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的各種形體古體字,如大篆,小篆,隸書等怎麼寫
山的各種形體古體字如下:
字源解說
甲骨文,像遙望中地平線上起伏連綿的群峰的線描,有三(眾多)座峰頭。
金文,寫成剪影。有的金文將三個峰頭簡化成三個短豎,淡化峰尖形象。
篆文,保留中間一座峰嶺的象形特徵。
隸書,完全失去峰嶺形象。兩峰相連、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叫「丘」,眾峰(三峰)相連、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叫「山」。
山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並立的形狀。"山"是漢字的一個部首,以山做意符的字多與山有關。
地理學上,山是地殼上升地區經受河流切割而成的。自上而下分為山頂、山坡、山麓三部分。
山:[ shān ]
基本解釋
1.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雨欲來風滿樓(喻沖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2.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3.形容大聲:山響。山呼萬歲。
4.姓。
❷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如下圖
註:和字則沒有甲骨文字體
(2)山的古代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1.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鍾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鍾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3.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為其筆畫復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偽技術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准,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❸ 山字的演變過程
山字的演變過程如下圖:
相關組詞:
1、山岡[shān gāng]
不高的山。
2、山腰[shān yāo]
山腳和山頂之間大約一半的地方。也叫半山腰。
3、山川[shān chuān]
山和河流。
4、山嶺[shān lǐng]
連綿的高山。
5、山路[shān lù]
山間的道路。
6、山窪[shān wā]
山中的窪地;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