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怎麼寫的
義,點,撇,捺。基本解釋
義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容:意義。含義。釋義。微言大義。
指認為親屬的:義父。
人工製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
姓。
義繁體寫
Ⅱ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他們具體內容是什麼
「仁」:主要指仁愛。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講文明,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
信: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守信用、講信義。
(2)義者宜也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儒家主張:
互敬互信
倫理學上儒家注重自身修養,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謂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系。
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間要言而有信,為官者要清廉愛民,做人有自知之明,盡分內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統治者要仁政愛民,「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對待上司要忠誠,「君事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對待父母親屬要孝順,「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人要有抱負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要尊重知識,「朝聞道,夕死可矣」。
仁而有序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禮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統」,其政治學主要闡述君臣關系、官民關系。孔子「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學的代表性主張。
在現實政治的問題上,儒家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仁政易行」則提倡分清「不能」與「不為」之間的區別,即「做不到」與「不去做」之間的差異。而其「無恆產,因無恆心」也體現了民本思想。
在國際政治方面,儒家主張「華夷之辨」。華夷之辨在古代促進了中原先進文化的傳播,在近代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