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喝鐵觀音茶能減肥嗎
喝鐵觀音慧纖敬茶能減肥。
安溪鐵觀音的粗兒茶素組合,具較強抗氧化活性,可消除細胞中的活性氧分子,從而使人體免受衰老疾病侵害。安溪鐵觀音中的錳、鐵、氟以及鉀、鈉含量比,
高於其豎棚他茶葉前慎,其中尤以含氟量高名列各茶類之首,對防治齲齒和老年骨骼疏鬆症效果顯著。1979年和1984年日本兩度掀起「烏龍茶熱」,安溪鐵觀音更是被譽為「美容茶」、「減肥茶」。
(1)安溪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一般都要求低溫和密封真空,這樣在短的時間內可以保證鐵觀音的色香味,但是在實際的保存中會經常出現茶葉保存時間雖不長,但色香味卻均不及開始泡飲的情況,原因在於茶葉發酵後的烘乾程度。採用的茶葉製作技術朝輕發酵的方向轉變,
這中間感德的茶葉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在輕發酵中,茶葉容易體現高昂的蘭花香,茶湯也比較漂亮(呈現標準的綠豆湯),但是要讓干茶葉體現香氣,一般情況茶葉就不會烘得太干,茶葉含一定的水分,這樣的茶葉在後期保存時一定需要注意茶葉的低溫和密封,以減少水分在茶葉中的作用。
❷ 安溪元宵節鬧花燈在那一條街
這邊搜索了御吵安溪新聞網官網,查找了一些信息和圖片希望可以幫到你。
帖子是2019年2月13號報告內容如下:
安溪地處泉州市,2019年元宵節的花燈部署在鯉城區、豐澤區和台商投資區三個地點。
鯉城區的精品花燈共布置在四個點,三個城門,三十二處。主要是新門街、威遠樓、開元盛世廣鎮掘侍場、新天城市廣場、臨漳門、朝天門、泉山門還有電信鯉城區等三十二個地點。豐澤區的精品花燈布置在泉州商城廣場、田安路段、湖心街東段和中段還有全區80個社區、400多個物業小區參與。台商投資區的精品花燈主散洞要分布在海絲藝術公園、洛陽鎮紅樹林文化廣場、張坂鎮法制公園和百崎鄉法制公園四個地點。
具體詳細信息附上2019年泉州元宵節賞燈活動導覽圖一張供參考。
❸ 安溪清水岩風景旅遊區的清水岩風景旅遊區景點景觀選介
1. 蓬萊祖殿
蓬萊祖殿,又名清水祖殿,為清水岩主體建築。始建於宋元豐六年(1083年)。正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築,由昊天口、祖師殿、釋迦樓三部分組成,大殿兩側有檀樾廳、觀音閣、芳名廳等,共設99間,依山臨壑,外觀呈「帝」字形,古樸沖知典雅。
2. 祖師聖像
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普足禪師(即清水祖師)圓寂於清水岩,鄉人以沉香木為禪師塑像。像重36斤,高2尺8寸,面黑而貌古,庄嚴肅穆,供奉殿中。
3. 真空塔
清水祖師圓寂後,鄉人將其舍利葬於殿後,築塔覆亭於其上,名「真空塔」,是喻祖師圓寂時已了悟真空,得道成仙。今塔尚存,而舊亭早廢。1988年重建真空塔亭。
4. 獅喉
在蓬萊祖殿座後,為天然大石墈。上連頂殿,墈中可容數十人,內有洞穴,圓口徑0.6米,長年細水滴潤,微風徐徐,如喉喘息,雅稱「獅喉」。相傳此處為祖師當年修煉及坐化處。在此祈願,極為靈驗。
5. 人間天上
字顏楷,各一米見方,鐫刻於蓬萊祖殿右上方懸崖峭壁之上,乃民國35年(1946年)安溪縣長王道純來岩覽勝時留題。清水岩風景區峰奇石怪、泉清壑幽、木古花香,長年雲霧縹緲,古有「蓬萊仙境」之稱。「人間天上」,一語概之,極盡美譽。
6. 放生池
在清水法門內,塘壁之石陰刻「放生池」字樣,池內放生壽龜,悠閑自在,猶如萬般煩惱皆摒絕,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賞,祈願求壽。
7. 護法四神
為清水法門中供奉的四大將,亦稱「趙、王、蘇、李」四大元帥,威武庄嚴。相傳四將原 為岩山鬼眾,被祖師法力收服,旅鉛錄為殿前護法四神。
8. 清水法門
法門傳說為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意謂三解脫門。內奉趙、王、蘇、李四位護法神。門聯曰:「眾山旋繞朝清水;四將庄嚴護法門。」
9. 凈水浮杉(方鑒塘)
俗稱「浮杉池」。則靈淵之上、法門之前一塘,澗泉匯注,水清可鑒。後人取天光雲影之意,喻池水之清澈,雅稱「方鑒塘」。為元代文物古跡。塘中立有觀音聖像,正對覺路,笑迎眾詣岩禮佛之客。塘四周崖壁仞立,林蔭泉盛,環境清幽。有詩贊曰:「一壑方塘一鑒開,騷人逸客共徘徊。山頭雲影池中現,坐看流觴逐水來。」
10. 聖泉洗心
在「曲水流觴」外,泉自石出,長年不竭,為宋代古跡。《清水岩志》陳希實序稱:「正出曰泉,通明曰聖,亦以見大師廉讓通靈之意。遊人到此,飲之清心,沐之祛穢,瓶裝帶回噴灑庭院,用以驅災凝祥,是曰『聖泉』。」1988年,飾石雕龍頭,泉湧出龍口,流注盥盤中。
11. 鬼洞
在岩宇護樓外偏右的斜磴下,有兩巨石,陰刻著「鬼洞」行楷兩字,各有1.3米見方,乃泉州書法家王愛琛所書。相傳當年祖師與眾鬼鬥法,悉將妖魑幽禁於此洞內。
12. 代代綿延(母子樹)
真空塔左頂,有一古樟樹,早斷尾梢。樹外圍6.6米,高10米,樹心空殼,圓心直徑1.86米,數人坐於樹心,可仰望天空。古樹頭離地1.4米處長出子樹一株,高9.6米,樹葉扶疏,長勢良好;樹左離地4米之殼皮處,也長出幼樹一株,生機旺盛。古樹通靈,母子相依,代代綿延,實為奇觀。
13. 劍氣凌霄(試劍石)
岩宇之左,有「削」半的岌石,相傳是當年祖師與山鬼試劍比法,削去巉石的留跡。「試劍石」三字陰刻行書,字徑高2.2米、寬2.5米,出自仙游鄭良懷之手。
14. 龍華三會
祖殿第一層昊天口將上第二層時,迎面所見,即為「龍華三會」。龍華三會指彌勒佛於龍華樹下成道的三會說法。此處供奉著彌勒佛,大肚袒露,笑容可掬。邊聯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為著名書法家沈覲壽以顏楷所書。
15. 「曲水流觴」碑
方鑒塘左邊的懸崖上,鐫刻著:「萬曆辛丑春日,建覺亭,開覺路,引水流觴,共醉千仞岡頭。清溪長廖同春偕邑士紳李椿、詹仰憲。」鐫版高2.6米,寬0.74米。
16. 觀天
此二字在「曲水流觴」碑之上,中共泉州市委書記施永康書。字巨大而雄渾,遠觀氣勢磅礴。
17. 歲歲不老(羅漢松)
沿覺路而行,近「聖泉」處之路旁,有一羅漢松,為祖師手植。相傳,此樹每年長三寸,遇雷電則矮三分。今樹高13米,圍1.33米。「羅漢松」碑三字柳楷,系廈門白啟模書。
18. 覺路
乃直通岩殿之路,為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廖同春所開。前又築有一亭,名為「覺亭」,意在以覺路度迷津,救眾生於苦海,入極樂之佛國。覺路彎坦散鎮消平磴,遊客登臨,宛入仙境。
19. 岩圖碑
在綸音壇後之亭中。碑系兩石合攏之浮雕,高2.9米,寬0.98米。碑上額篆刻「岩圖」兩字,字之下浮雕南宋時期清水岩「帝」字形建築布局及構築度數。「岩圖碑」對於研究古代建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1985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 綸音壇(石櫃壇)
聳峙在覺亭對面,倚「六老同游」的崖刻上,又稱石櫃壇。建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壇正面載有祖師於宋代四次榮受敕封的綸音牒文,浮雕著翔龍和「皇帝誥命」及「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的陰刻篆字。左邊垛陰刻延祐年間岩宇重建的記事。
21. 「六老同游」碑
在覺亭對面、綸音壇(石櫃壇)之下的摩崖上,陰刻著顏楷:「萬曆戊戌冬十月,晉江庄國禎、林雲程、黃鳳翔、林喬相,南安歐陽模,安溪詹仰庇同游此。」摩岩版幅高2.25米,寬0.98米。
22. 覺亭
亭為朝北古樟所蔭,本是小茶棚。於宋隨遊人漸多而改建為茶亭。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廖同春倡修改建,並取「還惺轉念,一覺即是」之義,易名為「覺亭」,意在醒世之迷愚者。亭四周圍石欄,仿木斗拱,重疊回護,金碧輝煌。遊客一路貫穿林蔭,到此一覺,真乃「禪林第一關」。
23. 枝枝朝北(古樟)
為蓬山主峰中侖、覺亭之畔雄踞的一聳天古樟,系祖師手植,樹齡近千年,高31米、圍6.9米,主幹勁直而枝葉均迂迴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
「枝枝朝北」古樟樹頗具靈性,其北拱之枝葉回護三忠廟,似以表證「三忠」向北之耿耿忠心;又傳:祖師家永春在岩之北,此樹枝枝北向,表達了祖師的思鄉之情。舊志載,昔時官府派人到清水岩,欲砍此樟造船,岩寺住持極力勸阻,差人仍一意孤行,令匠人砍樹。不料匠人剛動斧砍伐,便自傷其足,差人七孔流血,始知乃神樹也。 樹前有「枝枝朝北」一碑,為廈門書法家白鴻所書。
24. 義烈馨香(三忠廟)
在覺亭外、古樟樹邊,始建無考。重檐歇山頂建築,原祀張巡、許遠、伍子胥,明代將伍子胥請出,改祀岳飛,後來又增祀關羽,雖名「三忠廟」,實際上則奉祀四位忠臣英靈。
25. 護界宮
清水岩北坡,古道曲繞,道側一坦處,即護界宮。內奉「護界將軍」、左「千里眼」、右「順風耳」三神。宮始建於宋,屢經修建。門前一聯:「千里眼瞻是非世態;順風耳辨善惡心聲。」貼切自然,耐人回味, 乃劉坤貞撰,王愛琛書。
26. 海會院
始建於民國15年(1926年),於20世紀30年代後期傾圮。現有建築為1996年重建。院之主殿奉祀「西方三聖」,即阿彌陀佛、大勢至和觀世音,兩側奉18羅漢。院後遍布摩岩石刻。
27. 朝聖台階
台階建於1997年,兩旁石柱雕塑12生肖,喻佛祖保佑眾生之意。台階共108級,寓意「吉祥」、「極高」,且合「世間108種難」之佛意。登者每上一階,則去一難,及至登完,喻已歷盡108難,踏足仙佛聖域,從此脫離苦海,以此寄託人們對美好人生的嚮往。
28. 「4A」標志碑
清水岩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石碑依據國家旅遊局所授之牌樣勒於石碑上,立於景區入口處。
29. 休息長廊
在朝聖台階正對面。專供遊客游山時小憩。身居廊中,視野廣闊,可觀賞蓬山雲景,其趣無窮。
30. 仙人指露(出米石)
在老寮橫路旁,孤立一巨石,石之半腰間孔隙中,長年有積水。志載:「宋淳熙年間,開辟蔬園,無水可灌,一日佛指而杖之,水即流出,混混不竭。」故名「出水石」,有水則農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稱「出米石」。
31. 瞰龍亭
在岩的北坡。居此亭中北眺,千帆競發,火車如龍,是清水岩一大勝景。
32. 望雲亭
在海會院之後,兩層,建於1996年。亭所處地勢清高,且拔聳雲端。立於此亭,可盡覽雲卷靄舒之千姿百態,蔚為壯觀。
33. 清水洞天
建於2001年,位於蓬山主峰半腰之上,為清水岩西山門。山門之頂琉璃紅瓦,飛檐出水;門之石柱,鑿刻翔龍,雕工細膩,條紋流暢;山門高11米,雄渾矗立,庄嚴肅穆。橫匾題刻「清水洞天」四字,為中共泉州市委書記施永康書。
34. 羽衣三翠(三棵松)
由「出米石」往西行數步,遙看有三松立於山坡間,旁無雜樹。三松老乾遒枝,羽衣翠綠,風流倜儻。
35. 佛國碑
相傳為祖師手書。原有二碑,其一已毀。此碑今存於彭格路旁山坡間。又傳,此碑乃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書。
36. 蓬萊仙境
清水岩泉清壑幽,木古花香,雲霧飄渺,變幻無常,素有「蓬萊仙境」之譽,為佛學大師趙朴初老先生所書,字徑各1.2米見方。
37. 拔節參天(石筍)
岩主峰西南斜坡間,拔地屹立一石,嶙峋直挺,高4米,儼若天柱,勢插青雲,故稱「筍石」。
38. 水田佛影(袈裟石)
在半嶺亭下兩側路坡間。傳說當年祖師外出回岩,曾在此石稍坐憩息,身上袈裟,影入石中,而顯「田」字的袈裟紋於石上,故稱「袈裟石」。
39. 神龜聽法(神龜石)
護碑亭旁之林間有一小徑,拾級而上,未及百數,可看到數石卧於林下,貌若一龜俯而靜聽祖師講法,形神兼備。
40. 鬼戲金獅(小鬼弄金獅)
在石蒸籠侖下,四洲佛近處。立怪石兩塊,一似「金獅」,一似「小鬼」,俗稱「小鬼弄金獅」。
41. 渡海浮槎(石船)
護界宮外,古道之側,有巨石一方,狀如啟錨行駛的船舶,甚為奇觀。
42. 九曲十八洞
海會院後頂坡陡崖,怪石遍布,有大小彎曲洞天18個,洞或深或淺,或明或陰,千姿百態,有伏如虎,有卧似犀,有利若鋒,有植如柱笏,不可勝計。兼之峰高霧多,嵐潮氣濕,雖在酷暑,洞石尚甚潤滑。林海淌漾,沁人心脾,有「惠風心中浸,浮雲足下生」之感。
43. 石蒸籠
石船對面的坡上,有層疊的怪石,形似上下兩層的蒸籠,矗立在森鬱林中。
44. 無字天碑
岩頂峰有一巨大巉石,狀似石碑,挺於石上,混沌迷糊,並有蝌蚪文字,甚為奇特。
45. 曲徑通幽
山間之蜿蜒小路。沿此路漫遊,尋幽探奇,心曠神怡。
46. 百曲盤香
清水古剎,勝踞高山,原雖石級古道,遊客往返未便。後建成通岩公路,蜿蜒曲折近百彎,車行其間,宛若雲煙飄忽,飄飄欲仙。
47. 靈火蓮台(火化石)
出米石外、停車場旁一坦處,周圍壘有小石塊,似古墳,即化火台。據傳是當年祖師示寂的火化地,也是歷代住岩和尚圓寂火化之所。
48. 半嶺亭
志載,祖師營築岩寺後,即在半嶺築亭,供遊客小憩,名曰「半嶺亭」。亭屢經重建。
49. 洋中亭
在蓬萊鎮聯中村。宋元祐間,祖師親建洋中亭,常在此施醫濟葯。
50. 節節平安(裂竹)
清水法門外的崖石上,有翠竹一叢,下陰刻隸書「裂竹」兩大字。傳說宋代有一孕婦詣岩進香,步臨竹下將娩,依翠竹而生下嬰兒,竹即破裂攬護,日後此子金榜題名。古詩贊曰:「凌霄裂竹兩三枝,忽遇妊人乃裂之。勁節長留君子德,如聞彈蔗起驚疑。」
❹ 安溪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一、安溪文廟
安溪文廟名列全國重點文物保毀局沒護單位,為全國保持建築規制最完整的縣級文廟之一,泮池、照牆、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崇聖祠、教諭衙、明倫堂應有盡有;也是閩南古建築藝術殿堂,素有「名冠八閩,秀甲東南」之譽。
❺ 安溪的景點作文400字
我的家鄉在仙居,仙居有一條美麗迷人的溪,全長116公里,它的源頭在安嶺鄉孫畢境內的天堂尖,穿過仙居,然後流入靈江。它就是我們家鄉的母親河——永安溪。
永安溪春天裡的景色最迷人。兩岸披上了碧綠的衣裳,小花、小草、小樹都「穿」上了各自的花衣裳,水鴨們也游到溪里,快活地玩耍著。這時我不由自指凱搏主地想到了兩句名詩:唯祥「春江水暖鴨先知」和「無邊光景一時新。」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隻鴨子,穿著灰色的衣裳,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開心地看著永安溪的風景,感受著春的暖意,不光是我在看,一溪的鴨子都在看,陶醉在迷人的永安溪里。過了一會兒,我才想起來,我不是鴨子。
永安溪的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永安溪的水是那樣深,又是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溪底的小魚、小蝦、小石頭、沙粒……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我們的母親河——永安溪。
❻ 大紅袍和鐵觀音哪個好
鐵觀音和大紅袍都很好,要說誰更好,要取決於個人喜好,它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都很大。
大紅袍和鐵觀音都屬於烏龍茶,大紅袍是中國特種名茶,而鐵觀音是中國傳統名茶,它倆風味上各有千秋。大紅袍具有蘭花香,而鐵觀音也具有蘭花香,大紅袍湯色橙黃明亮,鐵觀音色澤濃郁些。
鐵觀音生產地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西坪友緩悔鎮。福建省安溪哪沖縣,不僅僅是世界名茶的故鄉,也是名茶烏龍茶的起源地,更加是福建省烏龍茶出口的基地縣區。
沖泡方法
泡茶看似容易,將茶置於壺內,注熱水,待片刻,再倒出來,就完成了「泡茶」!表面看來,鐵觀音茶就如上述的分解動作,就可得好茶湯。
然而,靜心觀茶、識茶,鑽研茶的特質,才是泡好茶的第一步!在上述文字記載之外,實際泡茶過程中,以及面對不同茶葉和茶器時更仔細分辨,才得好茶湯滋味。
安溪鐵觀音茶的泡飲方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好正沖泡3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意思就是水以山泉水最好,茶具以小巧方便為佳,如果用炭火來燒水那是最好不過。
❼ 泉州安溪清水岩的風景名勝
清水岩,鍾靈毓秀,宛如天仙,自古至今是朝聖、旅遊的洞天福地。這里山水景觀絢麗多姿,文物古跡資源豐富。岩石嶙峋,千姿萬象,如獅如虎,似人似物,無不神肖神似;雲霧婀娜,妙趣橫扮畢生,時而來去匆匆,時而含情脈脈。名勝古跡,古建築,摩崖石刻,與山名山勢甚相契合;幽亭曲榭,因朝聖攬勝而立;古今詩聯,意蘊濃郁。經調查,現存的文物古跡有66處,其中宋代有29處,元代的1處,明代的8處,清代的5處,已湮沒的16處,風物景觀23處。當今,美妙蓬萊,人間仙境。高殿聳然,亭榭錯雜,清山綠水風光好,引來一拔一拔的香客虔誠、遊客歡笑。 蓬萊仙山
為清水岩主體景區,主峰海拔767米,是清水岩的第一高峰。蓬萊峰北面植被茂密且分布著眾多景點,自然和人文景觀價值較高,南面山勢較陡,散布形態各異的岩石。山頂目前建有一座電視轉播塔和一座移動信號發射塔。站在山頂上整個蓬萊鎮區盡收眼底,蘭溪從景區東面蜿蜒直至遠方,頗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春晨靈霧
清水岩上天氣變化無常,晴雨不定,雲霧繚繞。每年農歷三月初一日,儀式。相傳:當天凌晨,由山下仰望清水岩,如果霧罩峰頂兆示頂庵堂拈得大旗,霧圍峰中兆示中庵堂拈得大旗,霧漫山麓平原兆示下庵堂拈得大旗。年年如是,靈應異常。
岫谷龍噓
岩東試劍石下,一股嶙峋聳拔的險崖,若隱若現在森郁的岫松之間,每當晨昏,輕煙縷縷,霧氣騰騰,恍若龍噓成雲,盤繞於巒岫壑谷,展播於極頂,巔峰雲笠,更為奇觀。
霧海浮嶂
春深夏秋之晨,立於清水山莊廊上,展目一望,繚繞薄霧,彌漫眼前。一到朝陽初露,八面四周,遠嶂漸現,如浮仙山。山下余霧,泛泛盪盪,恍如仙境。
雙溪躍月
岩後東北隅新建涼亭處,夏秋月夜,遊人憩涼亭,瞰湖頭溪、蓬萊溪兩川匯合處,月影在兩溪間晃動,浮光躍金。 三忠廟
始建無考。據民間相傳,三忠廟原址在今法門內近小池之處,前曾挖出覆盆式的柱礎石,並於岩坑邊挖到古時砌疊有序的階石,即當年張岩之故址。岩祀張巡為首,故曰張岩。宋元豐年間,祖師於張岩之側營造清水岩,而將張岩遷在覺亭侖,並名為「三忠廟」,即今「枝枝朝北」 古樟樹旁。據舊《岩志》載:「廟在覺亭之外,祀唐宋三忠臣」。
歷代相傳,廟原祀張巡、許遠和伍子胥。後明太祖朱元璋將伍子胥請出,將岳飛請入。從此,「天下」的「三忠廟」祀張巡、許遠、岳飛。清光緒戊子年楊凌版《清水岩志略》載:「岩有三忠廟,祀宋張世傑、陸秀夫、文天祥也。」不知何時,廟中增祀關羽,雖名「三忠廟」,實祀四位忠臣英靈。
自古迄今,清水岩寺「佛生日」,「開香」之日下夜,和尚列隊從祖師中殿隨旗鼓及三庵堂三頭人,三支「都會槍」到「三忠廟」恭請「三忠火」。1988年,華僑周玉明、卓進卿、柯金鳳等十四人捐資重建「三忠廟」,重檐歇山式構築,坐向乙辛辰戊。廟前立置石獅,更顯廟堂莊重典雅
廟前石獅一對,為光緒年間(1875-1908年)東溪僑商陳天常募獻,原置於祖殿岩庭,因石獅較小,於一九八八年移置於三忠廟前。
護界宮
宮檔咐在岩下北坡、古道曲繞、路側一坦處,宮始建於宋,內供奉「護界將軍」、左「千里眼」、右「順風耳」三神。千百年來,屢損屢修,屢塌屢建。1988年農歷十月初九日,台北龍泉岩祖師信眾一行62人到岩進香,捐資重建。宮前對聯:「千里眼瞻是非世態,順風耳辯善惡心聲。」系劉坤貞撰,王愛琛書。
半嶺亭
舊志載:祖師營築岩寺後,即在半嶺築亭,供遊客小憇,名曰半嶺亭。亭較為簡陋,多次崩塌,屢經修建重建。民國十五年(1936年)重建;1956年重修。1986年改建,亭為琉璃屋蓋,條石重檐赭壁。
綸音壇(石櫃壇)
綸音壇,俗稱「石櫃壇」,在覺亭對面、「六老同游」碑之後。據壇左邊垛陰刻記載,壇建於元延祐四年(1317年),也就是岩寺火災之後,經岩住僧一果、崇遠師徒重建岩宇後的文物。壇總高3.30米,主體為一大石櫃,櫃上有一石塔,塔高2.20米,塔台高1.10米,寬1.38米,浮雕著翔龍和「皇帝誥命」及「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的陰刻篆字。石櫃高2.75米,寬6.11米,厚2.50米。正面記廳蠢芹載清水祖師四次榮受宋廷敕封的綸音牒文,左邊垛陰刻元延祐年間岩宇重建的記事。
清水法門
清水法門為舊時岩寺山門。內供奉趙、王、蘇、李四大將,乃岩寺護法神。法門前石柱刻聯一對:「眾山旋繞朝清水,四將庄嚴護法門」。 門額一匾,刻「清水法門」四字,顏體楷書;款識:「辛酉年夏日啟謨白鴻」。(註:白鴻,字啟謨)
覺亭
覺亭為「枝枝朝北」古樟所蔭,本是小茶棚,明萬曆辛丑(1601)年,邑令廖同春倡修改建,並取「遜惺轉念,一覺即是」之義而命名為「覺亭」,意在警醒世之迷者也。清道光、光緒年間曾先後重修,民國十五年(1926)再修;一九四九年後坍凈,一九八一年,由華僑劉發炎捐資重建。式樣依舊,采鋼筋混水泥構築,亭四周石欄環護,仿木斗拱,重疊回護。亭四周陰翳鬱郁,俯瞰橫眺,凡陵麓之變幻,溪澗之浮沉,俱在眼底。遊客一路貫穿林蔭,到此一覺,真乃「禪林第一關」。
覺亭今尚存舊聯三對,其中門聯一對:「貤封宋基室,膜拜仰真人」。石柱聯兩對 「夢覺無雙路,禪林第一關」、「客插塵中腳,人昂天外頭」。
祈雨台
台在岩後一里許之山頭。傳祖師當年在此築台祈雨,旁有雷公電母兩石,均已被毀。為再現祖師「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的理念與及「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的靈應,2003年,港胞林樹哲先生等捐資50萬元,在原址上重建祈雨台。
重建的「祖師祈雨台」總平面尺寸約39.00×43.50米,佔地1696.50m2;法台平面尺寸12.00×12.00米,面積144.00 m2;台高分別為4.95米、1.95米、1.35米,總高度8.25米。主體為岩石承重結構。外觀為石結構城牆式高台,台牆為仿古花崗石牆;台上石雕龍望柱四根。整個外觀,遠看高台雄偉壯觀粗獷,近觀須彌座及龍望柱小巧玲瓏、工藝精細。高台上的雙祭台及祭台的八角形意含上天廿八宿;方形的法台、台中的圓圈意含天地方圓;總三個台,意含三重天;高台計三十三個台階意含佛教三十三天;十二根石柱意含一年十二個月;四根龍望柱意含一年四個季節。
「祈雨台」三字石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藝題。
清水山門
1988年秋,清水山門建立於鶴前大橋頭上岩的入口處。門坊的正中門高5.50米,寬4.00米,左右邊門各高5.00米,寬1.80米,原蓋琉璃瓦,飛檐出水,總高8.00米。石坊刻著中國佛學院教授、書法家虞愚先生題寫的《清水岩》牌額和「拜參千佛坐;同享十方春」的對聯。坊上邊柱鐫刻楷寫的「拓建柏油公路芳名」系泉州王愛琛所書。今清水山門,庄嚴肅穆,堂皇矗立。 真空寶塔
清水祖師圓寂後,鄉人將其舍利葬於殿後,築塔覆亭於其上,名曰「真空塔」,是喻祖師圓寂時已了悟真空、得道成佛。塔高2.30米,底座六角形,每角邊長0.70米。中圓股,圍1.60米,高0.48米;頂蓮瓣,圍2.00米,高0.20米;下蓮瓣,圍2.35米,高0.20米;桔瓣,圍2.00米,高0.20米;六翹角塔蓋高0.20米,塔尖0.40米。宋嘉定四年(1211年),長泰縣令、邑人余克濟撰《真空寶塔記》。
1988年冬,華僑柯長義夫婦和廖榮業夫婦捐資重建「真空寶塔」亭。亭高10.00米,亭內四方柱各高3.05米,柱徑0.36米×0.36米,橫梁各0.36米×0.36米,三挺構築,上挺高1.10米,中挺高1.30米。沿亭的階石及周圍浮雕,系菲僑蔡清洗先生等40餘人捐建。「真空塔亭」4字行體,系廈門李躍年所書。
楊道塔
塔在海會院右側,是楊道圓寂後的葬塔,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塔原無文字,僧禮缽查勘後,於塔圓股上陰刻「宋楊道先祖塔」六字。楊道,清水祖師大弟子,相傳曾於祖師生前受邀住持平和三平寺,祖師圓寂前召回,接受衣缽。1997年,歸僑劉金玉女士捐資重修。
西竺墓
墓在在老寮外,葬西竺公。明萬曆間,岩西軒派第三代僧西竺公,住持清水岩有年,曾任安溪縣僧會司。歷版的安溪縣志都在僧會司職位上注空缺字樣,而岩志可補縣志之不足。可見西竺在當時的宗教界處於權威地位。圓寂後,墓在老寮映月池處。乾隆二十六年,邑令宋應麟清岩界時立碑。
普同塔
塔在智慧墓塔與禮缽塔墓中間,原系三合土灰構築。系明代住僧共葬一區之所。從何年起,未有明記。至1966年廢。
清比丘先祖墓
清代文物古跡。清乾隆年間,釋澤峰住持岩寺,在覺路頂、羅漢松外之處,築此僧墳。年久碑失墳壞,僅留墳桌和拱手等。1985年,從其墳桌麒麟處,細辨字刻,系澤峰為前眾僧所築之墳,後立「比丘」石碑留念。
智慧僧塔
清代文物古跡。智慧,俗名「咼公」。清同治十年(1871年)住岩,光緒年間(1875-1908年)住持清水岩。素行清高,籌修岩寺,頗著功跡,收錄弟子70多人,分布遠近。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岩圓寂,墳塔築於三忠廟外,今祖師文化長廊中段之橫路頂,立有碑石。
禮缽僧塔
1941年,僧禮缽住持清水岩。自宋至民國,歷經千年風雨的清水岩,僧禮缽清貧奉佛,率徒鼎力籌資修繕,恢復寺貌,事跡甚豐。1957年,僧禮缽在岩圓寂,葬於清水岩山莊後橫路頂。1966年,由徒將其骨骸遷移於清風洞埋葬。1983年秋,又遷回原葬地,築塔紀念,塔前豎石經幢一對。 出米石
宋代文物古跡。為一巨石,突兀立於弘法道場往海會院路旁(舊時老寮處),石無所依,上以楷書鐫刻:「頭陀應員等開墾蔬園十餘丘,無水灌溉,於咸淳丙寅春,佛旨出泉,引為萬年清潤者。」共33字。石刻版幅:寬0.85米,高1.22米。舊志載:「石在覺亭外路下,宋淳熙間,開辟蔬園,無水可灌,一日佛指而杖之,水即流出,混混不竭。噫,自無造有,是亦大師之顯化靈跡也。勒之日出水石,至今猶令人賞奇觀焉。俗稱出米石者,據閩中摭聞所載,謂石隙出米以餉工,工竣而米竭雲。」
又傳,每遇旱時,清水祖師即立石上為民禱雨,得沛甘霖。既有水,農田可播,亦即有米,故又稱「出米石」。岩宇昊天口一幅篆書對聯:「饋貧糧聚岩前米,濟世恩深缽底龍」。是前賢施芳勝對出水石的寫照。
至今,石的半腰間的孔隙中,長年尚有積水,但無溢出。石刻「咸淳」,舊志載「淳熙」,究竟石「出水」於何時,待考。
裂竹
法門外翠竹叢下崖石上陰刻隸書「裂竹」兩字。字徑高0.8米,寬0.50米。
龍淵
在方鑒塘下,深淵壑谷之處。從浮杉池的方井中,鑽越隧洞,即見兩石相撐,跨山澗拱立,水從兩石間注出,汩汩有聲,上下四周,森蔭密遮,涼沁入脾。澗崖壁上篆體陰刻「靈淵」兩字,字徑0.7米見方,未標何人何時所書。傳說,古時,信眾禱雨,汲回澗淵之水,可得滂沱。
洗心
護界宮內,森郁迂迴的曲徑崖壁上,陰刻行書「洗心」兩字,字徑0.70米見方,未落款。是處,林陰古道,泉水淙淙,如洗塵心,如滌俗穢。置此其間,無不神怡。
六老同游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覺亭對面、綸音壇之前的摩崖石上,陰刻楷書:「萬曆戊戌冬十月,晉江庄國禎、林雲程、黃鳳翔、林喬相,南安歐陽模,安溪詹仰庇同游此。」共字三十四字,摩崖版幅高2.25米,寬0.98米。六老相邀同游清水岩,詠詩題刻,成為千古佳話。
曲水流觴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方鑒塘之左、舊跡清珠簾之外,其處削壁千仞,上鐫刻著:「萬曆辛丑春日,建覺亭,開覺路,引水流觴,共醉千仞岡頭。清溪令廖同春偕邑士紳李椿、詹仰憲。」鐫版高2.60米,寬0.74米。
功德林
明代文物古跡。碑在蓬萊坊故址間的摩崖上,豎書陰楷「功德林」3字,字徑各0.33米見方,版高1.18米,寬0.53米。署款:「萬曆辛丑里人□佳喜舍」字樣。款中□字被鑿,已無考。
喜舍緣銀
清代文物古跡。碑在覺亭內、「功德林」對面的岩石上,楷書陰刻:「漳州府龍溪縣廿七都池宅社龍池宮林眾弟子,喜舍緣銀五十兩,內三十四兩買起崇善里岩山土名深內租佃一十五栳,配民米一斗四升,付清水岩東西住僧收管,歷年以為祖師佛前香燈之資,其餘銀系修理岩宇,立石為記。溪頭柯士□,喜舍佃租一栳。」
石刻版幅0.54米,高0.80米。
又於楊道塔路下石上刻:「漳州龍溪縣龍池官,喜舍田園路頂及路下二斗,租六栳,敬奉清水寺。道光已亥年立。」
人間天上
民國時期文物古跡。碑在清水岩寺左崖石壁上,陰刻著顏楷「人間天上」四字,字徑約1米見方。上款「清水岩」,下款「益陽王道純」。王道純,1946年安溪縣縣長,來岩覽勝留題。
佛字石刻
在祖師殿後,獅猴崖壁,陰鐫行書,字徑2.20米×1.70米, 1948年為主持僧禮缽所書。
鬼洞
鬼洞右邊石壁上鐫刻著「鬼洞」兩字行楷,字徑各1.30米見方,為書法家王愛琛書。
梁披雲石刻
鬼洞左側巨石崖壁上,鐫刻 「魔氛一掃,清水如來」八字行書,為著名詩人、書法家梁披雲所書。
曲徑
碑在方鑒塘內峭壁間,陰刻「曲徑」。款識:「覺路通寺內,原道較狹,不適優游,旅星僑胞柯保安先生,捐資增闢此路,曲徑通幽。歲次丙寅荔月立」。版幅:高0.77米,寬0.65米,為王愛琛書。
試劍石
岩宇之左,有座「削」半的岩石。相傳,當年祖師與山鬼試劍比法,被削去的巉石。「試劍石」3字,陰刻行書,字徑高2.20米,寬2.05米,1987冬為仙游書法家鄭良懷所書。民國時期,漳平知事劉維立題詩:
蓬萊仙境
清水岩,素有「蓬萊仙境」之美譽。1991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題「蓬萊仙境」四字贈送清水岩,現勒刻於海會院後之石峰,字徑各二米見方。
公壽題刻
碑在海會院後石徑上側巨石上,與「清水靈岩」碑相鄰。草書陰刻:「紫氣東來沖雲天,爆竹聲聲迎新年,壬林歡飲申江酒,碑林喜見清水岩」。下款:「清水碑林留念 公壽於神墨碑林。」版幅高3.20米,寬1.80米。
清水靈岩
碑在海會院後石徑上側巨石上,行書陰刻「清水靈岩」,版幅高4.00米,寬3.00米。為上海書法家任政七十六高齡時書。
王一琴題刻
碑在九曲十八洞西側之崖石上,版幅巨大,行草書體,陰刻:「名山勝景,氣勢壯觀」。為書法家王一琴所書。
幽靜
碑在望雲亭後邊之岩石上,楷書陰刻「幽靜」二字,上款「清水岩」,下款:「星洲柯賢樹伯丘書。」版高1.20米,寬1.00米。柯賢樹(1893-1980年)原籍福建安溪蓬萊鎮蓬溪村,曾任新加坡安溪會館第十九屆至第二十二屆常務主席。
清水
書法碑刻,碑在浮杉池旁,與「曲徑」碑相鄰,隸書,字徑高0.35米,寬0.50米,無款識。 枝枝朝北
枝枝朝北千年古樟在蓬山主峰中侖、覺亭之畔,聳天雄踞。此樟相傳為祖師手植,樹高31米,圍6.90米,主幹勁直,而枝葉均迂迴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為清水古地一大奇觀。朝北古樟頗具靈性,其北拱之枝葉回護三忠廟,似以表證「三忠」向北之耿耿忠心。又傳,祖師家鄉永春在岩之北,此樹枝技北向,表達了祖師的思鄉之情。
另據舊志載,昔有官府派人到岩,欲砍此樟造船,岩寺住僧極力勸阻不止,匠人動斧,差人七孔鮮血,匠亦自傷其足,始知乃神樹也。
羅漢松
樹在覺路之上,近「聖泉」處,與祖殿隔路相望。舊志載:「此松祖師手植也。松枝向殿前,老樹橫枝,至徑直上,不敢侵徑,旱時吐霧生煙,七百餘年,不改其柯,枝枝朝佛焉。」傳此樹每年長三寸、遇雷電則矮三分,今樹高13.00米,圍1.33米。
母子樹
真空塔亭左邊頂上,有古樟一株,早以斷尾梢。樹外圍6.60米,高10.00米。樹心空洞,圓心直徑1.86米,數人可圍坐樹中,仰望天空,甚為奇觀。古樟樹離地1.40米的皮層處,長出樟樹一株,俗稱「母子樹」。今樹圍0.66米,高9.60米,枝葉扶疏,長勢良好。樹左離地4.00處,又抽發出幼樹一株,生機旺盛,煞是好看。
千年古藤
「裂竹」之外有一古藤纏繞而橫於路之上方,凡入寺岩必經其下而過。此藤名厚果崖豆藤,纏繞綿延不知幾里,已被列入福建樹木奇觀。
裂竹
明代文物古跡。法門外的崖石旁,有翠竹一叢,翠竹叢下崖石上陰刻隸書「裂竹」兩字。字徑高0.8米,寬0.50米。傳說,有孕婦到岩將娩,依麻竹坐下生嬰兒,而竹破裂攬護婦孩,日後此孩科舉有名。
別有天
一老樟樹,在覺路中段,破覺路之面而直上,樹齡古老,樹高參天,枝枝亦朝北,似朝北古樟之兄弟樹。樹心已中空大半,遊人將頭伸入其中仰望,有二洞眼可望蒼天,別有一番情趣。民間尚有傳說,此樹心原藏有巨莽一條,性情溫順,每逢雨則出洞捕食山鼠充飢,而從不傷人。
古木新裝
覺路之下、杉木林中,有一參天古榆,彎曲別致,歷盡蒼桑,其腰身之上寄長榕樹一株,
梅園
覺路之上一小園,植有寒梅數株,冬春之際,繁花盛開,如白雪壓枝,別有情致。寒風飄逸,暗香撲鼻,沁人心脾。
聖泉
泉在「曲水流觴」外,泉自石出,秋冬不涸,味清且冽,為宋代古跡。舊志陳希實在《聖泉序》稱:「正出曰泉,通明曰聖,亦以見大師謙讓通靈之意。」遊人到此,飲之清心,沐之祛穢,瓶裝帶回噴灑庭院,用以驅災凝祥。
方鑒塘
俗稱「浮杉池」,塘在靈淵之上,法門之前。原系方沼塘,澗泉匯注,水清可鑒。昔時歷經整修,以禳火災。「方鑒塘」取天光雲影之意,喻池水之清澈。明廖令曾在塘石之上,鐫「泉石盟」三字,後塘廢,字失。1947年,岩崖迸趵,塘受山洪沖壞,僧禮缽略加整修。1985年,添置「荷蛙」、「躍鯉」、「游蝦」、「壽龜」等石雕噴泉。塘中立有觀音聖像,正對覺路,笑迎眾詣岩禮佛之客。塘四周崖壁仞立,林蔭泉盛,意境清幽。 獅喉
為一天然天然大石磡,在清水祖殿祖師座後,磡連頂殿。磡洞中可容數十人,洞內有孔穴,圓口徑0.60米,長年細水滴潤,微風徐徐,如喉喘氣,雅稱「獅喉」。此處為祖師當年修煉及坐化處。傳在此祈願,靈驗無比。
火化台
宋代文物古跡。台在弘法道場清水祖師造像之左,為一塊大石與數塊小石纍堆而成,似台似墳,據傳乃當年祖師示寂火化之處,亦為歷代住岩僧眾圓寂火化之所。
石船
石在護界宮外、古道一側,乃巨石一塊,狀如起錨行馳的船舶,甚為奇觀。
石蒸籠
石在護界宮右側後方、石船對面的山坡上,為層疊奇石,形似上下兩層的蒸籠,矗立在森鬱林中,若隱若現,煞是好看。
小鬼弄金獅
石在石蒸籠侖下、清水古道之側,舊跡四洲佛近處,為兩挺立奇石,一似金獅,一如小鬼,二石互為戲弄,神肖神似,俗稱「小鬼戲金獅」。
仙腳跡石
石在北坡四洲佛附近、古道之旁,方形,石上有足趾頭、足腕等痕跡,古稱「仙腳跡石」。
丹臼
石在半嶺亭侖頂的山坳之間,崖石一窟,稱為「丹臼」。傳說,當年清水祖師常在此舂煉丹葯,留有餘香,猛虎常來舔舐成窟,貯水不幹。
葯砧
石在半嶺亭邊,狀如棋盤,俗稱「葯砧」,是當年祖師采搗草葯之處。
袈裟石
石在半嶺亭西側路坡間。傳祖師當年外出回岩,常在此石稍坐憩息,身上袈裟,影入石中,而顯「田」字的袈裟紋於石上,故稱「袈裟石」。
無字天碑
岩頂峰有一巨大巉石,狀如石碑,挺於石上,混沌迷糊,並有蝌蚪文字,甚為奇特。
石筍
石在岩主峰西南斜坡間,拔地屹立,嶙峋直挺,高14米,儼若天柱,勢干青雲,稱為「石筍」,是岩石中千姿百態之獨特者。跨越石頂,俯瞰坡下,頓感昏眩。
神移石故跡
1947年農歷七月二十九日,天空烏雲濃得化不開,狂風大作,雨猛烈得沒章法,肆虐的山洪襲擊岩寺。頃刻間,殿左危崖上,轟隆一聲巨響,一塊巨石翻滾直下,飛越寺頂,不偏不倚,墜落殿左天井正中,寺瓦無損,殿牆無礙,人稱「神移石」。僧禮缽聘匠劈石,充修殿牆。
鬼 洞
在岩宇護樓後有一個天然的石洞,岩石上有陰文「鬼洞」行楷兩字,傳說清水祖師曾施法力將鬼怪幽禁於此,以免傷害百性。
九曲十八洞
海會院頂坡的陡崖間,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有的伏如猛虎,有的卧如巨犀,有的利若刀鋒,有的植如柱笏等不可勝計。犬牙交錯,迂迴展曲,構成了十八個「洞天」,斜貫相連。洞口荊榛陰翳,洞中陰涼幽靜,入其境,別有一番情趣。兼之峰高露多,嵐潮氣濕,雖在暑夏,洞石尚甚潤滑,林濤飄漾,沁入心胸,真有慧風心中漫,浮雲足下生之感,令人流連忘返!
一線天
浮杉池之上。石徑曲折,兩側壁立,行走其間,舉頭仰望,天猶一線。 岩圖碑
碑在綸音壇後之亭內,系兩石合攏之浮雕。碑高2.9米,寬0.98米,厚0.15米。正面上額篆刻「岩圖」二字,字下浮雕刻載宋代清水岩的殿閣、亭台、山門、舍利塔、道路等,並附有當時岩宇詳細的建築度數,是全國罕見的珍貴碑刻。
舊志載:住持僧惠清開始恢廣殿宇,後於景炎丁丑年(1277年)間火災,岩宇為圩。後再由住持僧一果、崇遠師徒重建完善,是南宋時代的遺物。1987年,華僑林東茂、劉文察兩位先生捐資修建護碑亭,重檐式構築,覆護著岩圖碑。亭高6.60米,磨光六角石柱各高2.80米,橫梁各0.45米。
佛國碑
舊志載,佛國碑為岩寺界碑。碑上「佛國」二字相傳為祖師手書,原有兩碑。其中一塊今立於清水岩西麓、彭格村路旁山坡間。碑背面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傳為宋朱熹所書。另一塊立於鶴前村頭供埕的坡麓間,1966年被毀,1987年重立,字跡已失原貎。
「東土如來」題匾
明末弘光年間,邑令周宗壁為贊譽祖師,手書「東土如來」四字,立木匾一方,懸於殿額。字徑各高0.60米,寬0.50米。匾長2.70米,寬0.95米。
新立匾額
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立懸於祖師殿樑上的匾額「萬家生佛」,和臨摹於弘一法師的「慧光普照」、「萬古英靈」、「感應」、「清水佑民」、「清水有靈」等。
❽ 請問圖片上是什麼字體
這是漢真廣標體。
❾ 安溪縣志文言文翻譯
安溪西坪堯陽南岩(今西坪鄉南岩村)的官員王士讓,清朝雍正十年(1732)考中副貢,乾隆十年(1745)出任湖廣(今湖北)黃州府蘄州通判,曾在南山腳下建蓋書房,起名叫「南軒」。
清朝乾隆元年(1736)的春天,王士讓與各位朋友經常在南軒聚會,常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在南軒的旁邊走來走去。一天,看見亂石層疊的荒蕪的園林里有一棵茶樹和其它品種不同,於世(把它)轉移種植在了南軒的園圃里,從早到晚進行管理,精心地培育,(茶樹)一年年地繁殖,枝葉茂盛,圓形的葉子紅色的葉心;採下後做成製品,烏黑潤滑肥美壯碩,氣味超過普通的(茶葉);泡開喝過之後,香氣散發味道醇美,沁入人的肺腑。
乾隆六年,王士讓接受皇帝的命令趕赴京城,進見禮部侍郎方望溪,拿這種茶葉(作為禮物)贈送。方侍郎品嘗到它的味道不尋常,便轉獻給了宮廷。
乾隆皇帝喝了後,非常歡喜,(便)召見王士讓詢問堯陽茶文化的歷史,因為這種茶烏黑圓潤滑又結實,沉重得像「鐵」,味道醇香形狀美麗,好像「觀音」,(於世)賜名叫「鐵觀音」。
文言文啟蒙讀本 95鄧攸保侄 翻譯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鄧攸是晉朝人。鄧攸的弟弟很早便過世了,留有一個小孩,叫遺民。正值社會動亂,北方的胡人入侵首都,搶奪牲口。鄧攸帶著妻子孩子逃亡他鄉。食物吃光了,胡人追的緊。鄧攸對妻子說:「我的弟弟死得早,只留下了遺民一個孩子。如果我們帶著兩個小孩子逃命,都會死。不如我們撇下我們的孩子,帶著遺民逃走吧。」妻子聽後淚如雨下。鄧攸安慰她說:「不要哭了,我們還年輕,日後還會有孩子的。」妻子最後同意了。
文言文啟蒙讀本》中《小人》的翻譯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玩摩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空仔握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戚枝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給搞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小人才自己說出了他是哪裡的屬於哪個家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極度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拾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知道這些情況後,宮掖的負責人大怒,用棍棒打殺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黃生,乃李氏少時之友也。越十年,二人遇於途。李氏延其至家,殺雞作食。而鼓許,黃生腹痛,汗大若珠。李氏夫婦恐甚,欲召醫治之。黃生固執止之,以為舊疾復作,無妨。李不聽,即去。時值暴雨,漫天烏黑,山道崎嶇,路滑難行。逾半夜,攜醫歸。醫灸之,少時即愈。黃生曰:「汝為吾苦矣!吾何以報?」李氏夫婦曰:汝為我友,當悉心以待,何出是言?」翌日天朗,黃生辭行。
102課《李氏夫婦》的譯文
黃生,是李氏小時候的朋友。(分別)十年後,二人在路途中相遇。李氏把他請到家,殺雞做飯。但是吃過不久,黃生的肚子就很疼,疼的流下豆子般大小的汗滴。李氏夫婦非常驚恐,打算找醫生(斗慶趕快)來看看。黃生堅持不讓他們去(找醫生),說是老毛病又犯了,沒有關系。李氏不聽從,堅持去請醫生。當時正在下暴雨,漫天烏黑,山道崎嶇,路滑難行。過了大半夜,帶著醫生回來了。醫生給(黃生)針灸,一會(病)就好了。黃生(對李氏)說:「你為我吃苦了!我拿什麼報答你?」李氏夫婦說:你是我朋友,應當很仔細耐心的對待你,你為什麼要說(報答的)這些話呢?」第二天天晴了,黃生就告辭離去了。
筠溪翁傳
【明】歸有光
【原文】
余居安亭。一日,有來告雲:「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間,日吟哦,數童子侍側,足未嘗出戶外。」余往省之。見翁,頎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進,舉架上書悉以相贈,殆數百卷。余謝而還。久之,遂不相聞。然余逢人輒問筠溪翁所在。有見之者,皆雲翁無恙。每展所予書,未嘗不思翁也。今年春,張西卿從江上來,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氣益清,編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狀翁貌,如餘十年前所見加少,亦異矣哉!
噫!余見翁時,歲暮,天風憭栗,野草枯黃。日將晡,余循去徑還家。媼、兒子以遠客至,具酒。見余挾書還,則皆喜。一二年,妻兒皆亡。而翁與余別,每勞人問死生。余雖不見翁,而獨念翁常在宇宙間,視吾家之溘然而盡者,翁殆加千歲人。
昔東坡先生為方山子傳。其事多奇。余以為古之得道者,常遊行人間,不必有異,而人自不之見。若筠溪翁,固在吳淞煙水間,豈方山子之謂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處之高士也歟?
1、舉架上書悉以相贈,殆數百卷。——把書架上的書全部贈給了我,大概有幾百卷。
2、視吾家之溘然而盡者,翁殆如千歲人。——與我家門中那些突然去世的人,老先生就好像是活了一千歲的人。
《宋史·呂大忠傳》原文及譯文----Greysky逐段翻譯供參考 大忠字進伯。
登第,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以大忠提舉永興路義勇。
改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條義勇利害。
大忠言:「養兵猥眾,國用日屈,漢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於屯田,義勇近於府兵,擇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為簽書定國軍判官。譯:呂大忠字進伯。
科舉中進士,被任為華陰尉、晉城令。韓絳宣撫陝西時,以呂大忠為提舉領導永興路義勇軍。
後改任秘書丞,檢詳樞密院吏、後房文字。讓呂大忠分析義勇軍的利弊。
呂大忠說:「國家養著的兵太多,國家財政越來越艱難;漢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辦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隊的制度接近屯田制,義勇部隊的制度接近於府兵制,選擇一種好辦法來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費。」
呂大忠被任為簽書定國軍判官。 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與范育被命,俱辭行。
大忠陳五不可,以為懷撫外國,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罷不遣。
令與劉忱使契丹,議代北地,會遭父喪。起復,知代州。
契丹使蕭素、梁潁至代,設次,據主席,大忠與之爭,乃移次於長城北。換西上閣門使、知石州。
大忠數與素、潁會,凡議,屢以理折之,素、潁稍屈。已而復使蕭禧來求代北地,神宗召執政與大忠、忱議,將從其請。
大忠曰:「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求關南,則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對曰:「陛下既以臣言為不然,恐不可啟其漸。」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計,願陛下熟思之。」執政知不可奪,議卒不決,罷忱還三司,大忠亦終喪制。
其後竟以分水嶺為界焉。 譯:熙寧年間,王安石提議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邊界線,呂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為使臣,兩人都拒絕出行。
呂大忠上書陳述五條反對的理由,認為懷撫他國,恩德信義施用不當,必定會招致禍患。朝廷就免了對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劉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議代北地區事宜,恰逢父親去世(沒有出使)。後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蕭素、梁潁到了代州,設置帳篷,卻要佔據主位,呂大忠和他們據理力急,他們於是轉移駐地到長城以北。呂大忠後又改任西上閣門使、石州知州。
呂大忠多次與蕭素、梁潁相會,每次談判,常以道理折服他們,使蕭素、梁潁稍稍讓步。後來契丹又派蕭禧來要求割讓代北地區(給他們),神宗皇帝召集執政大臣與呂大忠、劉忱商議此事,打算答應他們的要求。
呂大忠說:「他們派一個使臣過來,就給他們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來要求割讓關南地帶,那怎麼辦?」神宗說:「你這是說什麼話。」呂大忠回答說:「陛下雖然對我的話不以為然,但我還是擔心不能開這個口子。」
劉忱道:「呂大忠的話,符合穩固社稷的大計,希望陛下好好考慮他的話。」執政大臣知道他們的看法不可改變,商議也最終沒有結果,就罷免了劉忱,讓他回三司任職,呂大忠也結束了守喪。
最終兩國以分水嶺為邊界。元豐中,為河北轉運判官,言:「古者理財,視天下猶一家。
朝廷者家,外計者兄弟,居雖異而財無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納之名,有餘不足,未嘗以實告上。
故有餘則取之,不足莫之與,甚大患也。」乃上生財、養民十二事。
徙提點淮西刑獄。時河決,飛蝗為災,大忠入對,極論之,詔歸故官。
譯:元豐年間,呂大忠任河北轉運判官,說:「古時候管理財政,對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處位置雖然不同財政上卻沒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門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裡有餘、哪裡不足,卻沒有把實情告訴皇上。所以哪裡有餘就從哪裡收取,不足的地方卻不給他補充,這真是極大的隱患啊。」
於是上疏陳述生財、養民十二件事。被改任為提點淮西刑獄。
那時黃河堤,又發生了蝗災,呂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詢,極為祥細的論述了災情,皇上下詔讓他官復原任。 元佑初,歷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知陝州,以直龍圖閣知秦州,進寶文閣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環慶後,遂絕歲賜,欲遣使謝罪,神宗將許之。大忠言:「夏人強則縱,困則服,今陽為恭順,實懼討伐。
宜且命邊臣詰其所以來之辭,若惟請是從,彼將有以窺我矣。」 譯:元佑初年,呂大忠歷任工部郎中、陝西轉運副使、陝州知州,以直龍圖閣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寶文閣侍制。
西夏人自從進犯麟府、環慶之後,宋就停止了給西夏歲幣,西夏打算派遺使來謝罪(請求恢復歲幣),神宗皇帝准備答應他。呂大忠說:「西夏人強大了就放縱、疲弱了就順服,如今他們表面恭順,實際上是害怕討伐。
應該命令邊境官員責備他們為何而來,如果他們一請求我們就答應,西夏人就憑此看破我們的虛實了。」 時郡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縱之柄。
大忠選僚寀自旦入倉,雖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閼。民喜,爭運粟於倉,負錢而去,得百餘萬斛。
譯:當時郡府收購白姓的糧食,豪富之家趁機把持操縱(謀求自私)。呂大忠挑選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進入官倉(收購糧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讓收糧之事有一點阻礙。
百姓們大喜,急相運糧食到官倉(售賣),拿錢離去。最。
譯文資料供參考: 游仲鴻(1138-1215),字子正,謚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第,官犍為主簿,被總賦李昌圖看中,薦給趙汝愚作制置司干辦工事。趙汝愚也器重他,稱他是"直諒多聞"之士。
趙汝愚回朝作相後,游仲鴻也被交章推薦入朝,官監登聞鼓院。趙汝愚受打擊出朝後,游回川作過利州路轉運判、提點刑獄。
可見,游仲鴻在京的官不到部長級,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級的部門之官?quot;大拜"和"參知政事"之說,純屬子虛烏有。 游似(亦寫侶)(?-1252),字景仁,號克齋,謚清獻,贈少師。
他勤奮好學,師事劉光祖。1221年(宋寧宗嘉定十四年)中進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樞密院事,封南充縣伯,同年八月拜參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運超過乃父,從拜端明殿學士到拜右相封國公死,都一直在"宰執"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後定居今浙江德清縣新市鎮,那裡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績。游仲鴻的官階雖不及兒子的高,但他的膽識和辦事氣魄則遠在兒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辦工事時,宜賓一帶的董蠻部內侵到犍為,並俘獲了一些宋人。宋准備派兵進擊,游仲鴻自請單獨前去處理。
他去問明釁端後,叫董部放還俘虜,宋即照付馬價,一場干戈就這樣化為玉帛。游仲鴻受降而歸,從此名聲大起,被成都帥楊輔調為幕僚。
他向楊輔提出,用將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種。這樣既安置了將要退役的士兵,減少人民的賦稅,又利用了荒廢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鳥"。
紹熙四年入朝,正是韓 胃排斥理學、打擊趙汝愚的時候。首相留正、理學家朱熹、諫官黃度都離開了朝廷。
游仲鴻憤然上疏道:"陛下宅憂之時,御批數出不由中書;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禮;諫官黃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復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諫官、講官而能自為聰明者也。
願極還熹,勿使小人得志,以養成禍亂"他敢於這樣逆鱗犯顏,予頭直指寧宗和韓 胃,確非常人所能為。 自"慶元黨禁"起,他被列入黨人受到打擊,回川在宣撫司任職,又常忤宣撫副使吳曦。
吳曦叛時他已回到南充,宣撫司的幕官薛紱也來到南充,宣撫使程松也來南充,總賦劉崇之也到南充來。游仲鴻指著案上書有"開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冊子向薛紱說:我已向家裡人說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鴻又向薛紱說:我已寫信勸楊輔討賊,楊輔不用我議。如程松肯用我議,我用積俸二萬緡犒兵,護送他到成都。
結果,程松不顧而去。游仲鴻又遣子游似,將討賊之義說劉崇之,崇之也不聽。
這說明游仲鴻有過人的膽識,才有上述的主張與活動。如當時的游仲鴻有路以上地方大員的權位,那討吳曦的大功,就不屬於安丙和楊巨源了。
游似從中進士起,一直官運亨通,做到右相封國公,沒有受過挫折。其間,除了跟理宗講心學、論王道、勸其親儒從諫、敬畏檢身、節用致愛、選賢共理外,則沒有什麼特異的政績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間,正是南宋中興,理宗求治,確立理學地位時間。一些賢才及受黨禁打擊和影響人員多被引用到朝里來了,如范鍾、真德秀、魏了翁、趙葵、余[王介]等,均是這個時期入朝和受職的。
所以游似被人稱為朝中正士,被楊升庵評為南宋"蜀中四賢相"之一。 游氏父子開南充性理之端。
理學起於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較完備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哲體學系。游仲鴻入朝,一面佐趙汝愚定策,一則"常從朱子講學"。
游仲鴻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學的思想觀點,朱熹還稱游仲鴻是蜀中奇士。當朱熹被斥出朝時,他上書反對,要求"極還"朱熹。
後來,把游仲鴻列入"偽學",受到打擊。死後,劉光祖表其墓道日:"嗚呼!慶元黨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學術觀點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師劉光祖的影響,還受到理學功臣魏了翁的影響。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時,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學。
游似說:"嘉定十四載(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齋,同諸友讀易,偏考舊說,切磋究之。
"這年游似中進士,開始在朝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們關系更好,用游似的話說:"常過余語"。
他對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為外,在內而情意不親不為內"的講解是"擊節稱嘆"(拍掌叫好)。可見,游似在理學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響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論理講治時,就充分體現了以心為主的理學。游似在權兼禮部侍朗時上疏說:"欲盡事天之禮,當盡敬天之心,心存則政事必適其宜,言動必當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當游似官史部尚書入侍經幄、皇帝問治時,游似說:"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轉坤,……一念有時間斷,則無以挽回天下之大勢。"游似的論述是緊緊抓著心、念不放,把它當成萬能的東西,這既反映了他的理學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觀唯心的理學思想。
我們知道,魏了翁的理學思想來於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學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這條線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慶版《南充縣志·外紀》說:"南充游忠公,常從朱文公(熹)講學,深明性理,迄今縣中頗得其傳,蓋自游氏父子雲。"《雜識志》又說:"宋高宗南渡後,中原文獻。
邴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書塾中的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善於發現可塑人才,有慈愛心腸、憐憫心。 向邴原學習:追求學習權利、珍惜學習機會、勤奮學習的精神
❿ 我的家鄉安溪龍門怎麼寫作文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在鄉下,那裡既美麗又樸素! 春天,萬物復甦,春回大地。
山坡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空氣中還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下班的還叔叔阿姨會感到疲勞,這時,放學的孩子會帶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來到這山坡上散散心,聊聊天,來減輕自己這一天的疲勞。
還有的人甚至直接躺在草地上,仰望著天空,欣賞落日的美麗! 夏天,烈日炎炎,就連知了都熱得在樹上直叫:「知了!知了!」這時,頑皮的孩子們就會到池塘邊戲水打鬧。女孩子們就會到池塘邊的草叢里聊聊天,熱了的時候就到池塘里來戲水。
而男生們則不顧自己的形象,捲起褲腳就跳到水裡來捉大魚! 秋天,鮮果飄香。楓樹的葉子就變得金燦燦的,慢慢的從空中落下來猶如一個個美若天仙的仙女,美麗極了!淘氣的男生們就拿起自己家的掃把來打掃,把葉子掃成頌碼一堆,然後就跳到葉子上面把葉子弄的亂七八糟的,真是然人哭笑不得! 冬天外面白雪一片,孩子們穿著厚厚的棉襖到外面來打雪仗,那些雪在孩子們的身上跳來跳去,猶如一個個冬天裡出現的雪精靈,美麗極了! 啊,我的家鄉真美啊,我愛我的家鄉。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家鄉,我的家鄉在鄉下,那裡既美麗又樸素!
春天,萬物復甦,春回大地。山坡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空氣中還彌漫著沁人心脾的香氣。下班的還叔叔阿姨會感到疲勞,這時,放學的孩子會帶著自己的爸爸媽媽來到這山坡上散散心,聊聊天,來減輕自己這一天的疲勞。還有的人甚至直接躺在草地上,仰望著天空,欣賞落日的美麗!
夏天,烈日炎炎,就連知了都熱得在樹上直叫:「知了!知了!」這時,頑皮的孩子們就會到池塘邊戲水打鬧。女孩子們就會到池塘邊的草叢里聊聊天,熱了的時候就到池塘里來戲水。而男生們則不顧自己的形象,捲起褲腳就跳到水裡來捉大魚!
秋天,鮮果飄香。楓樹的葉子就變得金燦燦的,慢慢的從空中落下來猶如一個個美若天仙的仙女,美麗極了!淘氣的男生們就拿起自己家的掃把來打掃,把葉子掃成一堆,然後就跳到葉子上面把葉子弄的亂七八糟的,真是然人哭笑不得!
冬天外面白雪一片,孩子們穿著厚厚的棉襖到外面來打雪仗,那些雪在孩子們的身上跳來跳去,猶如一個個冬天裡出現的雪精靈,美麗極了!
啊,我的家鄉真美啊,我愛我的家鄉!
說起茶人人都知道安溪的鐵觀音可是聞名中外。
我的家鄉在清水岩的山腳下,圍繞在家鄉四周連綿起伏的青山上都是絨毯似的茶園。每當迎春花開出金燦燦的小黃花時,四季常綠茶樹就冒出細細的嫩嫩的芽,你可別小看這芽,家鄉的名茶-----鐵觀音就是由它炒制出來的。一陣微風吹來,茶納正樹隨風起舞,綠色的海面上頓時泛起了陣陣漣漪。茶葉在陽光照射下,宛如一個個綠色的小精靈,閃爍著迷離的光點,散發著沁人的清香,使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真是人間仙境啊!看著看著,我彷彿覺得自己也變成了其中的一棵茶樹,在陽光下快樂地舞蹈,快樂地成長。
清明節過後,茶農們便開始忙碌起來。茶園上到處都是採茶人,男男女女歡聲笑語,往日不見人影的茶園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他們背著茶簍,穿梭在茶園間,靈巧的雙手左右開工,手指上下彈動,從茶樹尖上輕輕地拂過,宛如一隻只輕盈的蝴蝶在上下舞動,又像鋼琴家在彈奏動聽的樂曲。太陽快落山了,他們背著滿載的希望和豐收的喜悅高興地離開了茶園,銀鈴似的笑聲灑滿了野茄哪鄉間小路。到了晚上茶農們家家燈火輝煌茶農們在自家的茶灶上精心炒制的茶葉,整個家鄉都飄散著沁人心脾的清香。
鐵觀音一泡上開水,就有一股香氣就撲鼻而來,喝一口,清香肺腑,真是「一杯清茶十日香」 啊。在農村,若有客人來做客,人們就送上幾杯鐵觀音來請他們喝。
平原有許多美麗的地方,其中有一顆最耀眼的明珠,那就是琵琶灣公園。
春天,那裡百花齊放;夏天,那裡綠樹成蔭;秋天,那裡果實累累;冬天,還有小雪人在那裡欣賞美景,玩游戲……
琵琶灣公園有三個門,分南門、北門、西門。西門是古城門,北門是用漢白玉雕刻成的,金碧輝煌。
一進北門,前面迎來的是一座漢白玉石橋。石橋有七個橋洞。橋洞上雕刻著許多美麗的圖案:有龍蛇盤繞、有鷹凖雄立、有鴻鵠群游、還有布陣排兵……。而橋下呢,則是碧波盪漾,還有許多小船游盪在水中。
在橋的東南邊有一座假山。山上奇花一草,還有叫不上名字的各種樹木,數不勝數。順著石階步步登上山頂,就到了文昌閣,文昌閣古色古香十分壯觀。
文昌閣右邊有一條九曲漢白玉石橋,彎彎曲曲到達龍門城樓。龍門城樓也就是琵琶灣公園的西門。城樓上鑲著「龍門」二字,兩個字龍騰虎躍,蒼勁有力。
在琵琶灣公園西邊有一個金色的大琵琶,琵琶金碧輝煌,看著著琵琶,就好像聽到一陣陣悅耳的琴聲。
琵琶灣還有許多美景,如金色的沙灘,綠色的草地……,景色美極啦!如果你有時間的話,請你一定來游一游吧!
春天來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校園里,到處都是春光明媚的魯象。柳樹抽出了細細的柳絲,上面綴潔了淡黃色的嫩葉;小草帶著泥土的芳香鑽了出來,一叢叢,一簇簇,又嫩又綠花兒也伸了伸懶腰,打了個哈欠,探出了小腦袋;小朋友們都脫掉了笨重的冬衣,換上了既輕便又鮮艷的春裝;小鳥們從家裡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春天真的來了,在池塘里,在田野上,在天空中,到處都煥發著勃勃生機。大自然的景色也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晴天里,暖洋洋的陽光照在身上,軟綿綿的春風拂在臉上,既溫暖又舒服:在下雨天,時不時炸響一陣陣春雷,既驚險又 *** 。
春天的景色太美了,春天裡人們的心情更美。佝僂了整整一個冬季的腰板挺直了,歡快的笑臉充滿著希望。公園里又熱鬧起來了,照相的青年人,釣魚的老人,捕捉昆蟲的小朋友,一個個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流連忘返。
春天裡人們更忙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來來往往地穿梭著忙碌的身影,鄉村的田地里,農民們在播灑著希望的種子。教室的牆壁上貼著新學期的課表,一本本新書中,有好多好多的知識果實等待著我們去采擷。
我熱愛春天,我喜歡聞到花兒的芳香,看到大樹的新綠,聽到小鳥的歡唱。我熱愛春天,因為春天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新的希望!
1、正月初七,我們一家到安溪清水岩逛廟會。
汽車在羊腸小道上爬著,路是那麼窄,連續的好幾個「之」字形的拐彎,真是驚心動魄。一路上,我緊緊抓住車門的把手,不敢有半點馬虎。
連續的急拐彎使我驚恐萬分,彷彿坐著激烈的過山車。經過爸爸的幾番努力,終於到達了清水岩。
來到廣場,一排上百個的石階直沖雲霄,兩旁擺放著十二生肖:鼠、牛、虎、兔……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在山門迎接八方遠客。 到達景區入口處一棵巨大的老樟樹映入我們的眼簾。
這棵枝枝朝北的老樟樹,又稱枝枝向北樹,樹高31米,腰圍7米,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傳說這是清水祖師親手栽種的,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啦!這七個孩童伸手相拉都難於合抱的古樟樹,枝枝杈杈為什麼幾乎向北伸展呢?相傳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感動了這株樟樹,所以枝葉全向北伸長,以表示紀念。
走在清幽僻靜的小道上,從遠一看,外觀猶如「帝」字的廟宇,呈三層樓閣式,殿宇紅磚牆青灰瓦,危樓重閣,氣勢磅礴,巍巍壯觀。廟宇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三峰文筆拱峙,面臨深壑,遠處蓬萊盆山環合,風景幽雅,藏在茫茫霧海行雲之中,彷彿置身於「蓬萊仙境」之中。
進入廟中,祥和的清水祖師坐鎮殿宇中央,面前香煙裊繞,大家雙手胸前合閉,口中念念有詞,心中充滿著虔誠,朝拜著……火爐的香火鼎盛,連煙囪也能噴出火來,一串串鞭炮聲響徹雲霄,一股股香氣撲鼻而來…… 我們登上清水岩高峰,沿途半嶺亭、護界宮、袈裟石、丹臼、石雞、石狗等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山中那嶙峋俏麗的懸崖峭壁,石縫里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陽光一照,美似五顏六色的珠簾垂掛,真是天然景緻美不勝收。
夕陽西下,伴隨著晚霞,整座清水岩像是一幅迷人的風景畫,美麗極了。逛完廟會,我們依依不捨地下了山,真是游興未盡,流連不已呀!2、我的家鄉在福建安溪,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說到安溪的茶,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家鄉盛產的「鐵觀音」聞名海內外,『觀音香飄遍中華』。
當第一場春雨悄然而至,蒙蒙灑下春的問候時,悄悄地,山綠了,水綠了,樹呀草呀全綠了。幾回春雨梳洗過後,家鄉漫山遍野的茶樹更是綠得醉人,她們就像一群綠衣仙子,抽出了長長的嫩葉,讓細細密密的小雨親吻著,顯得更青翠了。
茶葉,主要講究的質量,茶葉有四絕:色絕,香韻,葉甘,形美,把茶葉泡在熱水裡才能使茶葉伸展開,味道更濃,先嘗第一口,雖然味苦,再嘗第二口時,你就會感到神清氣爽,泌脾人心,味道甘甜。 梯田似的茶園像層層綠台階,在豐收季節,是茶農最忙碌的時候,成群的採茶姑娘在茶的海中不停地穿梭,兩手不一前一後,熟練地摘著茶葉,歌聲,笑聲在茶園中滔滔不絕,採好茶之後,加工一番調去茶梗,包裝一下就可以上市了。
茶葉給家鄉帶來財富,許多人靠茶葉茶葉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還有些人因為怕吃虧,就利用電腦做生意發現十分輕松就能賺到錢,鄰居家王叔叔十分喜歡喝茶,家中一百多塊的茶塞滿了冰箱,像王叔叔這樣的人多得是,你說,做茶生意的人能不大賺嗎? 有些茶農直接住在茶山下,種植茶葉,清晨一起床,就能感到神清氣爽,在到山中走一圈,摘一些茶葉加工一下就能泡了,每天到能喝到香氣撲鼻的茶,真是好啊! 茶葉的好處非常的多,否則怎嘛會有那嗎多的人購買茶呢!茶的好處有茶能讓人渾身有精神,還能讓人多吃飯,最重要的是喝茶能年延益壽,還能降火氣。 家鄉還曾經還流傳過一首小詩「安溪芳茗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葯保丹心。
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茶葉奇功說不盡,閩南風味故人親。」茶葉使家鄉人們迎來了政治上的安定 團結,經濟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安溪真是太美了!3、我的故鄉在泉州,但我更愛安溪的茶。安溪在泉州的西北部,爸爸曾經在那地方工作十年,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我的家人在爸爸的影響下,都喜歡喝安溪茶。
安溪山多,地質條件適合種植茶樹。只要你來到這里,漫山遍野的梯田,映入眼簾的都是綠油油的茶樹。
茶樹高不超過1米,要經常修剪枝條,它吮吸春、秋的甘露,和大地的營養精華。山區的溫差大,霧濃。
一年四季都適合茶樹的生長。每當清明過後和國慶節期間,是春秋茶上市的好時機,春秋茶葉品質最好!收獲的季節,你看那茶農臉上的笑容,漫山遍野的山歌,一陣陣清香的空氣,處處滿載著豐收的喜悅。
摘下的茶葉,都是初長的嫩葉,呈淡綠色,葉子的邊沿有鋸齒狀。經過茶農的加工烤制,每一片茶葉,變成球形狀,當地的農民稱它為「茶米」。
泡上一杯蓋碗茶,流出來的茶水呈淡綠色,喝上一口,余韻濃濃,那芬芳的清香,溢滿心田,既可以消除疲勞、解困,又可以怡情。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延年益壽的綠色天然產品。
泡過的茶葉,只要認真觀看,那鋸齒狀的邊沿變成紅色,那是上品的茶葉——「鐵觀音」。每當茶葉上市時,吸引著五湖四海的客商,它把泉州介紹給世界各地。
泉州一帶,泡安溪茶彷彿是每一天的必修課。朋友,如果你來到我們這里,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那三五成群的品茗者。
當熱情的泉州人迎接。
1、正月初七,我們一家到安溪清水岩逛廟會.汽車在羊腸小道上爬著,路是那麼窄,連續的好幾個「之」字形的拐彎,真是驚心動魄.一路上,我緊緊抓住車門的把手,不敢有半點馬虎.連續的急拐彎使我驚恐萬分,彷彿坐著激烈的過山車.經過爸爸的幾番努力,終於到達了清水岩. 來到廣場,一排上百個的石階直沖雲霄,兩旁擺放著十二生肖:鼠、牛、虎、兔……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在山門迎接八方遠客. 到達景區入口處一棵巨大的老樟樹映入我們的眼簾.這棵枝枝朝北的老樟樹,又稱枝枝向北樹,樹高31米,腰圍7米,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傳說這是清水祖師親手栽種的,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啦!這七個孩童伸手相拉都難於合抱的古樟樹,枝枝杈杈為什麼幾乎向北伸展呢?相傳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感動了這株樟樹,所以枝葉全向北伸長,以表示紀念. 走在清幽僻靜的小道上,從遠一看,外觀猶如「帝」字的廟宇,呈三層樓閣式,殿宇紅磚牆青灰瓦,危樓重閣,氣勢磅礴,巍巍壯觀.廟宇依山而建,背靠獅形龍脈,三峰文筆拱峙,面臨深壑,遠處蓬萊盆山環合,風景幽雅,藏在茫茫霧海行雲之中,彷彿置身於「蓬萊仙境」之中.進入廟中,祥和的清水祖師坐鎮殿宇中央,面前香煙裊繞,大家雙手胸前合閉,口中念念有詞,心中充滿著虔誠,朝拜著……火爐的香火鼎盛,連煙囪也能噴出火來,一串串鞭炮聲響徹雲霄,一股股香氣撲鼻而來…… 我們登上清水岩高峰,沿途半嶺亭、護界宮、袈裟石、丹臼、石雞、石狗等千姿百態的奇岩怪石.山中那嶙峋俏麗的懸崖峭壁,石縫里迸出如珍珠的水滴,陽光一照,美似五顏六色的珠簾垂掛,真是天然景緻美不勝收. 夕陽西下,伴隨著晚霞,整座清水岩像是一幅迷人的風景畫,美麗極了.逛完廟會,我們依依不捨地下了山,真是游興未盡,流連不已呀!2、我的家鄉在福建安溪,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說到安溪的茶,那可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家鄉盛產的「鐵觀音」聞名海內外,『觀音香飄遍中華』.當第一場春雨悄然而至,蒙蒙灑下春的問候時,悄悄地,山綠了,水綠了,樹呀草呀全綠了.幾回春雨梳洗過後,家鄉漫山遍野的茶樹更是綠得醉人,她們就像一群綠衣仙子,抽出了長長的嫩葉,讓細細密密的小雨親吻著,顯得更青翠了.茶葉,主要講究的質量,茶葉有四絕:色絕,香韻,葉甘,形美,把茶葉泡在熱水裡才能使茶葉伸展開,味道更濃,先嘗第一口,雖然味苦,再嘗第二口時,你就會感到神清氣爽,泌脾人心,味道甘甜.梯田似的茶園像層層綠台階,在豐收季節,是茶農最忙碌的時候,成群的採茶姑娘在茶的海中不停地穿梭,兩手不一前一後,熟練地摘著茶葉,歌聲,笑聲在茶園中滔滔不絕,採好茶之後,加工一番調去茶梗,包裝一下就可以上市了.茶葉給家鄉帶來財富,許多人靠茶葉茶葉走上了富裕的道路,還有些人因為怕吃虧,就利用電腦做生意發現十分輕松就能賺到錢,鄰居家王叔叔十分喜歡喝茶,家中一百多塊的茶塞滿了冰箱,像王叔叔這樣的人多得是,你說,做茶生意的人能不大賺嗎?有些茶農直接住在茶山下,種植茶葉,清晨一起床,就能感到神清氣爽,在到山中走一圈,摘一些茶葉加工一下就能泡了,每天到能喝到香氣撲鼻的茶,真是好啊!茶葉的好處非常的多,否則怎嘛會有那嗎多的人購買茶呢!茶的好處有茶能讓人渾身有精神,還能讓人多吃飯,最重要的是喝茶能年延益壽,還能降火氣.家鄉還曾經還流傳過一首小詩「安溪芳茗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葯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茶葉奇功說不盡,閩南風味故人親.」茶葉使家鄉人們迎來了政治上的安定 團結,經濟上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安溪真是太美了!3、我的故鄉在泉州,但我更愛安溪的茶.安溪在泉州的西北部,爸爸曾經在那地方工作十年,養成了喝茶的習慣,我的家人在爸爸的影響下,都喜歡喝安溪茶.安溪山多,地質條件適合種植茶樹.只要你來到這里,漫山遍野的梯田,映入眼簾的都是綠油油的茶樹.茶樹高不超過1米,要經常修剪枝條,它吮吸春、秋的甘露,和大地的營養精華.山區的溫差大,霧濃.一年四季都適合茶樹的生長.每當清明過後和國慶節期間,是春秋茶上市的好時機,春秋茶葉品質最好!收獲的季節,你看那茶農臉上的笑容,漫山遍野的山歌,一陣陣清香的空氣,處處滿載著豐收的喜悅.摘下的茶葉,都是初長的嫩葉,呈淡綠色,葉子的邊沿有鋸齒狀.經過茶農的加工烤制,每一片茶葉,變成球形狀,當地的農民稱它為「茶米」.泡上一杯蓋碗茶,流出來的茶水呈淡綠色,喝上一口,余韻濃濃,那芬芳的清香,溢滿心田,既可以消除疲勞、解困,又可以怡情.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延年益壽的綠色天然產品.泡過的茶葉,只要認真觀看,那鋸齒狀的邊沿變成紅色,那是上品的茶葉——「鐵觀音」.每當茶葉上市時,吸引著五湖四海的客商,它把泉州介紹給世界各地.泉州一帶,泡安溪茶彷彿是每一天的必修課.朋友,如果你來到我們這里,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那三五成群的品茗者.當熱情的泉州人迎接客人時,都會獻上一杯杯讓人陶醉的香茗,也許你也會喜歡上讓人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