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素文字圖片

素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5-04-06 18:54:34

1. 象形文字有哪些

象形文字(hieroglyph),又稱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2]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約5000年前,古埃及人發明了象形文字,這種字寫起來既慢又很難看懂。中國的象形文字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 - 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文字。
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石刻文,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
中國甲骨文的象形字「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特別是繁體的[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艹」(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繁體的[門]更像)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酒」字去掉三點水是酉,就像是沒有了酒的酒瓶了,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人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值得一說的是 ,中國最初的文字就屬於象形文字,漢字雖然還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徵,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不屬於象形文字,而屬於表意體系的語素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體」亦是。
局限性
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它的局限性很大。因此,以象形字為基礎後,漢字發展成意音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書中的會意、指事、形聲、轉注、假借。然而,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須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礎,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
地域性
各國(地區)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都是從原始的圖畫發展而來,古埃及的原始岩畫雖然沒有歐洲岩畫古老,但卻比大洋洲岩畫流傳得長久,時間在一萬年以上,是世界上岩畫延續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根據風格藝術、石垢的色澤、所表現的動物種類、服飾及武器等差別,可分為四期:
共19張
象形文字活化石 東巴文
(1)古代水牛時期(約公元前9000一前3500年)。
(2)牧養公牛時期(約公元前3500一前1500年)。
(3)馬時期(約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2世紀)。
(4)駱駝時期(約始於2世紀)。非洲的撒哈拉岩畫,位於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邊界不遠的撒哈拉中部阿爾傑爾高原,是世界各國學者公認的「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史前藝術博物館」。
古印度的象形文字同樣來源於圖畫發展,主要分布於印度中部文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最古的岩畫可追溯到距今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根據風格,印度岩畫大致分為:自然主義的岩畫,以描繪單獨的野生動物為主,造型古樸寫實。風格化的岩畫,開始從色塊中提煉出線條,用簡略粗重的線條勾勒人和動物的輪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塗與粗線條的淺描並用。動物比較寫實,人物則是圖案化的,幾何形的。折衷的岩畫,多描繪騎馬、騎象或步行和金屬使用。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重要的遺存之一,因首先發現於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圍北瀕渤海、南抵蘇皖、西進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發展成山東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徵明顯,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風俗,這是中國東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習俗的發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已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被認為是象形文字的前身。從後來出土的獸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圖案可以判定,萬年以前,中國就出現了半圖象的圖畫、花紋符號。
甲骨文
根據語言學家研究:中國近代大量出土的曾在商代(公元前一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廣泛、成熟使用的「甲骨文」。期間中國的陶器製作、居室建造、壁畫藝術、絲織生產等,各種高級文化陸續發明、使用。
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記載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如今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國際語言學界公認殷商甲骨文所記錄的語言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瑞典漢學家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在其著作《漢語的本質和歷史》一書裡面就詳細研究過殷商甲骨文,以甲骨文【麥/來】同字,【扣/口】同【口(ku)】字根等事實依據,證明殷商甲骨文是漢藏語系漢語族的早期形式,而非其他語系語言的早期形式。
專家研究發現,8000年前河南裴李崗文化的賈湖契刻與比它晚四、五千年的殷墟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是書寫工具相同,皆以利器為工具把符號刻在龜甲、骨器上;二是作用相同,商代甲骨文是用來記載占卜內容的,而賈湖契刻也與占卜相關;三是造字原理相同,賈湖契刻是事理符號,而甲骨文的事理文字很多。專家認為「賈湖契刻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賈湖刻符和後來的甲骨文、金文和現代的漢字一樣,從書寫特徵看也有3個結構層次,賈湖契刻與商代甲骨文是一致的,因為同樣刻在堅硬甲骨等物體上,筆劃遒勁,撇折有矩。
古埃及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經過上萬年前的圖畫、花紋發展,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產生成體系的象形文字——聖書字。它同蘇美爾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國的甲骨文一樣,都是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種符號組成。表意符號是用圖畫來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義。但是表意符號都不能表示字的發音,因此古埃及人又發明了表音符號。表音符號也是一些圖形,它共有24個子音,在這一基礎上,又構成了大批的雙子音和三子音。如口為單子音,發「Y」的音,燕子為雙子音,發「Wr」音,甲蟲為三子音,發「hpr」音等,但這些發音都表示不止一種意思,為了有所區分,古代埃及人又發明了部首符號。這種部首符號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區分不同范疇的符號,類似於漢字中的部首偏旁。絕大多數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號。這種文字常被刻在廟牆、宗教紀念物和紙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侶和書吏。埃及象形文字對以後的字母文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古代埃及歷史的不同階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出現過多次變化。中王國時期出現過祭司體,後期埃及時出現過民書體,在羅馬統治期間又出現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過希借字母書寫的埃及文字)。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沒能發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卻對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紀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東岸崛起的腓尼基人與埃及人進行交易,這時飽學的腓尼基僧侶們把簡單的象形文字改寫成有秩序的字母,幫助其商貿往來。
由於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難,隨著古埃及的滅亡,這種文字逐漸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正是由於羅塞達石碑的發現和商博良對埃及象形文字解讀的成功,才使古埃及歷史全部展現在我們面前。
字體
聖書字有3種字體 :碑銘體、僧侶體和大眾體。碑銘體起初是雅俗通用的,後來成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廟石壁上,以及繪寫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嚴字體 ;同時也是3種字體的總稱 。其符號外形很像圖畫,但實際上大都早已失去象形功能。碑銘體是裝飾性的正體,僧侶體是實用的草體,主要用於宗教寫經。這兩種字體的內部結構完全一致。大眾體又稱書信體或土俗體 ,它是僧侶體的簡化形式。
發現
1799年,拿破崙率軍遠征埃及時,他手下的一名軍官布夏爾帶領士兵在羅塞塔城附近修築防禦工事時,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岩斷碑。碑上用兩種文字三種字體刻著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間是古埃及的草書體象形文字(亦稱民書體文字),下面是希臘文字。這就是後來被世人稱之為「羅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埃及的象形文字(左)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歷史,就必須要讀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發現「羅塞塔碑」的消息在當時的《埃及通訊》報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各國學者的濃厚注意。他們紛紛試圖譯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臘文很快就被讀通了。碑中間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確認是古埃及的民書體文字。但是,盡管學者們能藉助碑上的希臘文,領悟到象形文字和民書文字的含義,卻依然沒有解開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謎令人驚奇的是,年僅11歲的法國少年商博良[3]決心揭開「羅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讓石碑說話,告訴人們古埃及的秘密。為了讀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奮工作了21年。商博良發現,古埃及人寫國王名字時,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劃上粗線。「羅塞塔碑」上也有用線條框起來的文字,是不是國王的名字呢?經過不斷探索,商博良終於對照著希臘文,讀通了埃及國王托勒密和王後克里奧帕特拉這兩個象形文字,它們可以從右到左,也可以從左到右,或者從上到下拼讀出來。商博良由此確信,象形文字中的圖形符號,總的來說,代表的是發音的輔音符號。經過努力,到了1822年,這個在1000多年期間始終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終於被商博良解開了。
原來,「羅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侶們,給當時的國王寫的一封歌功頌德的感激信。這位國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國王寶座後不久,取消了僧侶們欠交的稅款,並為神廟開辟了新的財源,對神廟採取了特殊的保護措施,給僧侶們帶來了一系列好處,所以很快贏得了僧侶們的敬仰。於是僧侶們寫了這封感激信,並用三種字體寫的兩種文字刻在這塊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羅塞塔城,由於有了這塊藉以解開埃及象形文字之謎的碑石而舉世聞名。不過,這塊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該城,它被收藏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了。
由於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難,隨著古埃及的滅亡,這種文字逐漸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正是由於羅塞達石碑的發現和商博良對埃及象形文字解讀的成功,才使古埃及歷史全部展現在我們面前。
楔形文字
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由蘇美爾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發展。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少數寫於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不易變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相當多。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瑪雅文字起源
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西元前後,但出土的第一塊記載著日期的石碑卻是西元292年的產物,發現於提卡爾。從此以於,瑪雅文字只流傳於以貝登和提卡爾為中心的小范圍地區。五世紀中葉,瑪雅文字才普及到整個瑪雅地區,當時的商業交易路線已經確立,瑪雅文字就是循著這條路線傳播到各地。 是美洲惟一留下文字記錄的民族。在公元初期,他們創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種文字之一。
瑪雅文字非常奇妙,它既有象形,也有會意,也有形聲,是一種兼有意形和意音功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聲音的聯合體,瑪雅雕刻文字既代表一個整體概念,又有各自獨特的發音。
瑪雅文字的一個字元中大的部分叫做主字,小的部分叫做接字,字體有「幾何體」和「頭字體」兩種,另外還有將人,動物,神的圖案相結合組成的「全身體」,主要用於歷法。瑪雅文字的讀法為,從上至下,兩行一組,以「左→右→(下一段)左→右」的順序讀。瑪雅文字艱深晦澀,至今能譯解的不足三分之一。 以統計學的方式來處理和分析,文字每個字都有四個音節。文字呈方塊圖形,類似於中國的印章。圖形上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屬「意音文字」。
東巴文
東巴象形文字是麗江地區納西族的文字,屬於象形表意文字類型,包括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字體。文字總數約1600個左右。
東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個字或幾個字代表一句話,字句從左至右,自上而下。這種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11世紀以前,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發明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由於東巴掌握這種文字,故稱東巴文。
麗江東巴象形文字「愛」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一些東巴,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文字,而且至今還使用著這兩種古文字,它不僅是解開人類文字產生之謎的寶貴史料,而且也是豐富、發展中國傳統書法和篆刻藝術的理想字體之一。東巴文被譽為是如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水書
水書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元號系統,是記載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法學等古老文化的典籍,可謂水族的「網路全書」。它主要靠手抄、口傳流傳至今。據專家研究考證,異體字,水族古文字目前有2500個。
水族古文字的結構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象形字,有的字類似甲骨文、金文;二是仿漢字,即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形體的寫法,三是宗教文字,即表示水族原始宗教的各種密碼符號。書寫形式從右到左直行豎寫,無標點符號。見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載體主要有:口傳、紙張手抄、刺綉、碑刻、木刻、陶瓷鍛造等。水書由於其結構多為象形,主要以花、鳥、蟲、魚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以及一些圖騰物如龍等所撰寫和描繪,仍保留著遠古文明的信息,在水族地區仍被廣泛使用。
水書的發現
2012年6月20日,貴州省古籍保護中心陳琳主任發來廣西平果縣出土古石刻未知文字圖片(見附圖),請我館代為辨別釋讀。我局立即召集有關水書專家對提供的3塊約300多古文字石刻進行研究、辨別、釋讀。經專家組研讀,一致認為該石刻未知文字為水族文字—水書!這個文字或為最早的水書文字遺存載體、早期中國象形文字始祖之一。其考古價值和歷史價值有待進一步挖掘和考證![4]
納西文
納西象形文字為一種圖畫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餘年歷史。
糾錯
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教科書 歷史與社會 八年級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6:第125頁
[2] 邵靜敏.現代漢語通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即吉恩·保羅·商博良。
搜索發現
文字轉換
免費送分電玩城對現金
常見象形文字
文字網
夜大自考
什麼是象形文字
人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有哪些
松風閣書法日講
解讀藝術理論 讀懂書畫藝術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元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漢字,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寫字,但不是所有人寫的字都可以稱之為書法的,或者說不是所有的書寫行為都可以歸入書法藝術的范疇的。我認為能夠稱得上是書法的,一定是書寫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藝術性的。

2. 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片)急啊………………!!!!!!!!!

各種文字演變如下:

3. 求「素質」二字行書,毛筆字,白底

4. 誰有漢字的演變過程圖!(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

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都是全民的書面交際工具,這是共性。但是,各種文字又有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文字的不同特點可以從兩方面去看:一是看文字元號所代表的語言結構系統中的單位,二是看文字元號本身的性質。為什麼要從這兩個方面去看呢?因為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研究一種文字自然要聯系文字所代表的語言系統中的單位和文字本身使用怎樣的符號來考察,只有這樣,才能比較全面地揭示一種文字的特點,也才能比較真切地看出不同文字的特點。

從這兩個方面去看漢字,漢字是一種什麼類型的文字呢?

1.從漢字記錄的語言結合系統中的單位看,漢字是語素文字。

根據一種語言的文字元號所記錄的語言結構系統中的單位來看,記錄語素的是語素文字,記錄音節的是音節文字,記錄音素的是音素文字。漢字記錄的是漢語里的什麼單位呢?漢字主要記錄漢語里的語素。例如「學習」這個詞,寫下來是兩個字,這兩個字代表了漢語里兩個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即語素。由於漢字記錄語素,代表語素,漢字也就有了所謂「字義」,顯然,這字義是語素義。漢字代表語素是漢字區別於表音文字——音節文字、音素文字的一個重要特點。表音文字所記錄的不是語素,而是純粹的語音單位。例如記錄英語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義,它只代表音素,作為記錄英語的文字元號,它僅僅是表示一定語音的字母。

漢字也記錄少量非語素的音節,如「葡」「萄」「枇」「杷」等。這些音只有pú táo pí pā等語音,而不獨立表義。但漢字所記的這類音節,並不同於音節文字中的文字元號。因為音節文字中的文字元號是專門用來記錄語言中的音節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記錄音節的,而漢語中的這類音節僅僅是某個多音節語素中的具體音節,它們只有處在「葡萄」「枇杷」等多音節語素中,才具有代表音節的作用,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且字形上往往還有標義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從的「艹」,「枇杷」二字所從的「木」,標志著「葡萄」「枇杷」的種概念范疇,這種情況是音節文字不可能有的。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看,漢字是語素文字。

2.從漢字所用的文字元號本身的性質看,漢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組成的文字系統。

文字所使用的符號大致可分為三類,即意符、音符、記號。跟文字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有聯系的字元是意符,只在語音上有聯系的字元是音符,在語音和意義上都沒有聯系的是記號。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漢字則三類符號都使用。漢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以及形聲字中的形旁屬於意符,因為它們跟它們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有直接聯系。漢字里的音符指形聲字中的聲旁。雖然漢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漢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區別。表音文字的音符是專職的,漢字的音符是借現成漢字充當的,屬借音符性質。在漢字發展的過程中,象形字大多變得不象形了。如古代漢字的「 」「 」演變成了今天楷書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經看不出與太陽、月亮的聯系了,因此可以說已變成了記號。但是這些「記號字」在形聲字中常作形旁或聲旁,還起著表意或表音的作用,可見還不是單純的記號,而是具有雙重的性質:對古代的象形字來說,今天已演變成了記號,從形聲字的偏旁看,這些字元號一直到今天仍保持著意符或音符的性質。

由於現代漢字以形聲字為主,而形聲字是意符和音符的結合,雖然音符是借漢字來充當的,但它畢竟是漢字的表音成分,記號在形聲字中還起著表意和表音的作用,因此,從漢字使用的字元來看,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組成的一種文字系統。

3.漢字是語素文字和漢字是由意符、音符組成的文字系統,這兩個方面是相關聯的。語素文字要表示語素的意義,所以會選擇意符和借音符性質的音符。把漢字兩個方面的性質聯系起來看,可以說漢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表示的語素文字。

漢字的最初模樣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圖為毛公鼎及銘文。 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 刻有秦國文字——大篆的石鼓 漢字的統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圖為秦始皇。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漢字的演變 監獄里造出的漢字: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在漢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

閱讀全文

與素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田g9房車圖片及價格 瀏覽:473
愛情是最初的高清圖片 瀏覽:956
qq背景圖片關於古風男生 瀏覽:428
小女簡單發型圖片 瀏覽:983
圖片小清新女生帶字圖片 瀏覽:762
硬圖片文字 瀏覽:984
久久鴨價格表圖片 瀏覽:417
黑色長款上衣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351
自製環保蝙蝠俠衣服圖片 瀏覽:450
搜索游戲小女孩魯班的圖片 瀏覽:724
書語背景圖片加文字 瀏覽:91
如何填充圖片邊緣線 瀏覽:498
nuke怎麼合成圖片 瀏覽:904
短發女孩醉酒的圖片 瀏覽:35
word組合圖片後遮蓋文字 瀏覽:43
沙宣發型圖片女中發 瀏覽:874
一句話笑話文字圖片 瀏覽:901
文字翅膀圖片 瀏覽:866
pr如何一下更改多個圖片大小 瀏覽:697
如何在word中刪去插入的圖片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