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姓氏武文字圖片

姓氏武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4-11-13 07:31:33

Ⅰ 最讓人尷尬的六大姓氏,為何不論怎麼取名都略顯尷尬,其族人紛紛改姓呢

說起我國姓氏的故事,那可不是一時半會說得完的,其發展史和國家的發展史一樣精彩,不是中國人的話,還真羨慕不來。

到目前為止,單是那些有文獻記錄的姓氏就有五千六百多個,而且還不包括元清時期蒙古族和滿族的姓氏。 如果所有的姓氏加起來,可能超過一萬個。

那麼多姓氏,總有大家喜歡的,也有讓大家尷尬得不想說出自己姓氏的,還有一些奇葩的姓氏,簡直讓人尷尬到不知道怎麼取名字。那麼,大家知道哪些容易讓人崩潰的姓氏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苟姓

四、宰:充滿血腥

乍看之下,宰字可是充滿血腥的字眼,想必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不喜歡看到這樣具有殺傷性的字眼吧。宰姓的起源同樣有多種說法,其中得到最多人肯定的是源於商朝。

據說當時有個官職名叫太宰,太宰的主要職責是輔佐皇帝處理國事,擁有很高的權威。這個官職類似於後來的宰相,太宰在商朝又被稱為宰父。商朝覆滅以後,太宰的子孫便把復姓「宰父」改為單姓「宰」姓。

如今,太宰這個這職位早已不復存在,宰姓人士也只有少數,就連宰姓也成為了生僻姓,平時很少出現。不管是「宰父」還是「宰」,給人的感覺都不太和平,讓人看得心驚。正史上記錄在冊的宰姓官員有周朝時期的宰孔,漢朝時期的宰晁等等。

Ⅱ 姓氏姬唯美圖片文字

姓氏武唯美圖片文字

Ⅲ 姓,名,字,號,氏的區別

平時我們碰到一個陌生人,要想與之溝通,總要問「您貴姓?」「您尊姓大名?」我們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擔任同樣職務,或其他場合如書的編者、作者為多人時,排順序往往是「以姓氏筆劃為序」。那麼什麼是姓氏?姓、氏是一樣的,還是不同的?名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在看古書,、古典戲劇時往往會碰到同一個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號的情況,有時還不止一個號,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稱呼。這又是怎麼回事。

這里就來談一談這方面的知識,主要講一講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一、姓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這都說出了「姓」的本義是「生」。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系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據文獻記載,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麼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系。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志。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里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

①北宋以後的封建社會,長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共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復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志·姓氏略》中統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親自審定《御制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梁,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匯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台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裡面有異體字重復收入的情況。⑦據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查及有關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認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梁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余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周吳劉沈。)這個數字跟我們前面說的所謂遠古即有的純正的「姓」相去太遠了。那麼另外那些也被稱作姓的字又是怎麼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現代姓的主要組成部分 「氏」,下面就來介紹 「氏」。

二、「氏」

由於人口的繁衍,原來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這些部落為了互相區別以表示自己的特異性,就為自己的子部落單獨起一個本部落共用的代號,這便是「氏」,當然也有的小部落沒這樣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邊沿用舊姓,一邊有自己的「氏」。這些小部落後來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們又為自己確定氏,這樣氏便越來越多,甚至於遠遠超過原來姓的規模。

從時間上來講,這已是父系氏族社會的事情了,氏帶上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通簽·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就很能說明二者的關系。「姓」是不變的,「氏「是可變的。顧炎武也說「氏一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定,漢代以後,姓氏不加區分,姓氏合一,統稱為姓。最明顯的標志是《史記》,根據現有姓氏、推究它們的來源或者說最初確定它為姓氏的緣由,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面提到過,帶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媯、贏等,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長的名姓稱號。

(2)以動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為姓氏。如馬、牛、羊、豬、蛇、龍、柳、梅、李、桃、花、葉、谷、麥、桑、麻、粟、山、水、林、木、風、雲、河、江、金、石、鋼、鐵、玉等,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圖騰。

(3)以封國、采邑或職官、爵位為姓。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魯、蔡、鄭、陳、宋、阮;司徒、司馬、司空、樂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孫、伯子等,由於古代封爵職官名目繁多,故此類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職業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庄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陶、巫、卜、醫等。

(5)以祖先族號、謚號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還有幾種變種,突變情況):

A、皇帝賜姓。如劉邦賜項伯姓劉。李煜賜奚廷圭(墨務官)姓李。

B、為避災難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C、為避皇帝或聖人諱而改姓。如荀改孫,庄改嚴,丘改邱等。

D、嫌原姓復雜、字多而改姓。如司馬簡姓司或馬或馮,歐陽簡姓歐。

E、少數民族主動從漢姓。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

F、另外,拓跋、單於、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場合的「貴姓」、「尊姓」、「按姓氏筆畫為序」中的姓,實際上包括了古姓、氏這兩方面的內容。

另外,古代姓氏還有幾點值得注意:

①戰國前,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因為「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通志·氏族略序》)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說:「考之於《傳》,二百五十五年之間,有男子而稱姓者乎?無有也。」

那麼男子稱什麼呢?1、貴者稱氏;2、賤者則以職業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醫和、優孟,這些職業名後來才成了姓。當時是通稱。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傳》),「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國語》)有人認為裡面隱含了樸素的優生學。

春秋時,魯昭公娶吳女為夫人,兩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稱吳孟子。

③因為「姓」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貴族男子又不稱姓,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前後加前綴、後綴。

A、前綴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謚號為前綴:如晉姬、武姜、文贏。

C、加氏、女、母、姬、媼、嫗等後綴,如張氏、商女、孟母、吳姬、趙媼等。

三、名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歷朝歷代的命名習慣,反映了一定時期內的社會意識形態。由於人們所屬的民族、社會、歷史、宗教信仰、道德傳統及文化修養的不同,其命名習慣也很不相同。

「名」的產生也是在氏族社會時期,同時也是人的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必然結果。《說文》對名這樣解釋:「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意為,黃昏後,天暗黑不能相認識,各以代號稱。這便是名的由來。這多少有些傳說意味。人們發現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漸通行起來,使得人皆有名,並對命「名」講究起來。實際上,名的出現是私有制經濟出現後的必然產物。古時天下為公,一個部落一個名號,黃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據《周禮》「婚生三月而加名」,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取名,我們現在所看見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當時的習慣,崇尚以天干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來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干)。如太乙,成湯(天乙),太丁,盤庚,帝辛(紂)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盤庚曾孫)。陳夢家《殷商卜辭綜述》認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後對命名有所講究。春秋魯桓公六年(705)魯桓公問命名應遵守的禮節時,大夫申 提出「信」「義」「象」「假」「類」五條(「五則」)。到戰國時,很多貴族通過占卜來給自己的兒子命名,如屈原(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隨著儒學的興起,對起名的講究越來越復雜,成書於戰國年間的《周禮》中對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條之外,還規定了「六不」。即(1)不以國(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隱疾(5)不以畜牲(6)不以器幣。

秦漢以後,隨著封建專制的加強,在命名方面除了對「五類」、「六不」同樣講究外,還對一些寓含王霸意義的字眼如龍、天、君、王、帝、上、聖、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晉以後,一代代的學風、思潮、單從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晉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學盛行,起名講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獻之,孫靜之、楨之。畫家顧愷之,將軍劉牢之,科學家祖沖之,史學家裴松之,文學家顏延之,楊銜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時髦。一時間,僧佑、僧護、僧智、梵童、摩訶之名比比皆是。據正史載,南北朝帶僧字的名有122人,曇者39人,佛者24人。

唐宋時,道熾一時,僧也極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時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兒名 (土),孫名鉅、鉤、鑒、鐸(金),曾孫名淵、泠、潛、濟、浚、澄(水),剛好是五行一個循環。

周秦兩漢單名多於雙名。

有些雙名也是單名,如晉介之推,虞宮之奇,鄭燭之武,佚之狐,之為虛字,不算。還有一個「不」字,韓申不害,楚蕭不疑,趙國趙不倦,漢代程不識,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漢人取名:(1)尚英武,雄渾勁健。像勝、武、勇、超、猛、固、彪、舉等這很常用。

(2)見賢思齊、追慕聖人。如張禹,趙禹、鄧禹、陶湯、張湯、趙湯、周昌、王昌、張堯、黃舜等就體現這一特色。

(3)求長生長壽。如萬年、延壽、壽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見。

王莽時,「令中國不得有二名」,《春秋》「譏二名」,《公羊傳》:「二名非禮也」,可能單名多於雙名的原因。西漢15帝,二人復名;東漢13帝全單名。

西漢至東晉,54帝,4個復名,單名94%,東漢以後,尤其兩晉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時間佛名盛行:金剛、力士、文殊、目連、葯王、般若、三寶隨處可見,以帶佛氣。僧、佛、摩、梵、曇,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後,取復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於避諱。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時,因《尚書·太甲上》有「旁求俊彥」《偽孔傳》有「美士曰彥」。故而,據正史載,五代共有87人以「彥」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為時尚。

元末,張士誠原名九四,「士誠」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還不知,典出《孟子》:「士,誠小人也」之句。

宋以後,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至今,從農村族譜中可看出這一現象。其字當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貴、昭慶、德祥、龍鳳、昌盛等。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徵,影響很大。

1744,乾隆為孔子後裔定了三十個字為: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垂維佑 欽紹念顯揚

1920年,孔令貼又在這30個字後續了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清滿貴族則喜歡用安、福、永、泰、保全、常榮、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間命名習慣約有以下數種:

①節令法:以生時節令,花卉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實、秋雨、秋艷、冬曉、冬梅、臘梅等。

②地名法:紀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滬生、渝生、杭寧。

③盼子盼財法:如來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來寶、來發。

④動物法:阿牛、阿鼠、小魚、小狗、小龍、阿龍、小駿(馬)、小鳳、鳳兒。

⑤體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護身符的重量)。

⑥性變法:女當男養,亞男、冠男、家駿、家雄;男當女養,新妹、寶姬、秋月等。

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兩)、根山(三);張益(一)張耳(二)張山散(三)等。

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孫五代。

⑨綜合的,如潤土(節令加五行)。

民國年間尚洋名:瑪麗、海倫、彼德、約翰、湯姆很多。

文革間尚紅、建、衛、忠、青等字。

現在的趨向:朦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無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對外則稱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於古代有身份的人。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顏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屬此類。

②反義相對。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餘(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連義推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軾,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軾而觀之」);岳飛字鵬舉。

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這三種是主要的,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後加父(甫)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

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有著時代氣息,一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顯。

唐宋以後,由於理學加強,一些繁文褥節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後,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於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五、號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周禮·春官·大祝》:「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名、字是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後來,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

號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葛洪、陶潛有號,當時多數人沒有。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原因有二:1、倫理道德加強,2、文學發達,文人講究文雅。至明清,由於文人范圍擴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來。縱觀古人命號特點,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幾條。

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

1、或以居住地環境自號:如陶潛,自號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故自號青蓮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陸游,號龜堂。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號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號天池釣叟,明神宗朱翊自號禹齋。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豐(奕 )自號且樂道人。

2、或以旨趣抱負自號:杜甫,自號少陵野老,「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金心農自號出家庵粥飯僧,都體現了個人的旨趣。

3、有些人還以生辰年齡、文學意境、形貌特徵,甚至驚人之語自號。

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後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朱 尊,自號夕陽芳草村落,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樹丕,自號活埋庵道人。

別人贈號主要有三種情況:

1、以其軼事特徵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寫了「一川煙柳、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張先因寫了「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牆送過鞦韆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類似例子再如:

山抹微雲秦學士——秦觀「滿庭芳」詞「山抹微雲,天連衰草」

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陣子》詞中有「露花倒影」句。

張孤雁——張炎《解連環·孤雁》

紅杏尚書——宋祁(工部尚書)《木蘭花》「綠楊煙外曉春寒,紅杏枝頭春意鬧」。

現當代作家的筆名、藝名也可算入號的范疇,有的是自號,有的是贈號。

郭沫若(筆名)原名開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筆名(自號),而非原名。

藝號(贈號):

張英傑——蓋叫天,牛俊國——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黃——毛三瘦。

2、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王安石稱王臨川;杜工部(杜甫),賈長沙(賈誼);王右軍(王羲之);湯顯祖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人稱顧亭林。清代民謠「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是李鴻章(合肥人),「司農常熟世間蕪」說的是翁同和為常熟人,時任戶部尚書。

3、以封爵、謚號為號

諸葛亮封武鄉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謚號武穆。

宋以後,文人之間大多以號相稱,以至造成眾號行世,他們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況。蘇軾一生有14類38個名號,魯迅先生一生(1881—1936)57歲,共用過140多個名號(主要是筆名)。

魯迅原名周樟樹,字豫才,改名樹人。1898年,第一次用筆名,戛劍生、樹人。1818年,《狂人日記》發表時,始用魯迅筆名。三十年代後更多,最多的為1933年26個和1934年41個。這兩年也是他的創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時期。

由於號可自取和贈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以至許多文人,有很多別號,多的可達幾十個,上百個,「別號太多,反成攪亂」(鄭板橋集題畫。靳秋四索畫),所以近代以後,尤其建國以來,文人用號之風大減,不少人發表作品不用筆名,就用真名。少數文人存有別號,多為20世紀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魯迅曾自號書齋,綠林書室,且介亭;王力自號龍蟲並雕齋;姚雪垠,無止境齋;葉聖陶未厭居,俞平柏古槐書屋,此可謂遺風。

Ⅳ 《百家姓》來源介紹

《百家姓》來源介紹

凡是中華子孫,大概沒有人不知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八個字的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大家張口就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八個字出自一本書——《百家姓》。那麼大家知道《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嗎?下面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百家姓》來源介紹,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一、《百家行悶姓》來源介紹

趙錢孫李為什麼排《百家姓》前面《百家姓》和《三字經》《千字文》一樣,都是童蒙讀物,而且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最為流行的童蒙讀物,所以並列號稱「三百千」。《百家姓》將中華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輔以韻律,供孩子們認字用。合轍押韻,琅琅上口。

《百家姓》以前,有關姓氏的文字記載在甲骨文里就有。戰國時期有一本叫做《世本》的書,專門記載了從黃帝到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祖宗譜系;居邑就是居住地點。《世本》記載的這些信息非常珍貴,可惜在宋朝就散佚了。

中華民族歷來重姓氏,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書,有些流傳至今。比如,明朝有一本書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百家姓」不以「趙錢孫李」開頭,而以「朱」姓開頭。還有一本叫《御制百家姓》,是康熙皇帝親自編纂指導的,它以「孔、孟」開頭,因為清朝的皇帝要表達自己對漢族傳統儒家文化的尊崇。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語;還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這些都沒有成為孩手消子們的童蒙課本,所以也就沒能流行起來。

二、《百家姓》是什麼時候的書呢?

宋朝詩人陸游有一首詩叫做《秋日郊居》,在這首詩後面他做了一段註:「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就是說到了農歷十月,沒有什麼農活好乾了,農家子弟就該讀書了,這叫「冬學」,就好比現在的冬季學期。在這個冬季學期里讀的書,一本叫《雜字》,都是一個個字,認字用的;還有一本叫《百家姓》。「謂之村書」——鄉村裡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國子監里讀的,是農村裡讀的。可見,在南宋陸游生活的時代之前,《百家姓》就已經成為村書了,在農村裡非常流行。所以,《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要了解一本書,總得知道作者。宋朝有個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書里講,《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就是說作者應該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一個小民。這個小民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肯定是個讀書人,不然不識字。

仔細思考一下「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為什麼不把「周吳鄭王」放在前面?因為,當時「趙」是宋朝的國姓,所以「趙」排第一位是理所當然的。「錢」是吳越國的國姓,吳越王錢鏐,也就是錢姓的始祖,很了不起。但是他不好戰,他告誡子孫說,將來如果有可以奉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個了不起的「王者」出現,就納土歸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吳越王錢俶的時候,就直接向宋朝納土歸降。因為沒打仗,所以江浙一帶的人都很畢帶知感念錢家。在《百家姓》里,把「錢」放在了第二位。第三位是「孫」,「孫」是吳越王錢俶的皇後的姓。由此可見,《百家姓》的作者把吳越國看得很重,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家鄉或者「屬國」。

第四位為什麼是李呢?當時和吳越國毗鄰的國家是南唐。南唐是李氏王朝,著名詞人李後主是南唐的末代君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這位李後主寫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國姓「趙」、自己生活的`地方吳越國的國姓「錢」、錢俶皇後家的姓氏「孫」、離自己最近的國家南唐的國姓「李」依次排列,便構成了《百家姓》的開篇「趙錢孫李」。根據這個就可以推斷,作者是吳越國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吳越國納土歸宋之後的人,不然不會把趙姓排在第一。

那麼,為什麼《百家姓》會被選做蒙學課本並如此流行呢?

如果只是為了認字,可選的書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匯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漢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漢字,這就大不一樣了。

以家族為中心、以血緣來分別親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在傳統中國,姓比名重要。假如你姓錢,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有人問:「這件事情誰乾的?」旁邊人回答:「錢家人乾的」。如果你幹了一件壞事,就會有人這樣批評你:「你對得起你這個姓嗎?別忘了你姓什麼!」所以,姓對於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而且,在古代識字先認《百家姓》還有一個禮節方面的考慮。比如兩個人見面打招呼:「您貴姓啊?」「免貴姓錢。」你要是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所以,出於禮儀的考慮,小孩子要盡早把別人的姓給記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為了童蒙讀物。

姓和氏本指不同事物「五百年前是一家」,這話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著歷史追溯上去,我們絕大多數的姓氏都有著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麼,最初的幾個姓是怎麼分化成現在這成千上萬的姓的呢?

姓氏非常復雜,和今天講的姓名有區別。上古有姓、有氏,姓、氏是兩回事。常有人問:你是什麼姓氏?說明姓在前面,姓是族號,表示的是血統,最早來自部落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徵。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圖騰,熊便是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在中國的姓氏當中,用動植物名稱作姓的比較多,這種姓氏也都比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

後來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因此女字旁的姓特別老。比如姬,黃帝就姓姬。還有姚、姜、嬴。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姓有了,什麼是氏呢?隨著歷史的推移,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來越多,同一個姓的子孫不斷繁衍,人越來越多,待不下了,於是就分出很多支系,遷到別的地方。遷走的這個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後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嚴明,只有貴族可以有姓氏,百姓沒姓氏。最早的時候,平民無姓無氏;貴族女子有姓,沒有氏;貴族男子,有姓有氏。為什麼貴族女子要用姓呢?因為同姓的人是有血緣關系的,而同氏的都是親戚。姓只有一個,氏可以很多。姓是用來區別血緣關系的,所以同姓不能結婚。

從氏當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諸侯以封國為氏。鄭文公鄭捷,鄭是氏,不是姓;齊靈公齊環,齊是氏,環是名。卿大夫比諸侯小一點,一般以居住地來作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是封在屈這個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東門襄仲,很明顯他家就在城東門,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宮敬叔,家在宮的南邊。這是以地名為氏,還有的人以官名為氏,比如司馬。

還有的人以專業技能為氏,比如姓巫,可見其祖先就是做巫師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龍,屠龍、殺龍,其實就是廚師。姓龍的祖先是做廚師的,善於烹調。

戰國以後,大家開始以氏為姓,逐漸就姓氏不分了。漢魏以後,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開始普遍用姓,這才有了姓名之說——原來姓一樣,用氏分,現在姓都有了,只好用名來分,所以叫姓名。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百家姓》是不是記錄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個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個字,是「三百千」裡面字數最少的一部。里邊講到的姓504個,單姓444個,復姓60個。可在中華姓氏的大海里邊,這是滄海一粟。

中華民族到底有多少姓?沒人說得清楚。明朝有人統計過,當時有3625個姓。1978年,改革開放剛開始時,通過公安戶籍系統對姓氏做過一個統計,統計了全國七個大城市,當時的姓氏2587個:北京有2250個姓,上海比較少,1640個姓;沈陽更少,1270個姓;武漢1574個姓;重慶1245個姓;成都1631個姓;廣州1802個姓。1984年,有學者做姓氏調查,搜集到5730個姓,還有個台灣學者搜集到7720個姓,但這些都不是確切的數字。

民間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姓「毒」。在陝西,「蹦」也是姓。還有用「死」作姓的。「死」這個姓在台灣,而且只有一家人姓這個姓,這一家沒有孩子,還專門為這事開會討論,「為死而生」。因為他們只有生了孩子,這個姓才可以延續下去,否則這個姓就湮沒了。

常見的姓是一個字,復姓是兩個字,根據現在掌握的資料,還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隨便舉幾個例子:扈地干、樹若干、獨孤渾、奚什盧、破六韓、破多蘭、普六茹、壹斗春。很明顯,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的姓。四個字的姓也有不少,愛新覺羅、葉赫那拉,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一聽就是蒙古族同胞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為止發現一個,這個姓念做「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想像一下,有兩個人路上碰上了:「您貴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對方肯定暈了。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復雜和有趣。

在讀別人姓的時候,要多加註意。漢字最容易讀錯的就是別人的姓。比如,區作姓時可念ōu,不念qū;黑作為姓讀hè,不讀hēi;再比如,還有一個最常讀錯的姓,蓋作姓時這個字念gě,不念gài;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比如教,作姓氏的時候,一定讀jiào;比如任,作姓的時候一定讀rén,不讀rèn;比如繆,在作姓的時候讀miào,不能讀móu;單,可千萬別讀成dān,應該讀shàn。比如樂,作姓的時候讀yuè;還有一個姓,員,在作姓的時候要讀成yùn;仇,作姓的時候讀qiú,這些都是不能亂讀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這些還是比較常見的,還有更怪的。日本還保留著這么一個習慣,如果自己的姓讀法特別,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來。兩個人見面,問對方的姓怎麼念,不僅不失禮,還是有禮貌的表現。

姓氏文化十分復雜。只要一個個姓去深入研究,你就會知道中國的姓氏文化有多麼奇妙精深。

三、百家姓的來源和歷史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21世紀,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中華姓氏最主要的起源,卻不是伏羲風氏,而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黃帝。在中國古代的傳說當中,除炎黃二帝以外,還有女媧氏、燧人氏、伏羲氏、蚩尤氏、少吳金天氏、顓頊高陽氏等眾多著名的氏族首領,但炎黃二帝能夠被華夏民族尊為人文始祖,就是因為我國眾多的姓氏都起源於炎黃二帝。

資料拓展:

部分姓氏介紹:

1、趙姓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

2、錢姓

錢姓,據史書記載,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時期的泉府上士錢孚(大彭國始祖篯鏗的裔孫)為得姓始祖。

3、孫姓

孫姓,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

4、周姓

周姓,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以漢族人口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1、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有一部分學者專家認為,我國百家姓是由圖騰演變而來,如: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但是這只是一種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

2、以祖先名字中的字力姓氏。這種說法比較可以得到考證。比如牛姓: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3、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比如趙姓:出於嬴姓,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4、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如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5、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六、百家姓歷史: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於洛陽偃師。

簡述:

《百家姓》以「趙」姓打頭,並非因為「趙」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為它是宋代錢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趙氏,「趙:自然成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會引禍上身。

又宋時吳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錢」姓便排列第二,錢的妃子姓孫,借錢氏之威勢,「孫」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約是因為南唐皇族為李氏之故。

七、百家姓的由來簡介

中國的姓氏傳統,經歷了幾千年的綿延不斷的演變過程。家喻戶曉的《百家姓》,一直成為我國民間廣為流傳並有深刻影響的啟蒙讀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百家姓》是中國流傳甚廣的一部膾炙人口的奇書。相傳為北宋初年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一位老儒生編寫。《百家姓》實用性極強。中國古代農村以家庭式自然經濟為主體,並且宗法觀念極重,因此對姓氏十分重視,例如:中國農村族姓觀念很濃厚,立家譜、族譜相當普遍,非常需要了解本族、本姓的譜系,也需要了解其他族姓的譜系。建立或查考族譜、家譜成為重要的維系族姓的社會活動內容,熟讀《百家姓》就可以為此提供方便。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復姓六十個。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而在文字記載中最早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他有《秋日郊居》一詩:「兒童冬學鬧比鄰,據案愚儒卻自珍。授罷村書閉門睡,終年不著面看人。」詩下自註:「農家十月乃遣子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

至今,學術界認為,《百家姓》很可能是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吳越地區(杭州一帶)某位無名氏儒生編輯加工成書的。一千多年以來,《百家姓》翻印了無數次,版本眾多,又有各種《續百家姓》、《增廣百家姓》等,當在不同時期經過多人之手刪補修訂。

明清兩代,都曾由政府出面編撰、頒布了新的《明皇千家姓》、《御制百家姓》,企圖取趙宋《百家姓》而代之,但結果都是徒勞的。明朝初年,由官方旨意,翰林院編修吳沈牽頭,編成了《明皇千家姓》。它以當時的國姓「朱」字起首,以「朱奉天運」開頭,共收入1968個姓氏,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進呈明太祖朱元璋。但此書在民間無法推廣,至今連一個樣本也沒有留傳下來。我們只能從《明文衡》中所載的吳沈《進<千家姓>表》一文中推知事情的大概經過。

;

Ⅳ 為什麼有百家姓

不是誰發明的,是民間流傳,然後有文人把他們編撰從成冊,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

《百家姓》與《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被列入舊時孩童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以「趙」姓打頭,並非因為「趙」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為它是完書於北宋初年,宋代錢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的姓是趙氏,「趙」自然成為那時「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會引禍上身。又宋時吳越王的後裔居浙江,所以,「錢」姓便排列第二,錢的妃子姓孫,借錢氏之威勢,「孫」又排在第三。「李」姓排在第四,大約是因為南唐皇族為李氏之故。炎黃二帝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姓。 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義上的,雖然有字面上的這么多姓,因為某些姓氏雖然在字面上不同,實際上部分姓是從某姓衍生出來的,比如姚姓,據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開的全球華人公祭舜帝大會上的最新統計,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60個之多,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流布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范縣),便以姚為姓,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孫以姚為姓,稱為姚氏。舜在當帝之前,有搬到媯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舜帝登帝位後,仁德榮耀,有子孫以帝名舜為姓,禹封皇舜長子商均於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孫媯滿封於陳,官拜陶正,謚胡公,其子孫或以國號陳稱姓,或以官號改稱陶唐氏,或以謚號胡稱姓,或以尊諱滿稱姓,演變至漢朝,姚氏衍生出:媯、舜、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六十種,繁姓同根,異氏同源,是一家親。在中華姓氏中,媯、陳、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姚氏。鄭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 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分類
第一種: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如:熊、馬、牛、羊、龍、鳳、 山、水、花、葉等。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史前無據可
[1]考,到底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已不得而知。因為當今的『熊」「馬」「牛」、「龍」、「花」、等姓氏,於史書收及傳說中均可查出源出,但並不與圖騰有什麼聯系。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曾率領「熊、黑、貅、貔、虎」等。這些「 熊、羆、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圖騰氏族的名號。但這些氏族的名號究竟有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難尋蛛絲。 有案可查的《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黃帝(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姬水之濱,而得姓姬。 又姜(徹吧)和羌(Qiang)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 「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以炎帝;黃帝為首的原居於陝、甘、青一帶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與東夷等部族融合,成為漢族的前身華夏族。 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為姓氏。 《國語·晉語》雲:「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後多認為黃帝的後裔,後來陸續分支成為不計其數的其他姓氏,構成中華民族的主流。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2]年:(Nian)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則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孫」)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項(鬧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譽時擔任火官,被帝答賜為「祝融氏」。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叛亂雖被平息,但祝融並未將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祝融以此獲罪,被帝譽殺掉。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氏。吳回有子陸終,娶鬼方氏首領之妹女聵氏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子叫季連。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魚:系出於姓。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為其字)。其後人以其宇中的「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為姓氏。晉國滅虞國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秦國。秦穆公以井奚為大夫,封邑於「百吸」,井奚便號「百里奚」。百里買的支子依舊以「井」為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以「力牧」為相。力牧的後人以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也稱祝融氏)的兒子為「陸終」。陸終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終」字為姓氏。 常:上古時,黃帝曾以 「常先」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微於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兒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為姓氏,在魯國定居。 廉:顓項的曾孫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以祖上「樂父」中的「樂」字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齊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為姓氏。 百家姓象形文字圖片3
[3]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 宋: 出自子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公元前十世紀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亂之後,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受封於宋國,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原國名「宋」為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駕的馬車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練的駕車技術及時將車馬趕回。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鍾雍的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鄭:出於姬姓。周歷三封少於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的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出自姚姓或媯姓,周武王滅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河南淮陽)。據胙土命氏的之規定,稱陳氏,遂名陳滿,字少湯。陳滿死後被謚為陳胡公,為陳氏的使用陳姓的始祖。 馬:出自姬姓。趙國名將趙奢因戰功被趙王封地於馬服(今河北邯鄲)其子孫從此以馬服為姓,後去「服」為馬姓。 衛:出於姬姓。周文王其於摩叔於衛,建衛國康叔於孫以名為姓氏。 應:出於姬姓,周武王姬發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今河南平頂山新華區滍陽鎮),稱應侯,伯爵,建立了應國。 其後以國名為姓。 蔣:出於姬姓。周公且的兒干伯齡被封於蔣(河南固始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兒子賄受封於深(河南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韓: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被晉國滅掉。桓叔的兒子萬受封於韓。萬的後代以韓為姓氏。 秦:出於嬴姓。伯益之後有嬴非子。非於擅育良馬,周。孝王以其育馬之功封非於於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用非子的孫子秦仲因功被升為諸侯。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滅亡之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 以國名為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怕夷在堯時任掌禮官,又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戚: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戚城(今河南濮陽市戚城遺址)。孫 林父的孫以邑名為姓。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對改國號為鄒。其子孫中有一支 以國號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 章:出於姜姓。齊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東東平縣東)。受封於鄣的齊大公庶子的後代,去邑為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終的最小的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溫縣)。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名高,受封於畢,稱為畢,稱為畢公高。華公高有庶於受封於潘,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嬴姓。顓頊之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范:周宣王時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晉國,被任命為士師,其於以官名為姓。 彭: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為大彭氏,後人以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兒干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怕食的子孫以國名為姓。 韋:出於累韋氏。豖韋氏在夏代居於豖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豖韋國,又稱韋國。韋君後人以國為姓氏。 苗:楚國令尹斗之於賁皇亡命晉國。受封苗邑(河南省濟源市西南)。賁皇又名苗賁皇, 其後人以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黃帝的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以任建國,其後國名為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於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以祖父名為氏,稱展無駭。展無駭的兒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為柳下。他死後號為惠。所以雙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為姓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司空:據說為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上的工程建設。帝堯時大禹的官職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百家姓象形文字圖片4
[4]司馬:上古代所設官職,為軍事長官。曾為官司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為姓氏。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姜:出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因此以河名為姓。春秋時代的齊、申、呂、許等封國都是姜姓。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郭,為古代時的人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為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後人便以東為姓氏。 東門:出於姬姓。魯庄公有於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東門旁,人稱東門襄仲。其後以東門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稱再加以「漢化」的「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以「慕容」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為姓氏。 宇文:鮮卑族呼天為「宇」,宇文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為鮮卑部落。東晉時,字文部落進據中原便以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也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尉遲部的人後來以部落名為姓氏。 萬俟:萬俟本為鮮卑族部落名。東晉時,萬俟部落進入中原,後以部落名為姓氏。 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 武:周平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姓氏象形文字圖片
[5]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 所謂「說」為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於避居到幽州。改姓為桂。 田:一兒子偽姓。春秋時,陳厲公子陳完避禍外逃,不願意以國名為氏,改姓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討黃子澄等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黃子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同:出於司馬氏。西漢時司馬遷因言獲罪,二子為避禍出逃。長子取「馬」加兩點為「馮」,次子取「司」加一豎為「同」。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 金:被尊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說中的西方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有以金為姓的。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於歸順漢朝,漢武帝賜其姓金,取名金日撣。 劉:出於陶庸氏。堯之後有劉累,到了周代成為唐杜氏。社隰在晉做官:為士師,又稱士氏,後來又從上氏改為劉氏。由於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為中國的大姓。漢高祖因項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賜項伯改姓為「劉」。 鄭:出於姬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封於鄭,其後人有的以國名為姓。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乾地支為姓氏。 萬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有後叫畢萬,畢萬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萬」字為姓氏。 丙:又寫作邴。春秋時,晉國大夫邴豫,受封於邴(河南成武縣東);其後以邴(丙)為姓氏。 第十三種:少數民族漢改姓氏。 元:春秋時,衛國大夫元亘之後以元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族改穿漢眼,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 少數民族以漢姓的人物中,還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領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聞助唐擊敗黃巢長安,任河東節度使,又進封為晉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 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姓的為數也不少。 第十五種: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 滿族有穆昆組織,產生於姓氏社會,是構成滿族社會的基層血緣組織。穆昆由一個或數個家庭組成。同一個穆昆中,只有一個姓氏;同宗的幾個穆昆,則冠以幾個漢姓。如烏雅氏的五個穆昆,分別以吳、穆、包、黃、邵為姓氏;寧古塔氏的四個穆昆,以劉、寧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賓縣永陵鎮)以圖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為姓。 壯族經父系計算世系,子女隨父姓。女兒出像後,須加雙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羅,她便稱為「莫羅氏」。此稱,與漢族舊習俗(張王氏、李揚氏等相同。 第十六種:容易讀錯的姓氏。 由於漢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變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讀錯。如萬俟.音為Moqi(莫其),常有人誤讀為「萬壽」。 區: 音為ōu(歐)常有人讀為「區」(qū)。 黑: 音為hè(賀), 常有人誤讀為「黑」(hēi)。 蓋: 音為gě(葛),常有人讀為「蓋」(gài)。 查: 本是檢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鏞。 教指傳授、教授之意時念jiāo,但作為姓氏時要念jiào。 任 本是信任、擔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為姓氏時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 曾指曾經、未曾之意時念céng,但作為姓氏時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今香港特首曾蔭權。 繆本是修繕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綢繆」時念móu,但作為姓氏時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 晟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廣東省有大型企業廣晟集團。但作為姓氏時念chéng。 單本是不復雜、獨一的意思,念dān,但是作為姓氏時念shàn,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徐庶化名就為單福。隋朝名將單雄信。 樂是一個多音字,念lè或者yuè,作為姓氏時念yuè,代表人物有戰國後期著名軍事家樂毅。 員 又寫成「貟」,本意是成員,讀yuán,但作為姓氏時念yùn,鄭碼:ZSLO,U:8D20,GBK:DA4F 筆畫數:6,部首:貝,筆順編號:542534,前人在用行書和草書書寫有帶有「口」字的字時,由於運筆較快,「口」字常常是用「厶」一筆寫成(當然手寫時沒有稜角,而是略帶圓形的),當這些手寫體被不同的印刷坊方塊化以後,就形成了異體字。如「兗、兗」「滾、滾」「句踐、勾踐」。「貟(貟)」和「員(員)」的情況也是正是這樣,「貟(貟)」字頭上的「厶」,其實就是「員(員)」字頭上的「口」。 仇 讀作 qíu (仇讀作chóu時為"讎"的簡體字,與讀作 qíu時不同字) 華 作姓氏時應讀作huà ,代表人物華佗 尉遲 其中的尉應讀作yù 萬俟 作姓氏時應讀作mò qí

Ⅵ 姓氏武唯美圖片

Ⅶ 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

提起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大家都知道,有人問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另外,還有人想問怎樣製作帶姓氏的頭像 ,要是有帶姓氏的頭像也可以發一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帶有姓氏的的頭像,下面就一起來看看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

1、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

我姓代怎麼用自己的照片做姓氏頭像呢簡單干凈有內涵的照片。

可以在電腦上自己編程

2、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怎樣製作帶姓氏的頭像 ,要是有帶姓氏的頭像也可以發一下。

你打開word自己選字體顏色背景之後用QQ截圖,截個方的就好了,喜歡啥樣自己做

3、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帶有姓氏的的頭像

可以自己做的用電腦搜索急切網

4、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最近比較火的帶姓氏微信頭像怎麼做的?

用軟體在圖片上添加上你的姓氏,調整好字體、大小、顏色,保存到桌面或發到手機上,再打開微信點擊更換頭像(把剛才製作的姓氏頭像上傳即可。不明白給要做的姓氏和郵箱追問。男人走運發財微信頭像。

5、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我要帶姓氏的中國心頭像

最走心的圖片。

愛國中國人

6、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姓氏頭像帶字圖片柯

提升運氣的微信頭像圖片。

帶有姓氏的的頭像

7、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微信用姓氏當頭像的怎麼設置啊

微信頭像設置為姓氏,需以下操作。與眾不同頭像。

1、打開手機瀏覽器。

2、輸入框輸入想要設置的姓氏圖片,例如,搜索「李字圖片」。男人最旺財的微信頭像。

3、選擇想要的圖片,長按屏幕,點擊保存。

4、打開手機微信,點右下方「我」。

5、點擊微信名稱。

6、點擊頭像,進入相冊界面。找到圖片,點右上角使用即可換頭像。女人吉利健康好運的微信頭像。

8、怎麼製作含有自己照片的姓氏壁紙 、不是那種字里有字的、而是單獨頭像上面是大寫的姓、下面是文字、求

首先打開微信,點擊「發現」,找到「小程序」,點擊進入。2021頭像。

在搜索欄內輸入「姓氏壁紙生成」後,點擊下面出現「姓氏壁紙生成」小程序。

進入到姓氏壁紙生成後,點擊「姓氏」,手動輸入你的「姓」。

點擊「語錄」,出現一個對話框,如果你想自己寫入,就想好一段詞點擊「手動輸入」即可。如果想隨機選詞,可以點擊「隨機語錄」。

然後點擊「上傳圖片」,上傳圖片也有兩種方式,如果用自己的圖片就點擊「圖片上傳」,如果隨機挑選就點擊「隨機圖片」。

點擊「生成圖片」,然後長按圖片發送給朋友,或保存圖片,或收。如果你想有點創意的話,不一定非要使用姓氏,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圖片也可以遊玩時照的照片。

9、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微信頭像圖片大全百家姓張

圖片:大氣又低調的微信頭像。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年-年)建立前涼國。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張(Zhang)姓源出主要有:圖片2021最火爆。

1、源於姬姓:

①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30一40歲女人微信頭像。

②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於改姓而來:

①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

②出自賜姓。世居雲南的酋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給人一種陽光的頭像。

③源於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范陽,因善騎射,被范陽守將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干凈大方的微信頭像。

3、得姓始祖

張揮,號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的誕生對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製造。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於濮陽,封地清河。後逝葬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以上就是與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相關內容,是關於用自己照片做姓氏頭像怎麼做的的分享。看完帶自己姓氏的頭像圖片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Ⅷ 求中國單字和兩個字的姓氏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熊 紀 舒 屈 項 祝 董 梁
杜 阮 藍 閔 席 季 麻 強 賈 路 婁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鍾 徐 邱 駱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萬 支 柯 咎 管 盧 莫 經 房 裘 繆 干 解 應 宗
丁 宣 賁 鄧 郁 單 杭 洪 包 諸 左 石 崔 吉 鈕 龔
程 嵇 邢 滑 裴 陸 榮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儲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烏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車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宮
寧 仇 欒 暴 甘 鈄 厲 戎 祖 武 符 劉 景 詹 束 龍
葉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懷 蒲 台 叢 鄂
索 咸 籍 賴 卓 藺 屠 蒙 池 喬 陰 郁 胥 能 蒼 雙
聞 莘 黨 翟 譚 貢 勞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酈 雍
卻 璩 桑 桂 濮 牛 壽 通 邊 扈 燕 冀 郟 浦 尚 農
溫 別 庄 晏 柴 瞿 閻 充 慕 連 茹 習 宦 艾 魚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終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滿 弘
匡 國 文 寇 廣 祿 闕 東 毆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師 鞏 厙 聶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闞 那 簡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養 鞠 須 豐 巢 關 蒯 相 查 後 荊 紅
游 竺 權逯 蓋益 桓 公 萬俟 司馬 上官 歐陽
夏侯 諸葛 聞人 東方 赫連 皇甫 尉遲 公羊
澹臺 公冶 宗政 濮陽 淳於 單於 太叔 申屠
公孫 仲孫 軒轅 令狐 鍾離 宇文 長孫 慕容
鮮於 閭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車
顓孫 端木 巫馬 公西 漆雕 樂正 壤駟 公良
拓跋 夾谷 宰父 谷粱 晉 楚 閆 法 汝 鄢 塗 欽
段干 百里 東郭 南門 呼延 歸海 羊舌 微生
岳 帥 緱 亢 況 郈 有 琴 梁丘 左丘 東門 西門
商 牟 佘 佴 伯 賞 南宮 墨 哈 譙 笪 年 愛 陽 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氏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的腳步在邁進階級社會。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夏、商時期,貴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為氏,意思相當於家或族。夏王室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為己姓,己姓中有蘇、顧、溫、董、豢龍等氏。商王室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韋為彭姓。商代還有條氏、徐氏、蕭氏等十三個氏。 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 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分類
第一種: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如:熊、馬、牛、羊、龍、鳳、 山、水、花、葉等。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史前無據可
[1]考,到底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已不得而知。因為當今的『熊」「馬」「牛」、「龍」、「花」、等姓氏,於史書收及傳說中均可查出源出,但並不與圖騰有什麼聯系。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曾率領「熊、黑、貅、貔、虎」等。這些「 熊、羆、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圖騰氏族的名號。但這些氏族的名號究竟有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難尋蛛絲。 有案可查的《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黃帝(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姬水之濱,而得姓姬。 又姜(徹吧)和羌(Qiang)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 「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以炎帝;黃帝為首的原居於陝、甘、青一帶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與東夷等部族融合,成為漢族的前身華夏族。 《國語·晉語》雲:「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後多認為黃帝的後裔,後來陸續分支成為不計其數的其他姓氏,構成中華民族的主流。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2] 年(Nian)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則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孫」)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熊(Xiong)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項(鬧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譽時擔任火官,被帝答賜為「祝融氏」。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叛亂雖被平息,但祝融並未將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況融以此獲罪,被帝譽殺掉。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氏。吳回有子陸終,娶鬼方氏首領之妹女聵氏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於叫季連。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魚:系出於姓。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為其字)。其後人以其宇中的「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為姓氏。晉國滅虞國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秦國。秦穆公以井奚為大夫,封邑於「百吸」,井奚便號「百里奚」。百里買的支子依舊以「井」為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以「力牧」為相。力牧的後人以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也稱祝融氏)的兒子為「陸終」。陸終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終」字為姓氏。 常:上古時,黃帝曾以 「常先」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微於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兒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為姓氏,在魯國定居。 廉:顓項的曾孫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以祖上「樂父」中的「樂」字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齊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為姓氏。 百家姓象形文字圖片3
[3] 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 宋: 出自子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公元前十世紀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亂之後,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受封於宋國,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原國名「宋」為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駕的馬車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練的駕車技術及時將車馬趕回。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鍾雍的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鄭:出於姬姓。周歷三封少於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的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周武王滅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河南淮陽)。據胙土命氏的之規定,稱陳氏,遂名陳滿,字少湯。陳滿死後被謚為陳胡公,為陳氏的得氏始祖。 馬:出自姬姓。趙國名將趙奢因戰功被趙王封地於馬服(今河北邯鄲)其子孫從此以馬服為姓,後去「服」為馬姓。 衛:出於姬姓。周文王其於摩叔於衛,建衛國康叔於孫以名為姓氏。 應:出於姬姓,周武王姬發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今河南平頂山新華區滍陽鎮),稱應侯,伯爵,建立了應國。 其後以國名為姓。 蔣:出於姬姓。周公且的兒干伯齡被封於蔣(河南固始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兒子賄受封於深(河南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韓: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被晉國滅掉。桓叔的兒子萬受封於韓。萬的後代以韓為姓氏。 秦:出於嬴姓。伯益之後有嬴非子。非於擅育良馬,周。孝王以其育馬之功封非於於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用非子的孫子秦仲因功被升為諸侯。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滅亡之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 以國名為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怕夷在堯時任掌禮官,又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戚: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戚城(今河南濮陽市戚城遺址)。孫 林父的孫以邑名為姓。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對改國號為鄒。其子孫中有一支 以國號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 章:出於姜姓。齊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東東平縣東)。受封於鄣的齊大公庶子的後代,去邑為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終的最小的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溫縣)。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名高,受封於畢,稱為畢,稱為畢公高。華公高有庶於受封於潘,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嬴姓。顓頊之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范:周宣王時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晉國,被任命為士師,其於以官名為姓。 彭: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為大彭氏,後人以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兒干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怕食的子孫以國名為姓。 韋:出於累韋氏。豖韋氏在夏代居於豖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豖韋國,又稱韋國。韋君後人以國為姓氏。 苗:楚國令尹斗之於賁皇亡命晉國。受封苗邑(河南省濟源市西南)。賁皇又名苗賁皇, 其後人以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黃帝的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以任建國,其後國名為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於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以祖父名為氏,稱展無駭。展無駭的兒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為柳下。他死後號為惠。所以雙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為姓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復姓「司徒。」 司空:據說為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上的工程建設。帝堯時大禹的官職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百家姓象形文字圖片4
[4] 司馬:上古代所設官職,為軍事長官。曾為官司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為姓氏。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姜:出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因此以河名為姓。春秋時代的齊、申、呂、許等封國都是姜姓。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郭,為古代時的人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為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後人便以東為姓氏。 東門:出於姬姓。魯庄公有於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東門旁,人稱東門襄仲。其後以東門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稱再加以「漢化」的「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以「慕容」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為姓氏。 宇文:鮮卑族呼天為「宇」,宇文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為鮮卑部落。東晉時,字文部落進據中原便以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也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尉遲部的人後來以部落名為姓氏。 萬俟:萬俟本為鮮卑族部落名。東晉時,萬俟部落進入中原,後以部落名為姓氏。 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姓氏象形文字圖片
[5] 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 所謂「說」為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跡所給予的稱號。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於避居到幽州。改姓為桂。 田:一兒子偽姓。春秋時,陳厲公子陳完避禍外逃,不願意以國名為氏,改姓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討黃子澄等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黃子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同:出於司馬氏。西漢時司馬遷因言獲罪,二子為避禍出逃。長子取「馬」加兩點為「馮」,次子取「司」加一豎為「同」。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 金:被尊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說中的西方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有以金為姓的。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於歸順漢朝,漢武帝賜其姓金,取名金日撣。 劉:出於陶庸氏。堯之後有劉累,到了周代成為唐杜氏。社隰在晉做官:為士師,又稱士氏,後來又從上氏改為劉氏。由於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為中國的大姓。漢高祖因項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賜項伯改姓為「劉」。 鄭:出於姬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封於鄭,其後人有的以國名為姓。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乾地支為姓氏。 萬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有後叫畢萬,畢萬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萬」字為姓氏。 丙:又寫作邴。春秋時,晉國大夫邴豫,受封於邴(河南成武縣東);其後以邴(丙)為姓氏。 第十三種:少數民族漢改姓氏。 元:春秋時,衛國大夫元亘之後以元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族改穿漢眼,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 少數民族以漢姓的人物中,還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領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聞助唐擊敗黃巢長安,任河東節度使,又進封為晉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 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姓的為數也不少。 第十五種: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 滿族有穆昆組織,產生於姓氏社會,是構成滿族社會的基層血緣組織。穆昆由一個或數個家庭組成。同一個穆昆中,只有一個姓氏;同宗的幾個穆昆,則冠以幾個漢姓。如烏雅氏的五個穆昆,分別以吳、穆、包、黃、邵為姓氏;寧古塔氏的四個穆昆,以劉、寧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賓縣永陵鎮)以圖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為姓。 壯族經父系計算世系,子女隨父姓。女兒出像後,須加雙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羅,她便稱為「莫羅氏」。此稱,與漢族舊習俗(張王氏、李揚氏等相同。 第十六種:容易讀錯的姓氏。 由於漢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變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讀錯。如萬俟.音為Moqi(莫其),常有人誤讀為「萬壽」。 區: 音為ōu(歐)常有人讀為「區」(qū)。 黑: 音為hè(賀), 常有人誤讀為「黑」(hēi)。 蓋: 音為gě(葛),常有人讀為「蓋」(gài)。 查: 本是檢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鏞。 教 指傳授、教授之意時念jiāo,但作為姓氏時要念jiào。 任 本是信任、擔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為姓氏時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 曾 指曾經、未曾之意時念céng,但作為姓氏時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今香港特首曾蔭權。 繆 本是修繕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綢繆」時念móu,但作為姓氏時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如廣東省有大型企業廣晟集團。但作為姓氏時念chéng。 單 本是不復雜、獨一的意思,念dān,但是作為姓氏時念shàn,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徐庶化名就為單福。隋朝名將單雄信。 樂 是一個多音字,念lè或者yuè,作為姓氏時念yuè,代表人物有戰國後期著名軍事家樂毅。 員 又寫成「貟」,本意是成員,讀yuán,但作為姓氏時念yùn,鄭碼:ZSLO,U:8D20,GBK:DA4F 筆畫數:6,部首:貝,筆順編號:542534,前人在用行書和草書書寫有帶有「口」字的字時,由於運筆較快,「口」字常常是用「厶」一筆寫成(當然手寫時沒有稜角,而是略帶圓形的),當這些手寫體被不同的印刷坊方塊化以後,就形成了異體字。如「兗、兗」「滾、滾」「句踐、勾踐」。「貟(貟)」和「員(員)」的情況也是正是這樣,「貟(貟)」字頭上的「厶」,其實就是「員(員)」字頭上的「口」。 仇 作姓氏時應讀作qíu 華 作姓氏時應讀作huà ,代表人物華佗 尉遲 其中的尉應讀作yù 萬俟 作姓氏時應讀作mò qí
考證
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了姓氏,並且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得延續。百家姓中有七成姓來源於洛陽偃師。 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著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姬,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因此「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這些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個姓姜,一個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宋朝的皇氏姓『趙』,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宋朝的一位學者相信『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統治者--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的開場白--「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復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清朝後期又出現了另外一本有關百家姓的書--《增廣百家姓》,書中記錄了444個單姓,60個復姓,結束語為「百家姓序」。現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圖畫,每頁上方除了記錄歷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屬家族外,旁邊還有他的圖像;每頁下半部是由四個字或姓氏組成的短句,讀起來很像古時的四句詩詞。 16種「百家姓」的源出 穆:出於於姓。春秋時有宋穆公,其後子孫中有以其謚號「穆」為姓氏。 文:一出姬姓。商未,周族首領季歷死後。其於姬呂繼泣,後被其為西伯。西伯思病死後,其於周武王繼位,並完成滅商大業,建立周朝。武王追說其父為周文王。文王的庶於中有以其謚號為姓的。一出媯姓。齊威王之孫田文,號孟嘗君。孟嘗君避亂到魏國,死後進號文於,其後人以其謚號「文」為姓氏。 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於衛,其死後說號為「廢」,因此又稱衛康叔。衛康有庶於以其謚號為姓氏。 《百家姓》為何以「趙錢孫李」開頭 《百家姓》是我國漢族姓氏總集,載有四百多個姓氏。 四百多個姓,為什麼偏要把「趙錢孫李」放在前面呢?原來。《百家姓》是宋朝初年錢塘一個老儒編的。宋朝的皇帝姓趙,趙便為國姓。錢塘屬浙江,當時占據江浙一帶的是吳王錢叔,孫是他正妃的姓。李是南唐李後主的姓。於是「趙錢孫李」便為頭一句。
編輯本段演變
姓與氏
姓與氏的區別,由「姓」「氏」本身的意義也能看出來。《說文》:「眾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故稱天子。因生以為烴」。「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圖騰物,西周以後被附會為「天」。「因生以為烴」實指因圖路稱號作為姓。 可見「姓」本義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於熊跡,「擬」得名於蔻隊「子」得名於燕卵等(參閱本書《圖房》)。 「氏」本義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從語音看,「氏」與「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執當然每當分氏都要產生新的氏了。

閱讀全文

與姓氏武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圖片可愛易學 瀏覽:436
泰語文字的圖片 瀏覽:137
動漫兩個人圖片 瀏覽:672
氣質女孩子自拍圖片頭像 瀏覽:105
可愛的兩姐妹圖片大全 瀏覽:619
動漫結印手勢圖片男生 瀏覽:57
女孩背影花海圖片 瀏覽:581
病嬌動漫男生圖片 瀏覽:827
幼兒園牆面布置圖片簡單易做 瀏覽:807
男生背影圖片情侶頭像 瀏覽:415
男生帥氣黑暗的圖片 瀏覽:562
劍姬高清圖片桌面 瀏覽:670
秦池酒價格圖片表查詢 瀏覽:317
漫畫小狗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721
畫圖如何在圖片上p字 瀏覽:535
小孩畫的簡單的圖片大全 瀏覽:112
word圖片添加錯叉 瀏覽:464
鵝寶寶圖片可愛 瀏覽:253
把衣服圖片上傳然後自己搭配 瀏覽:492
word如何調整圖片大小 瀏覽: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