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 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是從什麼開始的,發覺時已經深入骨髓了,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愛他,但就是一往情深。
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這個句子以「驚覺」作引,用「不露」來反襯相思之深,轉折得也自然妥貼,用以表達對愛人濃厚、深沉的真摯情感,十分恰當。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悉基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局銷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
該劇桐陸游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西廂記》、《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❷ 描寫分手斷情的古風句子有哪些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恨不知所終, 一笑而泯。——《牡丹亭》湯顯祖
受到了儒、釋、道三家學說的不同影響,其故事背景就描寫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體系,故事中出現的花神卻是道家的產物,而女主角杜麗娘身死又還魂乃是佛家的三生說。總之,湯顯祖在這部《牡丹亭》中傾注了自己畢生的思想感情,完美的詮釋了他的「至情說」。
結愛(一作古結愛)
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
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
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
始知結衣裳,不如結心腸。
坐結行亦結,結盡百年月
《結愛》為唐代詩人孟郊自創新題的樂府詩。孟李哪郊與韓愈齊名,世稱「韓孟」。他是有名的「苦吟詩人」,詩境愁苦冷澀,但樂府詩質朴自然,語淡情深,在其整個詩作中別具一格。這首抒寫男女之情的《結愛》,和另一首歌唱母子之情而流傳甚廣的《遊子吟》,都是孟郊樂府詩的代表作。
3.《陌上花》
其一
陌上花開伏擾搭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其二
陌上山花無數開,路人爭看翠軿來。若為留得堂堂去,且更從教緩緩回。
其三
生前富貴草頭露,身後風流陌上花。已作遲遲君去魯,猶教緩緩妾還家。
《陌上花三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第一首對吳人歌《陌上花》事作了概括的敘述。第二首寫吳越王妃春歸臨安情景。第三首慨嘆吳越王的去國降宋。三首詩委宛曲折地詠嘆了吳越王朝的興亡,帶有懷古詠史的性質,並感慨人世榮華富貴,虛名浮利的過眼雲煙,皆如那草頭露,陌上花,轉眼即消逝。三首詩語言典雅,意味深長,詩情凄宛。
❸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是哪首詩詞里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出自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凳尺喚題記。
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棗凱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譯文:天下女子的感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這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生病,一病就起不來了,以至於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流傳於世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困襪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又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
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因為進獻枕席才成為親人,等到辭官後才成為親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風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牡丹亭》鑒賞
湯顯祖在這部傳奇作品中,描繪了杜麗娘與柳夢梅二人之間感人深切的生死愛情,這種至情至性的愛情演繹無不代表著湯顯祖對人生與愛情的哲學思考與世情體驗,而情深而往的杜麗娘則成為湯顯祖筆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在湯顯祖的《牡丹亭》中,至情化身的杜麗娘形象,在作品中呈現出「生而有情,因情成夢」的生命存在狀態,這種深厚、真摯而堅定的情感使杜麗娘的形象綻放出思想解放與生命自由的人性主義光輝。
自幼在嚴苛管教與約束中成長的杜麗娘,雖然鮮少與外界接觸,但來自書籍中男女相戀的故事仍然使杜麗娘這位青春少女因憧憬愛情這一自然情感而萌動春心。由此可見,封建禮教統治下的封閉式教育妄圖壓制摧殘人的天然慾望的目標,在人性光輝的照耀下是很難達成的。
作品中流露的女性生命意識不僅造就了杜麗娘青春意識與情感意識的覺醒,更是在杜麗娘的精神世界引發動盪,促使麗娘走上打破封建禮教束縛、追求自由愛情的個性解放之路。湯顯祖人文主義情懷的體現正是隨著杜麗娘對愛情不懈追求而逐漸深刻的。
如果湯顯祖僅僅將杜麗娘塑造成偶然「慕色懷春」的少女的話,恐怕《牡丹亭還魂記》的藝術高度將會大打折扣。杜麗娘最可寶貴之處就在於即使肉身已死、香消玉殞,但仍在死後執著地尋覓追求自己所堅持的愛情理想。
湯顯祖再次用超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刻畫了生而死、死而生仍追求愛情的杜麗娘形象,而這一形象是對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的最佳詮釋。
劇中的曲文,表現了作者在藝術語言上的成就。特別在抒情方面,在描繪人物性格、刻畫杜麗娘的心理活動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細致真實。
❹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出自湯顯祖的哪一部作品
釋知旦義:感情不知道從何處搭斗擾而起,只是在不斷的相處交流過程中越來越深。
出處:《牡丹亭》
作者:湯顯祖
創作年代:明
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翻譯:感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還可以因為情而生。假如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算是感情的極點。
賞析
湯顯祖曾說:「一生得意之處,唯在《牡丹銷鎮亭》。」可以說湯顯祖對於自己的這部創作十分滿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句出自《牡丹亭》的題記,天下女子的感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深厚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就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
死去三年,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有情的人了。
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什麼意思
思是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
出處:明朝湯顯祖的《牡丹亭》
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譯文: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的時候,可以因為情而死去,死去的時候,可以因為情而活著。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
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乎叢定要因為進獻枕席才成為親人,等到辭官後才成為親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5)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風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詩文賞析:
作者借用三種境界的藝術對比來表達理想和思想,將現實的殘酷與夢幻、鬼魂進行對比。杜麗娘的夢是如此的柔美多彩。察頃孫我被母親的嘮叨和凄涼驚醒。幽冥中判官雖然面目猙獰,畢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體現了一種人情味。
靈魂歸來後面對的父親,反而是冷冰冰的。這些都反映了作者對理學的批判力。同時,作品呈現出一種奇異的色彩敗鏈,花神、土地、郡主、典當、真實的人物結構成為現實與精神的兩個世界。
深刻地刻畫了封建社會的本質。最後,現實中不可能實現的愛情理想得以實現,體現出作者強烈的理想色彩。
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蹤,一笑而泯是什麼意思
意思:感情不知道從哪而起,卻越來越深刻,一往情深;怨恨也不知道去了哪裡,相視一笑就自然的泯滅虧租了。
原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湯顯祖《牡丹亭》
譯文: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為情而生。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復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
(6)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風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牡丹亭還魂記》(簡稱《牡丹亭》,也稱《還魂夢》或《牡丹亭夢》)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銷御兆(劇本),刊行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
該劇描寫了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人鬼相戀,最後起死回生,終於與柳夢梅永結同心的故事。該劇文辭典雅,語言秀麗。
該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傑出的作品之一,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感天動地竇娥冤》、 《長生殿》合稱中國四大古典戲劇。
❼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行書怎麼寫
9.25
❽ 你們珍藏的唯美古風的小句子都有多少
「身在無間,心在桃源。」 「對我來說,風光無限的是你,跌落塵埃的也是你。重點是『你』,而不是『怎樣』的你。」為你花開滿城,為你燈明三千。四名景——少君傾酒,太子悅神。將軍折劍,公主自刎。
四大害——黑水沉舟,青燈夜遊。白衣禍世,血雨探花。世中逢爾,雨中逢花。「我喜歡的人,拿我的真心去喂狗也無所謂。」 ---花城「我願供燈千盞,照徹長夜,即便飛蛾撲火,也無所畏懼。
但我不願因為做了對的事情而低頭。」 為你,所向披靡。一手仗劍,一手拈花,意喻「坐擁滅世之力,不失惜花之心"。家中已有妻室,貌美又賢良,是位金枝玉葉的貴人,我從小就喜歡的。喜歡了很多年,費盡千辛萬苦才追上去。弱水三千隻奉一人飲
明燈三千隻為一人燃
情絲三千隻系一人心
良辰三千隻共一人歡「天官賜福。」
「百無禁忌。」神武道驚鴻一瞥,一念橋逢魔遇仙。世人皆聞黑水玄鬼因恨而出,卻不知血雨探花為愛而生為你戰死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耀南風道:「你是太子殿下。」
扶搖道:「你是人間正道,你是世界中心。」他心有好風景,再不怕旁人煞風景。借這天邊明燈的光芒,一路前行。路好不好走,也許我不能決定,但走不走,卻只有我能決定。人,往上走,成神;往下走,為鬼。如果不知道要怎樣活下去,就為了我而活下去吧!如果喜歡,最後卻分開了,只能說明,也就只是喜歡而已了。「我也有段日子過得不順心,那時候就常想,如果有人見到我這樣在爛泥地里打滾、爬都爬不起來的模樣,還能愛著我就好了。但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我也不敢給別人看。」我雖非什麼聖賢,但也知道一心一意。若我不是真心愛一人,斷不會與這人有何逾越之舉;若是有了,即便我砸鍋賣鐵收破爛,賣藝街頭養家糊口,也不願讓這人受一點委屈。「雖然勇敢,卻很愚蠢。」
「雖然愚蠢,卻很勇敢。」「我若是喜歡什麼,心裡就再容不下別的,永遠都會記著。一千遍,一萬遍,多少年都不會變。這首詩,便是如此。」一手撐傘,一手牽他。與人相交,看的是投緣不投緣,相性如何,又不是看身份。我若喜歡你,你便是乞丐我也喜歡;我若討厭你,你就是皇帝我也討厭。不應該是這樣嗎?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你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我想死」
「你想的倒美。」「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但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就算是結識了幾十年的人,要成陌路也不過在一朝間。想說就說吧。萍水相逢,聚了又散。投緣便聚,不投就散。大家都隨意點算了。中秋放長明燈,每個神官最大的宮觀里都有幾百盞燈升上來。有人求煤運,有人求財運,有人求官運,有人求子嗣。獨獨謝憐這里有足足三千長明燈升上來。每一盞,求的都是他。對一些人來說,某人存在於這世上,本身就是希望。美麗的東西存在於世上,這一點本身就值得感謝了「我有一個心愛之人還在這世上。」
「我想保護他。」
「我願永不安息。」
「那我不讓他知道我為什麼不走就好了。」
「那我不讓他知道我在保護他就好了。」
「為你戰死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耀。」
「我永遠是您最忠誠的信徒。」
「我不會忘的。」
「我不會的。」
「信我,殿下。」
你說紅這個名字好,我便是一身紅
你說我應更擅使刀,我的武器便是刀
你曾替我撐一把紅傘,我便攜一紅傘
你為花冠武神,我便姓花
你說你是我活著的意義,我便留戀於世
你永遠是我的太子殿下,我的神,我的哥哥。認識你之後我才重新發現, 原來開心是這么簡單的事。天賦以外,沒有什麼東西天生就是該屬於誰的。何為善良
國破家亡無恨意
可否具體
三度飛升淺笑依稀
可否再具體
屢遭背叛仍不棄
仍不解
謝憐人在這世上,不要對任何人太抱希望。不要把其他人想像得太過美好。若是一輩子不相交,遠遠望著,倒也罷了,但若是相識相知,到某一天,終歸會發現這個人和自己想像的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到那時候,會很失望的。總是習慣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可不是什麼好習慣。要知道,沒有人會感謝你。我不相信,善意會換來不好的結果。曾經鮮活的終將逝去,從來未曾擁有過生命的卻將長存。不會死不等於不會受傷,更不等於不會疼。看到什麼奇怪的危險的東西,不要亂碰。先找我,讓我來。
❾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意思是什麼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終,一往而殆的意思:❿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全文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出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出自明代的陪嘩此湯顯祖的《牡丹亭》題記,意思是他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
牡丹亭是我國著名的戲曲,題記為: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溟莫中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而不可與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落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彿晉武都守李仲文蘆舉、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拷談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書。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萬曆戊戍秋清遠道人題
譯文:
天下女子的感情,難道還有像杜麗娘那樣的嗎?夢見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親手描繪自己的畫像傳於世以後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尋求到所夢的人而復生。像杜麗娘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有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覺中激發起來,而且越來越深,活著時可以因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因為情而生。
活著不願為情而死,死而不能因為情復生的人,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極點啊。夢中產生的情,為什麼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難道還缺少這樣的夢中之人嗎?一定要因為進獻枕席才成為親人,等到辭官後才成為親近的人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說法啊。
作者簡介:
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葯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
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蘆迅戲劇藝術的珍品。
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1卷,《問棘郵草》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