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拿什麼撬動世界
有了支點,就會撬動一座山脈,移動一個世界的。 在聞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墓碑。 其實這只是一塊很普通的墓碑,製作粗糙,造型也一般,甚至上面連墓主的介紹文字也沒有。 就這樣一塊無名氏墓碑,卻名揚全球,讓人嚮往和仰慕的著名墓碑。每一個到過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們可以不去拜謁那些曾經顯赫一世的英國前國王們,可以不去拜謁那諸如狄更斯、達爾文等世界名流們,但他們卻沒有人不來拜謁這一塊普通的墓碑的。他們都被這塊墓碑上的文字深深地震撼著: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 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 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鐫刻在這一塊極其普通墓碑上的這段文字,讓許多世界政要和名人感慨不已。有人說這是一篇人人生的教義,有人說這是靈魂的一種自省,有人說這是智慧的精華。當年輕的曼德拉看到這篇碑文時,聲稱自己從中找到了改變南非甚至整個世界的金鑰匙。回到南非後,這個雄心勃勃,原本贊同以爆治爆填平種族歧視鴻溝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變了自己的思想和處世風格。他從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家庭和親朋好友著手,歷經幾十年,終於改變了他的國家。 細細品味那一段墓銘,總會幫助人們打開智慧之門,讓人幡然醒悟:我們用來撬動世界的支點,不是巍峨的山脈,不是原始的森林,也不是火山爆發後的岩層,而是一種植根於心靈的智慧以及由此孕育而出的堅毅!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他的音樂才華從小就顯露出來,8歲便能作曲,但命運對於貝多芬來說十分殘酷。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聽力便日益衰退,48歲便成了聾子,但他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遠遠超過了個人的痛苦和絕望,於是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作品,用心靈去感受每一個音符的魔力。對於一個耳聾的人來說,真是「作曲難,難於上青天」,但他憑著自己堅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終於創作出了震驚世界的《英雄交響曲》,轟動了當代整個文藝界,成就了事業的輝煌!貝多芬曾說過:「只要有機會,我就要反抗命運!」事實證明,他做到了!他成為了全世界偉大的音樂家!他用堅毅的信念震撼和撬動了最為美麗的音樂世界。 「字字看來俱是血,十年辛苦不等閑。」曹雪芹寫《紅樓夢》是如此,其實許多刷新紀元,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重大成果也無一不是歷經漫長的艱辛,生命的磨難,堅毅不該初衷的信念而獲得的。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27年;孔尚任寫《桃花扇》,三易其稿,15年才完成。面對曙光,一次次的遙望,一次次的嚮往,最終成就了事業的支點,在改變自身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一個領域,乃至一個世界。 物變的規律向人們醒示:植根於心靈的支點,也許那麼的微小,微小的被人漠視;也許那麼的柔弱,柔弱的不成固態。然而,在漫長的光陰里,你只要勇於堅守,就一定會為撬動這個世界而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