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皇後為什麼自稱朕
皇後自稱朕是因為曾經臨朝稱制。
雖然說「朕」這個稱呼,在秦始皇嬴政之後,開始成為皇帝專用的稱呼,但是從史書中的一些記載來看,至少在漢魏晉時期,那些曾經臨朝稱制的皇太後也是可以自稱為「朕」的。
比如東漢和熹太後、順烈太後、東晉康獻太後,都在自己下達的詔書中自稱為「朕」過,所以,已經攝政的皇後蕭燕燕自稱為「朕」,一點都不奇怪,根本不是像宮斗劇裡面說的那樣,動不動就是自稱「哀家」的。
燕燕就是霸氣側漏,她不僅自稱「朕」,還幫耶律賢挑起朝政大事的擔子,出謀劃策分配任務,每件事她都做得像模像樣,讓人刮目相看。
皇後蕭燕燕自稱為「朕」的原因
在古代,女人一般是不能參襪輪政的,嚴重的時候,女人哪怕是說錯了一句話,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所以女人在各司其職方悄敗面很少有逾越。
但是,燕燕不是普通女人,她是尊貴的後族,是宰相之女,她從小騎馬射啟好顫箭,渴望為國效力,夢想成為像述律太後一樣的卓越女性,她做女強人的驅動力就是天生的。
在朝堂上,她可以以一己之力抵擋大權在握的王爺,在戰場上,她能拉弓射箭浴血奮戰,她一點也不比男兒差,甚至更勝一籌,這樣的女性成為傳奇人物,一點也不奇怪。
就是因為燕燕有能力有威望,所以她才能夠為自己開先例,在耶律賢死後,二嫁韓德讓。皇後再嫁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但是燕燕做到了,不是因為他身邊的人善解人意,而是她自身權力過硬,這便是權力的魅力所在。
B. 為什麼皇帝自稱「朕」,「寡人」皇後自稱「哀家」
古代皇帝為什麼自稱“寡人”或“朕”,而太後又自稱為“哀家”,這都是有一定寓意和講究的,接下來,我們逐一看看其中的緣由是什麼:
一、皇帝為什麼自稱“寡人“
在古代文字里,“寡”字隱晦著不德的含義,而古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禮儀極為講究,一般稱呼別人時都是以尊敬為前提,用的詞都是很尊貴的。而稱呼自己時則是以謙虛為基本坦亂要求,不僅是態度上謙虛,更是在對自己的言語用詞中會直接體現出來。所以,以君王為例,皇帝以“寡”來稱呼自己,意思是自謙自己不夠德才兼備。
古代重視禮儀,在用詞用字上也特別講究,對不同層次的人會用不同的字來稱呼,不僅是體現尊卑之分,也是體現文字的博大精深。
C. 清朝歷代皇後的名稱,圖片
清朝歷代皇後的名稱有以下部分:
一、孝惠章皇後
孝惠章皇後,(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庄文皇後之侄孫,一妹淑惠妃。
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後,第四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後。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謚,葬孝陵之東(孝東陵),祔太廟。全謚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惠章皇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孝賢純皇後
D. 皇上冊封皇後的詔書怎麼寫
以康熙帝孝懿仁皇後的冊文為例,皇帝一般冊封皇後者圓沒的詔書一般為:
朕惟德協黃裳、王化必原於宮壼。芳腔旦流彤史、母儀用式於家邦。首納秉令范以承庥,錫鴻名而正位,咨爾皇貴妃佟氏、乃領侍衛內大臣舅舅佟國維之女也,系出高閎,祥鍾戚里,矢勤儉於蘭掖,展誠孝於椒闈。
慈著螽斯、鞠子洽均平之德,敬章翚翟、禔身表淑慎之型,夙著懿稱,宜膺茂典,茲仰遵慈諭、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爾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蘋、益表徽音之嗣。榮昭璽紱、永期繁祉之綏,欽哉。
(4)朕的皇後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詔書文字為墨筆楷書,均為滿漢合壁,漢文位於右方,豎行往左書寫;滿文位於左方,豎行往右書寫,多用朱圈句讀,與一般文書不加標點不同。紙張接縫處正面正中位置蓋有騎縫印,印用「皇帝之寶」,正文之後另起一行偏上位置書寫年號及年月日期,並騎年蓋月鈐用「皇帝之寶」。
詔書有一定的格式,起首句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咸使聞知」或「布告中外,咸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的內容。
詔書由內閣擬稿,經大學士定稿進呈,皇帝批閱後,以墨筆楷書,由右至左直寫,寫在大幅黃紙上,中間及紙張接縫處鈐「皇帝之寶」璽。
製作完成後的詔書稱為「詔黃」,以極其隆重而繁復的禮儀,送至天安門城樓上宣讀,象徵著布告天下。宣詔禮成,由禮部接詔,立即謄寫或雕板印刷多份,由驛道分送各地,再由地方官員接詔、宣詔。謄寫的詔書,稱為「謄黃」,雕板印刷的詔書,稱為「搨黃」。
要注意的是,「奉天承運皇帝」為兩個詞,奉天是一個詞,承運皇帝是一個詞,都是為「皇帝」的修飾定語。以上為清代詔書格式,清代之前,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格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開頭是從明朝才開始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