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姓的祖先
馬姓的祖先:趙奢。
趙奢即為中華馬氏的祖先,邯鄲即是中華馬姓的祖源地。因趙奢死後葬於今天邯鄲縣三陵鄉的紫山,因此紫山又稱馬服山,是世界馬姓祖山。
在遠古的舜帝時代,東夷部落首領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為嬴姓,伯益的後代造父被周穆王封在趙城。戰國初期,趙衰子聯合魏氏、韓氏瓜分晉國後,建立了趙國。
當時,趙國公子趙奢(趙武靈王的裔孫)能文能武,以善於用兵而著稱。趙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趙奢奉命抗擊秦軍的進攻而大獲全勝,因戰功卓著被趙惠文王封在馬服(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稱為馬服君,他死後便葬在封邑。
他的子孫最初以「馬服」為其姓氏,後去掉「服」字,稱為馬姓。趙奢從而就成了馬姓的得姓始祖。
起源:
出自嬴姓,出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
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贏姓出現,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的紫山。
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
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後來,馬服氏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稱馬氏。該支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逐漸遷往各地,世代相傳至今。
❷ 馬字怎麼寫好看
馬字寫法:
馬(拼音:mǎ)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馬的古字形像一頭身足尾俱全的馬的側面形象,本義就是指這種動物。後又假借為大。馬也用作姓氏。
馬是重要意符。用「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兩類:一類與馬的名稱和馬的性狀有關,如:駿、駒、驥;古時的車靠馬牽引,因此許多表示駕車、驅車的字都從「馬」,如:馭、馳、駛。
常見的組詞有:
1、馬匹[ mǎ pǐ ]
釋義:馬的總稱。
例句:最終,新觀念的建立者還是戰勝了馬匹,大炮還是戰勝了長矛。
2、馬桶[ mǎ tǒng ]
釋義:大小便用的有蓋的桶。
例句:如果在廁所里遇到恐怖分子就把他溺死在馬桶里。
3、馬鞭[ mǎ biān ]
釋義:趕馬用的鞭子,多用皮條編成。
例句:劉一舟手中馬鞭揮出,向大車前的騾子頭上用力抽去。
4、馬術[ mǎ shù ]
釋義:騎馬的技術。
例句:若最終保安公司未能提供足夠人手,奧運馬術公司仍有應變計劃。
5、下馬威[ xià mǎ wēi ]
釋義:原指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顯示的威風,後泛指一開始就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威力。
例句:殺雞儆猴是我們的新領導給我們的下馬威。
❸ 「馬」字的起源
演變圖片:
馬的古字形像一頭身足尾俱全的馬的側面形象,本義就是指這種動物。後又假借為大。馬也用作姓氏。
馬是重要意符。用「馬」做意符的字主要有兩類:一類與馬的名稱和馬的性狀有關,如:駿、駒、驥;古時的車靠馬牽引,因此許多表示駕車、驅車的字都從「馬」,如:馭、馳、駛。
❹ 百家姓中「馬」姓是怎麼由來的
1、出自嬴姓,出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舜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贏姓出現,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
2、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馬質,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吏巫馬,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官吏廋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出自兩周至秦、漢時期官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3、源於改姓。出自漢朝大司徒馬矢氏,屬於復姓省文簡化改姓為氏;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4、源於少數民族。源於回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姓;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
(4)馬姓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馬姓名人
1、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
2、馬融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馬融自少「美辭貌,有俊才」,早年隨儒士摯恂游學,以數次拒絕朝廷辟命而名重關西。
漢安帝時,馬融入仕大將軍鄧騭幕府,歷任校書郎、郡功曹、議郎、大將軍從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職,後因得罪大將軍梁冀而被剃發流放,途中自殺未遂,得以免罪召還。再任議郎,又在東觀校勘儒學典籍,後因病離職。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時配享孔子,宋代時被追封為扶風伯。
3、馬宮
馬宮,生卒年不詳,字游卿,本復姓馬矢,後改姓馬,東海戚縣人,西漢時期官員。馬宮初任侍郎,後歷任楚長史、廷尉平、青州刺史,九江太守等,每到一處都能勝任官職,獲得稱贊。
後入朝任職,歷任詹事、光祿勛、右將軍,代替孔光擔任大司徒,封扶德侯。孔光死後,馬宮接替孔光擔任太師,兼任司徒。後來辭官歸鄉,王莽篡位後,復任師疑(太子師),最終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