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物理觀察日記一篇,要附照片,有文字解釋
養蠶成長觀察日記
今天,那條不會動彈的蟻蠶還是沒有絲毫動靜,用葉片輕輕一掃,竟滾出很遠。它的身體其實早已經僵硬了,只是我不願接受事實而已,今天我算是為它宣布正式死亡,但是還將它保存在蠶盒裡一天,明天再扔吧。同時還宣布一條蟻蠶失蹤,因為我找不到它的蹤跡。還有一條看起來也不行了,不過這條,我更願意理解為要蛻皮了。
其餘的四條小蠶依然在不停地挪動著,好象不知疲倦似的。餐巾紙上還留下了它們的不少糞便。這些糞便呈純黑色,比沙子小得多,輕輕一吹,這些小顆粒竟跑得無影無蹤。
為了觀察,我時常打開蠶盒,用放大鏡仔細照著,不知道它們對這種舉動是不是感到懼怕,懼怕到什麼程度?這幾天氣溫都太低(對於它們的生活來說),而且周圍聲音嘈雜,時而有強烈的燈光照射著,我想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生活。對於它們來說,現在已經是明星了,我們倒更像港片里的狗仔隊,不停地騷擾著,不停地探求它們的秘密。
今天那三條二齡蠶已有6毫米了,頭部呈黑色,較小,不容易觀察到更多的細節特徵。胸部比頭部和腹部大,也比較長,三對鉤爪就長在這里。腹部有七節,長短差不多,四對腹足就長於此,具體長在哪幾節上,有待於明天的進一步觀察。
這些小蠶既然已經排泄了,當然也就在進食了,這從蠶葉上可以得到一點結論。但是蠶葉並沒有我想像的被啃食許多,葉邊也少有被啃食過的那種缺口。許是蠶兒的胃口小,吃不了更多的桑葉。我持續觀察5分鍾,三條蠶不停地從桑葉的背面爬到正面,又從正面爬到反面。偶爾停留在葉子的邊緣,並不開口,卻又扭頭前行。大蠶們把不停地進食當作自己的工作,然而這些小蠶們卻把主要時間花在了嬉戲、玩樂上,我聯想到小貓小狗乃至小孩子,他們不都是這樣嗎?難道這天性在小蠶上也同樣存在嗎?蠶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個把月,它們利用這短暫的幾天來享受童年的快樂,也是我們樂於接受的。
『貳』 <急求>初二上學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1)夏天從冰箱里那出的啤酒瓶出「汗」: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著在瓶子上。
(2)冬天窗戶上結冰花:水蒸氣凝華。
(3)早上睡醒覺看見大霧: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現象。
(4)冬天被凍住的衣服會變干:冰的升華。
(5)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水的沸點不同:大氣壓的差異。
(6)水只能把餃子煮成白色的,而油能把餃子炸成黃色的: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
(7)海市蜃樓現象:光由於遇到不均勻大氣而發生了偏折。
(8)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線傳播。
(9)平面鏡能成像:光的反射。
(10)伸入水的筷子彎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質而發生了折射現象。
(11)太陽光被三棱鏡折射後成為七種顏色:光的色散。
(12)日食現象:光的直線傳播。
(14)月球上沒有聲音:聲音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13)凸透鏡能成像:光的折射。
(14)月球上沒有聲音:聲音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15)先看到閃電,後看到雷:光在地球上比聲音在地球上的傳播速度快的多。
都是初二的 祝你學習順利
『叄』 高一物理 這個圖表示了汽車什麼運動情況,用文字描述。及其加速度情況
先是勻加速階段0-A,a>0;然後是勻速階段A-B,a=0;
接著是勻減速階段B-C,a<0,當v<0時,汽車做反向加速運動C-D;
最後汽車又做反響減速運動D-E,當v>0時,汽車又做正向加速運動E-.
『肆』 在物理課本有這樣一段文字和相關圖片:「如圖是運動員跑步時的情景,圖(a)為攝像機所記錄的畫面(每秒3
以地板為參照物,我們發現,運動員與木板的位置發生了變化,說明運動員是運動的;
而牆與地面沒有位置的變化,說明牆是靜止的.
因「攝像機所記錄的畫面(每秒30幀)」則此運動員跑過約1.5塊地板,路程約為2.4m,(如圖是5幀),
則所花時間約
5 |
30 |
s |
t |
2.4m |
0.17s |
100m |
9.58s |
『伍』 跪求關於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幻燈片或其他帶有文字解釋,圖片的文件
現象的幻燈片
『陸』 物理,這種特殊接法有什麼作用(請大家耐心把文字和圖看完
滑動變阻器就是可以調節電阻的大小 當接入電源時要滑到最大阻值防止電流過大燒壞用電器吧
『柒』 科普知識關於物理的300字摘抄
關於反物質的
一些科學發現,常常使人們目瞪口呆,難以置信。而正是這些難以置信的發現,推動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科學的進步。反物質的發現就是這樣。
1932年,美國科學家安德森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粒子,它的質量和帶電量同電子一樣,只是它帶的是正電,而電子帶的是負電。因此,人們稱它為正電子。
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粒子。
正電子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和轟動。它是偶然的還是具有普遍性?如果具有普遍性,那麼其它粒子是不是都具有反粒子?於是,科學家們在探索微觀世界的研究中又增加了一個尋找的目標。
1955年,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反質子被找到了。後來,又發現了反中子。60年代,基本粒子中的反粒子差不多全被人們找到了。一個反物質的世界漸漸被科學家像考古般地"挖掘"了出來。
反物質的發現,使人們自然地聯想起了本世紀的許多不解之謎。
最著名的是被稱為"世紀巨謎"的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國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的泰加森林裡,突然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大爆炸。隨著一道白光閃過和一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一片沉睡的原始森林頃刻化為灰燼。大火吞沒了數百公里之內的城鎮和生命,融化了冰層和凍土,引起山洪爆發、江河泛濫,彷彿"世界末日"到了。據估計,這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上百顆氫彈一齊爆炸!
通古斯爆炸震驚了全世界,"通古斯"也一夜之間名揚全球。由於西伯利亞的嚴寒和交通不便,直到1921年才由前蘇聯的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前去考察。以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繼派團考察,但至今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依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其中一種說法便認為是反物質引起的"湮滅"現象。因為這種能級的爆炸除非是流星或隕石墜落,否則無法解釋,而那裡卻沒有任何隕石碎塊。
反物質的研究者認為,宇宙中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質的原子核是由反質子和反中子構成的"負核",外有正電子環繞。反物質一旦同我們世界的"正物質"接觸,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炸,物質和反物質變為光子或介子,釋放巨大能量,產生"湮滅"現象。
"反物質說"雖然只是科學上的一種假說,還有待證實,但反粒子等"負性物質"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現在又發現了反氘、反氫、反氦等等一系列反物質。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反物質作用的認識一定會越來越深刻,反物質世界必將為人類做出應做的貢獻。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