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敘事角度評電影 陽光燦爛的日子
對姜文第一次執導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國內外業界人士一致盛譽有加。不同於第五代導演對民族痼疾沉痛反思的抑鬱基調,姜文是張揚、激情、色彩斑斕的。在從文革時期走過的人一致揭露和感嘆那些「傷痕文學」大行其道之時,這部電影一反崢嶸歲月的
常態,以一種幾乎無限緬懷和嚮往的激情描述了一段特殊時期的青春記憶和成長故事,著實讓人耳目一除了主題的新穎外,讓這部電影頗具新。但筆者以為,
現代意味的主要是其講述故事的方式,而這正是影評家們較少提及的部分。所以,本文將結合電影敘事學的有關知識,對該片進行分析。
的事情的時間和敘事的時間。它要求我們確認敘事的在這部功能之一是把一種時間兌現為另一種時間。」電影里,顯然重構時間的方式即是用聲音。成年的馬小軍作為講述人,用獨白和旁白的形式,以誘導觀眾進入回憶的方式展開敘述,並可以自由選擇講述故事跳躍、定格、快進甚至倒退情節,並在的切入點,打斷、本文時間和本事時間里靈活穿梭。一方面較好地控制了影片的敘述節奏,一方面極好地呈現了歷史感。
二、再造歷史空間
電影敘事由於能夠通過一系列畫面的排列與組
一、塑造時間縱深感
很明顯,故事的講述是採取倒敘的方式。影片一開始,成年後的馬小軍滄桑感十足的獨白,將人們一把拉入了那個特殊的時代。「北京,變得這么快……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隨著我雖然畫面還沒有為我們展示任何信息,可情緒性們。」
十足的嗓音一下子就拉開了幾十年的歷史縱深感,從「本文時間」進入「本事時間」,輕易地將人們帶入了所要講述的那個時代。熱奈特在《敘事話語》中曾援引麥茨的一段話:「敘事是一組有兩個時間的序列:被講述
描繪時間,從而獲得了強大合(時間畸變)來刻畫形象、的敘事性表現力。但同樣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電影敘「講述」故事的。⑴利事是以直觀的視覺畫面為基礎來
用光影的變幻就能讓已沉默在歷史里的一段青春記憶那麼活靈活現地躍然眼前,可以說電影敘事空間是人類認識世界、再現世界的最有魔力的方式,是能夠「第二自然」。與與現實本身相媲美的最真切最生動的
小說通過抽象文字塑造想像空間不一樣,電影是通過具象的音畫塑造畫面空間的。如一開頭,鑼鼓漫天、激情高亢的革命歌曲就鮮明地展示了時代環境,而軍人們凱旋、飛機坦克遍地的畫面給人極其真實的歷史重 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