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姓春的嗎
百家姓有姓春的嗎 有。
來源有三:
1、春秋時齊宣王之臣有春子,名衛,見《尚書大傳》。又,齊有春居,一作香居,見《呂氏春秋》,均在春申君黃歇之前,見張澍《姓氏五書注》。
2、戰國時楚相黃歇,封號春申君,其後有以春為氏,見《風俗通》。
3、錫伯族有春姓,疑為春吉爾氏所改。
郡望:南郡
分布:分布較廣,但人物不多。今河北之黃驊、獲鹿、辛集、山東之東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洪湖、雲南之邱北、新疆之塔城等地有分布。
人物:春生物:明朝時山西垣曲人,洪武中任遷安縣丞。
古代現代有姓春的嗎? 10分 春良會(公元?~1357年待考),亦稱東良會;鞏昌人(今陝西隴西)。
著名元朝末期將領。
春良會個性耿直,事親孝順,教子愛國。春良會很重視文教,並且培養兒子繼承他的事業。經過長年的努力,後來東衡胡良會和他兩個兒子治理的地方,人們都知書識禮,尊重文化。
/
中國大陸春氏人口數為28323人以上,主要分布在雲南、內蒙古、安徽、河南、四川五個省份。
百家姓里有沒有姓「春」的 你好!百家姓裡面確實有姓「春」的,記得蕭逸的一部武俠小說《飲馬流花河》,裡面的一個主角就是姓春的,名字叫做「春若水」,下面是在一個給姓春的孩子起名的網站裡面收集到的春姓名字:
春淑萍春希琳春辛冉春怡丹春紅芳春綉媛春藝芳春嫻潔春莉麗春新悅春渝文春妍綺春舒婧春倩茜春婭蘭春雪春首英春偉玲希望採納,祝你好運!
中國有姓春的人嗎? 有哇!來源如下:
1.據《尚書大傳》記載,春秋時齊宣王之臣有春子,名衛。又據《呂氏春秋》記歷清載,齊有春居,一作香居,均在春申君黃歇之前。
礎2.古書《風俗通》記載:「楚國以春氏為相」,指的是戰國時肢攔前楚相黃歇,封號春申君,為春秋四公
子之一。其後有以春為氏。
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幾 現在是第3
新百家姓排名順序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3 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章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中國哪裡有姓春的,這個姓氏真的很少 我只聽說過叫春的,
日本帶有春字的姓氏有那些? 春島
春木春樹
春上
春野
春能
春田
春見
春川
春森
春盛
春口
百家姓里姓春的是什麼族 漢族春姓與黃姓同宗,春申君黃歇後代改姓春,姓黃 蒙古族。哲赫族。滿族。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春 我姓陳
❷ 胡姓氏圖片文字 求圖片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讀音作hú(ㄏㄨˊ),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起源於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0.4%。
❸ 《百家姓》來源介紹
《百家姓》來源介紹
凡是中華子孫,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八個字的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大家張口就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八個字出自一本書——《百家姓》。那麼大家知道《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嗎?下面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百家姓》來源介紹,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一、《百家行悶姓》來源介紹
趙錢孫李為什麼排《百家姓》前面《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一樣,都是童蒙讀物,而且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最為流行的童蒙讀物,所以並列號稱「三百千」。《百家姓》將中華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輔以韻律,供孩子們認字用。合轍押韻,琅琅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在甲骨文里就有。戰國時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書,專門記載了從黃帝到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譜系;居邑就是居住地點。《世本》記載的這些信息非常珍貴,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
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書,有些流傳至今。比如,明朝有一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一本叫《御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語;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這些都沒有成為孩手消子們的童蒙課本,所以也就沒能流行起來。
二、《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呢?
宋朝詩人陸游有一首詩叫做《秋日郊居》,在這首詩後面他做了一段註:「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就是說到了農歷十月,沒有什麼農活好乾了,農家子弟就該讀書了,這叫「冬學」,就好比現在的冬季學期。在這個冬季學期里讀的書,一本叫《雜字》,都是一個個字,認字用的;還有一本叫《百家姓》。「謂之村書」——鄉村裡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國子監里讀的,是農村裡讀的。可見,在南宋陸游生活的時代之前,《百家姓》就已經成為村書了,在農村裡非常流行。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要了解一本書,總得知道作者。宋朝有個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書里講,《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就是說作者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一個小民。這個小民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肯定是個讀書人,不然不識字。
仔細思考一下「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為什麼不把「周吳鄭王」放在前面?因為,當時「趙」是宋朝的國姓,所以「趙」排第一位是理所當然的。「錢」是吳越國的國姓,吳越王錢鏐,也就是錢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戰,他告誡子孫說,將來如果有可以奉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個了不起的「王者」出現,就納土歸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吳越王錢俶的時候,就直接向宋朝納土歸降。因為沒打仗,所以江浙一帶的人都很畢帶知感念錢家。在《百家姓》里,把「錢」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孫」,「孫」是吳越王錢俶的皇後的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作者把吳越國看得很重,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家鄉或者「屬國」。
第四位為什麼是李呢?當時和吳越國毗鄰的國家是南唐。南唐是李氏王朝,著名詞人李後主是南唐的末代君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這位李後主寫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國姓「趙」、自己生活的`地方吳越國的國姓「錢」、錢俶皇後家的姓氏「孫」、離自己最近的國家南唐的國姓「李」依次排列,便構成了《百家姓》的開篇「趙錢孫李」。根據這個就可以推斷,作者是吳越國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吳越國納土歸宋之後的人,不然不會把趙姓排在第一。
那麼,為什麼《百家姓》會被選做蒙學課本並如此流行呢?
如果只是為了認字,可選的書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匯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漢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漢字,這就大不一樣了。
以家族為中心、以血緣來分別親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傳統中國,姓比名重要。假如你姓錢,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問:「這件事情誰乾的?」旁邊人回答:「錢家人乾的」。如果你幹了一件壞事,就會有人這樣批評你:「你對得起你這個姓嗎?別忘了你姓什麼!」所以,姓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在古代識字先認《百家姓》還有一個禮節方面的考慮。比如兩個人見面打招呼:「您貴姓啊?」「免貴姓錢。」你要是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所以,出於禮儀的考慮,小孩子要盡早把別人的姓給記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為了童蒙讀物。
姓和氏本指不同事物「五百年前是一家」,這話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著歷史追溯上去,我們絕大多數的姓氏都有著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麼,最初的幾個姓是怎麼分化成現在這成千上萬的姓的呢?
姓氏非常復雜,和今天講的姓名有區別。上古有姓、有氏,姓、氏是兩回事。常有人問:你是什麼姓氏?說明姓在前面,姓是族號,表示的是血統,最早來自部落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徵。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圖騰,熊便是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在中國的姓氏當中,用動植物名稱作姓的比較多,這種姓氏也都比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
後來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因此女字旁的姓特別老。比如姬,黃帝就姓姬。還有姚、姜、嬴。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姓有了,什麼是氏呢?隨著歷史的推移,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來越多,同一個姓的子孫不斷繁衍,人越來越多,待不下了,於是就分出很多支系,遷到別的地方。遷走的這個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後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嚴明,只有貴族可以有姓氏,百姓沒姓氏。最早的時候,平民無姓無氏;貴族女子有姓,沒有氏;貴族男子,有姓有氏。為什麼貴族女子要用姓呢?因為同姓的人是有血緣關系的,而同氏的都是親戚。姓只有一個,氏可以很多。姓是用來區別血緣關系的,所以同姓不能結婚。
從氏當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諸侯以封國為氏。鄭文公鄭捷,鄭是氏,不是姓;齊靈公齊環,齊是氏,環是名。卿大夫比諸侯小一點,一般以居住地來作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是封在屈這個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東門襄仲,很明顯他家就在城東門,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宮敬叔,家在宮的南邊。這是以地名為氏,還有的人以官名為氏,比如司馬。
還有的人以專業技能為氏,比如姓巫,可見其祖先就是做巫師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龍,屠龍、殺龍,其實就是廚師。姓龍的祖先是做廚師的,善於烹調。
戰國以後,大家開始以氏為姓,逐漸就姓氏不分了。漢魏以後,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開始普遍用姓,這才有了姓名之說——原來姓一樣,用氏分,現在姓都有了,只好用名來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百家姓》是不是記錄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個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個字,是「三百千」裡面字數最少的一部。里邊講到的姓504個,單姓444個,復姓60個。可在中華姓氏的大海里邊,這是滄海一粟。
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姓?沒人說得清楚。明朝有人統計過,當時有3625個姓。1978年,改革開放剛開始時,通過公安戶籍系統對姓氏做過一個統計,統計了全國七個大城市,當時的姓氏2587個:北京有2250個姓,上海比較少,1640個姓;沈陽更少,1270個姓;武漢1574個姓;重慶1245個姓;成都1631個姓;廣州1802個姓。1984年,有學者做姓氏調查,搜集到5730個姓,還有個台灣學者搜集到7720個姓,但這些都不是確切的數字。
民間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在陝西,「蹦」也是姓。還有用「死」作姓的。「死」這個姓在台灣,而且只有一家人姓這個姓,這一家沒有孩子,還專門為這事開會討論,「為死而生」。因為他們只有生了孩子,這個姓才可以延續下去,否則這個姓就湮沒了。
常見的姓是一個字,復姓是兩個字,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還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隨便舉幾個例子:扈地干、樹若干、獨孤渾、奚什盧、破六韓、破多蘭、普六茹、壹斗春。很明顯,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姓。四個字的姓也有不少,愛新覺羅、葉赫那拉,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一聽就是蒙古族同胞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為止發現一個,這個姓念做「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想像一下,有兩個人路上碰上了:「您貴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對方肯定暈了。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復雜和有趣。
在讀別人姓的時候,要多加註意。漢字最容易讀錯的就是別人的姓。比如,區作姓時可念ōu,不念qū;黑作為姓讀hè,不讀hēi;再比如,還有一個最常讀錯的姓,蓋作姓時這個字念gě,不念gài;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時候,一定讀jiào;比如任,作姓的時候一定讀rén,不讀rèn;比如繆,在作姓的時候讀miào,不能讀móu;單,可千萬別讀成dān,應該讀shàn。比如樂,作姓的時候讀yuè;還有一個姓,員,在作姓的時候要讀成yùn;仇,作姓的時候讀qiú,這些都是不能亂讀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這些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更怪的。日本還保留著這么一個習慣,如果自己的姓讀法特別,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來。兩個人見面,問對方的姓怎麼念,不僅不失禮,還是有禮貌的表現。
姓氏文化十分復雜。只要一個個姓去深入研究,你就會知道中國的姓氏文化有多麼奇妙精深。
三、百家姓的來源和歷史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21世紀,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中華姓氏最主要的起源,卻不是伏羲風氏,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在中國古代的傳說當中,除炎黃二帝以外,還有女媧氏、燧人氏、伏羲氏、蚩尤氏、少吳金天氏、顓頊高陽氏等眾多著名的氏族首領,但炎黃二帝能夠被華夏民族尊為人文始祖,就是因為我國眾多的姓氏都起源於炎黃二帝。
資料拓展:
部分姓氏介紹:
1、趙姓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
2、錢姓
錢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篯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
3、孫姓
孫姓,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
4、周姓
周姓,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以漢族人口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1、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有一部分學者專家認為,我國百家姓是由圖騰演變而來,如: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但是這只是一種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這種說法比較可以得到考證。比如牛姓: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3、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比如趙姓:出於嬴姓,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4、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如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5、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六、百家姓歷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於洛陽偃師。
簡述:
《百家姓》以「趙」姓打頭,並非因為「趙」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為它是宋代錢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會引禍上身。
又宋時吳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錢」姓便排列第二,錢的妃子姓孫,借錢氏之威勢,「孫」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約是因為南唐皇族為李氏之故。
七、百家姓的由來簡介
中國的姓氏傳統,經歷了幾千年的綿延不斷的演變過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一直成為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並有深刻影響的啟蒙讀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百家姓》是中國流傳甚廣的一部膾炙人口的奇書。相傳為北宋初年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一位老儒生編寫。《百家姓》實用性極強。中國古代農村以家庭式自然經濟為主體,並且宗法觀念極重,因此對姓氏十分重視,例如:中國農村族姓觀念很濃厚,立家譜、族譜相當普遍,非常需要了解本族、本姓的譜系,也需要了解其他族姓的譜系。建立或查考族譜、家譜成為重要的維系族姓的社會活動內容,熟讀《百家姓》就可以為此提供方便。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而在文字記載中最早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他有《秋日郊居》一詩:「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詩下自註:「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
至今,學術界認為,《百家姓》很可能是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吳越地區(杭州一帶)某位無名氏儒生編輯加工成書的。一千多年以來,《百家姓》翻印了無數次,版本眾多,又有各種《續百家姓》、《增廣百家姓》等,當在不同時期經過多人之手刪補修訂。
明清兩代,都曾由政府出面編撰、頒布了新的《明皇千家姓》、《御制百家姓》,企圖取趙宋《百家姓》而代之,但結果都是徒勞的。明朝初年,由官方旨意,翰林院編修吳沈牽頭,編成了《明皇千家姓》。它以當時的國姓「朱」字起首,以「朱奉天運」開頭,共收入1968個姓氏,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進呈明太祖朱元璋。但此書在民間無法推廣,至今連一個樣本也沒有留傳下來。我們只能從《明文衡》中所載的吳沈《進<千家姓>表》一文中推知事情的大概經過。
;❹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胡
❺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尚圖片怎麼做
新建400X600黑色畫布
文字-輸入文字-你的姓氏
文字敗山顏色白色-字體衡此微軟雅黑-字體大小自定
美化-塗鴉筆-形狀-黑色邊框-顏色黑察攔中色-畫筆大小5像素
塗鴉一部分在姓氏上面-應用
文字-輸入文字-例:我姓胡,我幸福。
右鍵-插入星空素材-正片疊底
❻ 胡氏家族的來源
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
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
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胡姓得姓始祖胡公滿所建立的陳國在今河南淮陽,胡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是一個值得自豪的貴姓、大姓,為帝舜之後裔。
人口分布:
胡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在當今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三位,在台灣則排名在第三十八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一千七百二十三萬余,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31%左右。
在粵桂閩南部、台灣、海南、青海湖以東吉林以南的其他北方地區,胡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2%—1.24%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2.3%,居住了大約37%的胡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