍:~世界。孔子~列國。
五、不周[bù zhōu]
不周到;不完備:考慮~。招待~。
㈢ 姓氏圖片文字穆古風
經過反復檢查,確定已經完美回答了你的問題
就連樓主也找不出錯誤的。
有新的額外的要求,請另開新帖。
㈣ 帶姓樊的文字圖片有哪些
帶姓樊的文字圖片有以下幾張:
㈤ 張字的各種寫法圖片大全
張字的各種寫法圖片大全如下:張的寫法有5種。小篆的「張」;隸書的「張」;楷書的「張」;行書的「張」;草書的「張」等等。
拓展知識:
1、楷體:它是一種標準的漢字正楷字體,平直而端莊,較為規整。
2、行書:它是檔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楷書更為隨意且筆畫流暢,有一定的書法韻味。
3、草書:它是漢字的一種書法字體,筆畫瀟灑,尤其擅長用於書寫速度較快的文字。
4、隸書:它是在秦漢時期流行的一種字體,筆畫線條簡單,直接,形似篆書,但更加規整。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佔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㈥ 禮繁體字怎麼寫圖片
一、文字演變
二、姓氏讀音
拼音:lǐ
注音: ㄌㄧˇ
繁體字: 禮
漢字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礻
簡體部首: 礻
五筆86:PYNN
五筆98:PYNN
UniCode:U+793C
四角號碼:32210
倉頡:IFU
GBK編碼:C0F1
規范漢字編號: 0318
禮的部首筆畫: 4
總筆畫: 5
筆 順: 捺折豎捺折
社會生活中,由於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婚禮。喪(sāng)禮。典禮。
符合統治者整體利益的行為准則:禮教(jiào)。禮治。克己復禮。
表示尊敬的態度和動作:禮讓。禮遇。禮贊。禮尚往來。先禮後兵。
表示慶賀、友好或敬意所贈之物:禮物。禮金。獻禮。
古書名,《禮記》的簡稱。
姓。
三、姓氏起源
1、系自姬姓。周武王同母少弟,名封,初封於康,屬衛地,稱衛康叔,其後有衛大夫禮孔、禮至,遂以禮為氏。
2、古典禮者之後,以職為氏。
3、清貴州安順府永寧州募役長官司原姓阿,明永樂元年賜姓禮氏,世襲。
4、滿族禮氏是滿姓「薩克達」的一個分支。
滿族禮氏後人多集中遼沈地區,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據《欽定清文鑒》卷五記載:薩克達禮氏,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這十一姓氏族人「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系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
滿族的姓,多以居住地的地名、山峰、河流等名稱做為姓。薩克達姓,追根朔源可至古肅慎氏。「《北史》靺鞨 ,即古肅慎氏也。所居多依山水。按滿洲語謂長曰達,稱老翁曰薩克達……。」(《滿洲源流考》)。《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三十五· 四寫道。:「薩克達,本系地名,因以地為姓。其氏族散居於薩克達、寧古塔及各地方。」薩克達由地名而來的姓,還可從《滿洲源流考》十三卷第226頁找到根據:明代嘉靖年間設置的薩爾達衛,按薩爾達山而來,薩克達與其音相近。薩爾達山在打牲烏拉。而薩爾達山、薩爾達衛,歷史地理位置在哪裡?我查遍古地名和古地圖都未找到。在吉林市、打牲烏拉東面有一座名為「老爺嶺」,海拔1284米的山峰。這與《滿洲源流考》中提到的「薩爾達山」地理位置基本相符,稱「老爺嶺」,即由滿語稱「老翁曰薩克達」而來;在牡丹江市、寧安(前文所言寧古塔,在寧安境內),東側有一條西南東北走向的山脈——「老爺嶺」。這兩處「老爺嶺」,是靺鞨生存壯大之地,也是薩克達氏族發祥之地。隨著滿族與漢族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滿族姓氏也發生了變化。滿族姓氏由原來的多音節姓,變成了單字漢姓。大約1662至1675年間,薩克達宗族分解出:官、禮、李、里、應、祖、翁等諸多姓氏。如今的禮氏族人,大多居住於遼沈地區,京津等地也有少數禮氏後人。
四、得姓始祖
周武王同母少弟,名封,初封於康,屬衛地,稱衛康叔,其後有衛大夫禮孔、禮至,遂以禮為氏。
五、人口分布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固安,遼寧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陽泉、長治、臨汾,安徽之貴池,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布。漢族、滿族有此姓。《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
廣西大新、江西豐城、山東新泰、遼寧遼中、台灣彰化、高雄、河北唐山等地均有此姓。
滿族禮氏後人多集中遼沈地區,與其歷史上享有特惠政策有關。據《欽定清文鑒》卷五記載:薩克達禮氏,乃太祖建國之前主動歸附的十一姓氏之一。這十一姓氏族人"受到優禮待編設牛錄時,部民與部長傳統隸屬關系被當作酋長世襲特權保留下來。"
六、家譜文獻
暫缺
七、郡望堂號
郡望
平原郡:今山東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八、字輩排行
暫缺
九、姓氏名人
禮孔,春秋時衛大夫。禮震,東漢時平原人,官至郎中。
禮至,衛國大夫。
禮震,東漢人,以精通尚書著名,從學於歐陽歙。
禮門,明隆慶二年進士,杞縣人。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路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了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
㈦ 蒙姓氏圖片文字 - 百度
乞顏 ------------齊、祁、陳、秦
納古斯 --------- 那
肖德 ------------肖
客烈亦惕 -------和、何
孛爾只斤 -------鮑、包、寶、博、奇、羅、波
汪古惕 ----------汪、王
弘吉喇惕 -------洪
帖良古惕 -------鐵、車
兀良哈 ----------烏、吳、於、魏
滿楚古得 -------滿
杜爾伯特 -------杜、司
和碩特 ----------和
郭爾羅斯 -------郭、高、何
呼和淖如得 -----和
伊斯得 伊
夏日高勒 -------夏、黃、何
梅日根哈拉 ----梅
閆忽德 ----------閆 門
泰亦赤兀惕----- 戴
胡勒目斯 -------胡
杜格慶 ----------杜
海那赫 -----------海、畢
周爾那德 --------周
華努特 -----------華
齊木德 ------------齊
敖勒高努德------- 敖、趙、王
白如徳 -------------白
海勒圖德 ---------海
賴哈圖德 ---------賴、趙
李莫斯日 ---------李
都如德------------- 杜 霍
亦日呼德---------- 伊
朱勒豁得---------- 朱、周、康
兀濟葉惕---------- 武、吳
烏珠穆沁 ----------烏、武
巴爾虎 -------------巴 胡
召蒙岱 -------------趙
克什克騰 ----------和、何
木斯臣 -------------穆
寶勒格沁 ----------暴
席熱臣 -------------席
包日罕特 -----------包
台本 ----------------邰、伍
通事納爾----------- 佟
唐古特 -------------唐、夏、項
夏那日 -------------夏、項
朱理真 -------------朱
忽思慧 -------------忽、胡
泰亦什 -------------師
呼和紹布 ----------和、付
海拉蘇 -------------海、俞
薩都喇 --------------薩
扎喇亦爾 -----------趙、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