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宋代文字圖片

宋代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5-02-18 08:34:31

① 宋朝的官方字是什麼

宋朝官方字體是:宋體。


宋體現金使用的地區: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韓國,日本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因從明朝傳入日本,而又稱為明體、明朝體。宋體是生而具來的印刷體,產生於雕版,成型於明朝。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特點: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中國書法和雕版印刷的結合產生了宋體字。因此,宋體字不但有中國書法的魅力,還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韻味。


② 幾個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行書)

整體看漢字的演變過程,從殷商至清末,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形態。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目前所發現的十多萬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個,其中1700個左右已經被破解。甲骨文多為象形指事會意,受錄寫的材料刀片和龜甲獸骨的影響,字形簡略了許多,初步顯示符號化趨勢。

此外,因為甲骨文未完全定型,字的筆畫位置變化較大,往往一字有多種寫法。但就甲骨文內容而言,既有對簡單事物的描繪,也有對復雜事件的描述;既有記事,還闡明思想。由此可見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體系。

四、小篆

春秋戰國之際,各國文字差異很大,是發展經濟文化的一大障礙。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主持秦篆為全國統一文字,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而來。後來因為篆法苛刻,書寫不便由隸屬取而代之。從而掀起了漢字書寫的革命,並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小篆對大篆的改造上,最明顯的變化表現在筆畫上。它把大篆所有的直角、硬筆改為圓角、軟筆。字體顯得圓潤舒展、規矩得體而又活潑靈動,顯出很強的美感。結構整齊,偏旁的寫法和位置都比較固定,形旁一般放在左邊,促進了漢字的進一步定型化。

小篆刪掉大篆的繁雜筆畫,省略異體字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有一整套書法理論:寫字,用筆要急速回轉,折畫要快,像蒼鷹俯沖盤旋一樣。收筆好比如魚得水,運筆就像高山行雲,筆畫的輕重、舒捲應自然一體,大方美觀。

五、隸書

隸書又叫"佐書",形成時間約在戰國晚期,成熟期在漢代。它是對小篆字體的進一步簡化。成熟的隸書跟楷書很接近,一般人都不把隸書看作古文字。相傳隸書本是下級小吏通用的應急字體,後經程邈整理,逐漸形成了統一的隸書字體.漢代主要使用的文字是隸書。

六、楷書

楷書又叫」正書「,出現在東漢時期,六朝時期進一步完善,唐代走向成熟。因字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文字而得名。楷書是隸書的簡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改彎為鉤;改波折為筆直。隸書改良為楷書後,字體的美感主要從筆力和個性特色中體現出來,利於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鍾繇開創了隸書到楷書的新貌,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七、草書

草書是楷書的變體,產生於漢代。本是起草文稿時,潦草書寫隸體而導致的一種變體,後來成為一種通行的寫法,以至演化成為一種純粹的書法藝術。

兩漢時期的草書主要是章草。它講究筆墨的連貫,字與字之間、筆畫之間環環相扣,雖偶有間斷,但筆意仍相連。

八、行書

行書,與草書一樣起源於漢代,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書寫較楷書簡便,辨認比草書容易,以簡易為宗旨,實用性強,便於流行。成為人們信札往返、記事作文的首選。書聖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

③ 漢字的甲骨文怎麼

「漢字」二字均無甲骨文寫法。此二字最早見於金文。如下圖所示: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3)宋代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

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④ 漢字的字體有哪幾種 有圖片示例嗎

漢字主要起源於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幾種,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1、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鍾鼎文,始於殷商時期。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鍾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7、草書

草書是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行的是草隸,即草率的隸書,後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

8、行書

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

閱讀全文

與宋代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43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7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41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402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7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70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5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91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8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7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4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5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9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20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4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201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303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6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4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