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年來烏蘭浩特有什麼變化
從我懂事以來我看到的烏市變化非常大,從這里年的住房改建和道路擴建還有經歷的發展讓我非常為之自豪…………
㈡ 烏蘭浩特有什麼巨大變化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70年來,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烏蘭浩特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個漂亮的轉身,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績,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日的紅城,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文明、文化繁榮、生態宜居,各族人民信心滿懷,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
7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30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烏蘭浩特市的經濟積貧積弱、百廢待興。1949年,烏蘭浩特工農業總產值僅1092萬元,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13227萬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實行計劃經濟到發展市場經濟,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烏蘭浩特市經濟社會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了從貧窮落後到發展繁榮的巨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烏蘭浩特市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綜合實力穩步增強,按不變價計算,至2018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已達1670792萬元,5年間年平均增長4.1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2549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67098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78204萬元,5年間年平均增長4.27%、3.84%、4.49%。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年末的6.7:46.9:46.4調整為2018年的7.5:45.9:46.6,三次產業內部結構逐步趨於優化。
農業生產,從「看天吃飯」到邁向現代化
70年的變革與發展,深刻改變了烏蘭浩特市農業農村面貌,農業發展逐漸擺脫了底子薄、積累少、「靠天吃飯」的局面。
1949年,烏蘭浩特市農業總產值僅為672萬元,播種面199千畝。發展到1982年,這組數據增長到1814萬元、263千畝。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化,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烏蘭浩特市更站上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2013年的576525畝增加到2018年的711030畝。農業機械化程度持續提高,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
截止到2018年年底,烏蘭浩特市糧食總產量為290885噸,全市耕地灌溉面積31.39千公頃,有力保障了糧食安全。
從量變到質變,工業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每一塊土地都有承載歷史使命的天然基因。2002年前,烏蘭浩特城市東南,洮兒河東岸,是一處幾平方公里曠野。2002年,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成立在這處荒野上,2003年3月,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為自治區級開發區,成為自治區重點扶持的20家開發區之一。
17年的櫛風沐雨,開發區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昔日洮兒河岸的一片曠野,現已被林立的廠房、縱橫交錯的道路所取代,並逐漸成為烏蘭浩特市最具發展潛力的「價值窪地」。2018年,開發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6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148家;完成產值60.2億元,同比增長5.4%;營業收入105億元,同比增長1.7%;稅金22.6億元,同比增長5.6%。
工業園區的崛起正是70年來烏蘭浩特工業經濟發展的縮影。1949年,烏蘭浩特市工業總產值僅為420萬元,到1982年增長為11413萬元,截止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了126.4億元。
現在,依託工業園區,烏蘭浩特市不斷培育壯大卷煙、冶金、電力、制葯、農畜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逐步構建了「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到2018年末,按行業中類分,工業行業擴展到14個,傳統行業與新興行業齊頭並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消費市場:從「有啥買啥」到「買啥有啥」
建國初期,烏蘭浩特和全國一樣實行計劃經濟,「吃飯憑糧票,穿衣憑布票,點燈憑油票」,商品供應緊缺。
「一百、二百、三百、八百」,這些當年讓70後、80後小時候記不住全稱的國營百貨商店構成了烏蘭浩特計劃經濟時期的商圈。後來的百貨大樓、供銷大樓、溫州商貿城,逐漸構成了烏蘭浩特地區的購物中心組合。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烏蘭浩特市像樣的賓館和飯店更是少之又少。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烏蘭浩特市的消費品市場緊跟時代步伐,逐步從傳統商業模式更新轉化為「互聯網+」的銷售形式,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消費結構升級加快,新興業態快速發展,實現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繁榮和蓬勃發展的新格局。
截止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市已有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37家,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企業9家。形成了中有烏蘭街為主體的商業百貨一條街及以 「五一廣場」為中心的品牌專賣店商業經濟圈;北有汽車城、建材市場,居然之家傢具廣場;南有城市商業綜合體「興安盟烏蘭浩特歐亞購物中心」;東有名都家居購物廣場及全市萬余個商業網點的消費品流通市場體系,整個商貿流通鏈條延伸到了城鄉的每一個角落,呈現出商貿流通、市場繁榮昌盛的喜人景象。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全市批發業實現零售額63400.0萬元,比2014年增加18021.2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8.7%;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49635.0萬元,比2014年增加274053.2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7.0%。
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71502.2萬元,比2014年增加360310.0萬元,五年間年均增長7.9%,處於較快增長水平。
商以城在,城以商興。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悄然蝶變的商業體,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更多人氣和活力,成為了一張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從勒緊褲腰帶、憑票購買到「天天像過年」,行走其間的紅城市民,也在被新時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消費檔次逐步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改變,獲得更多的幸福與滿足。
百姓生活水平芝麻開花節節高
建國初期的紅城人,整日都在為吃飽飯而奔波,就更不用提什麼精神文化需求了。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各類商業業態蓬勃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逐漸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錢袋子」越來越鼓,根據烏蘭浩特市統計局調查隊抽樣調查統計,1983年烏市平均每人每年全部收入僅為404.16元,而到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已經分別增加到31131元和15248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紅城人民生活水平也發生了質的飛躍,「物資短缺」的記憶已逐漸被人們淡忘,變化最明顯的就是餐桌。從追求「頓頓有肉」到粗細糧搭配,人們對餐桌上花樣繁多的食品越來越「挑剔」,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深入人心,餐桌上的變化最能體現百姓生活的變遷。
據抽樣調查統計,截止到2018年,烏蘭浩特城鄉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金額達到了5600元和3036元,城鄉居民人均飲食服務支出分別達到了1292元和307元,佔到了全部食品支出的23%和10%。
和餐桌一起變豐富的,還有生活。逛街購物、旅遊休閑,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會……這些過去「別人」的生活,現在的紅城人也過得有滋有味。
住得越來越好。70年來,「安居」已經不再是烏蘭浩特城鄉居民的夢想。到2018年末烏蘭浩特城鄉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了32平方米和35平方米,樓房戶佔到了79.6 %。80.3%以上的住戶使用自來水,76.7 %的城鎮居民使用清潔安全的電作為主要炊用能源,12.2%的居民使用罐裝液化氣,72.2%的住戶安裝了抽油煙機,92.2%的住戶擁有電冰箱。
從通訊基本靠吼,到固定電話、行動電話飛入尋常百姓家,70年來,烏蘭浩特市的網路通訊越來越便捷。據統計,到2018年末,全市城鄉居民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10部和2部、行動電話206部和227部、電腦41台和33台,人均通信支出達到了915元和516元。從模擬到光纖,從E網到4G,從QQ到微信,網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光纖網和無線網已經融入百姓的日常,成了人們工作、生活的標配。
每一項數據都見證了人民生活的提高
㈢ 烏蘭浩特市發展概況
如果從經濟方面嘛 還是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可能烏蘭浩特市現在改變最大的就是環境了 像原來的五一廣場 一刮風就是沙塵暴 現在呢 都鋪上水泥磚了 而且呢 以前北濱河那裡有個籃球場 因為緊挨著高速公路 所以一玩籃球就刮大風 今年6月份左右 那裡值了很多松樹呢 最好的是現在又重新建設個新的籃球筐。。。。 連我們13中都種上了許多松樹呢 可見烏蘭浩特市的環境還是變化很大的 不過人的素質的問題還是有待提高 到處亂扔垃圾的 吐痰的 太多了 總之 現在的烏蘭浩特市 總體發展趨向正軌了。。。。 期待他有更大的改變吧。。。對了 告訴樓主 我也是烏蘭浩特的人
㈣ 烏蘭浩特城市的情況時怎麼樣的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28.7萬人,城市人口22.2萬人,轄8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
烏蘭浩特市原名王爺廟,因清朝第三代札薩克圖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立家廟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這里成立。同年11月,王爺廟改稱為烏蘭浩特市。 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西遷。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隸屬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了烏蘭浩特市建制。現為中共興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烏蘭浩特市地處地理座標是:東經121°50′至122°20′,北緯45°55′至46°18′。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時,無霜期134天。
烏蘭浩特市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土地資源:全市有耕地 27 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畝。工業用地充足,有自治區重點扶持的全區20個開發區之一——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1.24平方公里,目前有2平方公里完成 「三通一平」 ,達到了企業入駐條件。水資源:與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區具有較豐富的水資源。市內洮兒河、歸流河年徑流總量7.7億立方米,洮兒河上游察爾森水庫最大蓄水量13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全市年均自產水資源總量9.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徑流量7.78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1.67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礦產資源:境內瑩石、建築用砂石、砂質粘土、建築用岩石分布廣泛,儲量十分可觀。有銅、鐵、鉛、鋅、大理石等多種礦藏,其中銅產量居自治區第二位。林業資源:全市有林地面積1.1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5.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41%。林區和山區多產木耳、蘑菇、猴頭、蕨菜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山珍,有沙參、黨參、桔梗、防風等多種中草葯材,並有飛龍、白天鵝、山雞、鹿、犴、熊、狍子、黃羊等珍禽異獸。農畜產品資源:年產糧食穩定在5.5萬噸左右,其中優質玉米2.3萬噸,水稻2萬噸,大豆800 噸。綠色無公害水稻可年產1.5萬噸,產品熱銷北京、上海、天津等許多大中城市。牧業年度牲畜頭數15萬頭(只),以奶牛、肉羊為主。全市目前有奶牛9.9萬余頭;肉羊存欄5.5萬只,年產優質羊絨 3000公斤,羊毛24萬公斤,羊肉80萬公斤,皮張6.2萬張。
烏蘭浩特市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建設條件優越。交通條件:烏蘭浩特機場可起降中型客機,已開通至北京、呼和浩特的國內航線,今年底完成擴建後可起降大型客機;白阿(白城至阿爾山)鐵路縱貫市區南北,有烏蘭浩特始發至北京、呼和浩特、長春、哈爾濱、沈陽、大連的直達列車;北京到呼倫貝爾市加格達旗的111國道、省際大通道、S202省道貫穿市區,全市56個嘎查村中80%通油路。電力條件:市區現有變電站6座,具備220KV變電站2座, 60 KV 變電站4座,富餘供電能力達到150 MVA 。市區有熱電廠兩座,集中供熱能力350萬平方米以上。通訊條件:固定電話、移動通訊、互聯網網路覆蓋全市。城市建設:市區道路面積100萬平方米,公共綠地642公頃,有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各1座,供水廠3座。
自改革開放以來,烏蘭浩特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1810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44600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實現146200萬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01800萬元。烏蘭浩特市將以打造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核心區為目標,堅持科學發展、理性推動,著力實施產業提升、城市塑造、開放借力、和諧構建、黨的建設工程,重點在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民生改善、執政能力建設上取得突破,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㈤ 有關烏蘭浩特的歷史文化
烏蘭浩特的歷史文化:
民俗: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周。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製品、乳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語言:
烏蘭浩特的蒙古語屬於內蒙古方言的東部土話-科爾沁土語,屬於黏著語。摻雜漢語借詞,與標準的察哈爾蒙語有語音差異。
當地漢語屬於東北官話嫩克片,與周邊基本沒有語音差異。
㈥ 烏蘭浩特的歷史沿革
烏蘭浩特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活動之地。
漢代初,隸屬幽州刺史部遼東郡,仍為東胡活動地區。東漢末年,鮮卑族強盛起來,本地區為鮮卑活動地域。
南北朝時期為室韋活動地區。隋唐時期為霫的活動地區。唐總章二年(669年),隸於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隸屬於室韋都督府。遼代屬上京道泰州金山縣。
金代為臨潢府路泰州轄地,軍事上歸東北路統軍司節制。
元代屬遼陽行省泰寧路。
明代初為泰寧衛轄地,隸屬大寧都司。永樂四年(1406年),在今烏蘭浩特地區增設木答里山衛,旋歸該衛所轄,改隸於奴兒干都司。
清代活動在今烏蘭浩特市境一帶的是科爾沁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統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認後金皇太極為蒙古可汗。清對蒙古地區拆部編旗,科爾沁部因較大而劃分為6旗,分左右兩翼,每翼3旗,烏蘭浩特地區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亦稱札薩克圖郡王旗,簡稱札薩克圖旗)境內,歸該旗領屬。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今市區內修建家廟,當地群眾稱王爺廟,並把該廟所在地亦稱為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區)。在中華民國時期,按照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八月十九日發布的《蒙古待遇條例》規定,盟旗設置及蒙古王公原有之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1929年東北軍在王爺廟設置興安屯墾公署第一墾殖局,該局曾將王爺廟改稱興安鎮。在東北淪陷時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政權在王爺廟設置興安省,領興安南、興安北、興安東3個分省(後增設興安西分省)。是年,興安鎮改稱王爺廟街。
1934年12月,撤銷興安省,同時將興安4個分省直稱為省。
1935年,興安南省公署由鄭家屯遷至王爺廟街。1943年,在王爺廟街設興安總省。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15日,在王爺廟街成立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興安盟政府,4月,以上兩府撤銷。同月,成立王爺廟街公署,歸西科前旗領導。28日,在王爺廟街成立興安省政府和興安盟政府。8月,王爺廟街公署改為王爺廟街政府,直隸於興安盟政府。
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街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銷興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爺廟街改稱烏蘭浩特(蒙語,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城市),並升格為市。解放後,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由烏蘭浩特市遷往張家口。
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務院決定將烏蘭浩特市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具體領導工作交由東部區行政公署負責。
1954年4月30日,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本市由自治區直轄改隸屬於呼倫貝爾盟。
1958年8月20日,內蒙古黨委批復烏蘭浩特市與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合並,對外仍稱烏蘭浩特市。
1964年7月20日改為烏蘭浩特(鎮級),隸屬科右前旗。1969年8月,烏蘭浩特隨科右前旗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1979年8月隨科右前旗劃回內蒙古呼倫貝爾盟。
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和烏蘭浩特市建置,興安盟行署駐烏蘭浩特市。
㈦ 烏蘭浩特市2020年規劃哪了
烏蘭浩特市2020年規劃了所有的城鎮小區
㈧ 烏蘭浩特原來是什麼樣
烏蘭浩特市原名王爺廟,因清朝第三代札薩克圖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立家廟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這里成立。同年11月,王爺廟改稱為烏蘭浩特市。 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西遷。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隸屬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了烏蘭浩特市建制。現為中共興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㈨ 烏蘭浩特市的歷史
烏蘭浩特市是一座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這座城市原名為王爺廟,她以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札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的家廟而得名;她更因烏蘭夫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開辟革命工作,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而輝煌。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今烏蘭浩特宣告成立,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聯名發來賀電,「曾經飽受苦難的內蒙古同胞,在你們的領導下正在開始創造自由光明的新歷史。我們相信,蒙古民族將與漢族和國內其它民族親密團結,為著掃除民族壓迫,建設新內蒙古與新中國而奮斗!」,從此揭開了紅城人民創造自由、光明新生活的歷史篇章。烏蘭浩特市復建20多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基本無文盲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教育兩基達標先進市、自治區衛生城、全區七星級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等諸多榮譽稱號。
在東北淪陷時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政權在王爺廟設置興安省,領興安南、興安北、興安東3個分省(後增設興安西分省)。是年,興安鎮改稱王爺廟街。1934年12月,撤銷興安省,同時將興安4個分省直稱為省。1935年,興安南省公署由鄭家屯遷至王爺廟街。1943年,在王爺廟街設興安總省。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15日,在王爺廟街成立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興安盟政府,4月,以上兩府撤銷。同月,成立王爺廟街公署,歸西科前旗領導。28日,在王爺廟街成立興安省政府和興安盟政府。8月,王爺廟街公署改為王爺廟街政府,直隸於興安盟政府。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街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銷興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爺廟街改稱「烏蘭浩特」(蒙語,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城市),並升格為市。
解放後,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由烏蘭浩特市遷往張家口。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務院決定將烏蘭浩特市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具體領導工作交由東部區行政公署負責。1954年4月30日,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本市由自治區直轄改隸屬於呼倫貝爾盟。1958年8月20日,內蒙古黨委批復烏蘭浩特市與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合並,對外仍稱烏蘭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烏蘭浩特市建制,改為烏蘭浩特(鎮級),隸屬科右前旗。1969年8月,烏蘭浩特隨科右前旗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1979年8月隨科右前旗劃回內蒙古呼倫貝爾盟。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和烏蘭浩特市建置,興安盟行署駐烏蘭浩特市。
㈩ 烏蘭浩特現在怎麼樣
哪方面呢。
生活,還是火車站前到金街的比較繁華,逛街也就這一片了,其他地方沒什麼太大變化。蒙原文化城附近也可以。物價挺高的,不比周邊地區低多少,房價在2500-4500左右。
工作求職呢,企業沒幾個,除了煙廠其他企業待遇很低1000-2000吧。進去也得找人。
公務員事業單位都不錯,老師待遇也很好。
三級四級城市的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