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蕨類植物圖片及文字介紹

蕨類植物圖片及文字介紹

發布時間:2022-09-08 12:33:45

『壹』 哪些植物算蕨類和葛藤類

1、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蕨類植物也稱為羊齒植物,它和苔蘚植物一樣都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現象,無性生殖是產生孢子,有性生殖器官具有精子器和頸卵器。孢子體遠比配子體發達,有根莖葉的分化,內有較原始的維管組織構成維管系統,蕨類植物是介於苔蘚植物和種子植物之間的一個大群。蕨類可分五亞門:松葉蕨亞門、石松亞門、水韭亞門、楔葉亞門、真蕨亞門。現存的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

中國有61科223屬,約2600種,主要分布在華南及西南地區,僅雲南一省就有1000多種,所以在中國有「蕨類王國」之稱。如卷柏、問荊、瓶兒小草、鐵線蕨、鐵角蕨、鱗毛蕨、短腸蕨、金星蕨、、腎蕨,一般為陸生,附生的有槲蕨、書帶蕨、抱石蓮等,水生的有滿江紅、田字草、鹵蕨(生於海灘);現存的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草本植物,但也有一些木本種類,如桫欏,為鐵樹狀小喬木。

2、葛藤

葛藤是藤類植物中的一種。學名:白花銀背藤,又名:野葛、葛藤、甜葛藤等,旋花科、銀背藤屬藤本,高達3米,莖圓柱形、被短絨毛。葉互生,寬卵形,長10.5-13.5厘米,寬5.5-12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葉面無毛,背面被灰白色絨毛,側脈多數,平行,在葉背面突起。生於丘陵地區的坡地上或疏林中,分布海拔高度約300-1500米處。分布於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中國貴州、廣西及雲南東南部等地。


葛藤圖片

『貳』 蕨類植物有哪些

東北雖產許多蕨類植物,但冬季休眠,失去觀賞價值。室內常用的是熱帶山林中原產的、姿態奇異的常綠植物。常見的有3種:
(1)腎蕨(蜈蚣草)
是骨碎補科草本植物,因其有叢生的羽狀密葉而得名。孢子囊在老葉背後。
原產熱帶、亞熱帶的溪邊林下、石縫、樹幹上。耐陰濕。
4月換盆並進行分株。冬季可放在溫室花架下。也可用孢子繁殖。
葉叢美麗,適作盆栽,又是重要的切葉材料。
(2)鐵線蕨
是鐵線蕨科多年生細弱草本。因葉柄黑亮具光澤而得名。葉卵狀三角形,薄而嫩綠色,二回羽狀復葉。孢子囊在老葉背後。
原產中國南方。多生於陰濕地方的岩石上。
在陰濕、溫暖環境下易散布孢子,自行繁殖,成苗後可挖取上盆,也可分株繁殖。夏季需遮蔭。
適作室內盆栽或作山石盆景觀賞,別具情趣。
(3)鹿角蕨
是水龍骨科附生多年生草本。具有最大的原葉體,圓形,邊緣波狀,靠後面的根附生在樹幹上。生育葉灰綠色,分叉成狹窄裂片,因像鹿角而得名。孢子囊生在老葉下凹陷向上處。
原產澳大利亞熱帶及中國海南省。喜溫暖、濕潤環境。附生在大樹干或潮濕的岩石上。
用分株、孢子繁殖。適作盆栽或附生在朽木、棕皮上,懸掛於溫室,經常噴水保濕。
因生育葉頂端分叉成鹿角狀,適作室內觀賞。

『叄』 常見的10種蕨類植物

蕨類植物數量廣泛,現存的蕨類植物約有12000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熱帶和亞熱帶最為豐富。中國有61科223屬,約2600種,主要分布在華南及西南地區。蕨類植物市場常見的有鐵線蕨、波斯頓蕨、金毛狗蕨、巢蕨、腎蕨、鹿角蕨、鳳尾蕨、卷柏、翠雲草、紫萁、石松、兔腳蕨、紐扣蕨、魚尾蕨、麗莎蕨、掌蕨、懸崖蕨等等。
蕨類植物枝葉青翠,形態千奇百怪,每種蕨類都有自己的不同風格和觀賞特點,觀賞價值極高。家庭栽培,即可孤植又可以配景,不少作為盆景觀賞,在陰暗的角落生長繁茂,非常適合一些條件限制的空間養護。下面推薦幾種市場常見的蕨類植物。
【卷柏】
卷柏又名九死還魂草,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蜷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里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卷柏耐半陰不耐強光,在陰暗有散射光處生長旺盛。
卷柏的奇特之處是它極耐乾旱和「死」而復生,只要有水,就會很快生機勃勃,卷柏憑借著有水則生、無水則「死」的生存絕技,不但旱不死,反而代代相傳繁衍生息,堪稱奇跡。
卷柏姿態優美,株型低矮,葉片疊翠,適宜山水盆景造景,配以奇石假山,觀賞價值較高。
【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屬國家級瀕危珍稀植物,根狀莖平卧、粗大,端部上翹,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長茸毛,狀似伏地的金毛狗頭,故稱金毛狗蕨。
金毛狗蕨喜歡溫暖濕潤和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適宜生長溫度夜溫為10~15℃,晝溫21~26℃;空氣濕度宜保持在60%~80%;空氣乾燥會使葉片枯焦;生長時喜散射光,忌烈日畏嚴寒,在陰暗角落生長旺盛。
金毛狗蕨株型可愛,茸毛金黃,造型多變,長長的葉柄,葉片如羽毛般排列,尤其是葉片舒展之際,非常美觀。

『肆』 蕨類植物

概述 蕨類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蕨類植物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顯,無性世代占優勢。通常可分為水韭、松葉蕨、石松、木賊和真蕨五綱,共約12000種,大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數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葯用(如貫眾)或工業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脈管類,例如蕨類、木賊和石松。這三種植物,有同樣的發展史,都是在泥盆紀開始出現。繁殖過稱中,所有的蕨類植物都需要靜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乾燥的地方或四季變化極大的地點看見它們的蹤跡。 對於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由於植物學家意見不一致,過去常把蕨類植物作為一個門,其下5個綱,即松葉蕨綱、石松綱、水韭綱、木賊綱(楔葉綱、有節綱)、真蕨綱。前四綱都是小葉型蕨類植物,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現存在較少。真蕨綱是大型葉蕨類,是最進化的蕨類植物,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我國的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將上述5個綱均提升為亞門。 (圖:蕨類植物之冠——桫欏)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種子植物較低級的一個類群,舊稱「羊齒植物」,志留紀晚期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繁盛,多為高大喬木。二疊紀以後至三疊紀時,大都滅絕,大量遺體埋入地下形成煤層。現代生存的大部分為草本,少數為木本,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濕熱多雨的地區。孢子落地萌發成原葉體,其上產生頸卵器,受精卵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胎。我國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如鐵線蕨、卷柏、貫眾、 腎蕨、滿江紅、鱗木和桫欏等,屬之約12000種,我國約有2600種,多種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葯用(如貫眾、海金沙)或工業用(如石松)。 蕨類植物的用途 現存的蕨類植物,除熱帶樹蕨外,大多數是生於山區的多年生草本,在經濟上有多種用途,現簡要的介紹如下: 1、葯用:蕨類植物中,有許多種類自古以來就被廣泛的用於醫葯上,為人民治療各種疾病,如杉蔓石松能祛風濕,舒筋活血;節節草能治化膿性骨髓炎;烏蕨可治菌痢、急性腸炎,長柄石韋可治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等;綿馬鱗毛蕨和其許多近親種可治牛羊的肝蛭病等。 2、食用:蕨類植物可供食用的種類也多,如在幼嫩時可做菜蔬的有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毛蕨(Pteridium revolutum),菜蕨(Callipteris esculenta),紫萁(Osmunda japonica),西南鳳尾蕨(Pteris wallichiana),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等,不但鮮時做菜用,亦可加工成乾菜,以供食用;許多蕨類植物的地下根狀莖,含有大量澱粉,可釀酒或供食用,如食用觀音座蓮(Angiopteris esculenta),其地下莖之重,可達二、三十公斤,蕨萊(Pteridium aquilinum)的地下莖以及其他許多種類,都含有豐富的澱粉。另外,我國亞熱帶地區(雲南,廣東、廣西、台灣)的山林中,產多種高大的樹蕨,如桫欏樹(Cyathea spp.),其圓柱狀的樹干內含有一種膠質物,可供食用,其樹干磨光後呈現出美麗的花紋,可做裝飾品,幹部的厚壁組織細長而堅牢,如鋼絲,能編織各形籃筐和斗笠。 3、綠肥和飼料用:水田或池塘中的滿江紅是一種水生蕨類植物,它通過與籃藻的共生作用,能從空氣中吸取和積累大量的氮,成為一種良好的綠肥植物與家畜家禽的飼料植物。 4、指示植物:不同的植物種類要求不同的生長環境,有的適應幅度較大,有的較小,後者只有在滿足了它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下,才能夠生存下去,這種植物相對地指示著當地的環境條件,叫做指示植物。蕨類植物,對外界自然條件的反應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不同的屬類或種類的生存,要求不同的生態環境條件,如石蕨、腫足蕨,粉背蕨、石韋、瓦韋等屬(少數例外)生於石灰岩或鈣性土壤上;鱗毛蕨、復葉耳蕨、線蕨等屬生於酸性土壤上;有的種類適應於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有的耐旱性強,適宜於較乾旱的環境,如旱蕨、粉背蕨等;相反地;有的只能生於潮濕或沼澤地區,如沼澤蕨(Thelypteris palustris),絨紫萁(Osmunda claytoniana)。因此,從生長的某種蕨類植物,可以標志所在地的地質、岩石和土壤的種類,理化性、肥沃性以及光度和空氣中的濕度等,藉此判斷土壤與森林的不同發育階段,有助於森林更新和撫育工作。 其次,蕨類植物的不同種類,可以反映出所在地的氣候變化情況,藉此我們可以劃分不同的氣候區,有利於發展農,林、牧,提高產量,如生長著桫欏樹、地耳蕨、巢蕨的地區,標志著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宜於栽培橡膠樹、金雞納等植物,生長刺桫欏樹(Cyathea spinulosa)的地區,標志著南溫帶氣候,其絕對最低溫度經常在冰點以上,生長綿馬鱗毛蕨(Dry-opterlscrazsirhizoma)、歐洲綿馬鱗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的地區,標志著北溫帶氣候等。另外,生長石松的地方,一般與鋁礦有密切關系。 蕨類植物可以檢測當地環境是否被污染。 5、綠化和觀賞用:有不少種類的蕨類植物,由於具有獨特、美觀、整雅、別致等體形和無性繁殖力強,可作盆景,綠化庭園和住宅。有些藤本種類,還可製作各種編織品。我國是世界蕨類植物種類最多的一區,資源極為豐富,對它們的研究利用有待於進一步開展。 蕨類植物典型特徵 蕨類分為: 1、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和較原始的維管組織; 2、根為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固定作用; 3、莖為地下莖(根狀莖)或地上莖(氣生莖),維管系統構成中柱(原生中柱、管狀中柱、網狀中柱、多環中柱),具有保護作用的毛和鱗片; 4、葉: 小型葉:沒有葉隙和葉柄,僅有一條不分枝的葉脈,是原始類型。 大型葉:均有葉隙和葉柄,葉脈多分枝,是進步類型。 孢子葉(能育葉):能產生孢子囊和孢子的葉。 營養葉(不育葉):僅能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產生孢子囊和孢子的葉。 同型葉:營養葉與孢子葉不分,既能製造有機物又可產生孢子。 異型葉:同一植物體具2種不同形狀和功能的葉。 演化順序:同型葉→異型葉;小型葉→大型葉 蕨類植物的一般特徵 當你走在野外,看到路邊或林下有一株如拳頭般捲曲的幼葉,或者不經意間發現一種草本植物的葉背有許多棕色蟲卵狀的結構(孢子囊群),或者仔細觀察到某種草本植物的葉背(特別是葉柄基部)生有一些棕色披針形的毛狀結構(鱗片),這些植物都是蕨類植物。可以說,識別蕨類植物的三把金鑰匙是:拳卷幼葉、孢子囊群、鱗片。 蕨類植物的一生要經歷兩個世代,一個是體積較大、有雙套染色體的孢子體世代,另一個是體積微小、只有單套染色體的配子體世代。蕨類的孢子體也就是我們一般熟悉的蕨類植物體,包括根、莖、葉、孢子囊群等結構,其孢子囊中的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即形成具有單套染色體的孢子,孢子成熟後,借風力或水力散布出去,遇到適宜的環境,即開始萌發生長,最後形成如小指甲大小的配子體,配子體上生有雄性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雌性生殖器官(頸卵器),精子器里的精子,藉助水游入頸卵器與其中的卵細胞結合,形成具有雙套染色體的受精卵,如此又進入孢子體世代,即受精卵發育成胚,由胚長成獨立生活的孢子體。 1. 孢子囊群 是蕨類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在小型葉蕨類中單生在孢子葉的近軸面葉腋或葉子基部,孢子葉通常集生在枝的頂端,形成球狀或穗狀,稱孢子葉穗或孢子葉球。較進化的真蕨類,孢子囊一般著生在葉片的下表面,邊緣或集生在一個特化的孢子葉上,往往由多數孢子囊集成群,其形狀與顏色也各式各樣,又稱孢子囊群,大多數水生蕨類的孢子囊群特化成孢子果。多數發育成熟的孢子呈棕色或褐色,能保持較長時間的發芽力,但發芽力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而降低;少數種類的孢子為綠色,這類孢子的壽命很短,一般只有幾天,應即采即播。大多數蕨類植物的孢子同型,卷柏與少數水生蕨類的孢子異型。多數孢子囊群的外面有孢子囊群蓋保護。 2. 鱗片與毛類 在蕨類植物的莖、葉、孢子囊體及孢子囊群蓋上著生各種各樣的鱗片與毛類,它們對這些器官起著保護作用,也是進行類群與物種劃分的主要根據。鱗片是由單細胞組成的薄膜片狀物,多出現在基部的根狀莖和葉柄上,有各種形狀與顏色,其表面有大小、透明或不透明的多邊形網眼,邊緣有齒或無齒。其類型可分為毛狀原始鱗片、細篩孔鱗片和粗篩孔鱗片等。蕨類植物毛的類型很多,多出現地葉柄、葉軸、葉脈以及上下葉面上。其類型有單細胞或多細胞的針狀毛、有由多細胞組成的節狀毛、有分枝帶長柄的星狀毛、也有絲狀柔毛及頂部帶腺體的腺毛等。 3. 葉 蕨類植物的葉形千差萬別,有小型葉與大型之分,小型葉如松葉蕨、石松等的葉,沒有葉隙與葉柄,只具一個單一不分枝的葉脈,小型葉的來源為莖的表皮細胞而成,為原始的類群。大型葉大都由葉柄與葉片兩部分組成,有維管束而葉隙,葉脈多分枝,其來源是多數頂生枝經過扁化而形成。多數蕨類植物均屬此類。它的葉柄為一般為圓柱形,有些種類葉柄與葉片分不開,近無柄。葉片由葉脈與葉肉兩部分組成,葉片的分裂方式多種多樣,有不分裂的單葉,也有各種羽狀分裂的復葉。蕨類植物的葉片按功能可分為營養葉與孢子葉,營養葉又叫不育葉,主要功能是用來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孢子葉又叫能育葉,能產生孢子囊與孢子。有些蕨類植物的營養葉與孢子葉是不分的,而且形狀完全相同,叫同型葉;孢子葉與營養葉形狀完全不同的稱為異型葉,異型葉比同型葉高等。另外,有些種類的葉片末端或葉表面還能產生芽孢形成新的植株。 4. 根狀莖 蕨類植物的莖多為根狀莖,只有少數種類具有高大直立的地上莖,如蘇鐵蕨、桫欏等。另外,少數原始的種類兼具根狀莖與氣生莖。根狀莖形狀多種多樣,生長在地下的通常粗而短,生長在地表的多成葡匐狀。葡匐莖粗壯的內含有大量的水分與有機物,具有貯藏營養的功能,葡匐莖細小的,僅含少量水分與有機物,能沿著地表、岩石面、樹乾等攀援生長。莖中具有各種各樣的維管組織,現代蕨類中除極少種類如水韭、瓶爾小草外,一般沒有形成層的結構。大多數蕨類植物的根狀莖都具有無性繁殖新個體的功能。 5. 根 蕨類植物的根除極少數原始的種類為假根外,大多為具有較好吸收能力的不定根,但沒有真正的主根。根通常生長在根狀莖上,只生長在土壤的表層,因此其保水能力較差。蕨類植物的根具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與養料的作用,有些種類的根還可以萌發幼苗並形成新的植株。 [編輯本段]蕨類植物的生境與分布 蕨類植物體內輸導水分和養料的維管組織,遠不及種子植物的維管組織發達,蕨類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離不開水,也不具備種子植物那樣極其豐富多樣的傳粉受精、用以繁殖後代的機制,因此,蕨類植物在生存競爭中,臣服於種子植物,通常生長在森林下層的陰暗而潮濕的環境里,少數耐旱的種類能生長於乾旱荒坡、路旁及房前屋後。 其實,除了大海里、深水底層、寸草不生的沙漠和長期冰封的陸地外,蕨類植物幾乎無處不在。從海濱到高山,從濕地、湖泊,到平原、山丘,到處都有蕨類的蹤跡。它們有的在地表匍匐或直立生長,有的長在石頭縫隙或石壁上,有的附生在樹幹上或纏繞攀附在樹幹上,也有少數種類生長在海邊、池塘、水田或濕地草叢中。蕨類植物絕大多數是草本植物,極少數種類,比如桫欏,能長到幾米至十幾米高。 現在地球上生存的蕨類約有12 000 種,分布世界各地,但其中的絕大多數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約有2600種,多分布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以南。我國西南地區是亞洲、也是世界蕨類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雲南的蕨類植物種類達到約1400種,是我國蕨類植物最豐富的省份。我國寶島台灣,面積不大,但蕨類植物有630餘種之多,台灣是我國蕨類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蕨類物種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伍』 常見的蕨類植物

滿江紅、槐葉蘋、四葉蘋、腎蕨、鐵線蕨、卷柏、鳥巢蕨、莢果蕨、鹿角蕨、桫欏、槲蕨、銀粉背蕨、松葉蕨、江南卷柏、千層塔、烏蕨、翠雲草、陰地蕨、水龍骨、黃山鱗毛蕨

『陸』 詳細的蕨類植物介紹,含圖片

蕨類植物(Pteridophyte)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也是最原始的維管植物。大都為草本,少數為木本。蕨類植物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世代交替明顯,無性世代占優勢。通常可分為水韭、松葉蕨、石松、木賊和真蕨五綱,共約12000種,大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多數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葯用(如貫眾)或工業用(如石松)包,括了原始的脈管類,例如蕨類、木賊和石松。這三種植物,有同樣的發展史,都是在泥盆紀開始出現。繁殖過稱中,所有的蕨類植物都需要靜止的水,新生的植物只能存活在肥沃的地方。因此,不容易在整年乾燥的地方或四季變化極大的地點看見它們的蹤跡。
對於蕨類植物的分類系統,由於植物學家意見不一致,過去常把蕨類植物作為一個門,其下5個綱,即松葉蕨綱、石松綱、水韭綱、木賊綱(楔葉綱、有節綱)、真蕨綱。前四綱都是小葉型蕨類植物,是一些較原始而古老的蕨類植物,現存在較少。真蕨綱是大型葉蕨類,是最進化的蕨類植物,也是現代極其繁茂的蕨類植物。我國的蕨類植物學家秦仁昌將蕨類植物分成5個亞門,即將上述5個綱均提升為亞門。 (圖:蕨類植物之冠——桫欏)
蕨類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種子植物較低級的一個類群,舊稱「羊齒植物」,志留紀晚期開始出現,在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繁盛,多為高大喬木。二疊紀以後至三疊紀時,大都滅絕,大量遺體埋入地下形成煤層。現代生存的大部分為草本,少數為木本,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濕熱多雨的地區。孢子落地萌發成原葉體,其上產生頸卵器,受精卵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胎。我國多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如鐵線蕨、卷柏、貫眾、 腎蕨、滿江紅、鱗木和桫欏等,屬之約12000種,我國約有2600種,多種蕨類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葯用(如貫眾、海金沙)或工業用(如石松)。

閱讀全文

與蕨類植物圖片及文字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術花盆和花的圖片簡單 瀏覽:139
水果怎麼擺好看圖片 瀏覽:533
千與千尋人物圖片大全 瀏覽:234
委屈漫畫圖片女孩 瀏覽:398
背景圖片簡約可愛清新 瀏覽:922
圖片狼抱著一個女孩 瀏覽:164
文檔中圖片如何快捷設置大小 瀏覽:251
貂蟬去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84
美女背影高清壁紙圖片全屏 瀏覽:52
圖片如何設置標題 瀏覽:802
漂亮文字動態圖片大全 瀏覽:60
七天打卡表可愛圖片 瀏覽:31
波波頭發型效果圖片 瀏覽:653
圖片插入word中無法選中怎麼辦 瀏覽:216
大叔洗衣服的圖片 瀏覽:441
Word里圖片置頂如何加空格 瀏覽:195
蔣丞圖片高清動漫 瀏覽:299
放美女和平精英圖片 瀏覽:380
黑鼻子可愛圖片 瀏覽:850
word轉換pdf時圖片丟失 瀏覽: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