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獨孤求敗和楊過誰比較厲害
獨孤求敗的武功在《神鵰俠侶》中被描繪得極為高深莫測。書中提到,楊過在斷臂後跟隨神鵰進入劍冢,尋找第四把木劍,青石碑上刻著:「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這表明獨孤求敗的武功已經達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而楊過最終還是依賴玄鐵劍作為兵器。此外,書中記載獨孤求敗在深谷中刻下的文字:「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這段話清楚地表明獨孤求敗的武功無人能敵。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並未詳細描述獨孤求敗的故事,書中僅提到:「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 …」神鵰作為獨孤求敗的生平好友,與他練劍比武是常事。在遇見楊過時,神鵰已近百歲。神鵰在楊過斷臂後一直指導他劍法,盡管楊過在海潮中練習了一陣,但年老的神鵰竟無法抵擋他的劍。然而,這並不能說明楊過比獨孤求敗更厲害。假使神鵰年輕時仍如百年前那般勇猛,楊過不可能敵得過它。
獨孤求敗心中「無滯無式」,而楊過則想著小龍女,雖能自創「黯然銷魂掌」,卻無法達到「無滯」的境界。獨孤求敗「無滯無式」,便能領悟「無劍界」,這與《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百歲後領悟「太極拳」和「太極劍」的境界相類似。因此,獨孤求敗的武功顯然更為高深。
B. 穆念慈的兒子是誰
穆念慈的兒子是楊過。楊過,名過,字改之,是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的主人公,前作《射鵰英雄傳》中楊康與穆念慈之子,西毒歐陽鋒的義子。名字為郭靖、黃蓉所取。所學武功博雜,涉獵古墓派武功、獨孤求敗的劍法、蛤蟆功、打狗棒法、彈指神通、玉簫劍法及一些九陰真經,最終自創黯然銷魂掌。楊過喜歡嵇康詩詞,曾與公孫止比試中化詩句於劍法中。在小龍女的熏陶下略懂音律。
楊過武功大成是在十六年之後,當時楊過已經練成黯然銷魂掌。
在襄陽城外,楊過大戰練成十層龍象般若功的金輪法王,在沒進入黯然神傷狀態的情況下,和金輪法王斗得難解難分。
楊過在與金輪法王交手到關鍵時刻,因為沒有帶玄鐵重劍,手中的普通長劍被金輪法王的輪子給絞斷,吃了兵器上的虧,隨即金輪法王乘勝追擊,以鐵輪砸向楊過。
【國師雙輪一絞,啪的一響,又已將(楊過)長劍絞斷。眾人在台下看得清楚,無不大驚失色。楊過心知今日已然無幸……凄然向小龍女望了一眼……便在此時,國師鐵輪砸向他的腦門。】
楊過當時心灰意冷,心想自己恐怕要和小龍女永別了,也正是在這時候,楊過進入了黯然神傷的狀態。
一下開啟大招,啟動狂暴狀態,一招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悄無聲息地打中金輪法王的肩膀。
【楊過心下萬念俱灰,沒精打採的揮袖卷出,拍出一掌,只聽得噗的一聲,這一掌正好擊在國師肩頭……楊過一怔,這才醒覺,原來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隨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銷魂掌」中的「拖泥帶水」】
接著,楊過又打出黯然銷魂掌中的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窮途末路、行屍走肉,給金輪法王來了一套組合拳,附帶著威力強大的暴擊效果。
【跟著「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窮途末路」,連出三招,跟著又是一招「行屍走肉」,踢出一腳。這一腳發出時恍恍惚惚,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國師哪裡避得過了?砰的一響,正中胸口。國師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出,摔倒台上。】
金輪法王直接由滿血狀態一下子被打成還剩一絲血的極度大殘,只需再加一丁點力道,金輪法王便小命不保,楊過這相當於是把金輪法王給秒殺了。
楊過進入黯然狀態後的實力,簡直猛不可擋。
當年楊過救了神鵰之後,接觸的便是「劍魔」獨孤求敗這一脈的武功,在楊過的視角看來,這位前輩的武功怕是要比五絕更高一籌,所以他應該以獨孤求敗的劍法為核心去提升自己的武功。
事實上他當時也的確是這么打算的,比如這段原文就提到過:「但瞧獨孤前輩遺言,顯是木劍可勝玄鐵重劍,而最後無劍卻又勝於木劍。龍兒既說須十六年後方得相見,這漫漫十餘年中,我就來鑽研這木劍勝鐵劍、無劍勝有劍之法便了。」
處於重劍階段的他固然極強,但他也知道重劍之上還有木劍,乃至最終達到無劍的境界,所以他的劍法還大有提升空間。
而在有了練劍的決心之後,他也的確是讓神鵰充當陪練的角色苦練過劍法,甚至可以說他已經觸及到了「木劍」的境界。
比如這段文字就能證明:「似此每日習練兩次,未及一月,自覺功力大進,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劍擊刺,隱隱似有潮湧之聲。此後神鵰與他撲擊為戲,便避開木劍正面,不敢以翅相接。一日楊過殺得興起,揮劍削出,使上了十成力氣。神鵰呱的一聲大叫,向旁閃躍。楊過收勢不及,一劍斬在一株小樹上,木劍破折,小樹的樹干卻也從中斷截。」
等於說當年持木劍的楊過已經做到了讓神鵰無法招架自己的進攻,可想而知,他若繼續練劍,到達獨孤求敗所言的「無劍」境界也只是時間問題。
可後來的劇情卻並非如此,他或許是聽了金輪法王教導的「習武切忌博而不純」的說法,於是他想到自己融會貫通,自創了黯然銷魂掌,以至於荒廢了自己的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