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龐
Ⅱ 關於我姓龐,後面在加幾個字的網名
我姓龐 我姓彷
我姓龐卻只願留在你身旁
我姓龐卻不能留在你身旁
我姓龐卻不願留你一人彷徨
大概是因為你喜歡以你為中心而我姓龐
Ⅲ 龐姓的來源及姓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龐姓族人是周文王的後裔。根據《千家姓查源》的記載,龐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因受封於龐鄉,他的後世子孫以其受封地名「龐」作為姓氏。而根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龐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姓氏。後,畢公高的兒子庶受封於龐,後代因以龐為姓氏,望族出於譙國,居於始平郡,即現在的陝西省興平縣東南部;譙國郡即今天的安徽省毫縣。
尋根溯源龐姓來源有四: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龐涓:戰國時魏國將領。早年與孫臏同學兵法,涓後仕魏惠王,自認為能力不及孫臏,乃陰謀斷其臏骨(即膝蓋骨),後為孫臏設計殺於馬陵道(今山東范縣西南)。
龐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劉備謀士,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後進軍雒縣途中,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龐德:南安狄道人,三國魏名將。先從馬騰,後事張魯,後同張魯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戰,拜其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擒,不屈而死。
龐德 ,龐德果敢剛毅,隕身殉節,怒斥關羽,知怒目不跪。正始四年(243年),立義將軍龐德從祀於魏太祖廟道庭。
Ⅳ 龐姓的來源及姓龐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龐姓的來源有六種說法:
(1)源於姬姓,出自畢公高之後。
周武王駕崩後,畢公高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公、召公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畢公高賜封其支庶之子於龐鄉,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龐氏正宗。龐氏族人大多尊奉畢公高為得姓始祖。
(2)源於高陽氏,出自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
據史籍《百家姓注》記載,顓頊有八子,號稱「八凱」,分別形成了八個以高陽氏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叫龐降。在龐降的後世子孫中,有以祖上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龐氏至今。龐降被龐氏族人尊為得姓始祖。
(3)源於襄陽龐氏。相傳,古時襄陽有一大戶,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氏,子孫世代因襲之。
(4)源於西羌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漢書·王莽傳》記載,西漢時期,西羌族人中有龐恬。龐恬為漢化改姓為氏。當時龐恬率族人活動在以青海湖為中心的地區。
直至唐朝貞觀年間,青海湖地區始為大唐王朝控制。至唐朝開元年間,該地區被吐蕃、回紇等民族輪流控制,西羌民族逐漸分化瓦解,除極少部分遷徙至西南滇、黔地區得以保存外,其他的大部皆融合於各個民族之中,而原來的龐恬所部早以龐為氏,融入漢族中了。
(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龐佳氏,滿語為P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青城子,後多冠漢姓為龐氏。
(6)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土家族、瑤族、壯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龐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龐氏,世代相傳至今。
2、歷史上龐姓的著名人物有:
(1)龐涓:戰國時魏國將領。早年與孫臏同學兵法,涓後仕魏惠王,自認為能力不及孫臏,乃陰謀斷其臏骨(即膝蓋骨),後為孫臏設計殺於馬陵道(今山東范縣西南)。
(2)龐統: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劉備謀士,初與諸葛亮齊名,號鳳雛。從劉備入蜀,謀策居多,為劉備軍師中郎將,後在進軍雒縣途中,中流矢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3)龐德:南安狄道人,三國魏名將。先從馬騰,後事張魯,後同張魯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戰,拜其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後被水淹七軍,為關羽所擒,不屈而死。
(4)龐會:龐德之子。王隱的《蜀記》指出龐會在父親死後隨鄧艾、鍾會討伐蜀國,蜀國滅亡後,便將關氏後代盡殺,令關羽一脈盡斷。
(5)龐蒼鷹:太原(今屬山西)人,南北朝時北齊大臣。愛交遊豪俠,高歡常去其家做客。高歡起兵後,棄家投歸,為兼行台,倉部郎中,後擢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