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雲橋文字圖片

雲橋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3-06-01 00:32:13

⑴ 「雲」字的筆順怎麼寫最好有動圖

拼 音 yún

部 首 二

筆 畫 4

「雲」字的筆順:橫、橫、撇折、點

組詞:

1、星雲

造句:在智利拉西那的歐洲南方天文台發布的新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像觸手一樣在太空中舞動,由熱氣形成的巨環從星雲NGC3582中升起。

解釋:天空中看起來象雲霧一般的天體。在銀河系以內的叫做河內星雲,在銀河系以外的叫做河外星雲或河外星系。

2、雲錦

造句:潔白的梨花簇成束,滾成團,一簇簇,一層層,像雲錦似的漫天鋪底,在暖和的陽光下,如雪似玉,潔白無瑕笑祥,璀璨晶瑩。

解釋:我國一種歷史悠久的高級提花絲織物,色彩鮮艷,花紋瑰麗如彩雲。

3、雲豹

造句:盡管像獅子一類的大型貓科動物也會發出呼嚕般的聲音,研究卻表明豹亞科動物,比如獅子、老虎、美洲豹、美洲虎、雪豹及雲豹,並不能發出真正的呼嚕聲。

解釋:豹的一種,全身淡灰褐色,體側約有六個雲形暗灰色斑紋;頸上有六條黑紋;尾上有十數個淺黑或棕色環帶;體較金錢豹小。棲息熱帶和亞熱帶叢林中。

4、白雲石

造句:應用這個相圖,可以在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生產中,對白雲石的加入量和加入時間以及爐渣的岩相檢驗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解釋:礦物,外形是帶有粗粒或細粒的石塊,以灰色、白色為主,質輕,有玻璃光澤。冶金上用作耐火材料和高爐熔劑。

5、衛星雲圖

造句:大多數日子裡,從衛星雲圖上能夠看到梅雨鋒正斜跨過中國內陸,或橫跨過沿海地區,並把斷斷續續的陰雨天帶到在其影響下的地區。

解釋:利用氣象衛星拍攝的地球上雲層分布圖。

6、雲海

造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管理局的斯必澤太空望遠鏡拍下了一張新的紅外線圖像,圖像顯示了波濤洶涌的雲海正在進行製造恆星的活動,該雲海被稱為M17星雲或天鵝星雲。

解釋:從高處下望時,平鋪在下面的象海一樣的雲。

7、雲氣

造句:而那些被霧圍繞著,在艦橋上觀望的人們從矮牆望出去,看到了被霧所遮蔽的鄰近天空,感覺到自己好像活在一個氣球當中,懸吊在茫茫的雲氣里。

解釋:稀薄游動的雲。

8、雲彩

造句:頭腦冷靜的氣象學家很快把這件事擱置起來:認為它只是一種光的幻覺,起因於陽光擊中了一朵雲彩,剛好能以一種合適的方式被風或飛機交腔稿通而使人感到不安。

解釋:<輕><口>雲。

9、層雲

造句:他看見天空中一堆堆白色的積層雲,彷佛是一層層美味的冰淇淋。在更高的上頭則有稀疏羽毛似的卷雲,襯托著九月的萬里晴空呢。

解釋:雲的一種,低而彌漫的灰白色雲幕。主要由小水滴構成。雲中偶降毛毛雨。

10、積雲

造句:某些類型的雲,例如海洋層積雲,由於它們擁有在陽光最終照射到星球表面之前便將陽光反射回太空的能力,因此它們能夠產生十分顯著的冷卻效果。

解釋:雲的一種,白色,晴天時成塊飄浮,頂部拱起,底部平坦。雲底高度通常在一千米上下。

11、中雲

造句:另外,在醞釀採取統購統銷政策時,中央政府一開始就把它納入到過渡時期總路線中雲,以便對城鄉傳統生產關系進行改造。

解釋:離地面兩三公里至五六公里之間的雲。

12、雲雲

造句:重點來了,遇到了一條狗,自稱大三輔導員雲雲,其實你說這些管我們補考的人什麼事啊,我們只要補考通過了就行了啊。

解釋:<書>如此;這樣(引用文句或談話時,表示結束或有所省略):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

13、雲雀

造句:無論他們自己的睡眠偏好如何,詹妮弗都會讓他們自己評價自己認為自己是「夜貓子」,「雲雀」,還是睡得不早也不晚介於中間角色的「知更鳥」。

解釋:鳥,羽毛赤褐色,有黑色斑紋,嘴小而尖,翅膀大,飛得高,叫的聲音好聽。

14、雲煙

造句:這個情景令他們感到驚奇,但是更吸引卡斯柏目光的是撞擊發生的前一刻,他看到彗星撞向太陽的前一刻出現了一些雲煙,這表明彗星撞擊到一些未被觀碰圓搏察到的物質。

解釋:雲霧和煙氣:~過眼(比喻事物很快就消失了)。

15、雲量

造句:從當地氣象記錄(表17)得到的平均雲遮比是令人沮喪的61%,雖然是中國最好的一個,但卻是過去幾次世界其他地方的日食中比較高的雲量。

解釋:目力估計雲蔽天空的份數。我國規定:觀測時,將天空劃分為十份,為雲所蔽的份數,即為雲量。例如,雲蔽天空六份,雲量為六。

⑵ 清明上河圖收藏品上面的書法文字內容是什麼

《清明上河圖》題跋大全

0、

宣和「御府」,徽宗趙佶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今佚)。

1、

[金]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虛悶芹1186年),張著為《清明上河圖》首次題跋: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2、

[金]郾城縣令張公葯(三首)、著作郎酈權(三首)、王磵(二首)中、張世積(二首)等人的跋詩:
通衢車馬正喧闐,只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昇平風物正堪傳。(1)
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丘墟。(2)
楚柂吳檣萬里舡,橋南橋北好風煙。喚回一餉繁華夢,簫鼓樓台若個邊。(3)
竹堂張公葯(以上三首)

3、
峨峨城闕舊梁都,二十通門五漕渠。何事東南最闐溢,江淮財利走舟車。(1)
車轂人肩困擊磨,珠簾十里沸笙歌。而今遺老空垂涕,猶恨宣和與政和。(2)
宋之奢靡至宣政間尤甚
京師得復比豐沛,根本之謀度漢高。不念遠方民力病,都門花石日千艘。(3)
晚宋花石之運,來自此門 。
鄴郡酈權(以上三首)

4、
歌樓酒市滿煙花,溢郭闐城百萬家。誰遣荒涼成野草,維垣專政是姦邪。(1)
兩橋無日絕江舡,十里笙歌邑屋連。極目如今盡禾黍,卻開圖本看風煙。(2)
東門二橋,俗謂之上橋、下橋。
臨洺王礀(以上兩首)

5、
畫橋虹卧浚儀渠,兩岸風煙天下無。滿眼而今皆瓦礫,人猶時復得璣珠。(1)
繁華夢斷兩橋空,唯有悠悠汴水東。誰識當年圖畫日,萬家簾幕翠煙中。(2)
博平張世積

6、

[元]至正壬辰九月望日(1352年),楊准:
......卷首有徽廟標題,後有亡金諸老詩若干首......
......大定間燕山張著有跋,......西昌楊准重價購之,而具述其故雲,......其卷軸完整如故,......

7、

[元]至正甲午正月望(1354年),劉漢:

8、

[元]至正乙巳(1365年),李祁:
靜山周氏文府所藏清明上河圖乃故宋宣政年間名筆也筆意精妙故自宜入神品觀者見其邑屋之繁舟車之盛。。。其可以長守富貴也歲在旗蒙大荒落雲陽李祁題

9、

[明]天順辛巳(1461年),吳寬:(弘治中?)
金燕山張著以此圖為張擇端筆正有所據後人乃以擇端作於宋宣政間今畫譜具在當時有如斯人斯藝而獨遺其名氏何耶大卿朱公藏此已久予始()展閱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龍但少塵土(罩凳拂)面耳朱公雲此圖有稿本在張英公家蓋其經營布置各極其態信亦率易所有成也吳寬

10、

[明]弘治辛亥九月壬子(1491年),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詩人李東陽第一跋:
宋家汴都全盛時,萬方玉帛梯航隨。清明上河俗所尚,傾城士女攜童兒。城中萬物翚甍起,百貨千商集成蟻。花棚柳市圍春風,霧閣雲窗燦朝綺。芳原細草飛輕塵,馳者若飆行若雲。虹橋影落浪花里,捩舵撇棚俱有神。笙歌在樓游在野,亦有驅牛種田者。眼中苦樂各有情,縱使丹青未堪寫。翰林畫史張擇端,研朱吮墨鏤心肝。細窮毫發夥千萬,直與造化爭雕鐫。圖成進入緝西殿,御筆題簽標卷面。天津回首杜鵑啼,倏忽春光幾時變。朔風卷地天雨沙,此圖此景復誰家?家藏私印屢易主,贏得風流後代誇。姓名不入宣和譜,翰墨差畢流傳藉吾祖。獨從憂樂感興衰,空吊環州一抔土。豐亨豫大紛此徒,當時誰進流民圖?乾坤俯仰意不極,世事枯榮無代無。
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今大理卿致仕鶴坡朱公所藏也族祖希蘧先生之遣墨在焉予三十年前見之今其卷帙完好如故展玩累日為之歡惋不能已因題其後弘治辛亥九月壬子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雲陽李東陽識

11、

[明]正德乙亥三月二十七日(1515年),李東陽第二跋:
右清明上河圖一卷宋翰林畫史張擇端所作上河雲者蓋其俗所尚若今之上墳然其盛如此也圖高不滿尺長二丈有奇人形不能。。。。自遠而近自略而詳自郊野以及城市山則巍然而高頹然而卑窪然而空水則澹然而平。。。。其卷軸完整如故,蓋四十餘年凡三見而後得也。。。不亦可慨也哉噫不亦可鑒也哉

正德乙亥三月二十七日李東陽書於懷麓堂之西軒

12、

[明]嘉靖甲申二月望日(1524年),明代陸完:

13、

[明]萬曆六年戊寅仲秋(1578年),明代馮保:
余侍御之暇,嘗閱圖籍,見宋時張澤端清明上河圖,觀其人物界畫之精,樹木舟車之妙,市橋村郭,迥出神品,儼真景之在目也。不覺心思爽然,雖隋珠和璧,不足雲貴,誠稀世之珍寶,宜珍藏之。
司禮監太監鎮陽雙林馮寶跋

14、

瓊州太守楊如壽:
汴梁自古帝王都,興廢相尋何處無。獨惜徽欽從北去,至今荒草遍長衢。妙筆圖成意自深,當年景物對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風何處尋?
鷺津如壽

另:

都穆(1458~1525):
是圖藏閣老長沙(李東陽)公家。公以穆游門下,且頗知書畫,每暇日,輒出所藏命穆品評,此蓋公平生所寶秘者。觀其位置,若城郭、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之往還先後,皆曲盡意態,毫發無遺,蓋汴京盛時偉觀,可按圖而得,而非一朝一夕之所能者。其用心亦良苦矣!圖有金大定丙午燕山張著跋,雲: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京師,後習繪事,工於界畫,自成一家。又引《向氏圖畫記》謂:擇端復有《西湖爭標圖》與此並入神品。元至正壬辰西昌楊准跋則謂:前有徽廟標題,後有亡金諸老詩及私印若干,今皆不存。長沙公自為詩,細書其後。

邵寶(1460~1527):
圖高不滿尺,長不抵三丈,其間若貴賤、若男女、若老幼少壯,無不活活森森真出乎其上;若城市、若郊原、若橋坊第肆,無不纖纖悉悉攝入乎其中。令人反復展玩,洞心駭目,閱者而神力欲耗,而作者精妙未窮,信千古之大觀,人間之異寶。雖然,但想其工之苦,而未想其心之猶苦也。當建炎之秋,汴州之地,民物庶富,不繼可虞,君臣優靡淫樂有漸,明盛憂危之志,敢懷而不敢言,以不言之意而繪為圖。令人反復展閱,觸於目而警於心,溢於縑毫素絢之先。於戲!其在斯乎!其在斯乎!二泉邵寶識。

戴錶元跋:

李冠題句:

李巍題句:

蘇舜舉題句:

李本之無言律詩一首:

虞集詩題:

沈周跋:

岳璇記:

陳繼儒跋:

翰林學士趙孟頫題
清明之(上)河圖是宋代之翰林畫史張擇端所作之神品也。擇端字正道,東武人,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於繪事本工,其界畫尤擅於市橋、邑屋、舟屋、舟車、城廓、山村、竹樹、馬牛、人物及衣冠之,出沒遠近無一不臻其妙節,自成其家數也。清明之(上)河圖乃描繪北宋之都城及汴河兩岸清明時節之市俗人事而故名,其畫面幽雅,寫景生動逼真,城郊農村清明節之田野之景色,疏林薄霧掩映著農舍酒家、阡佰縱橫,田畝井然。村頭之大道上人員簇擁,踏青掃墓而歸,此處乃以拱橋為中心,橋上行人熙攘,商鋪林立,有停足而觀者,橋下舟楫川流不息,篙師纜夫牽重舟逆急,而畫才進汴梁街市,商店鱗刊,行人往來頻,南來北往有士、農、工、商、醫、卜、僧、道、胥、隸,騎而趕集有,載貨之貨車者,以多匹之馬車拖曳者,婦幼乘驢者有,以物易物之貨郎擔者,執斧而鋸者,困而睡者,以板為興者,驢贏馬牛索拖之, 屬屋宇則官府之衙,市厘之居甚為可,觀店肆之所粥則若渴若饌雅貨百物,有題匾名氏,字畫人與物多至不可指數而筆勢雅意而,逸趣生動隱見殊形向背相准,無其錯誤之跡也。然此圖之妙,若非畫作夜思月累歲積不能到其妙處。整幅畫面人與物之遠近疏密動靜繁簡,都通事畫之傳神之筆,被運用得嚴密,妥貼、准確、別致,其有長而不冗,繁而不雜,充滿方寸之內,體百里之回雲,宏偉氣派,藏者宜寶之也。 ————瓊州太守楊如壽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 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 ——燕山張著跋。

⑶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出自哪裡

出自沈從文的《湘行散記》:「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這段話現在此笑常常用於男女之間表達愛意。

沈從文寫文章總是用善意的含有愛意的目光觀察世界,著眼於平凡世界的小人物,他的文字溫柔而又自持。



(3)雲橋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34年初,身在北平的沈從文突然接到從家鄉傳來的母親生病的消息,馬上冒著嚴寒踏上了回鄉探母的路程。

1月12日,他輾轉乘車到達湖南桃源,在那兒租了一條小船,隨即溯沅水而上,頂風冒雪,經過十天舟行,於1月22日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家鄉——湘西鳳凰。

過廳辯後,他根據在船上度過的十天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和少年時代的記憶,寫出了十二扮扒缺篇散文,匯集成一本名叫《湘行散記》的書。

⑷ 趙州橋的示意圖

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安濟橋,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睜裂的石匠李春設陵碧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趙州橋非常雄偉。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礅,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三十七米多寬的河面上。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悉汪閉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

⑸ 希望橋歷史

1.中國古代的橋(潘洪萱)

根據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會,我國就有了獨木橋和數根圓木排拼而成的木樑橋。早在戰國時期,單跨和多跨的木、石樑橋已普遍在黃河流域及其他地區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於陝西省藍田縣藍峪水上的藍橋,就是多跨木樑木柱橋的一個代表。《詩經·大雅·大明》第一次記敘周文王娶妻,在渭河上造了座專供帝王使用的浮橋。長江、黃河上曾設過近二十座浮橋。第一座黃河浮橋建於公元前541年臨晉關附近,是秦景公的母弟後子,怕被景公殺害,乘車逃奔晉國途中所建。第一座長江浮橋是公元35年東漢光武帝建造的,橋址在宜昌至宜都之間的江上。

吊橋首創於我國,吊索由藤索、竹索發展到鐵鏈。在唐朝中期,就有了鐵鏈吊橋,比西方早八百年以上。拱橋始建於東漢中期,其形式之多,造型之美,為世界少有。

灞橋、洛陽橋、安平橋、虎渡橋、紹興八字橋、陰平橋、程陽橋等是木、石樑橋的代表。西安灞橋建於漢代,是座木樑石柱墩橋,它用四段圓形石柱卯榫相接(中間還加石柱)形成一根石柱,由六根石柱組成一座輕型橋墩,墩台上加木樑並鋪設灰土石板橋面。是石柱墩的首創者。

「閩中橋梁甲天下」是宋朝(特別是南宋)閩中地區大量建造石樑橋的真實寫照。南宋一百五十年中,建成七十餘座石樑橋,其中五公里以上的長橋就有四五座。被譽為「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宋紹興八年到二十一年(1138—1151)建造,長約2.5公里,故又名五里爛簡橋,用花崗石砌築,為我國現存最長古橋。1240年建成的虎渡橋(又名江東橋),它最大的石樑長23.7米,寬1.7米,高1.9米,重二百餘噸,即使在今天要開采、運輸、架設這樣的石樑,也是十分困難的。1979年5月,我國有關部門發現現存最古老的石樑橋——晉江縣大橋和小橋,此歷鎮這兩座橋均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紹興八字橋是座宋代城市石樑橋,布局十分巧妙,既保證了水陸交通,在建造中又不拆房屋,不改街道。程陽橋坐落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河上,是一座四跨石墩伸臂的木樑橋,建於1916年,全長64.4米,分四個橋孔,每孔凈跨12.2米,寬3.4米,高16米。五個橋墩之上各有民族形式的寶塔型、宮殿型橋亭,橋亭檐層層而上,如翼欲飛,宏偉壯觀。整座橋梁建築不用一顆鐵釘或其他鐵件,均採用榫槽結合或竹木梢釘,但結構聯系卻十分牢固。程陽橋精湛的建橋技術充分顯示我國侗族人民傑出的智慧和創造力。

四川灌縣的珠浦橋是竹索橋的代表,它位於著名的都江堰口,橫跨岷江的內外兩橋,長340米,8孔,最大一孔跨徑為61米,它的24根粗5寸的竹索由細竹篾編織而成,橋的兩端和中間石室中,安放絞竹索和木絞車等設備,橋始建於宋代以前,歷代時毀時修。瀘定縣的大渡河鐵索橋建成於1706年4月,凈跨100米,凈寬2.8米,橋面距枯水位14.5米。用了13根鐵鏈9根底索承重,兩邊各放二根作為扶手纜。每根鐵鏈平均由890個扁環扣聯而成,重約一噸半。1935年紅軍長征中,飛奪瀘定橋,創造了震驚世森粗界的奇跡。它在國際橋梁展覽活動中多次展出。據調查,跨徑不小於瀘定橋的鐵鏈橋或鐵眼桿橋,在四川、雲南山區不止一座。由於它結構簡單、用料節約,當地人民又有世代相傳的建造經驗,因此解放後這種橋型不僅沒有淘汰,還有所發展。

趙州橋、寶帶橋、盧溝橋、楓橋以及北京頤和園的玉帶橋、十七孔橋等都是拱橋的傑出的代表。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橋,歐洲在趙州橋建成七百餘年後才採用弓形拱。

解放後,橋梁建築事業取得巨大的成就,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勝利建成,標志著我國橋梁建設事業達到了先進的水平。

(選自《旅遊天地》1980年第3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橋梁審美觀(樊凡)

橋梁主要用於交通負荷、跨越障礙,這是它的基本功能,所以橋首先要符合此要求。如果是一座不堪使用的危橋,搖搖欲墜,也就沒有什麼美可談了。因此,橋梁結構的造型應表現出有力量、穩定、連續和有跨越能力等等,以顯示功能的保證性。這也就自然地引起人們的美感。對於不同用途的橋梁,如園林、城市、公路、鐵路橋梁等,或同一用途而其所在環境條件不同時,其結構及各項附屬設施的造型都應准確鮮明地表現出符合使用要求,並能恰如其分。這也就是一種美的因素。就所有橋梁而論,交通使用功能要求和鑒賞要求在其重要性上,並不是等量齊觀的,它隨著建橋目的和建橋環境等因素而有所差異,並通過造型表現出來為人們所理解。如荒漠原野上的公路橋和繁華城市中的園林橋應當各自「量體裁衣」地選擇適合的型式。

正確的橋梁審美觀是功能、技術、經濟與美觀融合一體,共同作用,美寓其中。

3.橋梁美十則(樊凡)

關於橋梁美,很多人早就關心了,並提出過很多設想和措施,關於橋梁美的形態規律、審美標准等等,從一些文獻資料中披露出其看法、分類多不一致,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現參考這些資料,並結合我國橋梁工程中慣用的一些原則,以簡單明了的形式擬以下橋梁美十則,並列舉橋例分別論述。這十則是:1.環境的協調;2.主從與對稱;3.韻律;4.均衡與穩定;5.統一;6.比例與尺度;7.連續與明暗搭配;8.力線明快;9.色彩;10.風格。這些法則也可以說是達到「協調」的法則。

(以上兩則資料均選自《橋梁美學》,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年版)

4.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里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里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一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抬高。一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藉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一樣,一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一個字。就只這一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徵,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里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里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里「信如尾生」一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里,「長橋卧波」一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一些橋名,藉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陝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卧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范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一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樑跨之,兩岩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鍾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陝西陝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卧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准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一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一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一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一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一名「大石橋」,製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志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里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曆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里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里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里橋賦》,宋呂大防有《萬里橋》詩,杜甫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庄」,唐張籍詩:「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里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游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里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志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污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一,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陝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一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陝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雲:「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卧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採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卧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梁聯系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陝西白水,傳說為三神女一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群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為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則又似一座橋。後來清朝梁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為一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為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系,其餘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搜集齊全,所余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一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一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

⑹ 雲居山的歷史沿革

道膺法師(835—902年),曹洞宗由良價(807—869年)和本寂(840—901年)分別在江西洞山和曹岩蘆山創立。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一1016年),宋真宗敕改名為「真如禪寺」,一直沿習至今。宋朝真如寺的歷任住持是:清錫、道齊、義能、慧震、契環、佛印、曉舜、自寶、守億等人,先後倡導法眼宗和雲門宗,其後是仗錫、元祐、蓬庵、圓悟、宗振、法如、頑庵、普雲、蓬庵、梵琮、如山、一翁、即庵、掩室、呆庵、小隱、慈舟等法師任住持,他們都是臨濟宗的代表人物。宋朝時,多次對真如寺進行大規模的營建。當時有僧眾500名。真如寺最具特色之處是它的農禪並重的寺風。據介紹,早在宋朝時,住持法如禪師就提倡,「披蓑側立於峰外,引水澆蔬五老前」。可見,宋朝的真如寺就有農禪並重的傳統了。明朝時,住持顓愚法師艱苦樸素,與眾同勞,深受眾僧愛戴。真如寺有山林3690餘畝,盛產杉木、毛竹、茶葉、黃山松、栗子、山楂、獼猴桃以及人參、黃精等名貴葯材,有水田136畝,旱地20畝,蔬菜地6畝,為了保護和經營這些山林和土地,真如寺成立了「僧伽林場」。1983年實行農村生產責任制後,真如寺也把水田和旱地承包給僧人,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制訂了農業生產、茶葉生產、蔬菜生產、耕牛飼養和護林等各項規章制度,調動了僧人的勞動積極性,這一年農林牧業都喜獲豐收。產糧6萬多斤,茶葉300多斤,採伐木材200多立方米,寺內的糧食和蔬菜自給有餘。年底,寺內還評出了12名勞動模範,受到政府的表彰。真如寺是1957年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第一批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寺廟周圍有歷代僧塔二十餘座,寺前還保留著佛印與蘇東坡的談心石以及趙州關、明粗純帶月湖等字樣石刻多處。寺內還保留著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還有唐代的白果樹和清康熙年問鑄造的千僧大鐵鍋。 1993年4月17日上午,久雨放晴的江西雲居山陽光普照,春意盎然。真如禪寺天王殿前寬闊的月台上,藏香漫飄,梵樂陣陣。真如禪寺向河北趙州柏林禪寺贈送茶樹苗法會在此舉行。禮佛、灑凈之後,一誠法師高誦法語:「春來楊柳正發芽,明月湖畔趙州茶。天上雲居無心杏,戒根定樹智慧花。」隨之代表真如禪寺常任將茶樹苗、銀杏等贈給柏林寺住持凈慧法師。凈慧法師當即致詞,在簡述趙州茶緣與兩祖庭問的千年法情之後,對江西省佛協、真如禪寺以及江西茶藝館領導等深表謝意,並表示一定在趙州祖庭將茶樹移栽好,讓久有盛名的趙州茶雄姿再現,使兩祖庭千年茶緣法情更奏褲裂新曲。1994年金秋九月,涼風送爽,丹桂飄香。著名禪宗道場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為續佛慧命、紹隆佛種,隆重舉行了傳授三壇大戒法會。這是中國佛教協會正式頒布《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戒實施暫行辦法》之後,按照傳戒辦法舉行的首次傳戒活動。在中國佛協副會長、真如寺方丈一誠的主持下,真如寺認真貫徹落實六屆佛代會精神,在加強自身建設、如法如律傳授戒法方面作出了榜樣。真如寺聘請了戒壇三師、七證、開堂、陪堂、引禮、引贊、衣缽、侍者,他們均是多次參加開期傳戒法會的大德法師,對戒壇律儀唱念,都有豐富經驗,堪為新戒師承。得戒大和尚一誠法師、羯磨和尚聖一法師、教授和尚本智法師均為德高望重、戒行清凈、通曉教理律儀的大德長老。320名新戒(其中台灣二十四名),基本符合傳戒辦法的規定條件。戒期自始至終按議定的日程如法如律進行,取得了圓滿成功。
雲居山真如寺塔林——歷代僧塔寶地
晉升為第六批「國保」的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塔林,是跨越唐代至近代的古建築群類,主要包括真如禪寺和僧塔林。目前有文字記載的僧墓塔有91座,他們是千百年來歷代高僧圓寂的寶地,僧塔的建築設計,堪稱中國僧塔的典範。真如禪寺被稱為中國佛壇的三大樣板寺之一。歷經千年滄桑雲居山位於永修縣西南部,當地人又將此地稱為蓮花城。在蓮花城內,有大片連綿不斷的竹林,在半山腰處,掩映著一座座風格各異的歷代高僧墓塔。在壩子的中央,就是久負盛名的禪宗勝地真如寺。據永修縣文物所李副所長介紹,真如禪寺是國家重點開放寺廟,全國漢傳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江西真如寺、福建湧泉寺、四川廣華寺),寺門上懸掛著「真如寺」的匾額,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手寫。真如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10),距今有近1200年的歷史,原名叫「雲居禪院」。到了883年,道膺禪師應邀住持。因道膺法師是佛教禪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傳人,真如寺是曹洞宗的發源地,才使此寺聞名天下。真如寺在唐宋鼎盛時期,有庄庵48所,僧眾千餘人,規模之大,全國罕見。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一1016年敚宋真宗親筆御賜「真如禪院」匾額。元朝末年,真如寺在火災中化為灰燼。明初,寺院的殿堂房屋、湖田山產逐漸被當地豪強侵吞盤奪。到了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和嘉靖末年,寺勢衰落,居住的僧侶也不超過50人。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敚北京萬佛堂住持洪斷和尚到雲居山重建真如寺。宋神宗母親「慈聖皇太後」得知消息後,派使賜予紫衣等法物和一尊千華盧舍那佛銅像,還賜了《大藏經》一部。萬曆三十年1602年數釤蒙舍相次落成。直到清朝,真如寺一直興盛不衰,成為我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寺院。到了清代的中後期,社會陷入混亂之中,真如寺遭遇窘境。1939年,真如寺被日軍火燒,僧眾們幾乎全部解散。生機重新煥發 建築面積約6700餘平方米,新塑寺內佛像50餘尊,有120多名僧人住持。虛雲法師圓寂後(世壽120歲),性福、海燈法師相繼擔任真如寺住持。1982年,由政府撥款,香港、新加坡等地佛教徒資助,修復了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鍾樓、鼓樓、禪堂、虛懷樓、雲海樓等建築,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修復道容、道膺等歷代祖師塔41座。
歷代高僧文人雲集真如寺自唐代以來,就香火繚繞,高僧輩出,文人騷客雲集,白居易、蘇東坡、佛印等眾多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詩作畫。仍保留著摩崖石刻、唐代銅佛、康熙千僧鍋及90多座中外歷代高僧墓塔。真如寺對於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佛教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於此得法高僧眾多,特別是在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虛雲(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海燈(武學高僧)、趙朴初(中國佛協前會長)、一誠(中國佛協現任會長)等都先後在雲居山弘揚佛法或擔任主持。真如寺歷史的悠久,也吸引了大批文人騷客登寺游覽,參禪讀經,並提詠抒情,留下許多千古名篇。至今尚存文字記載的詩詞賦聯近千篇,成為一筆有著較高價值的精神文化財富。寺前的青溪上有一座橋,名叫佛印橋,也叫碧溪橋,據說該橋是佛印禪師所建。相傳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曾在此處談論經典和佛法,後來人們就把此石稱為談心石。石邊刻著「石床」二字,這是蘇東坡親筆寫的,字體雄渾脫俗,十分珍稀。寺志收錄了唐宋以來著名的文人墨客,如白居易、蘇軾、黃庭堅、王安石、朱熹等人的名篇詩句270餘首。墓塔林造型各異雲居山真如寺周圍有歷代高僧墓塔91座,是全國佛教名山中保存名僧塔數量較多的一處。僧塔的時代從唐代延續到現代,歷經千餘年,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保存下來較有名的僧塔主要是:唐道膺禪師塔、北宋羅漢塔、宋心印禪師塔、明顓愚和尚全身法塔、清德胤禪師塔、清元宗禪師塔、清雄慶禪師塔、清古鎮禪師塔、清戒顯和尚全身塔、虛雲和尚舍利塔和海會塔等。僧塔建築取自於山體岩石,建築形式大多由塔坪、塔院、墓塔構成,附設有供台,不少墓仍保留石碑。 該塔林中其中最為恢宏的一座是明顓愚和尚全身法塔。最早的為唐道膺禪師塔,由頂、身、基三部分組成。晉升「國保」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委員會將真如寺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根據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毀壞狀況進行重新審核,由於雲居山歷代僧塔保存較好,再次公布其為第三批全省文物保護單位。永修縣文物管理所孫所長告訴記者,為了將該處晉升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他們從2004年就開始做申報准備工作。為了收集到更加詳細的材料,2004年初,在市文化部門的幫助下,永修縣文物管理所的成員到雲居山進行現場收集、拍攝資料,繪制文物分布圖,撰寫材料稿。申報文本製作完成後,他們通過市文化局,報省文物局進行了初審,省文物局派出文物專家到雲居山進行現場論證,通過了初審並上報到國家文物局。2005年底,從北京傳來好消息,永修真如寺塔林被國家文物局專家評定為申報A類並上報到國務院審批。 2006年6月11日,國務院正式公布,包括永修真如寺塔林在內的1080處為第六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江西真如寺真如寺位於江西省永修縣西北的雲居山上,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雲居山因其山峰常年籠罩在雲霧之中而得名,真如寺坐落在雲居山之頂,周圍群峰環繞,狀如蓮瓣攢簇,形成了「蓮峰簇簇繞華台,一缽中央倚鏡開。對寺面看雲捧出,當湖直逼海浮來」的意境。真如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當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游雲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四周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里開基建寺——雲居禪院。道容建寺後,與弟子全慶、全誨等相繼居住約70年之久。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道膺禪師應邀住持,才使此寺聞名天下。道膺法師(835—902年),是佛教禪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傳人。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創建後,傳到六祖慧能時分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其後又分化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個派別。曹洞宗由良價(807—869年)和本寂(840—901年)分別在江西洞山和曹山創立,主要是宣傳理事不二、體用無礙的思想,「家風細密,言行相應,隨機利物,就語接人」。而曹山這一法系四傳後就斷絕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一脈在雲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綿延流傳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禪宗五宗中,溈仰、雲門、法眼三宗在宋朝以後都失傳了,只有臨濟和曹洞二家保存下來。由此也可看到雲居山真如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道膺到雲居山弘法後,僧眾雲集,達1500多人。僖宗賜寺名為「龍昌禪院」。道膺住持龍昌禪院三十年,圓寂後謚弘覺禪師。在五代至宋這段時間里,先後有道簡、道昌、懷岳、懷滿、德緣、智深住持,仍提倡曹洞宗。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一1016年),宋真宗敕改名為「真如禪寺」,一直沿習至今。元朝末年,興盛了三百多年的真如寺在火災中化為灰燼。明初,寺院的殿堂房屋、湖田山產逐漸被當地豪右侵吞盤奪。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北京萬佛堂住持洪斷和尚到雲居山重建真如寺。神宗母親「慈聖皇太後」得知消息後,派使賜予紫衣等法物和一尊千華盧舍那佛銅像,銅像高達丈余,還賜了《大藏經》一部共678函。萬曆三十年(1602年)殿堂僧舍相次落成,神宗皇帝御書了匾額楹聯。禪堂聯雲:「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匾曰:「寡過未能」。據史書記載,洪斷法師把他重興真如寺的經過,簡記刻石,與前代滲金古釋迦像、舍利磁瓶、梁公硯、古爐瓶等法寶文物一起,埋藏於大殿佛座下地宮石涵內,作為永久紀念。據說,此物至今尤存。其後的住持有顓愚、戒顯、元鵬、明熙和尚等。直到清朝,真如寺一直興盛不衰,成為我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寺院。抗日戰爭期間,真如寺毀於日軍的炮火,只有盧舍那佛銅像在殘瓦斷壁中閃現,「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高掛夕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座千年古剎才又恢復了生機和活力。1953年,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虛雲和尚主持了重建工作,虛雲老和尚以百歲高齡率僧眾開荒墾地,躬耕隴畝,打地拋磚,重建寺廟,再塑佛像。至1959年,殿堂僧舍相繼落成,建築面積約662l平方米,新塑寺內佛像50餘尊,有120多名僧人住持。虛雲法師圓寂後,性福、海燈法師相繼擔任真如寺住持。正如傳印法師所述,僧人成立了僧伽大隊,「耕雲鋤霧,打地拋磚,坐禪結七,講經傳戒,一派農禪景象,儼然百丈家風。」「文化大革命」中真如寺和其他寺廟一樣,佛像被毀,殿堂被占,經書被燒,僧眾四散。直到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復和貫徹落實,真如寺重新交由僧人管理,成為全國重點寺廟和佛教活動的場所。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真如寺1982年就修復了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齋堂、鍾樓、鼓樓、禪堂、虛懷樓、雲海樓等建築,佔地面積達4764平方米。1982年9月又新建了「虛雲和尚捨得塔」,塔高5.5米,直徑3米,莊重朴實。到1986年底,又增建了山門、方丈、影堂和庫房等殿舍,重塑佛像二百多尊,修復道容、道膺等歷代祖師塔4l座,總建築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耗資140餘萬元。1987年10月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典禮,「寶殿嵯峨開凈域,法門鼎盛續心宗。」 為了紀念虛雲法師重建真如寺的功德,1990年9月,真如寺又興建了「虛雲紀念堂」。紀念堂坐落在虛雲生前居室「雲居茅蓬」遺址上,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外牆全用花崗石砌成,堂高12米,寬19.5米,深11米,為木石結構仿宋宮殿式建築,上覆褚色琉璃瓦,十分古樸莊重。殿中安放著高1米、重500公斤的虛雲和尚銅坐像。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寫了「虛雲紀念堂」五字匠額。殿內還展出虛雲和尚生平事跡圖片以及著作、遺物等。真如寺現有僧人70多名。現任住持一誠法師德高望重,團結僧眾,按照國家法律和佛教叢林制度管理寺廟。整個寺廟清靜整潔,規章制度完備,農禪並重,修行道風好,為海內外人士所贊揚。

閱讀全文

與雲橋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圓臉男發型圖片男生 瀏覽:721
穿戰袍的女孩圖片 瀏覽:953
快手錄音怎麼帶圖片 瀏覽:920
帶有仙氣的可愛圖片 瀏覽:516
圖片k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434
美到心碎的圖片動漫 瀏覽:439
啟辰圖片價格 瀏覽:990
呆萌小女孩兒頭像圖片漫畫 瀏覽:347
怎麼把圖片移到sd卡 瀏覽:966
寶馬拉力機車高清圖片 瀏覽:443
漢堡卡通人物圖片大全可愛簡筆畫 瀏覽:921
分類垃圾桶簡單圖片 瀏覽:787
冠狀發型圖片 瀏覽:843
怎樣把pdf圖片放到一個word文檔里 瀏覽:54
word圖片標齊 瀏覽:690
微信怎麼不發圖片只編輯文字呢 瀏覽:763
動漫側臉高清圖片 瀏覽:542
動漫qq圖片男 瀏覽:880
男臉圓的適合什麼發型圖片 瀏覽:246
壁紙可愛小豬全屏圖片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