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1、牛字的甲骨文
拓展資料:
牛字基本釋義:
1.哺乳動物。草食,反芻。家牛有黃牛、水牛和氂牛等。黃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氂牛可作高山峻嶺間的馱運役畜。中國黃牛有秦川牛、南陽牛、魯西黃牛、延邊黃牛等;水牛有溫州水牛、濱湖水牛等良種。雲南產的一種野牛是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2.比喻固執、倔強,也比喻威風、神氣:~脾氣。~哄哄。他的樣子可真~。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牛頓的簡稱。
參考鏈接:網路漢語-牛
2. 牛的甲骨文是什麼
牛的甲骨文如下圖:
牛(拼音:niú)是漢語常用字,此字最早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突出一對牛角的牛頭。本義即牛科動物牛。牛有吃苦耐勞的本性,故引申為頑強、有耐力,又指人的脾氣固執、不肯輕易馴服,這是取牛的脾氣執拗之意。牛又指二十八宿中的牛宿。牛也是姓氏之一。
相關信息:
「牛」字的造字原理是用局部代表整體:只要描繪出特徵最鮮明的牛角,不畫全身也能看懂這是牛。新附1出自商代的「牛簋」,是非常寫實的牛頭:彎角、橫耳、圓眼、寬鼻孔、大肋巴。典型的牛的特點。
商代甲骨文為了書寫方便,把牛頭從輪廓化變為實化了,而且也瘦化了。但依然看得出牛頭的形象來。此後,周代金文、秦篆一脈相承,都相沿這樣的形體發展下來。但從漢代隸書起,「牛」便只下一隻角,寬的嘴巴也變成長尖的「尾巴」了。
3. 牛在姓氏中有幾種讀法
牛在姓氏中只有一種讀法,讀作「niú」,聲母是n,韻母是iu,讀作第二聲。
牛姓出自子姓,是商朝開國皇帝商湯的後裔。周武王滅紂後,封商朝貴族微子於商丘(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國。微子之後有牛父,官任宋國司寇(掌管刑獄)。
宋武公時,游牧民族西戎長狄人屢次犯宋,牛父曾率軍敗敵於長丘。後在一次作戰中,不幸壯烈殉國。因其為國而死,後世子孫即以其字為氏,稱牛姓。他們尊牛父為牛姓的得姓始祖。
家譜字輩
在所有的家譜中,內容不管如何簡略,但字輩譜一定會有。字輩譜也稱行輩字、排行、派語、派行詩等。它是用來表明世系的用字,也是為子孫起名時定下的輩序用字。這個字一般放在三字名的中間,也有少數姓名,三字中最後一個字為輩序字。這種取名方法其他民族少有,是漢民族特有的。
字輩譜用字是非常講究的。一般是先輩人經過精心研究、共同討論,才最後確定,勒石以志。字輩譜一般都有用意,有說起。有些譜簡直就是一首詩,寓意豐富。如牛弘後裔河南濟源市西許村「牛氏家譜」(俗稱天官牛)載:從37世起,字輩譜如下:
青芝龍源,林萃田豐;
正恆懷宗,慧澤棟英。
前兩句述祖蔭,祖上擇福地而物華天寶,樹榜樣而人傑地靈。後兩句是教子孫,要健身潔心,緬懷宗訓,以大智大睿潤澤東方,成為國家的棟梁英才。
4. 象形字牛的寫法
一、牛象形字的寫法:
二、相關組詞:
1、放牛[ fàng niú ]
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
2、牛頭[ niú tóu ]
牛的頭。
引證:魯迅 《書信集·致陳鐵耕》:「昨收到廿二日函並木刻……《嶺南之春》的缺點是牛頭似乎太大一點,但可以用的。」
三、吹牛[ chuī niú ]
說大話;誇口。也說吹牛皮。
四、牛皮[ niú pí ]
牛皮是動物牛的表皮,因皮質細膩,牢固耐用,常被用於工藝品。牛皮也是一個漢語詞彙,可比喻物品柔軟而有韌性,也可指虛套的話。
五、鐵牛[ tiě niú ]
指拖拉機。
5. 牛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詳見附圖。
「魏碑體」是「楷書」的一種。
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准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准—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資料參考網路-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