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姓程,怎麼介紹「程」字,比如「木子李」「雙木林」之類的
拆字法介紹:禾口王程,禾呈程。組詞法介紹:工程的程,程式的程。
程姓,中國姓氏,得姓於西周時期。程氏是重、黎的後裔。關於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
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193。據2015年的統計,程姓的人口總數在大陸排名31位。
(1)程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程姓名人:
1,程嬰:春秋時晉國人,著名的忠義之士,與公孫杵臼設計營救趙氏孤兒,報仇雪恨後自殺殉友。
2,程邈:秦代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御史等職。他曾積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化得以傳布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3,程不識:西漢景帝武帝時期的大將,與李廣齊名。他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分成部伍,有職責明確的層級指揮系統。部隊出戰時,總是處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
2. 程氏族譜
安徽程氏家譜
■數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廣泛,全國程姓總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在中國五十個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舉悔等省,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後裔。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後,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佔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陝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喚答彎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程姓遷徙史
歷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廣東為主。
春秋時,程姓主要繁衍於晉國(今山西省境內)。晉國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國,春秋時期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國土以今山西省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陝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孫子中有個程季。他的兒子程鄭,為人品行端正,又敢於直言極諫,得到晉悼公的賞識,被任命為乘馬御,後來升任下軍副統帥,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權臣欒書、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無道的晉厲公,成為哄動一時的人物。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苟驩食邑於程,以邑為氏,這是程姓人群的一個源頭。雖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頭,但畢竟壯大了程姓的隊伍。西周滅亡後,部分程姓先民遷居晉國,以後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於是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晉國魏、韓、趙三家晉升為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晉國宣告滅亡。隨著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原來生活在晉國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遷到黃河南北的新鄭、大梁和邯鄲居住,這是程氏的又一次較大的遷徙。
因為程嬰擁立趙氏孤兒,對趙家有恩德,所以趙氏立為諸侯並遷都邯鄲時,程嬰的後代也隨之東遷,到邯鄲附近原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漢代的廣乎)居住。程姓人群在這一地區不斷繁衍,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派。
除了趙、魏、韓三國乏外;在關中地區的秦國也生活著不少程姓先民。他們是西周宣王時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陽附近的程邑後,在那裡繁衍起來的。這一支程姓先民,後來發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跡,也到達了山東的魯國(今山東西南)。魯國有個程鄭,是有名的富豪,以善於冶金鑄造聞名。
到了戰國時期,在黃河中下游乎原,在關中地區,都程姓人群居住。程式逐漸發展成為中原地區有影響的姓氏之一。
秦漢時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得到了進一步的繁衍和發展,並且已有程姓人口遷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這一時期在河南洛陽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廣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滅亡關東六國,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劉邦在陳勝起兵反秦和楚漢戰爭之後,建立了漢王朝。西漢和東漢共延續四百年之久。秦漢時期程姓先民開始播遷到長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風雲際會,建立了豐功偉業。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曾實行有組織的遷民。關東六國的豪門右族大多被迫離開故土,到異地安家落戶。漢朝派將士開拓邊疆,實行屯田,內地一些士兵和悶和民眾也隨之到邊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這時開始遷徙到長江流域,在那裡建設新的家園。以冶金鑄造為業的魯國豪富程鄭,在秦朝建立以後,被強行遷到蜀郡的臨邛,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邛邾縣。
有個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時從中原地區遷居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他精通釀酒技藝,釀造的酒味道佳美。他開辦—了一個釀酒作坊,生產醇酒。當地還有一個姓烏名巾的人也善於釀酒,於是這個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鄉。人們為了紀念烏巾和程林二人,就將這個縣取名烏程。古代的烏;程縣就在今天的浙江吳興縣南。
魏晉時,程姓大舉南遷,主要遷往安徽、江蘇,後再遷居湖南、江西。這一時期,程姓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寧夏、甘肅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安定郡。
南朝宋時,抱罕(今甘肅省臨夏)人程道養流入巴蜀地區,被當地人尊奉為蜀王。齊時,嶺南地區出現了一位鄉賢,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晉永嘉之亂時南遷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務仕宦。鄉人發生糾紛,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評判是非。人們為紀念他,稱他所在鄉為「義化」,所在縣以「程鄉」命名,就是今天的廣東梅州。程曼遂為嶺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隋唐五代時期,程姓人群由於多種原因,背井離鄉,遷徙到其他地區居住,從而使程姓在全國的分布更為廣泛。南朝陳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縣)有程姓人士北遷中山(今河北省定縣)。隋末又有人北遷洛陽。五代時期又有程秀,從歙州北遷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程姓先民在魏晉戰亂時從中原南遷,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又有人回遷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鄉(今廣東省梅州)人程彬,是鄉賢程畋的次子,學問博洽,曾擔任弘農(治所在今河南省靈寶)太守,父親死後棄宮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縣)隱居,子孫遂在此安家落戶。郴州興寧(今廣東省興寧西北)有程江,又稱程鄉溪,注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姓人集中居住的地區。由於隋唐五代時期的頻繁遷徙,程姓先民在祖國東南、西南、西北邊疆地區都有分布,而在黃河、長江流域的分布則更為密集。
隋唐五代時期,在少數民族中開始出現程姓。五代十國時,回族人群中已有程姓。
宋元時期程姓先民繼續遷徙繁衍,足跡漸布於全國各地,繼續建功立業,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鑽研學藝,著書立說,傳授知識。他們從不同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以學術方面的貢獻最大。其中尤以開創洛學的程顥、程頤兄弟聲名為最著。
宋元時期戰爭較為頻繁,程姓先民為躲避戰亂,多背井離鄉,移居外地。也有的程姓士人外出做官,就舉家遷往任所。
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一些程姓先民從各地遷居開封和洛陽,河南地區程氏復興。北魏時期從洛陽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的程氏後裔,有一部分人在宋金時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程羽,舉家遷往關中地區的醴泉(今陝西省禮泉),北宋初任醴泉縣令、成都知府。後來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賜第宅,家族遷居開封泰寧坊。他的孫子程垧,將祖父遷葬於洛陽南的伊川,全家也從開封搬遷到洛陽。家族成員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為程姓的顯赫宗族。
後來,金兵和元軍陸續南下,北宋滅亡, 中原地區的程姓先民又有不少人南遷江淮地區。河南程氏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程端懿,在吳門(今江蘇省吳縣)安家落戶。程頤的長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屬安徽省)殉難,次子程端輔攜子孫遷居金城(今江蘇省句容),三子程端彥則舉家徙池州(今安徽省貴池),子孫在黃山、長江之間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遷開吳縣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從池州遷至湖北孝感。
南宋紹興年間(113l-1162年)河南洛陽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後就埋葬在那裡。子孫在當地居住,廣西地區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跡。應天寧陵(今屬河南省)人程迥帶領家口遷往紹興餘姚(今屬浙江省),開浙東—程氏一派。宋代有程邁,史稱黔(貴州省簡稱)人,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可見貴州在當時也有程姓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貴陽設置了小程番長官司,當地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程姓人群。
元代國家又獲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從池州歸業洛陽,守先祖墳塋。他的子孫後來分遷河南東部的太康、夏邑和山東的荷澤、單縣等地。元末,英山(今屬湖北省)人程希哲為躲避戰亂,遷居孝感(今屬湖北省),成為「義門」。
元朝末年,程姓南遷於福建,廣東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閩,為開閩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後程渠爵自漳浦梁山遷居詔安後門山,是為詔安始祖。之後再遷入廣東等地。
明清時期程姓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繼續遷徙,分布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各省,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有程姓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陝西、甘肅、山西、山東、安徽、江蘇、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地居住更為密集,形成了許多門派。由於程朱理學在思想學術領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姓也享有許多殊榮。
明清時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經進行過一些有組織的遷民,將人口密集地區的部分百姓遷徒到由於戰亂或災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以利於發展生產,增加稅收,並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廣填四川」。部分程姓士人也被遷徙到其他地區建設家園。此外,還有一些程姓家族,因為各種原因, 自願或被迫離;開家鄉,到異地謀生。例如休寧(今屬安徽)人程信在明初謫戍河間(今屬河北省),就在那裡安家落戶。這種遷徙的結果,形成了許多新的門派,使程姓人群的分布更為廣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時代,由於家族繁衍,人口增多,進行了頻繁的遷徙。河南伊洛地區程氏因為出現了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被稱為程姓正宗。程德用是程頤的九世孫。他的次子程紹祖,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遷山東單縣,三子敬祖,遷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頤的十八代孫程世守,遷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孫程心聖,遷居山東單縣程樓,二十世孫程宗昌,明末躲避戰亂,流移河朔,家鄉安定後,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見明清時代程氏名門巨族子孫遷徙之一斑。
明清時期,在滿族、回族和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中,也都有程姓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貴州少數民族酋長程受歸附朝廷。清代人程民,就是滿洲鑲紅黃旗人。他的父親勞薩,曾在朝廷任議政大臣。在甘肅、陝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姓人。這一時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們改姓程氏,加入了程姓人群。根據明代的《華容縣志》記載,華容(今屬湖南省)人程萬里,天順丁丑年(工457年)考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陳,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義之門。他的曾祖陳安泰,元朝時任荊州路(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總管,攜家帶口遷居荊州。明初洪武年問,祖父克讓從荊州遷居華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代,由於程姓人群的不斷繁衍和播遷,邊疆地區都已有程姓士人居住。如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景東人程含章,乾隆年間進士,歷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縣有程拱辰,曾安察雲南。而在我國腹地,則形成了許多支派。據有關文獻記載,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陝西四派,山東兩派,安徽三派,江西兩派,浙江三派。這種;記載並不完全,還有不少省區的程氏支派有所遺漏。
河南省程氏分為十八派,即以程秀為始祖的濟源王屋派,以程世漢為始祖的濟源南城派,以程世和為始祖的濟源金鵝派,以程延敬為始祖的孟縣派,以程震為始祖的偃師派,以程世洪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繼載為始祖的登封南鄉派,以程彥驥為始祖的蘭陽(今蘭考)派,以程稱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為始祖的鞏縣派,以程子儒為始祖的沁陽派,以程太為始祖的祥符 (今開封)派,以程官保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為始祖的永寧(今洛寧)派,以程天桂為始祖的滑縣派,以程中學為始祖的睢州(今睢縣)派,以程雲路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龍為始祖的盧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為始祖的蒲州(今永濟西南)派,以程子明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為始祖的澤州 (今晉城)派,以程甫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彥行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為始祖的萬泉派,以程世富為始祖的臨晉派,以程伯先為始祖的絳州(今新絳)派,以程天愛為始祖的謀城派,以程天貴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為始祖的汾州(今汾陽)派,以程端於為始祖的樂平派。
陝西省程氏分為四派,即以程顧為始祖的長安(今西安)派,以程預為始祖的長安城內派,以程心詩為始祖的韓城派,以程卷為始祖的順化派。
山東省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知白為始祖的長壽派,以程元棵為始祖的濟寧派。
安徽省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權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為始祖的靈壁派,以程徽為始祖的貴溪派。
江西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富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為始祖的鄱陽派。
浙江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百之為始;祖的開化白沙(今浙江金華)派,以程梓為始祖的紹興派,以程幼學為始祖的建康派。
■程姓當今分布
全國程姓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陝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甘肅、寧夏等。下面具體介紹程氏居民較多的縣市。
河南省:嵩縣、伊川、洛寧、偃師、太康、魯山、濟源、孟縣、登封、蘭考、沁陽、開封、唐河、滑縣、睢縣、尉氏、盧氏、夏邑、修武、鞏義等;
山西省:榆次、澤州、清源、太谷、萬泉、臨晉、絳州、謀城、太平、汶水、汾州、樂平等;
安徽省:休寧、黟縣、績溪、祁門、歙縣、貴溪、六安、靈壁等;
浙江省:紹興、金華、衢州、淳安、建德、勤縣、餘姚等;
江蘇省:常熟、武進、吳縣、吳江、句容、豐縣等;
湖北省:孝感、黃崗、麻城、羅田、嘉魚、漢陽、隋州等;
山東省:東阿、荷澤、曹縣、單縣、濟寧、長青等;
廣東省:梅州、河源、中山、潮州、海豐、惠陽、陽江;
陝西省:長安、韓城、順化、禮泉、咸陽、漢中等;
河北省:雞澤、蠡縣、邯鄲、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興、九江、樂平、南昌等;
湖南省:華容、醴陵、郴州、資興、桂東等;
四川省:眉山、邛崍、宜賓、雲陽等;
甘肅省:涇川、會寧等;
寧夏區:固原、靈武等。
■歷史名人
程邈:秦代下杜(今陝西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御史等職。他曾積 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 化得以傳播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程鄭:春秋時期晉國(今屬山西)人,為荀氏改程姓的後裔。他先任晉公的乘馬御, 深受晉公垂愛,後竟成為晉國的「六卿」之一。
程嬰: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義士。劇目《趙氏孤兒》展現的就是他的事跡。
程本:春秋末年晉國人。以博學善議論,聚徒講學著名而名聞諸侯。還曾與孔子會晤 過,著有《子華子》
程頤、程顥:北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稱。又因他們都是河南洛 陽人,其學派被稱為「洛學」。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 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程元振:京光三原(今屬陝西)人,唐代宦官,因擁立代宗,得其寵信,官至驃騎大 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總率禁兵。
程知節:隋朝濟州東阿人,隋末參加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後歸唐,任岐州刺史等
職。
程遐: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謀士。曾歷長樂太守、右司馬、寧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軍 事。代張賓為右長史總職朝政。
程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豐潤東)人,三國時吳國盪寇將軍,初從孫堅,後助孫權 經營江南。為討伐董卓,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208年,曾與周瑜大 破曹操於赤壁,又曾被封為江夏(今湖北鄂城)太守。
程曾:東漢豫章南昌(今屬江西)人,習《嚴氏春秋》,教授數百人。著書百餘篇, 作《孟子章句》
程邃:安徽歙縣人,清代著名篆刻家、畫家、篆刻取法秦漢,喜用大篆入印,樸厚蒼 渾,為」皖派「代表作家之一。畫工山水,善用干筆渴墨,蒼茫簡遠,自成風格。
程長庚:安徽潛山人,清代著名京劇演員,演老生,藝術上融化徽調、漢調、崑腔於一爐,對京劇老生唱腔和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
程正揆:湖北孝感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能詩文,善書畫,所畫山水多用禿筆,而 設色濃湛。
程敏政:休寧(今安徽)人,明代文學家,其文與李東陽齊名,官曾至禮部右侍郎。
程嘉燧:休寧(今安徽)人,明代著名詩人、畫家。
■程姓家譜介紹
【修譜】
據說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程本曾經修撰程氏家譜。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司徒程泰奉詔「編修姓望」,這是程姓較早的譜牒。三國時期程昱的兒子程建曾「歸郡修譜」。晉室南遷以後,在江南有所謂;《百家譜》,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個程淘,始考訂《程氏譜》,考載詳明,堪稱信史。宋代鄱陽(今江西省鄱陽)人程祁,字忠彥,曾修撰程氏《世譜》。南宋時;人程晟,是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孫子。他很有;才學。曾編次《伊川文集》八卷,並修撰《伊川家譜》一卷。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貴池)知事,曾將程氏譜繫上呈朝廷,於是皇帝降旨,將程頤四世孫程觀之補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譜屢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譜,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譜較多。現存的價值較高的家譜多為明代後期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所修。比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統宗世譜》、《河南上程譜》《河南程氏正宗世譜》《程氏家乘》等。這一時期的修譜,已從某一地區的家族門派發展到大范圍乃至全國性的「統譜」。
清代和民國時期所修續的程氏家譜現.存數量較多,並且大多經刊印或手抄,流傳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建國以來,由於宗法觀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續家譜較為罕見。近年來,在有些地區又有續修。例如廣東五華、河源純剛公系《程氏族譜》,就是1996-1997年新續修的程氏譜書。
現存的程氏譜書,除了部分散布民間,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圖書館;文化館或檔案館中。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收藏程氏譜書四十多種,上海圖書館也有較多收藏。《中國家譜目錄》一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錄程氏譜書三十九種,計二百二十二冊。這些譜書如按地區分,以安徽省數量最多,達二十四種,其次是江蘇省,有六種,湖北省有四種,湖南、山東兩省各一種,其他一種。我國現存程氏譜書遠不止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較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許多譜書,都沒有被收入。
【家譜主要內容】
現存的程氏譜書從名稱上看,有家乘、宗譜、家譜、族譜、支譜、會譜、纂譜、信譜、世譜、統譜、譜略、世系譜、源流譜、人物誌、故里志等。名稱中多包含郡望縣邑、門派及先祖號謚,以與其他譜書相區別,有的還加有——「續編」、「續修」等字樣。
程姓譜書盡管繁簡有別,但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兩種。 自序為修譜人自寫,他序多讓當地的地方官或社會名流撰寫。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闡述自始祖以來派系分衍和播遷的狀況,
2、說明以往歷次修撰譜書的情況。有的序言還包括修譜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艱辛。至於他人撰寫的序言,在上述內容以外,往往有對譜主家族的贊美和希望等言辭。
例言就是譜書的發凡起例。它對該譜的體例結構、內容詳略、入譜對象、術語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確的規定。
世系部分一般先闡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詳述各支派的人物與事跡。它不但記載有宗族的人物名謂,而且多通過派語來說明人物的門派和輩分。
家族法規是用來約束所有家族成員言行的規制條款。族長用它來管理族人,養成一種家族風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輝煌業績,多採用傳記或像贊的形式書寫。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貞可旌、學問可稱、文章可贊、功績可述的,都要為他立傳作記,以勉勵後人。
家族文獻的內容相當廣泛。它既包括官府對該家族及其成員的嘉獎和褒揚,如誥命、詔諭等;也包括家庭成員的語錄、著作節選等。這些都是本家族成員引以為榮耀的,因而在譜書中多有反映。
■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
「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伎洛璋銘。毓秀光遠,相遠大幹。源推其業,長流萬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訂的河南《太隸程氏族譜》中列入輩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習,敬守修省,慶逢致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
「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
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
「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一一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建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現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一。
3. 我姓程圖片怎麼做
程的圖片如下圖所示:
一、程的釋義
1、規章;法式。
2、道路;路段。
3、行進的距離。
4、次序。
5、度量;計量。
二、筆順
撇、橫、豎、撇、點、豎、橫折、橫、橫、橫、豎、橫。
組詞
一、回程 [ huí chéng ]
返回的路程。
二、程式控制 [ chéng kòng ]
程序控制的簡稱。指機器各部分的動作順序是按預先編好的程序實現的,而運動距離等則要靠其他裝置控制。
三、音程 [ yīn chéng ]
兩音在高度方面的距離。音程有度數差別和性質差別。度數有一度、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還有超過八度的九度、十度、十一度等。性質有大音程、小音程、純音程、增音程、減音程。
四、過程 [ guò chéng ]
事情進行或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
五、登程 [ dēng chéng ]
上路;起程。
4. 程姓家譜的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
「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銘。鋒畢毓秀廣遠,相傳大千。源推其業,長流萬年。」
以及新續輩字「恪守秉正,修齊治平,道珩仲興,志篤永恆。」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訂的《四箴堂·太康程氏族譜》中列入輩序二十四字(二十三至四十六世):
建萬端士
克文光耀
慎勉惟習
敬守修省
慶逢致泰
樹培永錫
公元1986年五次重修譜牒,按照書經中洪範篇章,擇八字作命名字式,接上面共三十二字:
本在有欽
心睿恭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
「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
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
「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湖北仙桃、天門、洪湖一帶程氏輩分:
「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慶長。果克從斯語,定賢德榮昌」
為了使族人橋基禪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一一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重慶市萬州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正福文運啟,世學光家邦,明德少先代,元善廣積昌。(共二十字)【聯系人:程燃:老萬縣程氏人】
四川廣安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學崇興正,才德有光榮;尚紀先澤遠,家國道長清。(共三十字)
河南信陽程敏塵氏字輩排列如下:建德修道,敬守先則。薪茹培學,永振家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一。
現廣東茂名高州頓梭鎮程村人口數千、有始祖墳,每年清明均有數百名已定居廣西、陽光等地程氏返鄉拜祭聲勢浩大,可見其年代久遠。字輩為,其孫子昌、安邦定國、德立朝廷。
安徽無為縣崑山鄉蓮花行政村程院自然村、靠山村等程姓字輩:
齡
貴天庭守
時日士祚
世家忠良
文章華國
禮義經邦
光明燦烈
正大端方
文獻公:敕封懮德公,娶余氏。生子二:齡傑、齡智。公原籍徽州歙縣千秋鄉仙鳧里名曰關子。二子乃遷無為州村瑤石焉。
齡傑公 娶環川徐氏生二子:興、旺。妣卒葬徽州府麻榨巷。繼娶周氏周洪公女,生子一:財。公葬眠牛形,妣葬三澗口鐵礦山丑未向。
金雞籠、眠牛塢、大山窊、田飯諸村皆為其後。
齡智公 娶徽州梅結金氏生子三:高、賓、亮。妣卒葬徽州。繼娶廬邑王氏生子一:江。妣卒葬獅形。繼娶張氏生子二:員、盛。公妣卒葬宅後仙人現掌形未丑向。
靠子山、牛埠、鶴毛河鎮皆為其後。
程氏五林分支字輩:
5. 程姓的起源與演變
關於程姓的歷史和現狀研究報告簡述如下:
程姓姓氏源流。程(Chéng)姓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後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上古時候。民間祭祀很亂,社會很不穩定。顓頊高陽氏為了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重的弟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後來重和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於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也有說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為程伯,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2,以地名為姓仔做弊。 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佔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陝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 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後代。 程氏因程國而得名,先有了程國,程國的居民後來就稱程氏。
4,至於程氏在何時何地得氏則諸說紛紜。就程氏得氏的時間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際和宣王時期三種不同說法胡碧;就程氏得氏的地點而言,也有廣平(今河省北雞澤)、洛陽上程聚和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三種說法。
5,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又稱喬伯。他是重、黎的後裔,生活在商、周之際。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關中地區有一個周國,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
姬昌得到了許多方國的擁戴,號稱西伯。他在位時,已經奠定了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後,兒子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未竟的滅商大業,領兵東伐,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衛輝市北)打敗了商王紂的軍隊。紂自殺而死,商朝宣告滅亡。
周武王讓商王紂的兒子祿父 (又稱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繼續管理殷商遺民。在其周圍建立了衛、鄘和邶三國,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又下令釋放被商王紂關押在監獄里的賢人和百姓,將商王紂聚斂的 錢財、糧食散發給貧民和奴隸,然後班師西歸。
周武王回到關中的鎬京 (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後,為了統治原商朝的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將自己的同姓、滅商的功臣謀士和古代聖王的後代封在各地,建立國家。伯符也是古聖賢的後裔,因而被封在廣平,於是伯符帶領本家族人等,在那裡建立了國家。 廣平是伯符的始封地,也成為程氏的發祥地之一。後來廣平發展成為程氏的首要郡望。但是廣乎不是程地,也不是程國。因此,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
6,出自姬姓是荀氏後裔以邑為姓而改。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後來遷到新絳縣西。苟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
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咸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咸陽附近應該屬於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苟驩采邑的程邑, 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
7,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遷徙分布 程姓在春秋時代已經分布於河北雞澤、河南洛陽、陝西咸陽一帶,春秋末,有晉國名士程本遷居齊魯大地。三家分晉,程嬰的後裔遷往趙國首都邯鄲。秦漢時期 ,魯國人程鄭舉家遷往蜀郡邛崍(今屬四川省),且有其他程姓遷往浙江烏程和江西南昌,總之,秦漢時期 ,程姓已在華北長城以南地區繁衍。
8,三國時程普(河北省豐潤)在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安家,東晉程元璋(洛陽上程聚)的子孫定居安徽歙縣篁墩,東漢末年汝南南頓(今念族河南省項城)人程秉南遷交州(今廣州市)為長史,其分支有的在程鄉(今廣東省梅州)定居。
9,西晉時,程姓有人做官到今甘肅武威、張掖,程姓族人開始在祖國大西北紮根落戶。北魏時,洛陽程氏2000多戶被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安家。五代時,江南的新安程氏從安徽回遷到中山博野(今河北省蠡縣),其子孫有遷陝西禮泉者。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今安徽、浙江兩省交界處,程姓族人的分布日益稠密,逐漸擴散到江蘇、江西、福建地區。與此同時,南達嶺南的珠江流域,北到長城外的蒙古草原,西到河西走廊,東達東部沿海,在這一廣大地區,都已有程姓族人居住。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使河南地區程姓復興。
金兵南下時,伊洛二程的子孫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遷江蘇吳縣,程頤的長子遷安徽六安,次子遷金城(今江蘇省句容),三子遷池州(今安徽省貴池),河南程姓自南宋開始,成為了我國江南程姓繁衍的主要來源之一。南宋紹興年間,洛陽程姓有些遷居桂林、貴州。元時,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又從池州復歸業洛陽,貴州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已有程姓。
明清時期,程姓便已分布於我國廣大地區。歷史上,程姓的分布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浙江、江蘇、廣東等省為主。如今分布在河南、安徽、四川和山東等省的程姓要佔到全國程姓的百分之六十。
其中河南最多,據說程姓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有十八派,派系最多。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三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五九。 歷史名人 程 鄭:春秋時期晉國(今屬山西省)人,為荀氏改程姓的後裔。他先任晉公的乘馬御,深受晉公垂愛,後竟成為晉國的「六卿」之一。
程姓名人例舉如下:
程 嬰:春秋時晉國人,著名的忠義之士,與公孫杵臼設計營救趙氏孤兒,報仇雪恨後自殺殉友。
程 邈:秦代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御史等職。他曾積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化得以傳布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程 遐:十六國時後趙石勒的謀士。曾歷長樂太守、右司馬、寧朔將軍、監冀州七郡軍事。代張賓為右長史總職朝政。
程 咸:三國高貴鄉公時被舉為博士。歷任司隸校尉(治洛陽)主簿、侍中,被封為上程侯,封地在洛陽城郊。
程 普:又北平土根(今河北省豐潤東)人,三國時吳國盪寇將軍,初從孫堅,後助孫權經營江南。為討伐董卓,平定江東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208年,曾與周瑜大破曹操於赤壁,又曾被封為江夏(今湖北省鄂城)太守。
程 昱:三國時期東郡東阿(今屬山東省)人,曹操的主要謀士,智勇兼備,有膽有識,曹操稱其:「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程 曾:東漢豫章南昌(今屬江西省)人,習《嚴氏春秋》,教授數百人。著書百餘篇,作《孟子章句》 程 鄭:西漢初時的大工商主,本是戰國時關東人,其祖先於秦始皇時被遷至蜀都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因鼓鑄鐵器致富,有家童數百人,產品遠銷越居地區。
程 嘉:漢景帝時曾任將軍,因領兵與吳、楚叛軍作戰有功,拜江都相,封沛郡建平侯,子孫承襲爵位。
程 秉:三國時南頓(近河南省項城西南)人,曾師從名儒鄭玄,博通五經,仕孫吳官至太子太傅。
程 異: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人,唐憲宗時任宰相,理財家,「安史之亂」後助唐王朝籌措大量資金,用以平淮西軍閥吳元濟之亂。
程 琳: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北宋宰相,在與各民族交往中舉措得當,為民族矛盾的緩和和邊疆的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程 頤、程 顥:北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有「二程」之稱。又因他們都是河南洛陽人,其學派被稱為「洛學」。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以下內容參考:程姓族譜 - 網路
6. 程姓的來源和歷史
程姓的來源和歷史: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伯符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上古時候。民間祭祀很亂,社會很不穩定。顓頊高陽氏為了李簡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
重的弟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後來重和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於程,建立程國,稱為程伯,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193。據2015年的統計,程姓的人口總數在大陸排名31位。全國程姓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陝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廣西、甘肅、寧夏等。
程姓名人
1、程嬰
春秋時晉國人,著名的忠義之士,與公孫杵臼設計營救趙氏孤兒,報仇雪恨後自殺殉友。
2、程邈
秦代下杜(今陝西省西安南)人,隸書的創造者,曾任獄吏、御史等職。他曾積十年之久,將大小篆蛻變而成隸書300字,使得中國的文字自此得以定型,文化得以傳布和發展,貢獻相當大。
3、程秉
三國時南頓(近河南省項城西南)人,曾師從名儒鄭玄,博通五經,仕孫吳官至太子太傅。
4、程琳
博野(今河北省蠡縣)人,北銷昌宋宰相,在與各民族交往中舉措得當,為民族矛盾的緩和和邊疆的穩定起了很大作用。
5、程顥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理學的奠哪斗褲基者,「洛學」代表人物,其學說後為大理學家朱熹繼承和發展,創立了程朱理學體系,世稱「程朱理學」。
7. 程字用行書怎麼寫好看圖片
來源:賽大家書法集字字典公眾號 有微信版
8. 程這個姓氏的起源
程氏來源有四: 1、出自風姓,以國為氏,為重黎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廣韻》等所載,相傳上古時高陽氏委派其孫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封重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孫世襲該擾前職。商時封重黎之裔孫於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一說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程伯。其子孫後以國為氏,稱程氏。即河南或陝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後。伯符乃重黎之後,曾向周王獻「三異之端」,即「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遂被封於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邑為氏,是為河北程氏。 3、以地為氏。據《萬姓統譜》、《元和姓纂》等所載,周宣王時有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為大司馬,又因克平徐方(即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之地,立有軍功緩鋒清,被封於程邑(今陝西咸陽市東,一說今河南洛陽市東),其後子孫有以官名為氏,稱司馬氏;又有以地為氏,稱程氏。 4、出自姬姓,為荀氏後裔所改,以邑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於郇(近山東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並,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於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後以邑名「荀」為氏。又據《左傳杜預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新絳縣東北),其後以邑為基州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9. 程氏家譜字輩大全
1、伊洛地區程氏字輩:「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銘、毓秀廣遠、相傳大千、源推其業、長流萬年」以及新續輩字「恪守秉正、修齊治平、道珩仲興、志篤永恆」。
2、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字輩:「國家傳世德,理學余埋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3、湖北仙桃、天門、洪湖一帶程氏字輩:「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慶長。果克從斯語,定賢德榮昌」。
4、四川廣安區程氏字輩悄空: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學崇興正,才德有光榮;尚紀先澤遠,家國道長清。(共三十字)
5、河南信陽程氏字輩:建德修道,敬守先則。薪茹培學,永振家聲。
(9)程氏圖片文字擴展閱讀
程姓起源: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豎運螞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後來遷到新絳縣西。荀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
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咸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咸陽附近應該屬於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苟驩采邑的程邑,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