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圖片上的字,解說下
道德經上的文字,第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可道之道,非永恆之道。
可名之名,非恆久之名。
天地本就無名。
萬物有名,是因命名者(之母)。
所以要常懷著「無欲」的心情觀察玄妙。
也有人抱著「有欲」的心情觀察玄妙。兩者本質一樣,走向卻不同。
雖然同出自「玄空」之中,可這玄空之中還蘊藏著無數的玄(無法細數)。
無欲,才是觀察眾多玄妙的大門。
② 發表微信圖片時,怎樣在每張圖片下面配上文字解說
微信發表圖片配上文字解說步驟:
1.打開並登陸微信。
2.在微信主界面點擊發現選項,接著點擊朋友圈進入。
3.在朋友圈界面點擊相機圖標,接著點擊照片進入。
4.此時會進入手機圖庫,找到任意圖片後,選中並點擊右上角完成。
5.緊接著在輸入框中輸入說說文字,點擊發送即可。
③ 有沒有什麼可以放圖片,然後文字解說的軟體
要可以像WORD一樣,可以復制圖片粘貼上去,然後在下面可以寫文字。要求此軟體啟動關閉要可以像打開和關閉TXT一樣方便快速,這也是不用WORD的原因了把,啟動太慢了,啰嗦
④ 求漢字的演變過程圖,每種字體20個字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斗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另外,人類也可能出於對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對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畫上「日、月、人、山、木、屮、動物、祖先……」等圖象。
「象」是創造漢字和《易》說理預事的主要方法。「日、月」等屬於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這些基本部件相互組合,產生各種各樣的「象」,創造出更多的字。基本部件和字還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組合,產生用於表示各種事物、各種意念的諸多文字。
「數」概念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人類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無」和「有」。沒水喝會渴,沒東西吃就會餓。「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會挨餓。「有」進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數的概念。
理」是「象、數」的擴展。漢字外延的演變主要是通過「理」來擴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裡明白、事情變得明顯……」等。
上述漢字演變的五個階段「音、形、象、數、理」,本質上也是創造漢字的五種基本方法。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
漢字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字型,即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卜辭。因為是刻寫在形狀各異的甲骨片上,刻寫後也不好改動,所以先人們順勢就章,一氣呵成。整體效果或規矩整齊、錯落有致,或變化多姿、隨意大氣,體現了人類追求均衡對稱、和諧穩定的天性。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到了漢代,漢承秦制,中央集權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加強。漢武帝雄才大略,東征西伐,不斷擴大中央帝國的版圖,為保邊疆的永安,建立了屯兵制,這屯兵制使得中國文化在邊疆迅速地傳播和紮根。同樣也對信息傳播的質量、速度、數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時小篆又逐漸簡化演變成為隸書,史稱「隸變」。這種變化不僅僅是因為小篆繁雜難寫,有變革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本質原因是與中國人書寫的工具毛筆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毛筆的書寫形式把篆書的圖畫性進行了方正平直化的變革,使圖畫性質的漢字轉向抽象化,並初步形成了構成漢字基本要素的點、橫、撇、捺、豎、提、鉤、折的筆畫特點及方塊字形的外形特徵。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
⑤ 微信表情全部圖片文字解說
如上圖所示。
⑥ 有哪位大哥哥姐姐幫我翻譯一下圖片解說文字,請在兩天內幫我翻譯完(不要機器翻譯的)
這個翻譯我仔細看過.經我朋友略微修正了,我想你會滿意吧.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participating in the exhibition on land and explain the characters
(play on land dragon picture 1 picture), Sichuan Province Suining city old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Zhenan , county of Great Britain , make office happy for is it reject village have the gulf latter stage of Qing Dynasty to do, the gulf , honour house gulf , high room base ,etc. tall and erect tube 11 of well, the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started in Song Dynasty.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well drilling technology is praised as the fifth largest invention of the world, the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well salt sucks the technology of making and is classified as the first batch national-levelly not to be a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atalogue of goods and materials. The dragon on land is a concrete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culture to play, closely related to tall and erect tube well, it is a kind of dragon dance art with a long history.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2 on land): Dragon King temple, is the temple where ancestors prayed for rain. Establish in will it be clear the beginning end of Ming Dynasty, " land reform " destroy will it be will it be the beginning the fifties last century, Dragon King temple of today was repaired at the original ruins.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3 on land) the dragon is the totem of Chinese nation, China's children are successors of the dragon . It was dragon's culture that played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and passed on. It lifts Dragon King , sprinkles water to play with one dragon on land; Second , sing the song of praying for rain. Has had Dragon King ago, and then there is a dragon dance. Dragon King and dragon dance are integral.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4 on land)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and lift Dragon King and pray for rain. (Fig., gentle:)
_ _ When Play Dry Dragon put up Dragon King pray for rain
Play dragon of drought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Play Dry Dragon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upland rice )
Play tricks
play tricks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5 on land)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and sprinkle water.
Year of drought
Year of drought year of drought
year of drought
Dragon
Dry Dragon (the dragon on land )
put up
v.
Lift, lift,
Dragon King
l ¨®ngw ¨¢ng
[Dragon King,the God ofRain ] mythical in legend at water interconnected system inland waters more last conct spirit, the clouds of rainfall
Pray for rain
qi ¨²y ¨³
[Pray for rain ] superstitious activity of the rainfall that pray to Dragon King in old times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6 on land): Sing the song of praying for rain, song is mild and roundabout and beautiful.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5 on land)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and sprinkle water. (Fig., gentle:)
Sprinkle water
labber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6 on land): Play with the dragon on land and sing the song of praying for rain, song is mild and roundabout and beautiful. (Fig., gentle:)
Sing sing
Pray for rain song pray for rain,
Song sin is interesting
smooth-spokenging
['smU: T'spEJkEn]
adj. Interesting, the sweet words were pleased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7 on land): Play with one of the actor playing a supporting role types on land : Five dragons playback : Five dragons playback is that taps begin from the central point, want eastwards separately , hold the head high , nod in the west , the south , the north, dragon body swing thereupon, finish at all directions after the position, to begin in the center position when originally involution.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8 on land): Play with one of the actor playing a supporting role types on land : Five dragons playback : Leading in the east.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9 on land): Play with one of the actor playing a supporting role types on land : Five dragons playback : Leading westwards.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10 on land): Play with the second of actor playing a supporting role type on land : The flood dragon is rolling : The flood dragon is divided into and taken shape in the circle to roll rollingly clockwisly and counter-clockwisly back and forth by the logn queue.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11 on land): Playing with the dragon gongs and drums on land, a burst of drumbeats, impressive.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12 on land): Playing with dragon's dancing posture on land, type of a method one reflects Chinese dragon's culture.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13 on land): Play with the dragon gongs and drums and successor of the bamboo plaiting article dragon , Hu JianCheng (second on the right ) at the venerable age of 88 on land and play with dragon's speeches of successor , Guo Li at the venerable age of 77 (first on the right ) on land (Fig., gentle:)
(play with dragon's picture 14 on land): Play in the dragon dragon dance team on land and visit performing in the village. (Fig., gentle:)
⑦ 求問製作這個圖片加文字解說的軟體是什麼軟體
ppt, ps都可以呀!
⑧ 圖片與文字的解說一般是用什麼文件編輯
摘要 這個圖片文字很多常用軟體都是可以的,如Word、畫圖、PS、各種圖像編輯軟體均可,在黑色背景上面輸入文字、各種圖案素材即可。
⑨ 建國60周年的偉大成就的圖片和文字解說
1955年中央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研製原子彈的決定後,作為運載工具的導彈(火箭)成為新的工作方向。在1956年春制定的《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中,原子能、火箭技術等新興技術成為發展重點。全國掀起了「向科學技術進軍」的熱潮。
一、艱苦創業
1、高瞻遠矚,雷厲風行
1956年4月13日,航空工業委員會(簡稱航委)正式成立,聶榮臻任主任。在聶帥的主持下,30多名科技專家和一批軍政幹部、150餘名應屆大學畢業生陸續集聚北京,成為新中國航天事業創建的班底。
1956年10月8日,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簡稱國防部五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錢學森。中國的航天事業誕生了。
2、引進技術,學習消化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原蘇聯給我國提供了重要的幫助。1956年10月原蘇聯先提供了兩發供教學用的P-1模型導彈,1957年12月又提供了兩發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P-2及一套地面設備,同時還向我國提供了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工程設計圖紙,派遣了技術專家和導彈操作使用人員。
在原蘇聯的幫助下,我國開始了P-2導彈和C-75地空導彈的仿製工作,開始進行導彈研製基地、發射基地的建設,還組建了教導大隊,學習導彈操作使用技術。
這期間,1957年10月4日,原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極大地鼓舞了我國和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3、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我國航天事業一直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中國建設強大國防的決心也毫不動搖。1960年11月5日,中國自己仿製的液體近程彈道式地地導彈一舉發射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近程彈道導彈。同年9月,上海機電設計院自行設計、製造的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火箭T-7發射成功。
4、小結,開局成功
國防部五院成立之初,下設10個研究室,1957年重組為一、二分院,1961年成立三分院,1964年成立四分院。同時,相關科研院所不斷加入國防部五院管理體系,充實完善了科研體系,這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1958年成立,1963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上海第二機電工業局(1961年成立,1962年由國防部五院歸口管理)、通信兵部軍事電子科學研究院(1958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導彈試驗訓練基地(1961年劃歸國防部五院建制)等。截至1964年,國防部五院已經初步建成覆蓋導彈、火箭、衛星及相關系統領域,具有獨立研究、研製、試驗能力和條件的研究院體系。國防部五院的成立、建設及其成績證明,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開局成功,為完成更大的歷史任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配套發展
1、「八年四彈」與導彈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發展導彈核武器,解決運載工具已成為緊迫任務。1964年12月,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通過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的決議,由七機部統一組織和管理航天事業的研究、設計、試制、試驗、生產。
1965年3月,七機部《關於地地導彈發展規劃》獲得批准。這就是「八年四彈」的發展規劃,即在1965年至1972年的八年時間內,研製成功改進的中近程、中程、中遠程、遠程四種液體彈道導彈。這一規劃在執行中雖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進度有所推延,但都基本實現。這對我國航天科技工業體系的形成與完善起到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並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新發展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
1966年10月27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東風2號甲中近程導彈攜帶著自己製造的核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兩彈結合試驗成功。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實用型導彈核武器,為打破霸權主義核壟斷作出了巨大貢獻。
2、航天三線,新基地新創業
六十年代中期,根據中央關於加強戰備,加強三線建設,建立鞏固的戰略後方的指示,航天系統開始大規模的後方基地建設。廣大航天職工從一線大城市來到三線深山僻壤,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經過20年風雨坎坷的努力奮斗,建成了航天三線基地。
3、東方紅一號衛星與長征一號運載火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衛星研製工作受到較大沖擊。為了加快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根據聶榮臻副總理的建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於1968年2月成立,有力地保障了衛星研製工作的正常開展。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東方紅一號衛星,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全世界轉播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全國各族人民無比喜悅。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掌握多級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研製、發射與測控技術,這是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中國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4、小結,歷史性的飛躍
七機部成立後,體制建設繼續充實,技術體系繼續完善,盡管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擾,仍然在短時間內獨立完成了西方強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的技術突破和工程成就,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歷史性飛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在兩極世界格局下,航天事業作為國防事業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全國的大力支持。但是,在世界處於和平和發展的進程環境里,航天事業面臨轉型