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在古代怎麼寫表示什麼意思
孝在古代根據字體的不同,寫法也各不相同,如圖所示:
「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表現為為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
孝的一般表現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而對父母權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
(1)孝字的甲骨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在中國傳統道德規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古人有言曰:「百善孝為先」(譯文:所有的善事中,守孝道是最重要的),孔子的學生有若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譯文: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這就是仁的根本)。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歷代炎黃子孫最為認同推崇的道德行為准則。崇尚孝道,見賢思齊,在人民群眾中歷久不衰。許多詩文、戲曲、故事廣為傳頌,婦孺皆知。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元人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
自己吃野菜,但卻百里負米侍奉雙親的孔門弟子子路;身穿蘆花做的「棉衣」,挨凍受屈,卻跪求父親饒恕繼母的閔子騫;侍病母衣不解帶,親嘗湯葯的漢文帝劉恆;小小年紀就知道為父親夏扇枕、冬溫衾的黃香;身居高官仍奉母至孝,每晚親為母親洗滌便器的宋朝文人黃庭堅等等,都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